劇本,季銘已經看過了。
龔戈爾是制片人,同時也是第一編劇,他負責介紹整個劇本的內容,以及創作歷程那真是個艱難的故事。
“…整部電影,其實很聚焦,劉老師整個作品,我們除了世界觀這些之外,其實情節上只用了一兩百個字,那就是地球撞木星從這個核心情節延伸出來這個劇本。”
季銘點著頭,其實因為沒有決定要演,所以他也沒打算說很多,只是龔戈爾說完之后,所有人都看著他。
“你說說吧,不管演不演,你扒劇本的能力也可以貢獻一下。”寧昊擠了擠他。
季銘扒劇本的能力,從國話《雷雨》時期開始暴漲,然后延續到他參加的所有項目中,了解過他的人,其實都知道這個他畢竟還是國家話劇院的在編導演。
“我對科幻不是特別熟悉,但是對于本子聚焦在一個情節上,我是完全贊同的,尤其一個特效商業片,劇情過于散亂繁復,一定是有風險盜夢筆記那樣的,太有挑戰了。所以整體上的設計,我沒有什么發言權的。只是單純探討一下人物感情啊。
本子的情感立足點,其實是家和父子的情感。因為這種戀家的情感,所以有把地球背起來一起帶走去流浪的設計,千方百計要保住地球,要阻擋空間站和莫斯,他們所謂的叛逃,這個部分的設計,是很中國的,是很在地的。
但是關于父子情這個部分,以及圍繞這一點的人物邏輯,我覺得有些讓我困惑的地方比如劉培強這個人物,他似乎是一個父親和一個戰士的復雜結合體,可是這兩個身份之間的矛盾,從劇本里我看不到特別順滑的融合。”
季銘翻劇本,點了點:“比如在制止莫斯的時候,在說服地面的時候,他到底是出于對劉啟的親情,不想讓兒子在地球等死,而出現了不服從,還是本身不認同這個計劃,才會做出反抗。如果是前者的話,他作為戰士的那一部分呢?如果是后者的話,這意味他是一個有強烈個人思想的個體,似乎又不是那么符合他之前和之后的自我犧牲我感覺這里有一些單純的,只是希望讓劉培強能展示個人英雄的情節,內在邏輯不是特別自洽。
而劉啟這個人,他原本是個很鮮明的人物,桀驁不遜,一無所知,歷盡艱險之后,成為力挽狂瀾的救世主。但是我看完劇本,這個人依舊是模糊的他從地下跑出來,他加入到救援隊,他在爺爺去世之后選擇離開,然后他自愿加入終極大救援,甚至在全世界都放棄之后,想到一個點燃空氣的招,并且說服全世界去實踐它這個線索鏈條表面上是頭咬尾的,但里頭是一團混沌,他行為的每次變化,都缺乏足夠的內在和外在的推動力我說服不了我自己,他那么做是理所當然的,好像是編劇讓他那么干的。”
哈哈。
也是因為沒有確定加入,季銘說的很坦誠,因為他也看得出來,除了公司的那些老板們,包括導演制片編劇等等,都非常專注、有熱情略有些邋遢的郭導在描述分鏡設想的時候,眼睛亮的像是兩盞燈。
“您繼續。”
“吳老師演的這個,他是九九年出生的,也就是說他是我們這一代人在未來的一個載體如果我們真的遭遇這一切,并且活到了那個時代的話,我們就應該是爺爺這個樣子的。唱著這個年代的口水歌,說著這個年代的笑話和…輝煌。
但我總覺得劇本里對于這部分的安排不是特別到位,好像輕輕地掃到了那個癢點,卻最終擦身而過了,留下的不是意猶未盡的美感,而是很難受的那種不滿足。再者,這個角色對于劉啟,對于救援小隊,其實是應該有很多的影響比如從小他可能跟劉啟描述21世紀初的美好樣子,以至于讓劉啟最終希望留住爺爺記憶中那么美好的地球,從而加入救援,等等。就是這個角色沒有那么利用到位。
另外像朵朵啊,存在感太刻意了,好像就是為了最后,以一個單純幼稚天真的女孩子形象,來感召撤退的救援隊…在那樣一個時候,你們真的覺得這種設定的一個人,有更大的感召力?或許一個更強大的召喚者,更讓人信任?也許吧。
最后呢,我覺得有不少臺詞,可能用烘托和畫面來表現會更好,而不是煽情的對話特科幻的一個戲,然后瞬間就,怎么說,情感表達方式,還是應該少點宣教特色,多點科幻味。
總體來說,我并不認為角色的建立,以及情感的自洽,應該超過你們對特效,對劇情的重視,像《釜山行》那樣,也差一點但我認為,至少這些部分,不應該成為一個減分項,它可以比較沒有存在感,但不應該讓人覺得違和,不應該成為一個短板。
啊,我是特別冒犯地說了這些啊,完全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而且我的經歷也比較少,各方面的考慮可能也比較欠缺,有些理解可能也不對,大家就隨便聽聽。另外,我是非常非常能感受到龔老師還有各位老師,在劇本創作上的用心有很多讓我這個科幻盲非常嘆為觀止的設計。”
寧昊瞅著他的表情挺復雜的,徐錚跟他聊季銘,聊過好幾次有時候他沒法理解徐錚對季銘的認同。但是這會兒,他有一點感受到了那種,一個真正的演員應該是什么樣子的,甚至比他合作過的很多好演員,都還要純粹。
“這會兒再往回找補,是不是太晚了?”寧昊于是幫他緩了一句。
“哈哈,求生欲啊。”
郭導和龔戈爾沉默了好一會兒,又對看了一眼。
“什么感受?”中影的朔方笑著問他們。
“當頭棒喝。”龔戈爾作為編劇,還是他開口:“我們做了很多版的劇本,就是突然發現一葉障目了。考慮了很多的世界觀,末世史,也想了很多的人物設計代表著什么,藏著什么隱喻,甚至也有很多沒有見諸劇本的小設計等等。可是現在想一想,似乎還是缺失了一大塊,作為一個戲劇,它沒有活起來,可能拍完之后,會有人說它是個大型特效ppt,而不是個活生生的劇情世界看重特效和刺激性,可能是沒有錯,但科幻片也是個片子,一個戲的基礎邏輯,因為存在感不高,被我們燈下黑了。”
其實從劇本團隊,也看得出來,沒有特別有戲劇掌控力的人在都很年輕,都缺乏經驗。于是充滿熱情,也充滿不足。
“我覺得我們不要去奢想面面俱到。”中影代表是經驗豐富的,朔方未必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是做了取舍:“這部片子,不是沖著經典之作去的,我們的目標是,做一部商業上不失敗的國產科幻片從而打開科幻片這一類型電影的市場來,市場打開之后,一定會有更多的好電影,甚至經典出現。《流浪地球》的定位肯定不是《星戰》《太空漫游》,包括《阿凡達》,其實也不能就說是一部經典的科幻片,它可能只是經典的特效片。”
季銘笑笑,點點頭,表示ok。
“我不是否定季銘啊,單純的個人探討,不代表資方的意見。”朔方示意了一下:“聽你說這些,我是受益匪淺,希望能聽到更多的意見,我們聽的越多,這部電影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嗯…”季銘嘖了一聲,看著郭導期待的眼神,還是決定繼續說:“《阿凡達》的劇情其實很幼稚的,星際殖民,然后作為侵略者的人類中,因為愛情和良知,出現了一個異端,最終一場大戰,然后正義到來跟《流浪地球》的敘事是不一樣的,沒有那么多維度的對比聯系,更不涉那么多無關對錯的人性抉擇。
像朔方老師說的那樣,那《地球》的故事應該比現在簡單一萬倍才對,充滿熱情而突出的主角,被選作宇航員飛天了,然后地球要撞木星了,這個時候,主角跟主流決定相異,不愿意放棄地球,于是制住莫斯和空間站,然后跟地球上的伙伴一起,驚心動魄地展開大救援,大團圓,沒了。
但是你們還是安排了老韓,安排了王磊,安排了一個俄羅斯人,并且設定了兩個情感反應很復雜的主角形象包括你們設計了那么嚴密的一個末世生存圖景,都意味著你們并沒有打算做一個純粹的特效商業片,放了太多的人性在里面。
要么別放,要放就要放得順眼一點,對吧?”
會議室里頭又陷入了沉默。
初晴坐在第二排,她今天是因為對cg動畫好奇,才會跟季銘一起來參觀一下的,沒想多會看到這么直白的討論完成一個電影背后的冰山一角,看來還是做音樂演奏簡單一點。
她瞅著季銘,看著他略帶微笑,說著叫導演、投資人都沉默的長篇大論,突然驕傲。
“這部分的改動應該不是很大,不如請幾位編劇老師過來幫忙參考一下再說?”京城文化的宋總突然提議道,這意味著,他至少部分贊同季銘的意見。
朔方看向郭導和龔戈爾,然后點點頭:“好。”
“我好像給你們本來就挺重的負擔,又加了一擔子?”
“虱子多了不癢。”郭導很灑脫,也很無奈,很快又打起精神來,甚至又有了點興奮感:“那去看看我們做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