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

  黃淵的推卻當然不是真的推卻,而是君臣奏對的前奏。

  對于黃淵這樣一個年紀不到三十,卻已經位高權重的“年輕人”來說。貿然被提到一個高位,位居要職,不能表現的太過于急切,顯得沒品。

  他要先推卻,然后朱棣這個皇帝要示以重視,然后才能“勉強”地接受皇上的恩寵。

  雖然朱瞻基對這一套不以為然,但是世情如此,他也不會在這不起眼的地方跟“潮流”作對。

  兩人你來我往一番,朱棣表現出了自己的重視,黃淵表現出了自己的謙遜,朱棣這才滿意地將話題交給了早就等的不耐煩的楊榮。

  楊榮開口道:“黃尚書在南征期間,以廣州灣為大營,為整個南征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如今西征,又以黃尚書為后軍主帥,調集各方兵力,糧草。

  黃指揮使家學淵源,不知君以為,如今陛下欲親征,這大軍集結,糧草運送,何為輕?何為重?何為急,何為緩?”

  受過朱瞻基特訓過的黃淵,已經有了后世軍需管理的經驗,遠勝這個時代一切粗放管理的管理經驗,他行禮道:“小臣以為,這軍中后勤,分為戰略后勤、戰役后勤、戰術后勤。戰略后勤為重,且為緩;戰役后勤為輕,且為急;戰術后勤既重且急。”

  楊榮有些意外地看了看黃淵,又看了一眼朱瞻基,看到朱棣大有興趣,他不敢再掉以輕心,又問:“何為戰略后勤、戰役后勤、戰術后勤?”

  朱棣一聽這樣的話,就知道黃淵此人是朱瞻基培養出來的新式大將,也只有他,才會整日將戰略,戰術掛在嘴上,不管什么時候,都要將一切弄的清清楚楚,有的放矢。

  相比之下,楊榮處理輜重供應,更偏向于老式管理方式,包括目前擔任糧草總兵官的黃淵,也都是如此。

  楊榮并非完全沒有受過新式思維的沖擊,接受了朱瞻基熏陶的朱棣,經常與楊榮進行沙盤推演。

  在這個過程中,他將戰術,戰略的不同目的與不同戰爭方式,一股腦地都傳給了楊榮。

  “所謂戰略后勤,是以目前兵部為首的官員們,在日常的,長期的,司馬、職方、駕部、庫部各項準備工作上的安排。這種戰略是以發展我大明的各支軍隊的長期戰斗力為目標,是一項長期,穩定的職司。

  故此,此乃重中之重,卻不能心急,應當緩行,一切以符合我大明長期利益為目標。

  戰役后勤,則是以一場戰役的籌備為主要目標。

  此乃戰事,刻不容緩,在財會核算、軍需管理、軍營構建、軍械運輸、糧草運輸等各方面,一切以配合戰場取得勝利為重。

  至于戰術后勤,這是為一場戰事所做的準備,此需配合戰場,配合將士,讓每個人都能達到戰斗力的最大發揮。

  軍隊后勤有如大樹,戰略后勤如同樹干,是不動的;戰役后勤有如樹枝,是半動的;戰術后勤有如樹葉,是全動的。

  所有的后勤都是為了前線服務,一切都應隨著戰局的變化隨機應變。”

  楊榮是知道黃淵主持了太孫出海的所有后勤,十萬人的吃喝拉撒睡,還有隨著艦隊分開,聚合帶來的變化,要不時調整各項補給,十分考究一個人的能力。

  聽到黃淵這樣細致的回答,他也知道光是在理論上,是為難不住他的。他向朱棣長揖道:“陛下,臣想與黃指揮使在沙盤上以敵我兩方,進行一番推演,只有實戰,才能確定黃指揮使是否能取代臣,隨駕左右。”

  朱棣點了點頭,哈哈笑道:“準奏。朕可為你找了一個好對手啊!”

  朱棣允諾,自有內侍帶著楊榮和黃淵去了偏殿。

  在謹身殿的偏殿中,朱棣設置了許多大型沙盤。在大明的測繪技術,直接跨越了時代的局限之后,各種沙盤都建造的非常精巧,嚴格按照比例尺建設起來的沙盤,與后世幾乎沒有多大區別,只是缺少衛星遙感,缺少對完整氣候特征的點綴。

  他們去對戰,朱棣和朱瞻基卻沒有一同前往。朱棣今日肯接見黃淵,自然是相信了朱瞻基的推薦。

  他很明白朱瞻基的心意,在大軍出征上,黃淵能取代楊榮的作用,但是在朝廷大事上,黃淵卻缺少楊榮的經驗和資歷。

  所以,用黃淵取代楊榮,不會有損大明西征軍的戰力,而楊榮留在應天府,能幫助朱瞻基更多。

  即便是黃淵的能力略有不足,只要他能表現的不失水準,朱棣都會選擇用他,把楊榮留下來幫助朱瞻基監國。

  而早朝既散,等待奏事的大臣們都在謹身殿外守候,他不可能因為去觀看一場不太重要的沙盤對抗,荒廢了國事。

  而朱瞻基被他留下來,自然也是隨他一起處理政務,通過各種事務的處理,也能鍛煉朱瞻基的能力。

  楊榮離開,內閣學士這里就以黃淮為首。

  黃淮是洪武三十年登春榜二甲第五名進士,授官中書舍人,步入官場。

  朱棣登基之后,對此前的大臣都進行了考核,在奉天門左室召見黃淮,詢以政事。

  黃淮據“靖難之役”后的形勢和政局,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對答如流,很合成祖旨意。其后,黃淮與解縉、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六人入直文淵閣預機務,黃淮專掌制敕。

  后來,黃淮自永樂五年任詹士府右春坊大學士,成為了朱高熾的次席屬臣。

  當時的詹士府還有詹士金忠,金忠乃是兵部尚書,并不具體分管詹士府事宜,黃淮得以受到朱高熾的重視。

  在原本的歷史中,朱高熾因為朱棣永樂十二年的北征回來迎駕遲到,所有屬官除了楊士奇,全部關進大牢,一直到朱高熾登基才被放出來。

  但是這一世,因為朱瞻基的作用,這件事并沒有發生。

  后來楊士奇因為學問高,但是處理政事的能力不足,不為朱棣所喜。

  不過楊士奇頗受朱高熾的喜歡,經常找他釋經講義,朱棣干脆將能力稍強的黃淮重新召回內閣,把楊士奇打發給了朱高熾。

  如今解縉追隨朱瞻基,胡廣已經去世,內閣以楊榮為首,黃淮任次輔。

  朱棣第一個接見的大臣是刑部侍郎姚寬,此人以四川巡撫之名,前往四川督撫地方行政。

  如今即將離京,特此來向朱棣辭行。

  巡撫和總督,包括總兵官,都是大明的特遣官職。這些職位一般不會常設,但是級別很高,能督撫一省,甚至跨省的民政大權。

  四川去冬遭遇地震,但是由于蜀道難行,朝廷救濟很難進川,所以基本只是靠本地救助。

  但是糧草送不進去,金銀和特遣官員還是要派出去,安撫民眾。

  這樣的接見只是常例,朱瞻基在旁邊觀看了一番君臣奏對,姚寬就領命出京。

  姚寬去后,朱棣問道:“瞻基對如今朝廷巡撫之制,可有見解?”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民政巡撫,監察巡按,軍政按察,此乃督政之制,甚妥。不過入川艱難,皇爺爺也沒有想過打通蜀道?”

  朱棣搖了搖頭笑道:“歷朝歷代無不想,卻艱難無比。”

  朱瞻基笑道:“孫兒查閱過長江水文,得知湖北入川之段,礁石眾多,阻礙船行。如今朝廷火藥眾多,孫兒在想,是不是能以火藥炸開礁石,開拓航道。”

  朱棣眼睛一亮,大喜道:“此乃好主意,待我離京,你可安排工部查探水情,若能打通入川航道,利國利民。”

  朱瞻基應了下來,第二個被接見的是寧羌衛指揮使杜遂。

  自從在江油發現了大量的硝石礦,原本偏安一隅的寧羌衛成了一個重要的中轉點。

  從四川挖出來的硝石,通過馬幫一直運到陜西境內。然后通過小船沿著漢水而下,一直到丹江換成大船,運抵京城。

  寧羌衛原本只是朝廷為了震懾山夷,如今卻擔任起了硝石的陸路運輸重任。

  那里少數民族眾多,道路險阻,民生艱難。如今依靠運輸硝石的馬幫眾多,雖然讓寧羌衛賺了不少油水,但是出現的民族矛盾也多了起來。

  杜遂去年因屠殺不順大明的山夷屢受彈劾,認為他在西南殺戮過甚,不利團結。

  朱棣卻不是那種喜歡事事忍讓,息事寧人的皇上,他在去冬召了杜遂進京,不僅沒有懲罰杜遂,反而嘉賞了一番,大賞寧羌衛。

  如今年已經過完,杜遂要回漢中駐地,也是跟朱棣辭行。

  朱棣接見了杜遂之后,又問朱瞻基。“瞻基以為,這山民到底是該剿還是該撫?”

  朱瞻基心中早有定論,從容應道:“孫兒以為,順民當撫,逆賊當剿。一手拿刀,一手拿糖。”

  朱棣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孫兒,深知我意!要是你來做,該當如何?”

  朱瞻基笑道:“除了像皇爺爺如今這樣屠殺逆賊,還當誘之以利,讓那些深山的山民主動投誠,歸附我大明。”

  “如何誘之以利?”

  “發放土地,嘉賞墾荒,擴大交易。”

  朱棣點了點頭,回頭問黃淮。“黃愛卿以為如何?”

  黃淮看著朱棣滿意的笑容,怎會這個時候給他潑冷水。皇上對這個孫子滿意無比,雖然此舉略傷天和,殺戮過甚,但是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起。

  他笑著說道:“殿下此舉謀略周全,實乃良策。”

  朱瞻基點了點頭,吩咐王彥。“下一個是戶部侍郎報預算吧?讓他進來。”

  剛過完年,這段時間的大明非常平靜,朱棣又大肆放權給了下面的堂部,這段時間并沒有多少事務。

  二月初一的大朝會,將會正式讓各部上報預算,也就戶部這段時間稍微忙一點。

  大明之前并不是沒有預算制度,只不過,以前的數據都是作為一個參考,從來沒有把預算制度放在前面。

  這里面主要的問題不是實行不了,而是大臣們怕戶部直接決定他們的錢包,所以堅持要自己參與進戶部的銀兩調配。

  但是現在,朱棣讓實行預算制度,所有部門都必須要按照以往的開銷進行統計。

  今年大明國庫充沛,所有部門的預算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各部堂官自然沒有意見。

  而這些資金還都是計劃內的公費,為了應對突發狀況,天災人禍,戶部還有一筆計劃外的資金可以靈活運用。

  每個部門的資金都得到了滿足,計劃內資金又不受戶部約束,按照預算每個月直接到賬。

  所以現在雖然比往年更加忙碌一些,但是戶部的人依舊干勁十足,忙了這段時間,今年他們就會輕松多了。

  只要沒有突發狀況,他們每個月只需要監督一下各部的資金使用情況就好了。

  這比他們以往每年要從頭忙到尾,輕松了不知道多少。

  到了午時,也就是后世的大約十一點左右,朱棣今日的公務也就處理完了。

  每接見一人,隨后朱棣總是要問朱瞻基一點意見,并且針對為何該如此處理,也對他進行了教導。

  相比后世的政府部門要事事管,處處操心,如今的朝廷治政風格還是比較懶散,有點無為而治的風格。

  小事情都交給了鄉老會,底層宗族自己解決。

  而大事情,其實除了造反,在朱棣心中,幾乎沒有什么稱得上大事。

  如今給各部大肆放權,又重新建立了新的議事法則,大部分事情,那些大臣們都處理好了。

  所以現在的皇上,其實很好當。

  當然,想當個好皇帝就不容易了。

  因為通訊和交通的落后,許多事情發生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傳到京城,真要是想跟崇禎一樣妄想控制全局,一天四十八個小時也不夠用。

  朱瞻基當然不會有那種忘我精神,他始終認為,最主要的就是一手捏著錢袋子,一手控制著軍隊,這就有了當皇帝的基礎。

  至于朝廷的局勢平衡,信息流通,包括社會發展,那都是在基礎之上的發展。

  現在他控制了大明三分之一的軍隊,朱棣一走,他就等于控制了全局。

  兩家大明的銀行都在他的控制之中,這又等于捏住了錢袋子。所以,他根本不怕朱棣走了之后,局勢會惡化,會失控。

  而這個時候,一臉滿足的楊榮帶著黃淵走了出來,一出來就向朱棣長揖道:“恭喜陛下,如今又得一大才之將。”

  朱棣笑問:“難道子榮也自愧不如?”

  楊榮絲毫沒有嫉妒賢才的表現,夸獎道:“若只論行軍打仗,糧草調度,臣自愧不如。”

  朱棣大喜,笑道:“能得子榮如此贊譽,實在難得。黃…你可有字?”

  正式場合,皇帝稱呼大臣的名字都是稱呼字,偶爾會以愛卿相稱。

  像楊榮原名道應,字子榮。朱棣稱呼他子榮也可,愛卿也好,就是不能直接喊名字。

  這個時代,名字只能作為書面語。當面喊名字,相當于罵人,那只有仇人才會這么做。

  黃淵躬身道:“微臣字潛九。”

  朱棣笑了笑,自信的他并沒有在乎龍潛九淵這個意思,說道:“好字,可見黃如錫對你期望頗深。”

  “不敢當陛下夸獎。”

  朱棣笑道:“在朕這里,不在乎出身,不在乎年紀,不在乎過去是否是朕的敵人。只要是誠心投靠朕,朕都不吝信任。能得瞻基信賴,又得子榮如此稱贊,潛九可當大用…黃潛九接旨…”

  黃淵雙膝跪地,叩首道:“臣黃淵恭祝陛下千秋萬載…”

  朱棣正容道:“擬詔,特命黃潛九為我大明西征南路軍行軍司馬,凡一應輜重,糧草,人員,統一歸其調配。”

  黃淵再拜:“臣定當全力以赴,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朱瞻基看了看楊榮,他也正好看過來,笑著微微點了點頭。

  楊榮之所以如此大度,當然也是提拔黃淵對他沒有損失,只有好處。

  讓黃淵取代他的地位,不是將他邊緣化,而是將他留在京中大用。

  他現在不用舟馬勞頓,遠行幾萬里去西征,留在京中輔佐朱瞻基。

  能跟以后的新皇建立更密切的關系,遠比他出征的好處更大。

  楊榮感受到了朱瞻基的心意,這個時候是在回應他的青睞了。

  朱瞻基也笑了笑,輕輕點了點頭,這楊榮的確是目前輔佐他的最佳人選。

  不過這樣一來,北路軍的后勤總兵官是黃福,南路軍的后勤總兵官是黃淵,這父子倆一南一北,都是備受重用,這份恩寵,在朝中也是獨一份了。

  黃淵并沒有被這巨大的榮耀迷住,在朱棣讓他起身之后,躬身問道:“陛下,既然任命微臣為行軍司馬,還請早日定下出征日期,臣也好早作準備。海路行軍雖然不比陸路艱難,但是臣要從頭到尾梳理一遍,省得百密一疏,誤了西征大業。”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朕欲三月下旬動身,留給你的時間還有不到兩月。此事你與五軍都督府,海軍總部,還有兵部,并一應交接相應事務。”

  “遵旨…”

  除了楊榮已經猜到了朱棣準備讓朱瞻基監國,其他人都還不知道朱棣這樣安排的意義何在。

  但是,任命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擔任行軍司馬,相當于是大軍的糧草總兵,這件事實在有些讓人震驚。

  特別是胡儼,他除了是內閣大學士,也國子監祭酒,相當于后世的大明大學校長兼教育部長。

  他平日除了關于教育方面,很少在朝政上發言,見朱棣任命黃淵已經成了定局,才遺憾說道:“潛九,原本我等了你三年,還期待你明春能一舉得魁,如今卻抱憾啊!”

  黃淵面對他不敢大意,躬身道:“學生自七年前投筆從戎,就辜負了老師期望,實乃淵之罪過。”

  胡儼哈哈笑道:“一個狀元可比不過如今的一路總兵,黃如錫這個老家伙要是知道這個消息,怕不是又要嘚瑟了!”

  這話黃淵就不好接了,只好訕笑著岔開話題。“以文采論,學生面對解禎期自愧不如,如今不敢應試,也是不想出丑。”

  朱棣奇道:“這解禎期是誰人子弟?”

  胡儼笑道:“解禎期其父國子監五經博士解綸,其母歐陽修后人歐陽婉,叔父是解縉,姑父是黃金華。

  此子臣也算從小見他長大,文采風流不遜其叔父。而且他與解縉不同,以善書,善策論在年輕一代無人初期左右,堪稱年青一代天下第一。其書疏雋自喜,不失門風。”

  “文采堪比解縉那個書呆子,還能一手好策論?”他扭頭看了看朱瞻基問道:“你可聽聞此人?”

  朱瞻基笑道:“他隨孫兒一同遠赴西洋,還幫孫兒一直在推行西洋算學,幾何,字母和標點。除了大才,行事沉穩有度,可堪大用。”

  見朱瞻基知道他,朱棣點了點頭說道:“今秋有秋闈,明春有春闈,瞻基要多關注一番,為朝廷挑選人才。”

  其他人依舊不知朱棣的想法,總覺得朱棣待太孫太寬,待太子太苛。這為國選材乃是太子監國期間的大事,交待太孫算什么道理啊!

  時至正午,這一天的公事也就算處理完畢。內閣大學士有職司的,下午就去工作,沒有職司的,也有在宮中,翰林院編撰書籍的職責。

  朱棣今日要出宮去英國公家做客,這個時候也該啟程了、

  跟眾人告別,朱瞻基帶著黃淵一同來到了東華門處的咨情司。

  在房間里面坐下,朱瞻基打發了其他人離去,才跟黃淵坦誠說道:“再過兩日,皇祖父就會昭告天下,讓我父王前往嘉峪關督軍。”

  黃淵身子一震,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朱瞻基,想要說點什么,卻什么也說不出來。

  讓太子離京,太孫監國,這怕是要引起巨大的波瀾。雖然黃淵已經是朱瞻基的人,但也怕朱瞻基應付不了朝廷中的壓力。

  朱瞻基笑道:“我將此事告知于你,是想提醒你,這次海軍將會為西征軍提供最大支持力度,一應戰艦,運輸艦,后勤將領,你都可以隨意抽調。”

  黃淵讓自己平靜了下來,問道:“殿下,海軍將會以何人為帥?”

  “劉江將會親自率軍,為海軍總兵官。”

  一聽是劉江這個最開始就賞識自己的海軍都督親自率軍,黃淵就有了底氣。他長揖道:“臣一定不負所托,為陛下御駕親征解決所有后勤之憂。”

  朱瞻基笑了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未來是屬于我們的!”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