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

  文彥博說道:“行知,非也,漢唐之時,胡虜依然侵襲不斷,況且我朝豈能算是更弱小者?”

  在鄭朗與趙頊帶動下,朝堂顯得更尊重,以前政務時多稱名字(見各種史書記載),現在對長輩與平輩稱公稱官職稱字。似乎是一種說法,鄭朗搖頭答道:“非也,寬夫,漢武將匈奴擊敗后,匈奴余部有多少次再入侵漢疆?唐朝是有騷邊之事,那在何處?回鶻之所,河中(指中亞地區)之所,即便有東突厥騷邊,若武后不利用裴炎、程務挺、張虔勖等人架空裴行儉,后來又將黑齒常之、程務挺、張虔勖、王方翼等良將殘害至死,自毀長城,何來受困于契丹、突厥與吐蕃?明皇開邊,起初不是開邊,僅是自衛反擊,開元之時,適度發動了一些戰役,有沒有妨礙唐朝變得更富強?開元末年,胡虜有沒有膽量再來騷邊?只是晚年后昏政,至王忠嗣死,再度自毀長城,又默認李林甫專權,盲目開邊,居然坐讓高仙芝屢屢出兵遙遠的河中,以唐朝之生產力,能經營好河中地區么?想經營可以,不能動用國家錢帛將士,學習班超,勝也罷,敗也罷,不損國家實力也。”

  “卿言中的。”趙頊說道。

  這才是理智的說法。

  不一味軟弱,也不盲目開邊。

  “不敢當。若非是明皇昏政,到天寶初年,胡虜何來膽量侵邊,即便有,僅是小股不知天高的盜賊,不足為害,而非是象西夏這樣,以一個臣屬之國。不顧國家大恩。屢屢來犯邊。”

  “我朝非是更弱小者。”文彥博仍堅持己見。

  “是啊,可因為我朝沒有掌握好中這一字,對唐朝武將專權有杯弓蛇影之患,由是內斂與茍且偷安。于是西夏與交趾這些小國家以為我乃是更弱小之輩,弱小罷了,還很富裕,由是屢屢入侵。”

  鄭朗說到這里。不由地看了文彥博一眼。

  文彥博作為東府宰執還是可以的,若到西府,必然會敗事,對軍事一竊不通,甚至還不如呂公弼。

  鄭朗又道:“西夏人是什么態度,暫且不去管他們,窮兵黜武之后,西夏困窘,屢屢興風作浪,徒自取滅亡。陛下。臣倒是提議另外一件事,自文公提議裁兵以來。諸臣多有進諫,臣根據他們的諫議,寫了一篇奏折,一是裁兵,二是對軍隊進行一些強化與改革,以求用費節約,還能保持軍隊的戰斗力。”

  “有此等事,快將它遞上來,”趙頊故作驚喜地問,但暗中用疑問的眼神看著鄭朗,還在地震呢,這時候說出來,未免時機不大對。

  鄭朗稍使一個眼色。

  快沒有了,隨著莫州地震不久到來后,馬上地震結束,這時提出改革,反而會是好事。于是說道:“陛下,對天道之事,臣以為太遠,往往不求天道本心也。若是天道對人道有心,地震頻繁,臣以為非是某奸小專權,難道臣是奸小乎?即便韓琦有錯,也不能說韓琦乃是奸小,僅是一些舉措失誤罷了。之所以降下頻繁的地震,乃是國家有弊端不懲治也。不知者不怪,知者不改,豈不是過失更重?此乃陛下失誤,兩府失誤。特別是冗兵一事,若再不改,地震還不會平息。”

  歐陽修反擊一句:“依行知之意,若改了,地震就會平息下去?”

  “永叔,我也不知,若是天無心,地震還會頻繁,若天有心,朝廷革故鼎新,奮發向上,富強國家,造福黎民百姓,地震就會消失。然而天有心,天無心,我實不知,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夫子都這樣說了,況且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鄭朗不置與否答道。

  歐陽修以為他在耍滑頭,并且許多大臣上書彈劾他,此時歐陽修也不敢出風頭,悶哼一聲,不再言語。

  鄭朗派人取來一份厚厚的奏折。

  第一步改革的就是禁軍。

  此時七十四萬人,將其中的老弱殘疾一起銓落,減裁成六十萬人。禁軍少了,就要保持其戰斗力,先是從保證禁軍自己戰斗力開始。

  第一步就是改革宋朝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習慣,唐朝建制也是一府五百人,與宋朝的一指揮差不多,然而唐朝中期多是將領兼任節度使,雖以府為單位,實際將兵久在一起,互相知道,由是戰斗力強大。宋朝不可能再用節度使了,有節度使,僅是一個虛職。

  只有從基層著手,宋朝在指揮使上也有更高一層的指揮單位,最高一層乃是三衙,其下還有班直,如殿前指揮使就有左右二班,內殿直有左右四班,散員有左右四班等等,一班又有二到五直,多者數千人,少者只有一千幾百人,特殊的一班只有幾百人。又有一些班直僅有虛權,沒有實領兵權。管理十分混亂,又未起到編制作用。

  鄭朗做了修改,取消班直制度,在指揮使之上設團指揮,除特殊的僅有二營指揮者,其余皆是統管五營,設團指揮使,都虞候,都知,副都知,押班。官制仍與班直差不多,只是將班直的指揮使化為團指揮使,明確化。

  改革的意義,也就是將指揮使上更高一層軍事機構常態化,使其兵將熟悉,至少在團指揮使以下者,各中低層將軍與士兵會十分熟悉,戰斗時利于各中低層將領指揮士兵。到戰斗時,指揮從一營變成一團,那么指揮會變得迅捷有力。比如十萬大軍的會戰,原來有可能是向兩百多指揮使下命令,如今向四十幾名團指揮使下命令就可以了。

  有效彌補宋朝對武將專權矯枉過正產生的一個嚴重弊端,同時兩千幾百名兵士縱然謀反,也不會形成多大的危害。

  其實嚴格地說,也就是將宋朝的班與直正式化。

  依然沿用改制以來的種種措施。

  一些大臣看到這里,雖有些人心中存著疑問,也不大好作聲。

  這是第一步的改革。第二步改革則是為了增強其戰斗力。必須進行嚴密的輪換制度。要求每一營兵將皆要去邊境戍邊。不經過邊疆的薰陶,京城許多禁軍多是紈绔子弟。

  原因鄭朗不解釋了,紈绔到什么地步,這些大臣多耳聞目睹。

  第三步改革就是降低兵士的困難。已在京城的也就算了,不在京城的,以后逐步向京城四周安置,西到洛陽。北到大名,東到應天,南到蔡鄧,離京城近,調動容易,若有急時,也能緊急調動到京城拱衛京畿安全。當然,也必須保證京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禁軍,以便用最快速度調動大批軍隊。

  在這里,鄭朗做了解說。為什么要這么做,原因很簡單。雖說朝廷對禁軍不薄。可京城物價昂貴,居之大不易。雖不薄,然其家屬若沒有能力,僅靠禁兵一人的薪糧養活,一家人仍入不敷出。但在農村不同,生活成本低,可以用一些逃荒田、墾田、查沒田進行安置,就是沒有,其家屬也可以做工,或者佃農謀生,就算不去替別人做工,家中沒有耕地,若是生活在農村,以宋朝的薪水,也足以讓禁兵一家人得活,那么軍營里做生意,或者讓妻子做軍妓的種種丑陋現象減少,戰斗力會無形增加。農村人樸實,讓他們做生意肯定不行,但讓他們當兵,戰斗力會比城市兵更強。有名的例子就是戚家軍,戚繼光多用農村兵,正是這個原因。

  以前鄭朗就說過,許多人思來覆去,不得不承認有道理,在宋朝也能比較出來,京城禁軍待遇肯定是最好的,然到了戰場上,戰斗力卻遠不及蕃軍與與鄉兵,甚至連義務兵弓箭手都不及之。

  依然兼顧的策略,安軍心,降低士兵成本,在這個基礎上,并沒有主張將京城的所有禁軍一起裁去,后面還有拱衛京城的措施,那就是保丁。其實這一點十分重要,京畿要地,在宋朝君臣心中地位第一。一個個尋找唐朝滅亡原因,其中就有一個,唐朝京城兵不多,一起散到各地,由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最少得讓京城有一支強大的力量。第一是京城,第二是京畿。若做不到這兩點,什么改革也通不過,就是趙頊自己心中也有忌憚。

  不過這得慢慢來,因為有一個大比制度,以后大比選進禁軍的家屬,陸續安置在京畿附近的農村,已安置在京城的不去動,以免產生不安與騷動。

  第四是精盔甲兵器,今年就算了,到滑州第二鋼監成立后,技術更先進,將大規模的換成鋼制的盔甲與武器。還是慢慢來,以便節約成本。

  第五條直指吃空餉!

  鄭朗也不知道會出現多少空餉,但有。

  若不及時處理,一旦蔓延開來,后果十分嚴重。比如名額是六十萬禁軍,以及后來種種措施,足夠用了,但若出現空餉,發薪水有六十萬,實際只有三十萬二十萬禁軍,浪費嚴重,也會出大事的。

  裁至六十萬禁軍,就必須保證國家有六十萬禁軍,一個都不能少。

  裁減開始,讓武臣清查各營人數,若有空餉者,嚴懲不怠,相關的指揮使一起罷官罷職。

  又提到清查之舉,國家如今裁至一萬九千幾百名官員,少數因犯嚴重錯誤罷官者,一些病死殘者,實際多數官員到了三十多歲后才能任職,二十幾歲領官者終是少數,加上壽命不及后世,現在又出了一個七十勸退,官員的政治壽命嚴重縮短,不增加官員,一年也會自動產生一千多名的官職空缺。這些空缺必須要頂上的。

  數量不少,但后面眼巴巴的人更多,數萬職官在后面等著,還有此次黜退的幾千名候補官員,每年又產生的大量新職,有進士補官,有蔭補之官。新政策,蔭補變成五年一補,有蔭補資格的會蔭補兩千余名,還有六七百名各種科考進士與同進士。若是嚴格執下去,五十年后,冗官現象也就沒有了。但是不可能的,只能說嚴格執行,冗官現象會越來越好。

  眼下問題仍然很嚴重。

  許多職官到了蔭補時間,還有一些表現好的黜廢補官。有文官。有武官。因此每一缺出來后,會有多人爭之。

  于是鄭朗提議,讓文官適度地查隱田,武臣適度地查各營空餉情況與貪墨克扣情況。作為考核成績錄用。這也是做為官員的底線,若連不得包庇都做不到,還有什么資格為官。

  正是這一條,產生了一些爭議。

  第六條將校的選撥。將校來源有三,蔭補武將后代,有功武將后代,有功將校的升遷。稍做變動,自指揮以者下,指使都頭正職必須進行考核,以弓馬為主,選撥強壯者或者有戰功者擔任。團指揮使不但要求有武藝,還必須要求有指揮能力,必須進入西府由西府與三班院官員進行考核弓馬策略。考核通過后才能勾當。做為蔭補者,或者授任功臣后代者。可以進入軍中,只能擔任副職,以免貽害國家。表現突出者,也可以與普通將士一道進行考核,或者到西府進行考核,才能擔任指揮使與團指使。

  這一條看似有爭議,但不嚴重。在座的皆是士大夫,同樣瞧不起那些武將們,有的武將后代進入軍中,要武藝沒武藝,要能力沒能力,反將軍中鬧得烏煙瘴氣,多數士大夫感到十分憎恨。

  也就是一裁六治策。

  其次就是廂兵。

  治平時擴張最嚴重的就是廂軍,膨脹到了五十萬。養一個廂兵不及養一個禁軍,但其費用卻超過了一個鄉兵,實際放在戰場上作用不大,僅起國家勞役作用。免役法恢復,又有鏢行監配合,各地有大量鄉兵與保丁補充,就是災難到來,也有了用工代賑的策略安置災民,廂兵已經不那么需要。因此鄭朗懇請裁至二十五萬人,裁去一半。也不是完全裁去,后面還有,一部分歸流到各種鄉兵之中。

  事實鄭朗也沒有在廂兵上多費筆墨。

  所有策略主要就是一禁二鄉。

  下面就是鄉兵,十分復雜,有鄉兵、弓箭手、蕃兵、民兵、保丁,壯丁不算,那屬于地方的差役。各種義勇,弓箭社也不算,前者是差役,后者乃是民間自發的武裝自保組織。若再細劃下去,名目更多,陜西保捷保順,河北忠順,河北陜西強人,砦戶,河北河東強壯與弓箭社,河北河東陜西義勇,陜西護塞,川陜土丁,荊湖義軍,土丁,弩手,廣南西路土丁,廣南東路槍手,福建路槍杖手,夔施黔思等處義軍、土丁,江南西路槍杖手,邕欽溪峒壯丁,河北河東敢勇,蕃兵等等,皆屬于寬松的鄉兵范疇。

  著重講的乃是蕃兵與蠻兵,前者又是主要的,畢竟北方才是國家頭痛的地方,南方就是有騷動,也不足危害國家。

  蕃兵主要是蕃人、羌人、氐人與少量回鶻人,如今還要加上女真人。慶歷前組成很松散,多是純粹的民兵性質,慶歷后才正式成軍。有蕃兵、蕃敢勇、蕃捉生、蕃弓箭手、強人等,其中蕃兵才能算是嚴格意義的軍隊,其他皆是民兵形式,十分混亂。構建更混亂,有的依據各族為單位,大首領以上自刺史下至殿侍,并補本族巡檢,次首領為都軍主,百帳以上者為軍主、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軍使、副兵馬使,以功次補者為刺史、諸衛將軍、諸司使、承制、崇班、供奉官至殿侍等,還有職賤品卑者的十將。還有的另分甲與隊。

  史上熙寧時改制,才變得秩序井然,仍抽丁嚴重。九丁以上者抽五丁,六丁以上抽四,四丁取三,三丁取二,二丁取一,并刺手背。雖對蕃人很少征稅,但十分岐視,包括不準蕃漢通親等等政策。

  此次逐一取消。

  依然保持各蕃部的完整性,一旦打亂,會引發不妙后果。但編制與禁軍一樣,不滿百人者以都為單位,滿指揮者以一營為單位。半耕牧半訓練,與陜西保捷軍待偶一樣。

  少數正式建制的蕃兵(指脫離了部族范疇,真正歸國家領導的軍士),待遇與禁軍一樣,甚至準許他們在自愿的情況下,將家人遷移到京畿附近安置。開放婚姻制度,準許蕃漢聯親,以便融合蕃漢。

  同時減少抽丁數量,九丁以上抽三。五丁以上抽二。二丁以上抽一。或建為蕃兵,或者為強人、弓箭手。民兵性質有稍許補助,僅是冬閑時訓練,但是戰時獎勵與正規軍士一樣。以便提高積極性。

  減少了抽丁數量,事實也在裁軍。十萬蕃兵也太多了,必須將他們裁到六萬人左右,人數少就能提高待遇。加強士氣。河北河東亦是如此,成立類似蕃兵的機制,河北兩萬人,河東一萬五千人,陜西則是裁減,保捷保順十三萬軍隊裁成六萬人,南方各路民兵增加四萬鄉兵,待遇與蕃兵一樣,半禁軍待遇,家人免稅。屯軍之所耕地所獲歸己,以做補助。

  有許多好處。第一離家近,沒有輪戍之苦,特別是南方炎熱的氣候,當地若有一部分鄉兵做補充,會減少輪值的北方禁軍,減少不必要的死亡。第二戰事到來,能緊急調動一批軍隊。第三其家人消費不大,有一半薪酬對于貧困戶以下來,以及屯耕足以保證家用。

  實際等于恢復了一部分地方軍隊編制。

  鄭朗有忌憚,數量沒有敢多放。

  這批軍隊等于是正規軍隊,耕為輔,訓練作戰為主。雖禁軍減少,但增加了十九萬鄉兵,戰斗力并沒有下降。實際用費僅相當于十萬禁軍的用費。

  既將他們當成正規軍隊,增加邊境的戰斗力,于是各路大肆裁減各種強壯義勇,河北強壯裁至十萬人,義勇裁至五萬人,河東強壯裁至八萬人,義勇裁至四萬人。其他各路也大肆裁減了不必要的義勇強壯強人土丁。將這些人一起釋放出來,讓他們專心從事農耕生產。

  保丁未動,一是嚴格執行下去,有救濟性質,二是他們分散在兩京與淮北一帶,能增強與拱衛京畿安全,禁軍裁減了,京畿的力量必須增強,三是與巡捕聯手防盜,能減少盜賊發生,事實自保甲法執行普及后,京城附近再也沒有發生一起農民起義現象,四是能為禁軍起到補充功能,挑選一批壯士進入禁軍,其家離京城本身不遠,有的都避免了家屬安置難題。

  第二波改革終于發起。

  諸位大佬看完奏折后,議論紛紛。

  不是所有條款都同意的,比如文官與武臣的巡查制,經過許多天討價還價之后,變成了不定制,偶爾需要時巡查一番,不能做為常制,以免引起騷動,使國家安靜。

  裁得太狠了,蕃人抽丁變成八丁以上抽三,四丁以上抽二,二丁以上抽一。稍減一減,最少增加幾萬名蕃兵與蕃人民兵。各地成立部分的軍隊,也沒有太反對,陜西地方武裝力量都變得如此,況且其他地方,確實這種輪戍制度因為疆域增加,已經變得十分不便,特別是嶺南與蜀南一些地區。也擔心陜西軍事力量裁得太狠會嚴重削弱,又經過討價還價,河北鄉兵變成兩萬五千人,河東兩萬人,保捷軍變成八萬人,南方各地鄉兵變成五萬人。廂兵變成三十萬人。各地民兵也在鄭朗奏折的數字上有所增加。

  一個月后,鄭朗看著最終的數字,仍然搖頭不止,改制后,這些鄉兵與蕃兵名為鄉兵,實際與正規軍隊相差無幾,若是在其所在的地區作戰,這些軍隊戰斗力也超過輪戍的禁軍。禁廂鄉兵總數字仍達到一百一十五萬之眾。

  并且各地義勇數量略一增加,使得鄭朗無法進行另一步的計劃,讓更多的州縣實施免役法!

  只能等。等平滅西夏后,再一次進行改制。

  爭的還有裁減時間。

  許多人認為象慶歷那樣,分十幾年陸續裁減,節約國家用度,鄭朗這一回沒有同意,反正欠了那么多債務,再欠一點也沒有關系,早裁國家財政會越早進入健康循環。

  爭執很久,九月下旬,在莫州地震后,終于定落下來,詔書天下。

  趙頊帶著群臣到宗廟祭拜列祖列宗,是文彥博的提議。

  無論鄭朗做了多少妥協,還有許多大臣反對,有的大臣根本就不贊成對軍隊動這么大規模的改革。春天改制已經騷動天下,隨后地震大水,難道還嫌不夠折騰嗎?

  但鄭朗與趙頊這一回堅持了,對于任何超過底線的進諫全部拒絕,至于反對聲,更沒有聽進去。因此文彥博提議,不是鄭朗說的嗎,若老天有情,此次地震原因所在,乃是宋朝君臣不作為也。現在作為了,拜祭太廟列祖列宗,再拜祭上天。作為了,就不會再地震。但反過來說,若再地震了,那么就是鄭朗說法就是錯誤的,此乃擾民之舉。

  趙頊不同意。鄭朗說的是天道幽遠,不知道有情或是無情,文彥博你曲解了。

  鄭朗這時候說道:“若此,就依寬夫之言,若天有情,請保佑我大宋蒼生,若天無情,國家如此之多的弊端,改革艱難,繼續用地震來破壞國家的革新,讓我們大宋永遠地消沉。”

  同意了,然而這話怎么聽怎么讓文彥博不是滋味。(

無線電子書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