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

  西域十七國的使者進京,在京城又掀起了一股采購風潮,來自馬魯古的香料,因此價格上漲了一成。

  這還多虧了是鄭和的船隊剛回來,要不然,依照須臾各國的購買力,香料的價格還要上漲更多。

  這主要因為帖木兒等國在西方搶劫了太多的金銀,而這些金銀在本國內也沒有消費市場,所以除了修建寺廟,他們只能來大明購物。

  而香料對于游牧民族來說,簡直是無價的寶貝。他們喜歡烤肉吃,而烤肉的時候放一點香料,就能讓烤肉的味道更香。

  應天府的七月雖然熱,但是城里面的幾家烤肉館,每天都被這些西域人給承包了。

  內監當然是因此開心不已,雖然現在一些勛貴也跟隨船隊帶回了一些香料,但是內監的貿易才是大頭。

  從永樂十三年的夏天開始,香料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了大明與西域各國貿易的第四大貿易品。

  第一大當然是絲綢和布料,不管是西域的窮人還是富人,也都是要穿衣服的。

  而第二大就是茶葉,茶葉是西域人不可缺少的飲料,也是他們的藥,無一日能缺。

  第三大貿易品原本是鐵器,現在變成了瓷器。蒙古人將鐵器打造技術傳播到了西域,現在大多數西域國家已經能自己打造鐵器,所以瓷器現在變成了主要貿易品。

  不過從陸路前往西域,運輸不便,所以西域人購買的瓷器,大部分是精品瓷器,而不是日用品。

  這一項反倒是帖木兒國的使者沒有太大興趣,因為鄭和在船隊已經抵達了忽魯謨斯,并且給他們帶去了成船的瓷器。

  只有那些如吐魯番這樣的國家,才會從陸路運輸瓷器。

  香料是朱瞻基要求鄭和船隊這次必須交易的貨物之一,原本鄭和與內監還有些想不通。因為香料在馬魯古國那邊簡直到處都是,價值也不高。

  大明人雖然喜歡香料的濃郁香味,但是這些佐料大明幾乎都有替代品,不管是花椒,八角,桂香大明自身都有,而丁香,肉豆蔻的口感,大明人也不是太習慣。

  這些香料抵達大明以后,朱瞻基就讓內庫封存了起來,準備等下一次出使西洋的時候,把這些帶過去。

  這個時代,在歐洲的香料價格幾乎是與黃金同重。歐洲人瘋了一樣在尋找各種香料,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他們瘋狂地尋找香料的來源。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歐洲人瘋狂尋找新大陸的動力,主要就是為了香料。

  而且,朱瞻基也首次干涉了內庫的貿易,直接將不值錢的香料,價格標注了百倍。

  在馬魯古,一口鐵鍋就能換一石香料。因為公斤還沒有普及開,大明主要還是以石來作為度量衡。

  也就是說,一口鐵鍋可以換一百二十斤干香料。

  可是在朱瞻基的標價下,一斤香料在大明賣到了一錢銀子一斤。

  因為如此高昂的價格,一斤香料都能買將近五十斤大米了,目前應天府除了幾家大酒樓少量購進了一點,根本賣不出去。

  但是這些西域人,根本不在乎價格,聽說了大明也就只有一船這樣的香料,直接拿出了黃金,將所有的香料都給包圓了。

  這也讓內監負責管理香料的掌房(非錯別字,乃是官職)謝坤被驚的目瞪口呆。要不是朱瞻基勸阻,他甚至想要把外面流出去的一些香料全部收回來,賣給這些西域人。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只是依靠官方貿易,雖然有利潤,也有互補,能賺到銀子,但是對大明的經濟促進是很小的。

  就像這香料,內監賺再多的錢,對于民生也沒有一點促進,賺錢的只有皇室。

  相反,一直這樣貿易的順差,太多的金銀流入大明,反而會造成通貨膨脹。

  當然,現在談這些還太遠了,因為現在的大明經濟只是在野蠻生長,距離成熟,距離飽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想要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讓他們從與大明交易,變得依賴大明,間接控制他們的經濟,現在就可以做了。

  但是這個計劃,剛跟朱棣提起,就被否定了。“我們希望他們那些國家越窮越好,為什么還要幫他們發展民生?只有他們窮的揭不開鍋的時候,才是對大明最有利的時候。”

  “皇爺爺,我們不是要幫他們,更是在幫我們大明。一場大戰,我們就要耗費兩百萬兩銀子,還不一定能取得效果。但是,只要我們的經濟策略妥當,就能讓他們變成我們大明的市場,我們的傾銷地…”

  “什么是傾銷地?”

  “簡單來說,就是讓他們高價買我們破爛的地方,他們沒錢,當然什么都買不起。但是他們有錢了呢?就有錢來買我們的東西。鋼鐵,火銃,大炮這些我們當然不能賣給他們,但是當我們穿不完的粗布,貴重的絲綢都賣到他們那里,能給我們大明的經濟帶來更大的好處。”

  “此舉不妥,太過于冒險。如果他們有錢了,就能造更多的武器來傷害我們大明的子民。”

  在沒有見到效果之前,古人的腦子是很難把這件事想通的。朱瞻基只好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說道:“皇爺爺,想想朵顏三衛,他們現在替我大明煉焦,我們給了他們不少財物,但是這些財物,最后還是向我大明采買貨物。他們的經濟現在是好轉了一些,但是現在更要仰仗我們大明的臉色行事了,不是嗎?”

  朱棣不說話了,深思了起來。

  自去年夏天發現北明山銅礦,二十萬大軍和十萬民夫就留在了北明山。但是,在北明山挖礦的除了神機營訓練出來的大明爆破工,真正砸石頭,干苦力的全部都是朵顏三衛和韃靼貴族派過去的農奴。

  這些農奴干一天的活,就能賺取半只羊的價錢,雖然不算太高的暴利,但是風雨無阻,沒有任何風險。

  而他們養一年的羊,遇到不好的天氣,可能就一無所獲,所以任誰都會算這個賬。

  大多數身強力壯的農奴都被派來砸石頭,他們將漢人技師用火藥炸開的礦石進行粉碎,挑選出銅礦含量較高的碎石,然后運到堆場。

  而漢人農夫則大多是得到朝廷的資助,發一輛新的板車,然后自己在草原上購進一兩匹駑馬,就可以將北明山的礦石拉到開平前屯衛。

  雖然這段路程有四百公里,八百里地,但是大明堅持將所有的礦石拉到開平前屯衛進行提煉。為了讓運輸更快捷,如今大明已經在計劃修建的第一條水泥路,就是北明山到開平前屯衛,然后又到北平的路。

  當這條路修建起來,大明向漠北草原再派軍,甚至不需要征發民夫,光是如今的銅礦服務人員,就能很順利地完成輜重的運輸。

  雖然現在北明山出產的金銀和銅數量還不算多,還不能填補成本,但是只要是明眼的人都知道,限制生產的只有運輸。

  當水泥路修建好的那一天,銅的產量就會有一個暴漲的階段。

  通過一座銅山的生產,如今的大明就完全控制了朵顏三衛和半個韃靼,這樣繼續下去,不需要幾年,恐怕整個韃靼都要內附大明了。

  所以聽到朱瞻基提起北明山銅山,朱棣有些心動地說道:“北明山只有一座,西北那么多國家,又怎么能像北明山一樣呢?”

  朱瞻基笑道:“孫兒已經有了一策,不是銅山,但是卻比銅山還要穩定和持久,那就是教會西北各國的人種棉花。而且孫兒還想請皇爺爺下令,在北平以南的良田嚴禁種植棉花。”

  “棉花?只是此物就能讓西北諸國俯首稱臣?”

  朱瞻基笑道:“孫兒聽說皇爺爺準備擬旨,發放一批宮女回家,這是為什么?”

  “當然是因為有了新的織布機,就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了…”朱棣忽然楞了一下,想明白了這件事的邏輯關系。

  如今的大明也好,其他國家也罷,許多窮人都還是衣不裹體。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戶,到了冬天,全家人就只能都窩在一個被窩里,因為沒有衣服穿。

  許多小孩子不管男女,到七八歲都還天天光著屁股蛋,不是因為他們抗凍,而是衣服太珍貴,穿不起。

  所以,大明絕不是服裝行業已經飽和,只是因為缺少棉麻和絲綢的原材料。

  內庫的宮女發送回家,也是因為新的織布機可以取代更多的人手了,但是如果有了更多的原材料,大明就能夠生產更多的布料。

  這個產業比一般人想的還要大,因為衣服是消耗品,人口的增加也會促進衣服的消耗增加。

  而除了大明,在其他國家,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因為他們比大明更窮。

  所以,對民生并不缺少了解的朱棣很快就想通了這中間的環節,一拍大腿道:“朕不管是威逼利誘,也要讓西北各國幫我大明種棉花。”

  朱瞻基笑道:“皇爺爺還忘記了一件好事。”

  “什么好事?”

  朱瞻基笑道:“利用棉花的運輸,我大明可以修建一條直通西北的水泥路,而只要這條路修建起來,以后的西北,就不再難以行軍了。”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無線電子書    我的大明新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