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供精彩。
第二百五十五章斗法(五)
賈昌朝與大宋、蔡襄三人套嚴榮的話,可什么話也沒有套出來。(《》,觀看本書)
小胖子又怎么的?
他也不是笨蛋,跟著幾個師兄后面學了這么久,當真是白學的?
精明過人,或者鄭朗所說寒氣逼人的賈昌朝,都拿四少沒有半點辦法。
還好,四少聽了鄭朗再三囑咐,對他們也表示了尊重。
自己觀點比較“超前”,到考場上主考官未必能接受這些新穎的儒學觀點。為了舉例,鄭朗將自己幾份試卷全部默誦出來,寫給他們看。而這三人正好是現在最正宗的儒家代表。
論大儒,不談人品,賈昌朝就是一個大儒。
虛心請教,連賈昌朝見到幾少的天賦,也知無不言。
這些天,對四個少年很有幫助的,至少未來上考場會有很大幫助。
但對鄭朗,幾人同樣好奇,賈昌朝問道:“你們修的什么中庸?”
呂公著將四句真言說了出來。
“這也是…中庸啊,”賈昌至不知怎么說。
“這才是真正的中庸。”
你們說是真正中庸就是真正中庸,犯不著與幾個十幾歲的孩子抬杠抬得面紅脖子粗,有可能還抬不贏。于是又問道:“那么何謂道?”
“你指什么道?”
“鄭知州的道。”
“此道乃大,縱然是鄭大夫也一時悟不出,不過已有了一些雛形。”
“何?”
“學而致用,知行合一。要知,知道了要去做。”
“知道什么?”賈昌朝敏銳的問道。
“中庸就是一部分,后面有三分、仁義、禮樂、孝悌、忠恕、圣智。”
賈昌朝不作聲了,所謂的知,就是對整個儒學一個大篡改。
但這個不管,只要將災民安排下去,那怕你說老子、釋迦牟尼才是儒家代表,我也不反對。幾個小婢端上晚飯,可三人難以下咽,船上的災民一天比一天騷動嚴重,形勢到了千鈞一發之際。
一點不夸張的,就是一根頭毛在吊著一千斤重的東西,隨時會出大事情。
大宋找到呂公著,勸說道:“呂三郎君,你父親乃是國家首相,你也要為你父親著想,不一定要鄭知州承諾什么,只要出面解釋一下,再看朝廷如何處理,做決定,怎么樣?”
“我真的不知道,父親他做得有些錯了。”呂公著說道。
大宋無言以對。
草草的吃了一頓飯,三個人又來到城外。
一百多艘的船陸續停在河口之處,遠處都有一小半船只灣到長江上。
但是所有船只用繩索連在一起,盡管西北風吹得烈,船只很平穩。
走在江堤上,蔡襄不解地問:“何至于鬧到這地步?”
趙通判說了一些原因,四個少年也說了一些原因,皆不是根本所在。就連呂夷簡的做法也讓他們不大明白,原來附的人多,事情鬧大,有許多大臣也不敢多說話。
人家做法很簡單,說我做得不好,來吧,罷我的官職。都罷了官,還求什么?
僅剩下中書幾位大佬做阻,這幾位大佬貪鄭家子的功勞么?
又說道:“此時鄭家子大約在某處竊笑我們。”
“未必,他此時也不好受,僵持下去,對我們沒有利,對他也沒有利。看到他的工棚沒有?”大宋道。
“什么工棚?”
“傳授絲織技術的棚子,一直沒有停下來,說明他還想留下。”
“宋學士,不大好說,傳授的僅是技藝,逼得急,他何嘗不能罷官回去。只能賭他的性子多淡,真淡到一定地步,此事兇多吉少和,若想有作為,還能有挽回余地。”賈昌朝道。
三人猜測一會兒,也沒有猜測出來。
大約覺得很窩心,大宋坐在枯黃起來的草地上,道:“天一天比一天冷了。”
大多數災民連一個象樣過冬的衣服也沒有,江南同樣也會冷的,再過一段時間災民怎么辦?
然后看著江面發呆。
夜里,能看到白帆點點,或上或下駛過。
只是江對面已經看不清楚,隱隱的成為天際間一道黑線。
就在這時候,江南上兩道火光亮了起來,借著亮光,能看到是兩艘船著了火。還在奇怪呢,兩艘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失去控制,又張了帆的,順著西北風迅速地飄過來。
幾乎同時,三人身上汗毛全部立起來了。
大宋哆嗦著說不出話,他是一個老實人,想到后果,人整個呆住。
蔡襄與賈昌朝頭腦很冷靜,幾步沖到江邊,對船上大喊起來。\\。\\
也不用他們喊,船上的士兵早就驚動了。
蔡襄大聲喝道:“看準備船的來向,所有百姓往兩邊撤離,不能亂,不能讓百姓掉到江中。”
船泊過來了,也就在江邊,為節約空間,丁字排開,再大的河船也不可能吃水五六米,從船頭跳下去,深處不過及頸深的江水。關健是這些災民十有是旱鴨子,一碰到水準得亂,一亂不分方向,到了反方向,準得淹死。
賈昌朝也醒悟過來,大聲喊:“不能讓百姓往水中跳。”
說著已經有幾個百姓慌亂之下,跳了下去。
船上也亂成一團。
不過此次準備得好,不能說嚴密苛刻的監督言官制度不好,害怕出事,一路前來,每艘船上都配著十名水性好的禁兵、廂兵與差役。一個個維持著秩序。
與曹操那次不同,那是三十多萬人一起漂在長江中,而且為訓練,船不在岸邊,所以損失慘重。就在岸邊,這些水鬼不害怕。加上宋庠也醒悟過來,過來一道指揮,不停的下著命令,并且看著了火船到來,對著那個方向喊。一個個心情比較安定,對著火船來路,將百姓喊起來,指揮他們從船上往兩邊分,兩邊的上岸。
人命管天,也不管上岸后太平州什么想法。
賈昌朝還是警覺的下令,派了五十名禁兵,將災民往一處高崗上引,先分散開來。另外控制他們不能到處亂跑。
可水中局面很糟糕,船上有清醒的百姓跟著禁兵指揮向兩邊疏散,還有一些百姓害怕了,特別在水上,他們心中沒有底,下雨一樣往水中跳。
完了,完了。
三人面如死灰。
三人感到天塌下來的時候,一批一批百姓涌過來,有的是漁民,有的是不遠處碼頭商船上的船夫,走過來也不言語,一個個跳下水去,將那些百姓撈了上來。甚至有的游到船肚子下面救人。
賈昌朝說道:“謝過謝過。”
“不用謝,是為了我們知州,與你們無關。”一個老者答道。說完后,看著兩艘火船,眼中噴出火來。
事情真相也漸漸得知,這是知州要與朝廷談判。
可出了這事,朝廷真有可能將知州調走了。
是怎么一回事!
先是中間的船百姓一個個撤離走,有幾個婦人嚇得走不動路,也讓差役不顧男女之嫌,強行扶起來,拖向兩邊船只上。
一個漁民道:“砍繩子啊。”
“對,砍繩子。”一下子提醒了蔡襄,蔡襄喊道,咱這不是曹軍,所有船舶用鐵鏈子外面浮板連成整體,只是用繩子栓在一起,用斧子砍一砍就能讓開了,又說道:“砍完繩子,船上百姓不要動,船夫將船劃離開。”
到處是喊聲,是哭聲,還有水中的救命聲,蔡襄不得不扯開喉嚨大聲喊。
火船撞了上來,火借風勢,立即蔓延開來,看到形勢不妙,士兵掃視一眼,左右船上沒有人了,于是放了三十多艘船只不要,直接將繩子砍斷,亂七八糟的搖櫓,有的往河道上面,有的往長江中間跑,三十艘船燒了起來。
火光沖天,驚動了太平州城內的百姓。
一會兒,司馬光等四人,以及趙通判他們一起趕來。
趙通判問清事情經過,司馬光盯著燃燒的幾十艘船只道:“好狠的毒計。”
不知道損失多少,大約經過這些搶救,遇難百姓不會很多。可今天十分萬幸,若是火船有五六艘,扇形散開,一下子沖過來,事情會更嚴重,或者蔡宋賈三人不在此處,無人指揮,群龍無首,事情同樣很嚴重,沒有附近的漁民感恩,前來搭救落水的百姓,事情也非同小可,若此時,百姓還在水中掙扎,能救上來么?
趙通判呆住,這絕對不是知州戲本來的。
司馬光走過去,說道:“趙通判,立即搭民棚。”
事情鬧大了,已經顧不了這么多,再不安置百姓,后果不堪設想。
“搭民棚。”趙通判喝了一句,可轉眼反應過來,自己說給誰聽哪,怎么搭啊,跑到一邊安排去了。
大宋看著亂蓬蓬的場面,指揮道:“將百姓聚集。”
現在亂成一團,岸上黑壓壓的百姓,還有河里的,江里船只上的百姓。得召集到一起,不然還會出事。
找了一塊坡上,坡上種著小麥,此時也不顧,趙通判就著這塊坡地開始安排人手搭民棚,宋庠也陸續的將災民在此聚集。
這一回終于可以合家團聚,但沒有想到這種形式。
第二天一大早,鄭朗就回來了。
讓江杏兒與四兒回家,出了這事,看到自己左擁右抱,會引起災民更大的憤怒。
過來先與宋庠等三人寒喧,宋庠嚴格說是他的小半個座師,省試考的考官之一。蔡襄是未來君子黨當中,僅有幾個讓他看重的人物。賈昌朝沒有必要招惹他。
很客氣地打過招呼,然后詢問損失。
蔡襄沒好氣地答道:“失蹤三人,一為老者,一為中年婦人,一為一個少年。”
還有一些走散了的,今天早是陸續返了回來。
這三個人,大約掉進長江活活淹死。
人不多,但已經死了人,出了人命。
鄭朗有些自責,可這件事自己負有一部分責任,呂夷簡更要負責任,保守,留戀權勢,不然不會做出如些舉動。
但還有一些事要問,道:“蔡知諫,你當時看到船著火時,火花立即騰了起來?”
“是。”
“聞到什么味道?”
蔡襄恍然大悟,不管自己對鄭朗抱有什么樣態度,得將此事查清楚。想了一會兒答道:“似乎聞到硫磺味。”
這就是線索,好查也未必好查,宋朝對硫磺做了粗獷的管制,可各地鞭炮作坊全能進到貨。而且船從長江來,也不知道從哪里弄來的硫磺。派人手下去查,不但太平州,附近所有州縣官府都要做出協助,已經不是小案子。
還有幾個線索,船是在長江中間燒起來的,離岸邊好幾百米遠,燒完后跳入江水游上岸,這個是在夜晚,很難發現,可這幾個人水性不會差。
船舶不大,每一艘僅一個船夫可以駕馭,縱火的人會有兩個到四個。
縱火時間在戌時末,大約不到晚上九點鐘,僅是兩艘,一是財力不足,經驗不足。二種可能不想惹起更大的禍事。
前一種可能不計一切,后一種可能同樣來意很惡,若不是蔡襄三人晃悠出來,若不是太平州百姓奮力搶救,昨天晚上一死有可能會是幾百人,甚至幾千人。
分析一下情況,在災民仇視的眼神中,討來一塊石炭,人是找不到了,先將船舶的樣子畫出來。
一步步地推畫,一會兒兩艘船大約樣子畫出來,標準的長江后帆小船,小小的船帆在后面,臨近尾櫓地方,這種小船載貨量不大,可便于操作,成本也低,通常一人可以將船劃起來,甚至在搖櫓中操作風帆轉向。
皺了下眉頭,這份線索沒有多大價值。
只能將希望寄托在硫磺的來源上,將事情大約推理一遍,開始寫一份上書。
事情真變向了不好的方向。
范仲淹沒有火拼呂夷簡,自己先火拼吧。
寫了一份《大人論》,這個大人是大官,此時大人依然保留著唐朝的傳統,多指父母親,讓鄭朗用上了后來大人的意思。充滿譏諷的意味。
…公位居首輔,腹當挾山河社稷,胸應懷錦銹文章,而公之行,令天下人恥望也。參與何有宿怨,參為宰相,乃繼何就,私怨之小,國家乃大…夫子曰,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國家困弊時久,余至太平,偶有令舉,敗罰臣于天下戒者,成推于天下,改我朝疽瘤之腫。奈何以宰相之威,壓于一州,數萬災民,為君掌上玩偶?公居于下位,構間誣盤,凌于上首,居于上位,盛氣攔天,烏云蔽日,稍不如者,必以權操去之。乃至首相,公欲何為!
呂夷簡,忍無可忍,我們一道死吧。
寫完一道將隨案情經過送到京城。忽然他想到了以后的王曾。
但鄭朗注定會失望。
他的奏折未到京城,呂夷簡已經收到一份快報,看后臉色變了。
發生這樣的事,鄭家子得不到好處,自己也惹了一身騷氣。大腦緊急轉動,得搶出時間,派人給賈昌朝下了一份命令,災民不能拖,與鄭朗談,五十萬緡錢內,他要多少答應多少。
搶在鄭朗邸報到達京城將命令下達,自己責任會減少。
王曾不知道發生的事,搖了搖頭,雖知道早遲得解決,心中多少有些不快。但事情已經發生,總要解決。默視了呂夷簡這份命令。
兩天后鄭朗的書奏與《大人論》送到京城,這篇論直接讓呂夷簡壓了下去,我與你火拼,值嗎?
但將鄭朗稟報事情的奏折呈上去。
死的人不多,僅三人,看有些人怎么鬧了。
不出他所料,范仲淹聽到這個消息,終于上書,國家前年旱蝗,黃河去年決堤,乃是奸雄出也。
呆在趙禎身邊,看得多,不是他所想的那樣,皇帝是好皇帝,可老天為什么降下這么多災難,不是因為皇帝,乃是國家要出一個王莽曹操類的大奸臣,老天降下災難警告的。
趙禎也很慍怒,三條人命,就讓你們扯皮扯了,將呂夷簡喊進來,問是什么情況?
呂夷簡從容答道:“此乃幸事,社稷之福也。”
范仲淹說是天警,他說是社稷之福。
趙禎問:“何解?”
“當夜宋庠與賈昌朝、蔡襄正在江邊散步,若是未去江邊,呆在鄭家,后果不堪設想。朝廷組織嚴密,每船派了十名禁兵差役,營救得當,不然后果又不堪設想。”
至于當地百姓自發營救,讓他自動略過。組織禁兵是他的主意,宋庠三人前去,也是他選定的人選。
懂的,不但呂夷簡沒有過失,反有了功勞。
趙禎愕然不能言。
“三條災民的性命,朝廷可以賑其家屬。不過此賊子膽也大,居然敢做下這等逆事,朝廷當務之急,應嚴查兇手,還三個百姓公道。”別天災了,出了大案,查案吧。
趙禎聽后,覺得很有道理。
于是下旨,呂夷簡答應給錢緡,災民的事不用扯皮,可宋庠,你們暫時不要回來,與鄭朗一道查案。呂夷簡沒有處罰,鄭朗卻處罰了,多少失了過錯,將他的散官閣官一抹到底,職官捋成從六品的成安大夫。
不過又在旨意中說,好好將太平州做好,替朕看看江南。話外之音別叫屈,暫時處罰你一次,以后立下大功,朕再對你進行封賞。
這樣的處罰,讓官員怎么害怕,換其他的皇帝,無論是呂夷簡或者鄭朗,這次都會壯烈“犧牲”。然而呂夷簡沒有事,鄭朗也只小降降,后面還留了一個尾巴,別擔心,朕不久等風聲一過,還會升你的官…
鄭朗接旨后哭笑不得。
這讓他意識到,真斗起來,自己眼下絕不是呂夷簡的對手。
可呂夷簡也不想的,終讓他人生中又多一個污點,一個君子黨們攻擊的理由,危機暫時度過,可在家中氣得直哼哼。
斗法的結果,兩敗俱傷!
鄭朗又與賈昌朝談判。
賈昌朝親眼目睹,也看到太平州的賬冊,并沒有刁難,也沒有為呂夷簡省錢,直接問:“鄭知州,不能再拖,需要多少錢帛,直接說,將事情解決了吧。”
鄭朗苦笑一下,若不發生這件事,自己打算開口討要四十萬緡錢,否則會很緊張。但發生這件事,自己反而開不了口,道:“最少二十五萬緡錢,否則我無法安置災民。不僅要救,是安置,還不能讓他們受到多少委屈,你們呆了這么久,也知道很難。”
三人聽完后,半天不說話。
鄭朗道:“不能少,若少就是發生這件大案子,我也不能接受。”
“鄭知州,呂相公知道你需要多少錢帛嗎?”蔡襄問。
“應當知道,此次朝廷沒有因為此案興師動眾,大約呂相公提前得到消息,我的奏折未到京城,就安排好了。”說到這里狐疑地看著賈昌朝一眼,但沒有證據,也不好說什么,又道:“既然呂相公讓賈說書與我談,讓我猜一猜呂相公給的底限。”
“多少?”蔡襄問。
“五十萬,對否?”
賈昌朝不得不點頭。
“這是最高限度,以呂相公的權操之術,大約也料想我所要的錢帛在二三十萬,三四十萬之間。不會超過五十萬。”
蔡襄與宋庠差一點氣暈過去,雖多,為了安排幾萬最赤貧的百姓,也不算多,就為了這幾十萬緡錢,幾位相公,一個知州,不顧幾萬民災民,扯皮扯了兩個多月?
鄭朗沒有多說話,事情那有他們想的那么簡單,豈止是呂夷簡,還有朝中其他的人。但觸犯了呂夷簡的權威,卻是自己沒有想到的。
賈昌朝不解地問:“既然如此,你為什么不多要一點?”
“我只是猜測,呂相公的城府容易猜么?就是猜中,現在這時,我又敢多要么?”
三人琢磨了一下,皆無言。
鄭朗又說道:“此案麻煩就交給你們三位了,我還去有事。”
“你要到哪里。”
“我受傷了,養傷去。”
“受傷?”
“蔡知諫,你說我有沒有受傷?”
“你不能去,案子未破。”
“死者已逝,他們的家人還在人間,我以后會照顧。但這么多生者怎么辦?你以為二十萬緡錢能做什么?想要平安地將這些災民安排下去,又不讓大臣找到話柄,不想方法,兩百五十萬緡錢也不夠!”
“怎么可能?”
“為什么不可能,一戶五十畝良田,圩田價每畝接近了三緡錢,僅地一戶就要花一百五十緡錢。并且這種安全的大圩田,就是花錢也未必買得到。多少戶?吃的喝的用的,一直到明年秋后,得花多少錢?”
“但我們沒有破過案。”
“你們難道一輩子呆在京城?以后主持地方事務,要不要破案斷案!”說完,鄭朗狠狠一瞪眼睛,離開,養傷去!兩敗俱傷,可自己傷口更深,慢慢地舔自己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