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西洋絞殺戰(40)

  “航向225度,速度230節,高度7000米,距離145公里…大約有8架大型機。”

  英格索爾和特納通過雷達得知了遠處有飛機撲來,這毫無疑問肯定是德國人,但讓他們迷惑不解的是,德國人為什么在晚上發動?而且這架勢明顯是重型轟炸機,難道德軍晚上有什么企圖?

  “他們打算增援薩爾島?比如說,空投部隊?”

  “這…”特納遲疑了,這明顯有悖于常識,薩爾島本來面積就不大,在夜間空投只怕落于海里的可能性更大,“也有可能是空投物資或補給,畢竟打了好幾天,德軍消耗也大。”

  “讓島上的陸軍注意點…”英格索爾一陣苦笑,本來他以為第3師上去后會是壓垮德軍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沒想到雖然已經占領了一半多的底盤,德軍依然在縱深地帶負隅頑抗,由于島嶼中心地帶艦炮覆蓋起來不易,陸軍3師推進的速度更慢。

  過了幾分鐘,雷達室繼續發來警報:“德軍航線不變,持續向艦隊飛來,建議防空準備。”

  “好吧…”特納嘆了口氣,“一級戰備…”

  “飛機需要起飛迎敵么?”

  “不必了,夜間根本找不到敵人也難以安全起降,還是不要空費力氣。”特納苦笑道,“您不要對他們抱有太高期望。”

  這是句大實話,光今天一天就有4架飛機因為降落時飛行員沒有控制好而墜入海中,人雖然救了上來,但飛機絕對是完蛋了,指望這幫菜鳥能夜間作戰還不如指望德國人準頭差一點。

  有參謀嘀咕道:“我們執行了嚴格的燈火管制,我就不信德國人能找到我們。”

  此刻,夜梟戰隊帶隊的里希特少校冷笑一聲:“我當然看得見你們…”他之所以這么有底氣,完全是因為飛機上普遍都安裝了新研制成功的雷達:FuG300。這是一款用于探測及定位水面艦艇的空對海掃描雷達,是在洛倫茲公司(C.Lorenz)開發的FuG200Hohentiel雷達基礎上升級而成的。FuG200型的探測距離在高度5000米時大約是120公里,當初F200C就裝備這款雷達而成就了大西洋禿鷹的威名。

  但對這款雷達的性能,德方很不滿意,因為其不但體積大,而且搜索距離有限,精度也很差,但一直沒有太好的辦法,在1941年發明后只能在原有基礎上打轉轉,直到霍夫曼指示從日本引入了多腔磁控管。

  磁控管于1921年就有了,但多腔高能磁控管直到1939年才由英國伯明翰大學的藍德爾和布特發明出來,在英國人發明后不久,日本方面也獨立研制成了該技術。雙方的起點最初是差不多的,但與英方高度重視不同,日本對這項發明基本不聞不問,一直束之高閣。日本有這個態度并不奇怪,由八木教授發明的八木天線在日本國內根本沒有任何反響,直到日軍打下新加坡,從繳獲的英國設施中才看到了八木天線,到那時候才恍然大悟。

  日本毫不重視,英國飛速發展,一年多后,由于不列顛之戰進入高潮,英國人又將多腔高能磁控管技術送給了美國,此時英國產品已經能以10KW的功率發射3000MHz的微波。而日本技術依然停留在2KW的初始階段,然后在1941年,英國人又發明了多腔磁控管空腔間的異體耦合技術,把磁控管交變齒捆綁在一起來約束以便實現穩定,結果獲得在3000MHz下50KW的輸出功率。對微波雷達來說這樣的功率足夠了,不但體積大大縮小,而且重量也減輕了許多。而日本依然是原地踏步雙方現在的差距是25倍。

  等到德國從日本引入這項技術,加上從擊落的英美重型轟炸機上發現的實物再因為霍夫曼不遺余力的推動,到1943年8月間,德國終于實現了多腔高能磁控管的量產,達到了英美在1942年年底的水平,成功地將雙方技術差距從4年縮小到半年左右。新的FuG300型空對海雷達可以在6000米以上的高度實現對200公里以上的艦隊探測,而且精度提高了1個數量級。

  霍夫曼還讓洛倫茨公司和德國另一家雷達技術專業工事德律風根公司形成共同研究體(中國清末民初管電話叫德律風),探索對其他型號雷達的研究。德律風根公司依托多腔高能磁控管的這樣技術,同樣研發成功了FuG312型雷達。與洛倫茨公司的產品不同,德律風根公司的產品主要運用于夜間戰斗機的空對空探測,可以在8公里范圍內發現諸如B29這樣的大目標或者5公里范圍內發現諸如P51這樣的小目標,定位精度可以精確到200多米完全處于飛行員的目視觀察范圍內。

  在美國晝間戰略空襲失敗后,英方不甘心失敗,曾派出蘭開斯特轟炸機繼續執行夜間空襲,但經常被裝備FuG312型雷達的德軍夜間戰斗機打下來,損失很大,后來連夜間空襲也只能停止。

  現在的夜梟戰隊上就裝備了這兩款最新型號的雷達,不過里希特顯然是多慮了,美軍沒有出動戰斗機攔截的意圖,單純認為德軍發現不了自己。

  “找到美軍主力…乖乖,這么多船。”

  里希特很滿意:“各單位注意,保持航向不變,將高度下降到6000米,準備打開猛犸系統。”

  猛犸是他們對大型紅外照射器的稱呼,這個碩大的探照燈讓夜梟部隊明顯異于其他飛機,在白天就他扎眼,在晚上嘛…嘿嘿,紅外線不可見!

  由于德軍并沒投彈也沒有投照明彈,所以美軍驅逐艦和巡洋艦上的高射炮頗有默契地不開火,以免火光而暴露自身位置,但他們卻不知道,上面的德軍飛機已悄悄開始用猛犸系統在掃描下面的美國軍艦了。

  看著德軍飛機在頭頂飛來飛去,既不投彈也不發射照明彈,所有人都在想:上面這批傻鳥該不是找不到我們吧?

  特納給各艦下達了指示,如果德軍飛機降低高度到3000米,則全部火力齊開,爭取擊落這些膽大妄為的飛機。

  “找到了,長官,3號機看見一艘輕型航母…”

  里希特滿意地點點頭:“很好,讓他先來。”

  3號機熟練地下降高度,美軍雷達兵盯緊了屏幕,看著這架飛機下降到5000米就不動了,不僅暗想:5000米你能看清啥?還是乖乖下來等待高射炮的迎接吧。他哪里想到,3號機已牢牢用猛犸鎖定了中途島號(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

  “去吧,寶貝!”隨著操縱手一聲喃喃低語,一枚Hs393脫離掛鉤,開始撲棱著飛下去,翼尖的小燈閃閃發亮,在夜色下特別清楚,導彈前部的引導頭裝著被稱為“Kiel”的被動紅外探測器,其由蔡司公司研制,重量19公斤,最大設計探測距離為2km,它可以探測船舶煙道廢氣發出的輻射信號,其核心敏感元件是直徑12厘米的硫化鉛探測頭。

  從6000米高空墜落時,紅外引導頭還沒法發揮作用,現在是操作員依靠猛犸系統配合翼尖燈修正導彈航向,使其能飛向目標方位,現在Hs393完全是線控的,根本不擔心敵人會干擾操縱型號。

  “很好,保持高度,距離…”隨后,4號機、5號機,8號機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同樣激發了一枚Hs393并投擲下來。

  看著空中越來越多閃著光芒的東西,下面的艦艇本能地感到不對勁,特納也隱隱約約有一種不安感,立即批準防空火力還擊,但這并沒有什么用,相反,防空火力射擊之后,其溫度更高,熱輻射效應更加突出。

  當系統提示導彈離目標不到2千米了,操縱軍士暗暗祈禱一下,然后激活了紅外導引頭并隨后切斷了導線。

  “啊…那玩意沖著我們來了…規避,快規避…”

  可惜,無論中途島號如何左突右閃,頭頂的炸彈仿佛著了迷似地撲過來,還能根據軍艦移動的位置調整姿態,相對于軍艦費盡心機的機動,Hs393只要通過姿態輕輕調整就可以實現,現在那顆“Kiel”的被動紅外探測器牢牢盯住了中途島號煙道附近的熱輻射速度越快,輻射量更大。

  “轟隆”一聲,這枚導彈最后成功地扎進了軍艦,700多公斤的龐大體重沖擊力再加上近400公斤的炸藥(相當于500公斤級航空炸彈)發生了劇烈爆炸,直接就宣判了這艘護航航母的死刑。

  隨后,這樣的事例多次上演…

  8架Me264一共攜帶了32枚Hs393,雖然最終只有10枚成功擊中目標,命中率不到三分之一,但戰果是極其輝煌的,4艘護航航母、2艘貨輪、1艘油輪被、1艘登陸船炸毀沉沒,甚至連衣阿華號和新澤西號戰列艦也吃到2枚。

  當夜梟戰隊心滿意足地揚長而去后,海面上依然還有油輪熊熊燃燒的痕跡…(。)

無線電子書    鐵十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