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三十四章 巴黎之春

  褚青的老家有個很大的農貿市場,他小時候哪會,還沒有所謂的商業街和城區規劃。市場就隨隨便便挨著馬路,地勢很低,自路旁往下十幾米,兩根鐵柱頂起一個大牌子,算是門口。

  也沒有室內攤位,一溜的鐵棚加水泥板子,滿登登鋪在平地上,就成了大集,賣衣服褲子鞋的,以及零食米糧,生活雜貨,應有盡有。

  當時很多外地的歌舞團和特技團來演出,都把場子擺在門口的低洼地,支個帆布大棚,搭好木臺,再擱上幾十條長凳。老鄉們經常攜家帶仔,在昏黃的破燈下嘻嘻哈哈倆個小時,留下一地的瓜子皮。

  褚青也愛看,但對歌舞沒啥興趣,他中意的是特技。曾經見識過一個飛車表演團,開著摩托車在鐵籠子里上竄下跳,火星子嗞拉嗞啦直冒,到現在還覺得無比牛逼。

  不過也只看過兩次,因為普通的團,門票要一塊錢,特技團卻要三塊。

  八十年代初,到處都在搞改革,大部分的城鎮文工團都散了伙。他們在文革時,下鄉慰問,統一思想,勞心勞力,結果政策開放后,卻沒了用。

  哪會的改革方案是由公家轉向私人承包,就是你一次足錢,然后團里的人員和器材都歸你調用。

  這幫人,有的下海經商,有的上學念書,有的回家種地。但還有很多人,除了唱歌跳舞什么也不會,只得跟著老板到處跑,慢慢就形成了國內第一批較有規模的走穴團。

  統稱,大棚。

  《站臺》后半部分的主線就是圍繞大棚的內容展開,而褚青由于小時候的經歷,光看劇本就特有親切感。

  汾陽縣文工團響應號召。也搞起了個體承包,都差錢,沒人接手。結果團里最沒存在感的老宋。居然干成了這件事,成了大伙的新老板。

  尹瑞娟在父親的走動下。進了工商局做文員,崔明亮張軍和鐘萍,則繼續跟著老宋跑場。

  第一場演出,是隔壁村首次通電,在村長眼里,這可是大事,便請了人來助興。壓根沒當他們是什么文藝工作者,擱以前。這叫堂會,叫戲子。

  出發的時候,十來個人擠在一輛拖拉機上,隨著“突突突”的聒噪聲搖搖晃晃。

  同伴們青春年少,還未知前面的路有多遙遠,歡快的唱起了“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朋友再見吧再見吧…”

  褚青則裹著軍大衣,身子斜坐,沒張口。一直看著那座愈來愈遠的小縣城,也許,還在看著那個愈行愈遠的姑娘。

  賈璋柯心里很有數。他雖然癡迷長鏡頭,但也曉得正確運用特寫而產生的魅力。全片僅有的幾次大特寫,都給了褚青,別人確實撐不起來。

  比起《小武》里的表演,他現在更加的圓潤自然,且貼合人物。他演出來的,就是老賈想要的效果。

  這種成長,除了讓人驚喜,還有些無措冇。因為不知道他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我說帥哥,手別突擼了啊。有點卷就得了,別給我燙的跟松獅似的。”

  理發店里。褚青死刑犯一樣坐在哪,看著年輕的師傅拿著卷發棒,在自己腦袋上噗哧噗哧的鼓搗,心驚膽顫的提醒。

  “松獅是什么?”

  小帥哥可能不養小動物,怔了下,輕聲問。

  “呃,一條狗。”

  “哦,沒事,這個保持的時間短,幾天就變直了。”

  “那就好,我從小到大還沒彎過呢。”他松了口氣。

  褚青為這破片子犧牲太大了,留長發,還得燙卷,就為了配合搖滾青年的需要。

  “還沒完事?這么半天了。”

  倆人正說著,顧正推門進來催,一眼瞅見他那新造型,背手繞了兩圈,嘲諷道:“嘖嘖,忒像我媳婦養那只泰迪了。”

  泰迪那么萌,表埋汰它好伐?

  褚青的發質較軟,卷了就更蓬蓬著,小帥哥給抹了點彈力素,讓它柔順一些,又端詳了下,才道:“嗯,行了。”

  外面正是黑夜,不遠處的空地上搭起了大棚,墜著兩個燈泡,放著八十年代的迪曲,大喇叭里喊著:“今天,深圳群星太空柔姿霹靂舞團,為您演出的節目有,剛剛訪美歸來的二勇先生…以及剛加入本團的紅粉雙嬌,咪咪哈哈小姐。”

  哪會走穴團經常有撞車的時候,一般都會聯合出演,資源共享。咪咪哈哈,也就是劉小娟和劉小娥,本是別團的臺柱子,被老宋挖到自己麾下。

  棚里頭,臺上樂隊正在準備,褚青穿著件藍色牛仔服,里面是紅襯衫,躲在候場區醞釀。

  前奏一起,他頂著朵蘑菇云,搖頭尾巴晃的走到中間,開始吼:“長長的站臺,寂寞的等待。長長的列車,載著我短暫的愛。”

  這段戲,賈璋柯沒有具體安排,任憑他自由發揮。

  他沒登過臺,但電視里看得多了,演唱會該有的流程他都有。不光在唱歌,還極為隨便的甩胳膊抖腿,拼湊出一套舞蹈動作。

  臺底下坐的都是老鄉,簡直忍無可忍,根本不用照著劇本,自發的開始砸香蕉皮。

  這貨混不在意,已經進入了一種天人兩忘的狀態,閉著眼睛嘶吼。最后還跳下來跟觀眾握手互動,被老鄉視為明晃晃的挑釁,差點挨削。

  賈璋柯看他這番逗比又自然的表演,捂著嘴忍笑,也放下了心。因為褚青平時給人的印象太悶了,非常擔心他放不開手腳。

  丫之所以能這么不顧羞恥,主要是情緒醞釀的好,他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剛收到好心阿姨送的禮物,的弱智兒童,的滿臉愉悅,的狀態。”

  妥妥的!

  京城,夜。

  咖啡館里,周公子吹了吹杯里的浮沫。喝了一口,道:“你不去,我自己有點。有點害怕。”

  “不還有個翻譯么?你就當去巴黎玩一圈。”樓燁大概是沒吃飯,啃著一塊小西點啃得倍兒香。笑道:“人說咖啡最珍貴的就是這層泡沫。”

  周公子眨眨眼,笑道:“我不知道呢。”說著抿了抿那乳白色的泡沫,輕輕搖頭,皺眉道:“太膩了。”

  他們倆已經很久沒見面了,能湊在一起,還是托了《蘇州河》的福。

  就在前幾天,巴黎國際電影節給樓燁發來了邀請函,他趕上有事。排不開行程,就通知了周遜。周公子收到消息后,馬上準備,但她是杭城的身份證,如果辦簽證,還得去魔都的法國領館。

  眼看電影節就要開幕,去魔都辦根本來不及。好在她經濟公司的老板,也就是李曉婉,跟一法國佬相熟,走了趟后門。

  今天是3月31號。她買的是明天清晨飛巴黎的機票,本來早早睡下了,卻接到了樓燁的電話。說出來聊聊,其實就是叮囑叮囑。

  “你通知他了嗎?”周公子拈著白柄長勺,漫不經心的攪了攪,問道。

  “沒,他這會在鄉下拍戲呢,比我還忙。”樓燁當然知道說的是誰。

  “哦,你們都沒空呢。”周公子笑了笑,低下頭,似在自言自語。

  夜色漸濃。倆人又聊了一會,便散了局。

她回到家。適才的睡意全無,翻來覆去的。對那杯咖啡無比后悔。只得起來,倚著大落地窗,看著外面的霓虹燈發呆。不知道幾點鐘了,才漸漸覺得迷糊,倒在了床上。冇  結果第二天一睜眼,特么的天光大亮!她沒功夫懊惱,連忙聯系公司,又改買了晚上8點的機票。

  巴黎國際電影節,1975年創立,主推新人導演和新電影。跟鹿特丹一樣,都屬于b類電影節,影響力卻小些。而且法國作為歐洲電影圣地之一,稱得上字號的影展就有三個,壓根不出奇。

  可總歸是個國際性的活動,周公子的小心思里,還是萬分期待的。4月2日上午,她帶著翻譯,兩個人,抵達巴黎。

  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參加影展,她從下飛機開始,就覺得自己像只白鴿子,沒頭沒腦的扎進黑房子里,什么都透著股疏離感。

  看不懂,聽不懂,不認識,不知道,跟小木偶一樣,凡事都得依靠翻譯解決。

  電影節已經開幕了,那個翻譯還是蠻負責的,工作能力也很出色,到了主辦方招待的賓館,很快就打聽到,《蘇州河》的兩場放映正安排在下午。

  她們趕得卻巧。

  這影展雖然知名度不高,資金卻充裕,大方的提供了一個可以容納數百人的廳。倆人縮在不起眼的角落,看著觀眾入場,越來越多,直到全部坐滿。

  燈光緩緩暗下,周公子扶著前面的椅背,微微喘著氣,周圍的人和環境,就像這黑暗,一點點朝她壓過來。

  她不習慣這個國家,不習慣滿大街都是外國人,不習慣影展的流程,不習慣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看電影。

  而自己最熟悉的,偏偏也是這部電影,尤其,當馬達出現在她眼睛里。

  “你怎么哭了?”

  翻譯正看得起勁,忽聽到旁邊傳來輕輕的啜泣聲,連忙掏著紙巾。

  “沒事沒事,我就是,就是,感覺自己在國外挺傻的。”周公子用手背抹了下眼睛,笑道。

  “我以前也這樣,多出來幾次就好了。哎你看過這片子了么?”翻譯老成在在的樣子。

  “沒,我也第一次看。”她盯著熒幕上的兩個人,輕輕道。

  片子放映結束,燈光亮起,出現了跟在鹿特丹相同的場景,全場觀眾都起立鼓掌,持續了好幾分鐘。

  周公子非常非常的驚慌,問翻譯,這是出于禮貌還是喜歡。

  翻譯說:“如果是出于禮貌,他們只會鼓掌,不會站起來。如果站起來,并且長時間鼓掌,那就是特別的喜歡。”

  《蘇州河》無疑更符合法國人的調調,倆人剛出戲院就被認了出來,被那些大鼻子老外,熱情又不讓人反感的圍擠在中間。

  還有一對老夫婦死攥著她的手,說好久沒看過這么好看的電影了。

  4月3號,也就是周公子來巴黎的第二天。

  影展仿佛一夜之間被《蘇州河》占領,場刊,報紙,影評人,都在討論這部來自中國的電影,從畫面到攝影,再到敘事技巧,以及對愛情的定義。

  當然還有兩位主角的表演。

  法國人之前只對梁佳輝、張蔓玉這種次代的演員有印象,沒想到又看見了兩張新鮮面孔,在驚訝的同時,亦表示完全能夠接受,并將其稱之為:中國新一代演員的代表。

  那個可愛的翻譯特意買了幾份報紙,讀給她聽,因為巴黎最近一直在下雨,而她來的那天,卻晴了,所以報紙上都這樣說周公子:

  北京的春天來了…

  (對于巴黎國際電影節,網上的資料自相矛盾,經過多番查找,推導出應該是1975年創立,這屆應該是第25屆。)

無線電子書    文藝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