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常和也不想自己店里多了一個家賊,于是急忙走向柜臺。
賀常和轉身的剎那,地上的薛山立刻一陣劇烈的動作像掙脫出林躍的擒拿。林躍豈能讓他如愿,手上的力氣更加大了起來。薛山見掙脫不了,只能認命了。
很快,賀常和就怒氣沖沖的走了對來,沉著臉道:“根本就沒有交易信息!你說的發票在哪?還有那個清乾隆的象耳瓶在哪?”
薛山根本無言以對,只能認命的趴在地上一句話不說。
“報警吧。”林躍說道。
“唉!”
賀常和重重的嘆了口氣,神情沒落的掏出了手機,任誰知道自己店里多了一個賊,而且這個賊還是自己招來的都不會好受。
“賀老您饒了我吧,這是我第一次做,真的,真是我第一次做,那個象耳瓶就在柜臺下面的櫥子里,您饒了我吧,您千萬別報警啊!”
“剛才你怎么不說象耳瓶在哪?”賀常和怒問道。
“這…這…”薛山囁嚅了半天也沒說出什么來。
薛山其實想的很好,他心里抱著一絲的僥幸,認為賀常和會心軟不會報警,待他們放他之后他趁著無人的時候再來這里無聲無息的取出象耳瓶。可惜這份僥幸根本就不存在可能,任由他如何哀求,賀常和還是報了警。很快,警察就來了將薛山和相關證物帶走了,而四個跑掉的人運氣不好碰到了玉石街的保安,給全部逮住了,一同送到了警察局。
林躍和賀常和作為受害者和證人也隨同來到了警察局。
案件很快就水落石出,林躍碰到的四個人的確是專門的碰瓷的人,四個人已經有了案底,只不過沒有被警察抓到現行罷了。因為傳統碰瓷現在根本就沒人相信,所以四個人一合計想出了新的碰瓷手法,前面的和傳統的一樣,只不過為了將假的弄成真的他們找到了榮樂軒的伙計薛山。薛山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崗位,決定鋌而走險,五個人一拍即合。五個人先選中了榮樂軒已有的瓷器然后找到或找人制造一個高仿的。他們設想的是先找一個人碰瓷,然后拿出發票來證明瓷器是真的,如果對方不相信就領他到榮樂軒讓伙計薛山證明,因為有榮樂軒的牌子在那,別人也就很容易相信了。為了防止出什么紕漏,五個人商量先由薛山藏好瓷器,裝作已經賣出,等到他們得手了再將錢補上拿著真品去賣,或者直接把碰瓷得來的錢分掉。假發票也是薛山提供的,因為不一定哪天碰到一個冤大頭,所以薛山一天提供兩張甚至更多假發票,方便以假亂真。五個人計算的很好,他們沒有第一次出手想到會碰到心思縝密的林躍,更沒想到去榮樂軒會碰到多日不去的賀常和,不得不說五個人的運氣不好。
林躍和賀常和從警察局出來已經是中午,兩個人直接就近找了一家餐館吃了午飯。
因為出了這么一檔子的事情,賀常和的臉上顯得有些落寞和傷感。
自家店里除了一個賊,幸好幾個人是首次作案,要不然榮樂軒這個好不容易建起來的牌子就要砸在他手里了。
林躍不知道怎么安慰賀常和,對方吃的鹽比他吃的米飯都多,根本不需要他這個小輩來勸導,他只能轉移話題,很快兩人就聊到了瓷器上。
“瓷器脫胎于陶器,是在燒制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燒制瓷器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須是富含石英和絹云母等礦物質的瓷石、瓷土或高嶺土;二是燒成溫度須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面…”
賀常和款款而談,直接在飯桌上給林躍講起了瓷器的發展史。談到瓷器,賀常和直接忘了原來的不高興的事情。
林躍如同一塊干燥的海綿一樣,瘋狂的吸收著如同水分的瓷器知識。
一頓飯在一老一少的談話中吃了兩個小時。
兩個小時一個講的興奮,一個聽的如癡如醉。
吃完飯后,林躍已經大體知道了瓷器的發展史和燒制瓷器的要求。雖然只記下了一點,但是這已經給他打開了一扇大門,正如賀常和說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剩下沒記住的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記住。
本來考慮到賀常和的健康問題,林躍提議賀常和回家午休一段時間,等休息好了再去榮樂軒。
但賀常和卻對著林躍神秘的一笑,道:“現在就回去,回去后我給你看件東西。”
賀常和的神秘讓林躍摸不著頭腦,但是也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回到榮樂軒,賀常和來著林躍來到柜臺上,然后從柜臺里面拿出幾個瓷器碎片和一個青色的瓷器瓶拿到了柜臺上。
“這不是那個贗品的碎片嗎?怎么沒讓警察帶走?這個是…真正的清朝乾隆豆青釉象耳瓶!”林躍驚呼一聲。
賀常和微笑著點點頭,道:“沒錯,這可是我偷偷藏起來的,本來想找一個贗品還挺困難,沒想到有個現成的。”
林躍等打折雙眼仔細看著眼前的豆青釉象耳瓶,這可是價值六十萬的真品啊!
一看之下,林躍就被豆青釉象耳瓶所吸引了。
象耳瓶在光線下散發著柔和的光,讓觀賞者有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整個瓷器表面顯得無比的光滑,完全可以當鏡子來照,由此可見制造瓷器的藝術之高超。瓶頸兩側是兩個惟妙惟肖的獅頭,獅頭雙目圓睜顯得無比的威嚴,口中含環,精致異常。整個象耳瓶完全看不到加工的痕跡,就像天然形成的一樣,加一點多余,少一點卻損害它的美感。
林躍心中感嘆之余拿起了那幾個瓷器碎片放在光線下看了看,外面的釉面反射出的光讓他大失所望。那光芒不禁顯得不柔和光亮反而很是昏暗,里面就感覺充滿了煙霧一般,和真品完全是兩種感覺。
“看出什么沒有?”賀常和等林躍看完,笑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