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有各人的智慧,趙禎同樣有智慧,他額頭出現細密的汗珠,鄭朗分明是不懷好心,煽風點火。
他也有苦難言。不是不說,是因為鄭朗對西夏人一直持著強硬的立場,最簡單的例子,張海都不想殺,但鄭朗殺起西夏人,婦女都殺,自己也要權衡,也要考慮,不可能國家大政所有的都要聽從你的意見。誰想到讓張子奭最后做出這些事呢?
至于歐陽修,原來是讓王洙、余靖、孫甫以及歐陽修同編修《祖宗故實》,但君子黨得寸進尺,自己也想看看新政究竟如何,做的退讓,你是寫中庸的,不是不知道中間的奧秘。
可現在倒好,居然用歐陽修作為棋子,對付自己。
趙禎有些暈。
歐陽修已經大步跨出來,想一想,連鄭朗某些行為,他都看得不順眼,況且張子奭,大聲說道:“陛下,臣以為祖宗之所以不殺士大夫,優待士大夫,使其出力效國,然張子奭為了小利,將國家與人君出賣,回京后又替賊說話,此人自至京起,已非是我朝士大夫也,乃是通敵賣國的張元、吳昊之輩,制之誅之。”
鄭朗也有些汗,殺是不可能殺的,宋朝從來不殺文臣。
但鄭朗很懷疑歐陽修是不是與王安石一樣,外儒內法,外面披著儒家的衣服,里面卻是法家的思想,否則怎能動輒苛法,殺百姓,殺小吏。現在又殺張子奭。
不過這樣好啊,鄭朗繼續說,是對包拯說的:“包拯。此行出使,你稍有失職,不過你所陳奏若是真的。失職也不大,但回到京城,你可是言臣,難道你沒有什么好說的?”
不能將包拯當作演義中的包青天使喚,那會失望的,包拯一生不言退官,也會察顏觀色,但總體而言。膽子很大,敢進諫,不然不會在后世留下那么多傳說。
這句話說得那么清楚了,就差一點說,俺都這樣做你后盾,你京城等候授官時發下的偉大宏愿呢?
范仲淹急得直擰眉頭。
鄭朗打的小算盤,他怎能不清楚。關健他心中想和。鬧下去沒完沒了,不符合他內心的想法。暗拽鄭朗的衣袖,鄭朗沒有理他。在西夏的事上,與范仲淹沒有商議的余地。他同意戰爭,一是有把握的戰爭。比如石門川戰役,元昊主力折向東北。二是反入侵戰爭,如定川寨戰役。但總體上,他的軍事思想相當保守。
韓琦與范仲淹走向分裂道路,不僅是因為好水川恥辱,也有此次范仲淹近乎顛倒黑白的替張子奭辨解。什么滿朝縉紳畏懼不行,只有張王二人敢行。現在朝堂上戾氣沖天,不要命的士大夫不要太多,富弼不算,級別太高,歐陽修,蔡襄,尹洙,王素,李肅之,石介,蘇舜欽,馬上的江東三虎,眼睛閉著用手劃,也能劃出一個人選。況且元昊真敢不計后果,斬拘宋朝使者?
韓琦若聽說了,心中怎么想。
還不算,后來范仲淹為了搭成和議,讓朝廷將豐州主動讓給西夏。
豐州確實難以防守,孤懸在哪里,四面都是西夏的攻擊點。退一退,將兵力壓縮到府麟二州,似乎防御能力增強。但能不能這樣想?豐州之失,是元昊率領十幾萬大軍攻下的。若個個學鄭朗,元昊敢不敢再舉全國大軍進攻豐州?若因為難以防御,朝廷又沒有獲得定川寨大捷,是不是也要將涇原路一起讓給元昊呢?這一讓,豐州城中為了守御豐州而戰死的數千英魂價值又何在?…,
韓、范,又是誰對的?
鄭朗想了想,覺得腦袋有些昏。
也不容得他想,包拯伏下來說道:“三位使者當中,臣職位最低,資歷最低,左右皆是張王心腹,若要證驗臣所說非虛,必須派人立即二人家中搜查,否則他們必然將贓物隱匿,臣便揭示真相,也會讓他們將黑白顛倒。請陛下從之。”
“朕知道了。”
“陛下,既知道,請下詔書,為示公正,也請陛下派人搜查臣的家。”包拯上前說道。
“西行辛苦…”
“做出臣子,有何辛苦可言?若嫌辛苦,請勿必進入朝堂為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連將士為了陛下,也能在前線浴血奮戰,不怕犧牲。他們僅是武將,出身低微,有的人還是罪犯。而朝廷優待士大夫如此,前古未有之,士大夫更當報效朝廷。且真相自臣嘴中說出,以后議論紛紛。陛下若不查處,張王二人隱匿贓物,必然反污微臣。到時陛下難分真假,為了平息議論,必然給天下一個說法,是處執臣,還是處執張王二人?臣遷為監察御史,乃是皇恩浩蕩,破格提撥,即便因此而貶之,臣在所不惜,臣擔心的是自此天下黑白顛倒,佞臣多圖僥幸之事,不可不防也。請陛下下旨。”包拯又上前一步,幾乎就湊到趙禎面前。
不是胡來的,說得頗有些道理。
趙禎被這兩人逼得無奈,只好說道:“傳大理寺、開封府,搜查張子奭、王正倫府邸,可有從西夏賊中所得贓物。”
太監下去傳旨。
范仲淹抬起眼睛,說道:“張王二人失職當辦,與西夏和議得要迅速解決,新政伊始,天下爭議本來很多。國庫空虛,北方受災百姓幾達幾百萬之巨,若是賊寇冒死來犯,我朝必將危矣。”
一勸趙禎,二是點醒歐陽修這個小弟,你別鬧了,鬧得不好,新政就能壞在你手中。
鄭朗說道:“希文,非也,與契丹承平已久,一是有一個盟約,兩國修好,天下罷兵,我朝又重賄之。然能不能忽視河北河東二十幾萬大軍?若將這些軍隊全部北撤,縱然給其百萬歲幣。契丹會不會不產生覬覦之心?”
“不能。”
“一農夫在冬天田里看到一條冬眠的蛇,以為它凍僵了,小心地揣在懷中。用身體溫暖它。蛇被驚醒,用尖利的毒牙咬了農夫一口。于是農夫暴斃。是學識不夠,還是仁愛用錯了對象?”
“南方有琴師路過沅水畔一封閉河谷。見一村夫長相奇特,于是為其鼓陽春,又為其鼓白雪,以為會有伯牙子期之美,誰知半天后村夫沒有反應。琴師奇怪地問,難道我彈得不好嗎?村夫卻問道,你這個人腦子是不是有病,為什么學大鳥(指雙手急速奏琴臂膊動彈的模樣)。為何?”
“我幼年生長在農村。村民說好心對了驢肝肺。自去年年底龐籍首開議和之事以來,已近一年時間。本來你情我愿,一拍即合,初始,西夏人提的條件似乎并不高,唯求朝廷破格還其原來的歲賜錢,再放一部分商榷。少許的青鹽,與其李德明時相仿佛即可。爭的僅是名份兀祖。然為什么我朝增其歲賜,反而遲久未決,西夏成獅子口?”
賈昌朝問道:“為何?”
鄭朗瞟了他一眼,這個老子小看似幫腔。卻沒有安好心,但也回答了:“道理很簡單,一開始我朝未不能象開戰之初那樣,實現剿滅其國的任務,但屢次交鋒,也略有一些大捷。無關大捷,關健數年戰爭下來,西夏國內困窘,遠勝于我朝,我朝爆發了一些亂賊,驚謊失措,要知道西夏此時是什么情況?各部族人心動搖,許多部族若不是元昊派重兵看守,加上正好陜西干旱,不然會紛紛逃向我朝,以求避過沉重的稅賦與兵役。比我國更窮,比我國人心更亂。他不想和?為什么拖到現在不和?原因很簡單,正是我朝表現太軟弱,他反過來想拿捏我朝,想得到更多的好處。仁愛是施之于國內百姓的,而非施于毒蛇。好琴是彈給子期聽的,而非是奏予一閉塞的村夫。我朝想息事寧人,可對方不是我們,他會不會這樣想?于是越拖越久,最后戰不戰,和不和,反而會使西北再次爆發戰役。希文,請三思。”…,
“依卿之意,該當如何?”
“陛下,臣在渭州時曾遇到一個胡商,他向臣說了一個故事。西方有一國王名叫所羅門,智慧天下無雙,熱心幫助人家解決各種疑難問題。有一富家子叫梅利蘇,廣交鄉鄰,大開門庭,花了不少錢,可從來沒有得到別人的愛戴,不明白,前去請教所羅門國王。在路上又遇到一個叫約瑟夫的青年,約瑟夫家一個悍妻,兇悍潑辣,世間少見,任他怎樣用好話求她哄她,皆不聽,也是前去請救所羅門國王。”
眾人會心一笑,宋朝的悍妻很多。
“所羅門國王回答梅利蘇,僅一個字,愛。輪到約瑟夫,所羅門說道,到鵝橋去。兩人聽不懂,以為國家在嘲弄,只得動身回家。趕了幾天路后,來到一條河邊,河上架著一座美麗的石橋,恰巧有一隊馱著貨物的騾子和馬經過,他們只好站在橋邊,等那隊牲口過去。差不多所有牲口都過完了,只有一匹騾子發起騾性,站在橋邊,怎么也不肯挪動一步。騾夫只得用鞭子打它幾下,沒有使勁,但它繼續左閃右跳,死也不肯上橋。騾夫火了,舉起鞭子,不管它的頭部、胺部,只是狠狠的抽打。梅利蘇和約瑟夫勸道,你這人太辣手了,干嘛這樣毒打騾子,為什么不好好的牽它過去呢?騾夫說,你懂你的馬,我懂我的騾,讓我來對付它。說完繼續打,騾子終于打服,乖乖地過橋。兩人才看到這座橋的名字,叫鵝橋。約瑟夫叫道,所羅門王已經指點我一條好主意了。”
一個侍候的宮女站在邊上,聽得入神,不由失禮地問:“什么主意?”
問完立即將嘴巴捂上。
但她遇到一個好皇帝,趙禎也沒有怪罪。
“過了幾天,兩人來到約瑟夫老家,約瑟夫請梅利蘇去他家中做客。約瑟夫喊妻子做飯菜招呼客人,誰知他妻子依然很驕橫。約瑟夫抄起一根棍子,揪住她的頭發,將她摔倒在腳下,舉起棍子往她身上打。打得他妻子渾身青腫,請他手下留情,以后不敢再驕橫了。約瑟夫還是不住手,繼續打。可憐那個女子疼痛難當,但打怕了,不得不乖乖地準備午餐。梅利蘇在約瑟夫家住了幾天后,回家后將所羅門王說的愛,請教一位有學問的人。那個有學問的人說,你款待別人,幫助別人,并不是愛人,只是為了擺闊,夸耀你的財富。愛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從內心處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
這個故事出自十日談,鄭朗一口氣將節略版說完,又說道:“作為官員,愛不愛護百姓,不能放在嘴上說,要發自內心,要去做,這才是真正仁愛于民的好官僚。對于一些不聽話的,得用木棍。這才是恩威并用。為什么陛下如此愛百姓,還要律法,每年都會有死刑犯,流放犯?這就是木棍。可是諸位,你們愛給了不該愛的人,木棒給了不該給木棍的人。趕快住手吧,再象這樣議和下去,以為元昊是自己,后果不堪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