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恒星系之中確實正在進行一場引力級別之間的全面戰爭,這沒有錯。
參與戰爭的雙方確實也是引力級別的存在,這也沒有錯。
但…那兩個存在也僅僅只能被稱之為引力級別的存在,而不能被稱之為兩個引力文明。
直到此刻李青松才看清楚,參與戰爭的其中一方哪里是什么引力文明,分明是一群星獸!一個星獸天災!
星獸天災這種單純只進行肉體進化,依靠肉體便能與戰艦大炮匹敵的存在,李青松以往只是聽說過,但從來沒有見過。
當初在太陽系之中遇到的那群怪鳥,最多只能被稱之為是一種星際生命,勉強能算是星獸天災的原始版,并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星獸天災。
現在,自己遇到了!
那些星獸的具體外貌李青松看不清楚,但從它們表現出的種種特征來看,確實是星獸無疑。
而此刻這無數頭星獸正匯聚在一顆巖質大行星周邊狂轟濫炸。那顆大行星則亮起了籠罩整顆星球的巨型護罩,無數艘飛船和無人作戰設備正在全力抵擋。
從戰局來看,分明是這一支星獸天災將那個正統智慧文明壓制在了星球周邊肆意圍攻,星獸天災一方大占上風,恐怕將那個智慧文明滅掉都只是個時間問題。
而那個正統智慧文明的科技實力大約與自己持平,甚至可能隱隱超出一點。
李青松腦海急速轉動。
毫無疑問,這個星獸天災戰斗力極為強大。
雖然基于自己的種種底牌,自己的真正戰斗力要超過那個智慧文明,但這個星獸天災的戰斗力似乎也未完全展露。
李青松清晰看到在其余星球周邊也存在大量的星獸,它們并未參與到圍攻之中。
那么…
自己要進入這個恒星系,與星獸天災對抗,解救那個智慧文明么?
李青松思考一番,最終果斷做出了決定。
放棄這個目標!
單單只為了讓一個引力文明幫自己留意——僅僅只是留意而已——灰蟲文明的蹤跡,便冒著風險和一個星獸天災展開全面戰爭,哪怕最終自己能贏,李青松都認為很不劃算。
向其余文明釋放善意,是李青松樂于去做的事情。但如果這種行為會為自己帶來風險,那還是算了。
我只是個善意文明而已,并不是圣人文明。
此刻交戰雙方幾乎不可能發現自己。既然如此,自己悄悄地走,溜之大吉吧。
但就在此刻,引力探測器忽然間探測到前方數十億公里之外出現了一個微弱的引力波動。
那很顯然是改變空間曲率所引發的。
似乎有某個較小的目標在那里進行曲率航行!且航向同樣是這個星系!
它發現自己沒有?
在察覺到這一微弱波動的瞬間,李青松首先想起的便是這個問題。但綜合評判之后,李青松認為概率不大。
那很顯然只是個小目標而已。目標既然小,內部就不可能具備太多深空探測設備。而自己的艦隊在這段時間里始終維持著常規的慣性航行狀態,基本沒有怎么向外界釋放輻射。
下一個問題則是…這里怎么會出現小型目標在進行恒星際航行?
綜合分析一番,李青松漸漸明悟。
這個目標應該是恒星系內正在進行戰爭的雙方之中一方的。
因為基于量子數學的極大發展,引力級別的存在已經可以做到跨越恒星系的超距通訊,也便意味著引力級別的戰爭不再只局限于一個恒星系,而有可能是多星系的。
有可能主戰場在這個恒星系,資源基地卻在另一個恒星系,且在浩瀚太空之中也時刻可能爆發出小規模的遭遇戰。
既然如此…不妨看看。
李青松隨即將眾多大型深空觀測設備對準了那個方向。
曲率空間內,物質的動量同樣會被保留,光也是如此。
這便意味著一旦脫離曲率空間,光線與輻射便會遵循著原本的方向與動量繼續傳播,并不會出現因為光源本身在以超光速運動,便導致它向后發出的光的速度被抵消,運動方向也與其一致的事情出現。
既然如此,探測到超光速光源發出的光與輻射便有了可能性。只不過受曲率航行影響,這些光與輻射會呈現十分特別的性質,需要極為復雜的解碼與還原,才能獲取到它所承載的信息。
恰好李青松在這方面有很深厚的技術積累。
一番觀測之后,李青松果然看到,就像是自己所推測的那樣,那是一支僅由十幾艘大型運輸船組成的小艦隊。
既然是艦隊,那就很顯然屬于智慧文明一方了。從噸位和質量來計算,它們大概運輸的是一些金屬元素。
或許…文明主體陷身于主戰場,被星獸天災圍攻無法逃脫,在這個恒星系之中也無法獲取到足夠的補給,便只能從其余星系獲取補給來維持戰爭了?
悄悄觀察一番,等那個小規模目標漸漸遠離,無法再察覺到己方動靜,李青松下定了就此離開的決心。
但就在此刻,數據解析系統從之前觀測之中解析出了更多信息,那些大型運輸船的具體外貌也漸漸出現。
李青松看了一眼,心中再度一驚。
他在飛船外表上看到了相當明顯且眾多的C型線條的應用,飛船整體建造風格較為圓潤,銳角較少…
與當初記錄者文明交給自己的,灰蟲文明的建造風格雖然并不完全吻合,但綜合判斷起來,也至少有六七成類似!
李青松心中漸漸凝重起來。
這個引力級別的智慧文明,縱然不是灰蟲文明,也必定與灰蟲文明存在關聯!
莫非…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李青松心中的決斷立刻改變,之前為起航所作出的準備繼續,但航向卻直接指向了這個恒星系。
既然存在與灰蟲文明有關的線索,那么這個星獸天災…說不得也要碰一碰了!
3.3倍光速的曲率航行之中,李青松的龐大艦隊飛速向著這顆恒星靠近。一直到距離恒星僅剩下1.6光年距離的時候才脫離曲率航行,改為了常規航行。
然后,艦隊整體的減速機動立刻開始。
無數臺發動機一同亮起,開始向外界噴射速度高達20余萬公里每秒的高溫等離子體,推動著整支艦隊迅速減速。
如此猛烈的尾焰必定可以被星系內部的兩個存在察覺到。但此時此刻,李青松已經毫不在乎。
反正無論如何都是要介入這場戰爭的,既然如此,那就光明正大的來!
以李青松此刻艦隊的機動性能,僅僅只需要大約3年的時間而已,便能進入到星系內部。
猛烈的減速機動之中,李青松看到星系內部,圍繞著那顆巖質大行星所進行的戰爭之中,星獸群們沒有什么變化,智慧生命一方的動作則陡然變得謹慎了起來。
他們放棄了向外突圍,打通星球與外部通道的嘗試,加強了己方防守。
他們的打算,李青松也很清楚。
無非就是此刻對于他們來說,自己敵我不明,先觀察待變而已。
“哪怕這就是真的灰蟲文明,真的已經被感染進而轉化為魔眼,只要他們還有著基本的智慧,那么下一步的動作應該就是嘗試與我溝通了吧…”
李青松淡淡的想著:“無論如何,我的外在表現形式總歸是正統智慧文明,而不是星獸。在他們處于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聯合我這個強援以求生機都是必然選擇。”
此刻雙方距離還遠,又因為沒有交換超距通訊終端無法進行超距通訊的緣故,暫時還沒有溝通。
但一支星獸隊伍卻搶先到來。
直到這時候,李青松才真正看清楚了那些有資格號稱為天災的星獸到底是什么模樣。
它們蜷縮在一起的時候像是圓滾滾的小行星,伸展開來,身體便有些像是鳥類,有著巨大的似乎翅膀和身體、頭部的結構。
但那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頭部和身體,在星獸的身體之中又起到什么作用,李青松暫時不知道。
它們的身體長度普遍在200米以上,質量至少有數千噸。較大的那些,身體長度甚至有數公里,質量恐怕有數千萬噸,堪比李青松的木星級戰艦。
在遠方,李青松還看到了更為龐大的星獸。
它們大到就算間隔數千億公里都能被光學望遠鏡看到。以此推算,它們的身體長度怕不是有幾十公里,自身質量有數百億噸!
這已經堪比一顆真正的小型星球了。
不過此次前來的星獸隊伍之中并沒有那么巨大的存在,最大的也僅有幾公里長度而已,總數量也僅有幾百頭的樣子。
李青松嘗試著向這些猙獰巨大的星獸發送了一些信息,嘗試了各種通訊模式,都未能獲得回應。
“或許這些星獸真的沒有智慧,只有本能,或者有智慧,但我們正統智慧文明的生命無法理解…
不管如何,總之是沒有辦法溝通的,那就只有打了。”
間隔數百萬公里,這一群星獸便紛紛舒展開身體,各個部位俱都涌現出了似乎肉瘤的結構,頂部猛然爆開,速度高達上萬公里每秒的熾熱能量炮彈丸便轟擊而來。
還有一些肉瘤釋放出了激光一類的光線,以及肉眼不可見的引力波動。更是有一些兇猛星獸絲毫不停,也不釋放任何攻擊,直接猛烈的撞了過來。
還有一些星獸猛烈震動著身體,一團團如同迷霧般的東西便從它身上散發開來,像是有著自己的生命與智慧一樣,或者悄然潛伏在星空之中,或者向李青松的艦隊席卷而來。
那些微小物質內部似乎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這是…星獸版的星際地雷?
更有一些星獸身體上出現的不是肉瘤,而是一根根如同手指一般的東西,一旦生長成熟,那些“手指”便噴射著猛烈的火焰離開身體,以極高的加速度向著李青松的戰艦沖來。
種種匪夷所思的攻擊手段,讓李青松大開眼界。
第一次和真正的星獸天災交手,李青松保持了足夠的謹慎。
位于主艦隊外圍的戰艦紛紛亮起了能量與引力護罩,遮住自身的同時,也為更內側的其余飛船提供足夠的保護。一支規模在3000艘,由一艘火星級戰艦領銜的艦隊則前突而去,主動向那些龐大星獸展開了進攻。
無窮無盡的爆炸在這一團星空之中爆發,猛烈的撞擊與能量釋放過程之中,瞬間便有數艘戰艦被摧毀。
“這些星獸的攻勢倒也算凌厲。”
來自于李青松的進攻也傾瀉到了那些星獸身上。
李青松并沒有看到能量護罩的光芒,但那些能量極為龐大的彈丸卻并未能擊穿這些星獸的血肉。
便連引力炮的引力拉扯,都未能在星獸身上造成殺傷。
“單純依靠肉體力量硬抗進攻?不,不可能做到的,沒有任何物質能擋下這種進攻,強核材料都不行。
唔,我明白了…這其實也是能量與引力護罩,只不過這護罩融合在了它們的體表,與身體融為一體了。”
李青松微微瞇起了眼睛,繼續觀察著戰場。
他看到數十頭明顯更為“強壯”的星獸闖進了自己的飛船集群之中,一次撞擊,便將一艘水星級戰艦撞的翻翻滾滾,飛出了數萬公里遠,且船身嚴重受損。
另一頭龐大星獸則長出了類似手掌和爪子一類的東西,抓住一艘戰艦用力一掰,那艘戰艦直接炸毀。
也有一些星獸在自己的猛烈進攻之下,表層防御被打破,然后就被猛烈的爆炸撕裂。
與這幾百頭星獸的戰斗持續了幾天時間,最終以被殲滅八成以上,剩下不足而成逃走而告終。
那些逃走的星獸并未離開太遠,而是仍舊在距離主艦隊較遠的地方不斷展開騷擾進攻。
從星系各處也有更多的,零零散散的星獸向這里匯聚。
“整體來看,這些星獸的戰斗力還是挺強悍的,以智慧文明的視角來審視的話,它們的‘科技’程度也并不在我之下。
不過也沒關系,科技程度雖然重要,對我來說,卻也沒有重要到足以決定一場全面戰爭勝負的地步…”
李青松一邊做著應對,一邊執行著減速機動任務,絲毫沒有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