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言

  分家的準備工作,不緊不慢地進行著。

  長房姚氏在年中時盤起了賬,家下人等都私下猜測紛紛。無論是長房,還是三房,都沒有要隱瞞分家的意思,只是無意張揚罷了。于是,秦家三個房頭要分家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先是在承恩侯府里傳,沒過兩日就傳到了外頭去。不但親友故舊,連那些不怎么來往的人家,也都聽到了風聲。

  有人覺得吃驚,有人把這個當成是八卦來聊,有人疑心這跟剛回京不久的三房有關系,也有人覺得秦家早該分家了。父母過世三十年,三個兒子都兒孫滿堂了還不分家的,著實少見。興許從前只是因為三房不在京中,還一直沒有消息,二房又是孤兒寡母,才沒提分家的事?如今三個房頭齊聚,確實應該分了。

  當然,也有人覺得,秦家一門雙侯,一旦分家,長房三房都有爵位,倒也無妨,可沒有爵位的二房就未免要吃虧了,更別說二房還是庶支。

  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當中亦有人站著說話不腰疼,認為長房與三房都有爵位,又有圣眷,正是得勢的時候,何苦要提分家,累得弱勢的二房要被分出去?倒象是嫌棄二房是累贅一般。甚至有人認為,既然長房三十年來都沒提過要跟二房分家,如今三房一回歸,就要分家,分明就是三房容不下二房呢。這兩個房頭之間也不知有何恩怨?只是那位剛剛回京的秦三老爺,新任永嘉侯,未免氣量太小了些。

  這種種小道消息到底是從誰的嘴里傳出來的,也早不可考了。但很顯然,傳小道消息的人各有偏頗,相互矛盾的說法是到處飛,一時間也叫人難以分辯哪種說辭才是真的。沒過兩日,又有了新的版本。

  這回是秦家長房那邊傳出來的消息。據說因三房回京后,得了不少賞賜,皇上又有賜宅,不可能空在那里不住,便做起了搬家的準備。既然要搬進新宅子里,少不得還要配上婢仆,以及各色家具擺設。這些東西再沒有全部花錢重新置辦的道理,承恩侯府有現成的東西,三房手中也有財物,拿出來用就是了。至于婢仆,承恩侯府里的家生子兒還有不少閑人,田莊里的佃戶亦有子女可以抽調上來使喚。這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各家各戶皆是如此,萬沒有放著家里現成的物件與婢仆,樣樣都去買新的道理。可秦家二房卻對此深感不滿,認為長房偏著三房,長房三房仗著有爵位,就欺負二房勢弱,趁機侵占公中人口財物。永嘉侯秦柏怕因遷居一事,引得家宅不寧,便提出分家。這家產均分后,各房拿到自己的那份,也就不會再有什么紛爭了。

  這樣的事原也尋常,只是消息一傳開,未免讓人覺得秦家二房太過斤斤計較了。就算三房遷居新宅,需要用承恩侯府里的家具婢仆又如何?二房一樣用了,難道三房就不行?秦家原本未曾分家,公中產業財物皆是三房共有的。三房用了,怎么就成了侵占?可見二房的當家人心性如何了。既然如此,永嘉侯秦柏提出分家,也是應有之義,省得日后再為了點小事,各房吵個不停,鬧得家無寧日。

  這個版本的傳言一出,京中輿論頓時都偏向了秦家長房與三房,幾乎人人都覺得是二房小氣,分家是應該的。二房薛氏、秦伯復母子聽說后,差點兒氣壞了。前者咬牙道:“不行!再這樣讓他們胡說八道下去,我們母子倆名聲都壞了,還談什么前途?儀姐兒又如何說得好親事?!”

  秦伯復氣悶:“不過就是傳揚小道消息罷了,長房做得,我們也做得!”

  小薛氏憂心忡忡地勸道:“還是算了吧?長房也不是吃素的,我們若做得過了,他們只會使出更多的手段來,那時候吃虧的還是我們二房。還是別理會外頭的傳言了,我們不理會,那些傳言自然漸漸就消失了。等到分了家,我們搬出去,過上三五個月,還有誰記得這些胡話呢?到時候大爺照樣能有好前程,儀姐兒照樣能說好親事。”

  薛氏恨鐵不成鋼地道:“難不成我們就任由別人欺負到門上了?!你也知道長房不是吃毒的。這一回他們有意仗勢欺人,若我們忍下這口氣,他們只會得寸進尺,以為我們是好捏的軟杮子。等到分家的時候,還能分給我們什么好東西?!”

  秦伯復也罵妻子道:“你給我閉嘴吧!誰說要分家了?都是長房與三房自說自話,我們不分!”

  小薛氏張張口,無奈地閉上了嘴。事到如今,他們不想分家也不行了。與其花費心思去想如何阻止分家,或是如何壓倒長房的輿論攻勢,倒不如早些想想,該分些什么東西才好。

  小薛氏不排斥分家,她反而覺得,分出去也不是壞事。二房上下因住在承恩侯府里,眼睛都只盯著侯府的富貴了,卻看不清自身的斤兩。若是分家出去后,婆婆薛氏與丈夫秦伯復能認清自己的身份地位,不要再犯糊涂做蠢事,日子說不定還能過得更舒心。只可惜,她的這番苦心,在二房根本就無人能懂。

  沒過兩日,從薛家二房的姻親薛家人嘴里,也傳出了一個版本的傳言,說是秦家長房與三房嫌棄二房,有心要在分家時克扣財物,說是家產均分,其實只是說得好聽而已。秦家長房分明是只想胡亂拿些銀子就把二房給打發了。長房與二房早有多年嫌隙,只是在外人面前裝作和睦罷了,內里卻是巴不得二房日后窮困潦倒的。三房則是長房的走狗,永嘉侯秦柏是個書呆子不管事,他在西北娶的村姑最是貪財,為了多分點錢,幫著長房欺壓二房,一點兒都不知道什么叫禮儀廉恥!

  薛家說得露骨,輿論也是一片嘩然。說實話,秦家長房與三房是否與二房不和,外人興許不知道具體的情形,但親近的人家多少還是能察覺到一點的。別說秦家長房與二房有積怨了,秦家二房平日里就沒把長房放在眼里。二房的薛氏在人前說長房妯娌的壞話,從來都是無所顧忌的。只是長房至少還知道遮掩,明白家丑不可外揚的道理,在人前也會為二房做臉。這薛家說的話,也不知是不是秦家二房的意思。若真是二房授意,那他們主動將家丑外揚,也不是什么知禮的行徑。

  至于說長房打算少分錢財給二房的說法——秦家如今還只是盤賬而已,尚未到分家的時候,二房就認定了長房不會均分家產,到底是真有證據,還是僅僅信口胡言?若是前者,自然是長房的不是,及時勸阻就是了,反正時間還來得及。若是后者,那二房真比他們口中不堪的長房還要更加不堪。說白了,他們不過是為了想多分點財物,才故意家丑外揚,好逼迫長房與三房罷了。

  外界輿論會有這樣的變化,二房母子倆也是十分意外。其實他們也是疏忽了,太過想當然。京城里的高門大戶,庶支偏房眾多,有哪家是真能在分家時得到公平公正待遇的?也就是面上做得好看,叫外人挑不出理來罷了。二房薛氏與秦伯復母子倆就是輸在將自己看得太重,以為庶出的二房真的能與嫡出的長房與三房平起平坐了。而且主動將家丑外揚,在外人跟前說長輩的壞話,可以說是觸動了世家大族的敏感神經——無論是否占理,這樣的做法都是最不受歡迎的。

  二房一時間有些措手不及。秦伯復更是焦頭爛額。因著這種種傳聞,不但長房的許氏與三房的秦柏分別找他談過話,施過壓,就連他的頂頭上司,也都叫他去談了半天話,含含糊糊的,意思卻明白,就是讓他不要做得太過分了,多少要顧及朝廷命官的體面。

  秦伯復心中很想罵人,不過是他們秦家要分家,各個房頭明爭暗斗罷了,京城里的大戶人家,這種事多了去了,哪里就壞了朝廷命官的體面?分明就是上司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但過后卻有與他交好的同僚暗地里給他遞了消息,說上司尋他談話,并不是多管閑事,而是上司在御前奏對的時候,被其他大臣及御史等嘲諷了,說他不會教導屬下,使得屬下里出了這等利欲熏心的人物。當時皇上就坐在龍椅上聽著呢,一句話都沒說,絲毫沒有替內侄說話的意思,明擺著是對秦家二房的行事有所不滿。這上司勸秦伯復,原也是一片好意,怕他摸不準圣意,做了錯事,日后沒個好下場。

  秦伯復頓時驚得魂飛魄散。分家的消息怎么就傳到宮里去了?!

  吃驚之余,他心里又有十二分的委屈。明明他爹秦槐也是秦皇后同父異母的弟弟,怎的皇帝就對他三叔秦柏如此偏袒,卻不肯幫他說半句好話呢?

  不過,秦伯復心里再委屈,也不敢再繼續傳長房與三房的壞話了。他回家去與薛氏商議了,讓薛家人不要再對外提起分家的事,只想等風頭過去,好生等待分家就好。

  誰知二房消停了,三房反而冒出頭來。永嘉侯秦柏出門訪友,在朋友面前無意中提起,說家中分家,確實是三個房頭均分的,長房與三房已達成了共識,并沒有克扣二房的意思。即使長房與二房確實有嫌隙,但規矩禮數放在那里,又怎會做出違禮之舉?秦柏邀請幾位親友去做分家的見證,其中既有宗室王爺,也有薛家人。是否公平公正,到了分家那日,自然就有分曉了。

  此話一出,世人皆稱贊永嘉侯是君子,秦家長房也是厚道人。倒是先前懷疑這個、懷疑那個的二房,就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范例。

  秦伯復知道后,幾乎要吐出一口血來。

無線電子書    秦樓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