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21章 立儲之功

  六月三日,京師城外,福興居上,刑科給事中陳瓚正在給被貶外放的前戶科給事中陸樹德餞行。

  因為今天不是休沐日,所以兩人都沒穿官袍,陸樹德的家丁就在福興居下,等喝了這頓酒就要立刻出發。

  大明對官員赴任時限有著嚴格的規定,陸樹德這次被貶為浙江某府的推官,距離京師路途遙遠,一刻都耽誤不得。2

  陳瓚是徐階的弟子,也是當年嘉靖帝駕崩時,上書彈劾高拱的先鋒,是徐階弟子中戰斗力最強的言官。

  陳瓚和陸樹德的兄長陸樹聲算是一輩人,年齡比陸樹德年大不少,他用安慰晚輩的語氣說道:

  “與成(陸樹德字)啊,當年恩相也曾經被福建延平府推官,現在不也入閣拜相了嗎?你此去浙江當推官,也應該效法恩相,好好體悟為官之道。”

  陸樹德苦笑著點頭,這次淪為了徐階和高拱斗爭的犧牲品,他反倒是不怨恨高拱。

  唯有一個人,讓他恨的牙癢癢的。

  陳瓚自然明白他的心思,他說道:

  “蘇澤此人,大奸似忠,現在竟然有人認為他是清流,真是豈有此理!”1

  “與成你放心,等你離京后,我會繼續彈劾蘇澤,讓世人知道他的真面目!”

  聽到陳瓚這么說,陸樹德終于安心。2

  當年陳瓚能一封奏疏彈劾走了高拱,蘇澤一個區區的七品翰林編修,只要露出馬腳,必然會被陳瓚彈劾送走。

  自己的兄長陸樹聲在吏部人脈廣,就連貶官也被安排到了浙江為官,算是最好的去處。

  而且這次雖然被貶官,但是只要找到機會,應該會很快返回京師。9

  他蘇澤不過是靠著揣摩高拱意圖,攀附上了高拱,而高拱的性格做派,在陸樹德看來也不是長久的樣子。

  一旦高拱倒臺,或者蘇澤自己犯了錯事,那就是萬劫不復了。

  想到這里,被貶謫的情緒也沖淡了很多。

  就在兩人吃酒的時候,突然聽到了隔壁議論起了蘇澤的名字。

  福興居靠著漕運碼頭,是南下官員必經之路,陸樹德南下也要乘坐漕船,所以京師官員迎來送往都會選擇在這里設宴。

  聽到蘇澤的名字,陸樹德安靜下來,聽著隔壁桌的談話。

  “聽說了嗎?蘇子霖又上書了,這次又讓他搶了先機啊!”

  “是啊,我有個好友在御史臺,聽說那些御史們都悔恨死了,竟然讓一個翰林搶了先!”

  “誰能想到啊,先帝幾十年都未立國本,陛下竟然因為蘇澤一封上奏就立國本了。”

  上疏?國本?

  陸樹德有些疑惑,這到底是什么跟什么啊?

  陸樹德好奇,但是陳瓚更急性子,他直接走到隔壁桌問道:

  “蘇澤上疏?上的什么疏?”

  “啊?陳正言!您怎么在這里?”

  今天為了給陸樹德餞行,所以陳瓚請了假,早上沒有去科道廊上衙。

  這兩個官員中,其中一個是通政司的官員,他趁著外出辦公的機會,約著好友來福興居吃酒,他一眼就認出了陳瓚。

  陳瓚在京師名聲不小,他又是科道官,這個通政司小官嚇得全身發抖。

  陳瓚又追問道:

  “快說!”

  這名通政司小官這才說道:

  “陳正言,您不知道嗎?”

  “本官今日請假給友人送行,蘇澤到底上了什么疏?”1

  聽到說陳瓚也是出來給友人送行的,小官稍稍放松了些,他說道:

  “前日那翰林院蘇澤上疏,請求國史館以歷代帝王為綱,編寫一本帝鑒圖說,用簡單易懂的故事,輔以配圖來總結歷代君王的經驗教訓。”

  “那蘇澤建議,圖說分為兩卷,上篇“圣哲芳規”講述了歷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之舉,下篇“狂愚覆轍”剖析了歷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禍。”1

  聽到這里,陳瓚和陸樹德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震驚。

  陳瓚連忙問道:

  “陛下怎么批答的?”

  這通政司小官雖然官職不高,但是消息靈通,他說道:

  “下官聽說,內閣不敢票擬,送入宮中請陛下御批,陛下原本是想要留中不發的,可是。”

  陸樹德急了,他連忙問道:“可是什么!?”

  “可正好李妃帶著三皇子去見駕,陛下見了三皇子后,批答了蘇澤的奏疏,命令由國史館編纂帝鑒圖說。”

  聽到這里,陸樹德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口中喃喃道:

  “國本已定!建儲之功,這是建儲之功啊!”8

  臥槽,儲君是萬歷啊,在位40多年,穩辣!!!

  陳瓚也沉默了。

  這蘇澤年紀不大,竟然有如此的手段!

  用歷代皇帝的故事規勸君王,這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

  但是蘇澤上疏是要編寫的是帝鑒圖說。

  什么是圖說?就是配圖的連環畫,如今市面上的圖說,基本上都是給小孩啟蒙或者給女子看的書。

  當今皇帝已經三十歲了,自然不用看什么圖說,那這本帝鑒圖說是編寫給誰看的呢?

  結果自然是不言自明了。

  隆慶皇帝目前只有一個活著的兒子,就是李妃所生的三皇子朱翊鈞。

  但是嘉靖皇帝迷信“二龍不相見”,所以對兒子很不親近,也一直都沒有正式立儲,隆慶在登基前一直都只是裕王,并非太子。1

  所以隆慶皇帝登基后,就有大臣提議立儲,卻被拖延了下來。

  不過這個立儲倒是也無所謂了,當今皇帝只有一個活著的兒子,儲君地位穩固,所以內閣大佬們也沒有再逼著皇帝立儲。

  立儲之功,對于內閣大學士們無所謂,但是對于普通臣子來說,這可是天大的功勞!

  蘇澤提議編寫帝鑒圖說,其實就是提醒隆慶皇帝要重視皇子教育。4

  雖然三皇子朱翊鈞才六歲,但是皇室教育可以搞起來了,先弄一本插圖的帝鑒圖說看看也行。

  這就是委婉的請求隆慶皇帝立儲了。

  而皇帝這次沒有留中不發,還下令由國史館來編寫帝鑒圖說,這就是向群臣釋放態度,皇帝要立儲了。

  陸樹德牙都要咬碎了!這可是立儲之功啊!2

  三皇子朱翊鈞儲位穩固,繼承大寶是必定的事情。

  立儲之功,不亞于定策之功,這可是澤被后代子孫的大功勞啊!

  而一旦皇帝真的建儲,冊立東宮,翰林官員就有了另外一條升遷途徑。

  作為首倡者的蘇澤,豈不是就要飛黃騰達了?

無線電子書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