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啦啦。吼吼。哈哈。
各式各樣的聲音在社交網絡之上交相輝映,喧鬧動蕩的景象再次引發無數感嘆,一方面驚嘆于藍禮的影響力已經成為社會現象級,似乎一舉一動都能夠制造出超強后勁;另一方面則訝異于網絡時代的新聞亂象,信息數字化已經徹底改變了新聞傳播模式,伴隨而來的優勢與劣勢正在全方面改變整個社會。
熙熙攘攘的討論之中,陰謀論不絕于耳。
最為廣泛傳播的無疑是“太陽報”的自導自演,其次則是“太陽報”和TMZ這兩家八卦媒體巨鱷神仙打架而導致藍禮成為了犧牲品。“娛樂至死”時代背景之下的八卦傳聞越演越烈,“毆打事件”只能算是冰山一角而已。
還有不少網友猜測是頒獎季爭奪戰的戰火蔓延,一種說法是傳奇影業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圖爾與華納兄弟掌舵者凱文辻原為了幫助“星際穿越”沖擊奧斯卡,自導自演了這出鬧劇,但顯然他們沒有提前知會藍禮,結果被藍禮的反擊殺了一個措手不及,最后及時斷腕止損。不過,這種說法缺少足夠證據支持。
另外一種說法是韋恩斯坦兄弟出手,華納兄弟強推“星際穿越”,而藍禮確實成為了頒獎季第一階段的領軍人物,從威尼斯電影節延續到多倫多電影節,關于藍禮“二封”的聲勢居高不下,這對哈維韋恩斯坦絕對是無法接受的,這也意味著哈維必須再次出手——不是扼殺藍禮,而是讓藍禮陷入丑聞漩渦。只是,哈維沒有預料到藍禮的置身事外,現在新聞焦點反而圍繞在狗仔身上,讓人措手不及。
還有一種說法更加復雜也更加隱秘,陷阱是托馬斯圖爾挖的,卻沒有想到被哈維韋恩斯坦嗅到機會,于是背后推波助瀾,反而把托馬斯圖爾推到坑里,現在“星際穿越”的奧斯卡前景呈現急劇波動曲線,前途未卜,這讓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里的凱文辻原暴跳如雷,與托馬斯圖爾發生了正面沖突。
但,上述所有說法全部都是猜測,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甚至就連好萊塢內部傳言都沒有透露任何蛛絲馬跡。唯一能說的就是,網友們腦洞大開,天馬行空的發展軌跡,攔都攔不住,然后陰謀就越來越大了。
不過,在這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猜測得到了無數支持:
這是藍禮的自導自演!
又或者更為準確一點,這是藍禮團隊的自導自演。原因?因為“爆裂鼓手”即將上映!如此風波再次將所有視線焦點聚焦在藍禮身上,討論熱度直線上升,這對于“爆裂鼓手”的宣傳上映無疑是具有推動作用的。
雖然如此說法也同樣沒有任何證據支持,但腦洞巨大的網友們卻羅列出了一一“罪證”:
2011年六月,“雷神”與“速度與激/情5”前后上映,“借用門”被爆料出來,暑期檔揭幕大戰吸引了無數目光,最終藍禮出演的“速度與激/情5”強勢擊敗對手,成就藍禮首部北美三億作品。
2011年十月,“抗癌的我”首映式現場,紐約林肯中心發生擠壓踩踏事故,甚至還成就了藍禮英雄救美的名號,進而使得這部小成本喜劇在北美地區席卷了一億七千六百萬美元的票房。
2012年三月,奧斯卡頒獎典禮前夕,“炒作門”事件爆發,在洗刷名譽之后,藍禮的業內聲望抵達一個頂點,這也成為了轉折點,而后,藍禮憑借“愛瘋了”首次贏得最佳男主角小金人。
上述新聞不是憑空捏造的,全部有跡可循,一次可能是偶然、兩次可能是巧合,但三次呢?四次五次呢?
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似乎藍禮每一次有作品上映的時候,必然都會出現新聞,而且必然都會出現反轉,如此套路的出現次數著實太過頻繁,就好像…所有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只是為了票房。
這確定沒有貓膩嗎?
“只允許懷疑狗仔,卻不允許懷疑藍禮嗎?”
如此猜測出來之后,在社交網絡之上得到了不少支持,因為巧合次數著實太多,這也讓網友們不得不“合理懷疑”;更何況,“爆裂鼓手”的確即將上映,頒獎季也的確正在上演,這讓人不得不多想一些。
出人意料的是,如此說法并沒有得到“嚴肅對待”,不是因為部分網友提出了質疑,“這難道是第二個炒作門,可以有點新意嗎”;而是因為堂吉訶德輕描淡寫地甩出了一句,“藍禮需要炒作嗎”,理直氣壯卻又讓人無法反駁。
然后…所有猜測也就僅僅止步于猜測。
人人都正在探討批判“娛樂至死”,但同時,人人又正在迫不及待地參與到這場討論狂潮之中,唯恐自己被遺忘在潮流之外,如此舉動本身就是“娛樂至死”的最佳詮釋,那么,到底是誰在推動這場娛樂至死的浪潮呢?又到底是誰正在改變網絡時代的社會架構呢?更重要的是,“娛樂至死”,到底死的是誰呢?
是你,是我,是他,也是她。準確來說,是每一個人,置身于時代當下的每一個個體,沒有人能夠擺脫。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同時,每個人都是加害者。只有真正明白這一點,才能夠擺脫如此牢籠。
袖手旁觀的堂吉訶德們隱隱約約已經感受到了如此真諦。
但現實就是,沸沸揚揚的討論依舊不絕于耳,并且越演越烈,似乎每個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娛樂至死的最佳助燃劑,而那些陰謀論僅僅只是狂熱討論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已,花樣百出的觀點層出不窮,在頒獎季熱潮的包圍之下,短時間之內也不會沉寂,相反可能還有進一步衍生出無限可能。
畢竟,哈維韋恩斯坦是絕對不會錯過如此良機的。
盡管如此,“爆裂鼓手”依舊沒有受到負面傳聞的影響,上映程序依舊有條不紊地徐徐展開。
今年年初,“爆裂鼓手”登陸圣丹斯電影節,創造了有史以來最瘋狂的觀影狂潮,最終成功勇奪評審團大獎!
這是藍禮領銜主演的作品第二次登頂圣丹斯,而上一次的作品正是幫助藍禮首次贏得小金人的“愛瘋了”,那么,“爆裂鼓手”是否能夠復制出同樣的發展曲線呢?今年是否可以見證藍禮二封小金人的壯舉呢?
事實上,如此期待在圣丹斯電影節期間就開始彌漫了。
彼時,不少影評人紛紛表示,“爆裂鼓手”絕對堪稱藍禮從影以來最具爆發力也最具震撼力的一次演出:
如果單純討論表演技巧與掌控能力,那么“地心引力”和“醉鄉民謠”應該依舊能夠吸引無數影評人的支持,“爆裂鼓手”的整體層次還是略遜一籌,但也差距不大;而如果客觀討論表演效果所帶來的沖擊力,那么“爆裂鼓手”將輕而易舉地創造藍禮的職業生涯最佳,這無疑是藍禮在表演層面的又一次突破。
毫無疑問地,圣丹斯電影節落幕之后,廣大觀眾對于“爆裂鼓手”的期待值就已經奠定了基礎:
在“地心引力”和“醉鄉民謠”先后被譽為是藍禮“職業生涯最佳”之后,藍禮又是如何打破自己的極限再創巔峰的呢?在期待值已經早早破表的情況下,藍禮又是如何做到進一步帶來驚喜并且超越期待的呢?
還是說…影評人們也已經進入了習慣性吹捧模式?就好像漫威電影一樣。
每一部漫威全新作品出爐之后,“漫威最佳”的名號就好像魔咒一般一遍又一遍地閃亮登場,一次、兩次、三次,以至于觀眾都已經審美疲勞了,難道“最佳”就是菜市場里隨處可見的小蔥嗎?每次購物結束之后,作為贈品隨手附贈的小蔥?現在的藍禮,似乎也是如此,每一部作品問世之后都是“職業生涯最佳”,這著實太荒謬。
期待也好,批判也罷,“爆裂鼓手”的關注從一月一路延續到了十二月,貫穿了2014年始終,在IMDB的影迷期待榜單之上,這部作品始終高居前三,全年都不曾掉隊,被譽為是今年的終極大戲。
正如堂吉訶德所說:藍禮需要炒作嗎?
進入九月之后,“爆裂鼓手”先后登陸威尼斯和多倫多,影評人口碑一波接著一波,卻始終不曾出現差評,尤其是針對藍禮的表演,驚嘆和贊譽更是如同潮水般連綿不絕。唯一遺憾的是,電影缺席了主競賽單元,連續第二年讓藍禮錯過了威尼斯影帝的角逐機會,無緣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影帝大滿貫;盡管如此,這依舊無損于“爆裂鼓手”的強勢崛起,在影評人觀點之中,這部作品已經成為頒獎季種子。
在頒獎季前半階段,華納兄弟集中火力公關“星際穿越”,藍禮細膩而不失深刻的表演確實成為了矚目焦點,目前穩穩位居影帝爭奪戰的第一集團;但所有北美電影從業人士都不會忽略“爆裂鼓手”的存在,這才是今年頒獎季的最有力爭奪者之一。
特別是電影在多倫多引發了爭議,觀眾在觀影途中引發強烈不適而表示抗議,甚至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狀況,這無疑讓北美觀眾產生了更多好奇心,摩拳擦掌地期待著這部電影,在紐約電影節引發觀影狂潮之后,“爆裂鼓手”終于即將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