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十九章 長嘯

  第五更送上了。

  =========

  “是誰?”

  “文寬夫。”

  范仲淹不由搖了一下頭,果然是問字不問貴賤,自己與歐陽修二人出身貧寒。然而這個文寬夫…

  也就是文彥博,原來姓敬,其曾祖父文崇遠避石敬瑭讀,改其氏為文,高祖又復其姓,宋太宗時,避宋翼祖趙敬廟諱,再度改為文。這姓氏改了又改,可一家子不得了。文崇遠為燕國公,文銳又為周國公,其父文洎為魏國公。

  更榮耀的還是在后面,文彥博有八子三十九孫,一半人皆入朝為官,歷要職。可以說是北宋最頂尖的官宦世家。

  他的消息,范仲淹都知道,是去年一道與歐陽修考中進士的,現在擔任翼縣知縣。

  鄭朗只確認一下,史書上這一段記載得不是很清晰,要么還在京城候職,要么在翼縣擔任知縣,要么在絳州擔任通判。后面兩者問題皆不大,翼縣本來就在絳州境內,若是在京城,自己恐怕會白跑一趟。

  問一下,是做一個確認的。

  得知文彥博的消息,立即告辭,此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就離開了河中府,一路向北。以黃河為界,北方再也看不到水稻了。大道兩邊全部是高梁地,快到成熟的時候,一個個彎下金色的梁穗。也夾有少量豆子,同樣快到了成熟的時候。

  葉子還沒有黃,青色的葉子,在末夏的南風吹拂下,閃起了綠色的波浪。景色好,鄭朗暫時放下了心中亂蓬蓬的念頭,觀察著一路大好風光。心里面卻在琢磨著如何將這些景色帶入繪畫當中。

  這一點不是范仲淹所能知道的,不然又要勸說一番。

  然而此行略有些不快。

  無他,是這次拜訪的這個大神觀念有些怪。

  在他想法中,他認為書法是小技,是工具,當然,字也要寫好。為了寫好字,他也下過一番苦功,曾遍覽諸家書法,連蘇靈芝這樣的唐朝沒有名氣的書法小家,都留心過,斥為墨豬。

  看了看后,覺得顏真卿字蠻好的,于是鉆研了一番。

  好了,我的書法滿足“工具”需要了。

  可是不是如此呢?若別人,也許真成了工具,可他超人的才氣,胸中珠磯羅列,放在書法上,書法怎么會僅“滿足”二字。相反,正是他這種不作為,與傳統書法有些相悖,比如從不藏頭護尾,卻讓他的書體自有一種自然平淡之氣,雖出自然,仍不失雅逸的書卷氣極濃的文士書風。不能比蘇米蔡黃,但在北宋之初,文體是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

  可正因為這性格,當看到鄭朗將米體寫出來后,文彥博皺眉道:“好了。”

  當作“工具”了,你才十四歲,有此足夠!

  還是下苦心鉆研學業吧,這才是你的正事。

  并且拉著鄭朗坐下來,進行勸說。

  遇到了這個大佬,鄭朗怎么辦?就是寫出不遑二王的字跡出來,人家也未必說你有本事。

  聽了大半天,有些汗,這樣下去不行哪,我是來觀摩你的字,結果一個字沒有看到,反而讓你口吐蓮花,說得心慌意亂。于是道:“文縣令,小子問一句。聽說你喜歡釋家?”

  “不錯,”這也不是丑事,以儒家治學治政治國,以釋家修心養性,此舉說到天邊去,也沒有人敢反對。

  “為何不作一賦,禁止天下人信仰道家?”

  文彥博愕然,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這樣玩。宋朝皇室信仰的是什么?正是道教。

  “文縣令,若是天下所有農夫放下耒鋤,讀書識字,期求謀一官半職,工匠亦是如此,商人也是如此,那會如何?”

  文彥博更是不能回答。

  “人各有志,本來我也不急,畢竟年還幼,然困于心,無法安心學業,所以才出行,遍觀諸家手法,以求突破。只有突破,才心繼續專心讀書。文縣令何必反對?”

  文彥博讓他說得無法回答,只好勉強的寫了幾百字給他。

  但臨走時,又再次苦口婆心的勸說。

  走了好遠,江杏兒才松了一口氣,敢情文彥博的口吐蓮花,她也有壓力,拍著誘人的胸口說道:“此人好煩恬,不就是出身好嗎,有什么了不起的?”

  “非是,”鄭朗搖了搖頭,此次拜訪數人,文彥博也算得上未來的巨神之一。此君還沒有成長起來,一旦“醒悟”,以此君的戰斗力與嘴巴子功夫,今天不但討不到字,有可能被他活活虐死。這僅是個人性格立場的問題,與出身無半點關系。

  但讓文彥博說教了大半天,這一行收獲并不大。索性來到汾水河畔,雇了一艘稍大的船只,帶了一些草料,將大黑牽上船,幾人將牛車合力抬上船舶,順著汾水而下,再沿黃河,直向京城。

  順流而下,船速十分快。眨眼之間就來到了三門,看著兩岸山石崔嵬,黃河上船帆點點,兩邊還響著纖夫的號子聲,江杏兒與四兒興致勃勃。

  船夫臉色卻慎重起來。

  無他,這一段是黃河漕運最險的一段。

  南邊是鬼門半島,北邊是人門半島,一南一北,一下一上,尖兀的延伸于黃河之上。中間又有神門與鬼門兩個大島,生生的將黃河切成窄小的三段。水流到了此處,變得湍急異常。

  并且因為鬼門半島立在下游,帶來的回流,使神門與鬼門河水更急,就是技術高明,得以駛過去,也會百分之百撞到鬼門半島的礁石上。只有人門河才是唯一通航的渠道。

  但險處不僅于此,駛過人門河,下面一百多米處正好是一個大石柱,隋楊廣為了開鑿此石柱花了無數人力物力,終沒有成功。黃河沖涮了幾百萬幾千萬年,也沒有將此石沖走。

  因此,有一個成語叫砥柱中流,說的就是這塊大石頭。

  它是褒義詞,實際上古今往來,無數船舶因為此石柱,航行時撞了上去,船翻人亡。說它是砥柱中流,不如說它是一個真正的鬼門關、催命符!

  船只進了人門河。

  兩個小丫頭這才變了臉色,水流急,船更急,船舶與河水相撞,發出雷鳴般的響聲。眨眼之間,就沖出了人門河,徑直向砥柱向撞去。

  這才是最要命的。若按照水流的走向,正好對著砥住。

  船夫拼命的扳過舵,額頭上大滴大滴的汗珠落下來。

  江杏兒與四兒看著那高達數米的大石柱象飛一樣迎了過來,嚇得哇哇叫了起來。

  最終在船夫的操作下,眼看撞上去時,舵扳了過去,正好從側面駛走。

  江杏兒才與四兒抹了一把汗,河水一吹,身上不由發起冷意。

  然后看著鄭朗,鄭朗卻發出一聲嘆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當初趙匡胤敏銳的察覺到開封的地理位置不妙,想逐漸將都城從開封遷往洛陽,再從洛陽遷往長安,此舉很好的。都城到了長安,國家重心就轉到了西北,那么西夏人還有沒有機會崛起?非但沒有,還有可能得到大量戰馬與騎兵,再以宋朝發達的“軍火”,有了潼關作為緩沖,會不會受辱于女真人?即便宋朝重文輕武,多半不會形成偏居南宋的格局吧?

  但趙匡義這小子,那時候已起了歹心,用了不擾民勸阻了趙匡胤。不能遷,一遷趙匡義擔任了幾年開封府尹所積累的人氣,全部重新歸零。北宋贏弱的格局自此開始。

  當然,后人也沒資格嘲笑。宋朝還好歹打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戰役。甚至差一點將越南都給兜掉了。再弱,也比后來…好!

  一百步是永遠沒資格嘲笑五十步的!

  但真如趙匡胤的安排,僅這個三門,一年就會死許多百姓。

  這中間的是非對錯,誰個能講得清。

  眨眼間,數十峰已過。思緒萬千,風景秀麗。鄭朗忽然長長的嘯了一聲:“啊——啊——啊!”

無線電子書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