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4章 功成在我

  滾滾濁流順著寬闊兩三百步的斜水河道奔涌而下。

  雖不至于沖上河道,但其勢之重,流速之快,便是兩三千斤戰馬在其中怕都無法立足須臾,更何況人?

  面對這種人為制造的洪水,就是曹真也不得不收起這幾日對偽帝劉禪的那些小視,覺得其人似乎也沒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無能。

  但也正如他身后這位大魏天子所言:劉阿斗無計可施了。

  對岸,大魏的將士維持著陣勢,對緩緩撤退的蜀軍緊咬不放。

  曹真將周圍人摒退至五十步外,之后才對騎在馬上的大魏天子抱拳行了軍禮。

  “陛下,您怎么離開長安了?戰場兵戈無眼,兇險萬分,陛下以萬乘之尊,實在不宜親至此腥膻之地。”

  曹真真怕這位陛下也像前一位大魏天子一般,鬧出些丑事來。

  當然,他更怕這位陛下來奪他的權,命他收兵。

  “太祖武皇帝當年親臨戰陣與劉備爭漢中,今朕與劉阿斗爭關中,有何不可?”曹叡語氣攸然,對曹真所謂的刀兵無眼不以為意。

  曹真只能是無話可說。

  而他的對面,那位大魏的天子對著滾滾洪流看了許久之后才終于開口。

  “杜子緒當日對朕說,劉阿斗大張旗鼓而來,必有后計。

  “朕當時便想,應就是這誘敵深入,半渡而擊之計,今日看來,果不其然。”

  曹叡這種似乎一切都盡在掌握的所謂天子氣象,讓曹真內心依舊無話可說,但天子話頭都已丟了出來,接下來這馬屁也是不得不拍。

  “陛下明斷!”

  曹叡對此不置可否:

  “大將軍如今派人銜尾直追,是想趁此時機,與偽漢爭一爭漢中嗎?”

  曹真聽不出來這位天子說這話是想讓他追,還是不想讓他追,最后只能重重頷首:

  “是!”

  曹叡再不言語,目光順著面前滾滾洪流往上游看去。

  許久后,又道:“大將軍,這水何時可退?”

  “陛下,據臣所知,這斜水水道順山勢而下,上游高而下游低。

  “蜀寇所筑大壩不到兩丈,所蓄之水最多不過五六里。

  “大約一二個時辰,這洪水便會徹底退去。”

  曹真之前也分析過,韓信當年所阻濰水在平原之上,所蓄之水或可長數十上百里。

  而此地山勢陡峭,所蓄之水不會太多,而流速又極快,持續不了太長時間。

  曹叡不言不語。

  見這位天子似乎若有所思,曹真趕忙為自己繼續追擊創造機會:

  “陛下,這也是為何臣讓前部六千人馬銜尾追擊的緣故了。

  “斜谷棧道長三四十里,蜀軍既負糧草輜重,又護傷兵緩行,更有我前部銜尾追擊。

  “最快也要明日清晨方能走下棧道,進入斜谷。

  “斜谷又長二三十里,更是一路坦途,可以跑馬。

  “臣已用前部遲滯蜀軍退軍速度,不讓蜀軍有時間破壞棧道,亦不許蜀軍有片刻松懈。

  “我無暇休息,彼亦不得喘息。

  “則明日清晨,我大軍必可在斜谷追上蜀寇!

  “今夜且讓虎豹騎休息一夜,明日凌晨進發。

  “而一夜不得片刻喘息的蜀軍,明日進入斜谷之后,面對咱們養精蓄銳的虎豹騎又能如何呢?

  “唯有棄了糧草輜重望風而逃,又或等死而已。”

  曹叡聞聽此言,仍舊不置可否。

  這一刻,大魏前部的將士已經跟著蜀軍上了棧道,與蜀軍隔著幾十步的距離,步步緊逼。

  更遠處,蜀軍行軍速度也正如曹真所言,確實不快。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偽漢一州之地,國用不足,如何愿意棄了糧草輜重而逃?

  “斜谷之中,會不會還有埋伏?”大魏的天子終于還是道出了心中莫名其妙的憂慮。

  曹真一滯。

  這個問題他不是沒想過。

  然而謹慎是好事,可過于謹慎,過于高估敵人,雖未必會壞事,卻也同樣成不了大事。

  “陛下,今諸葛亮敗隴右,劉阿斗敗關中,就連欲叛投偽漢的上庸孟達,同樣為司馬仲達所斬。

  “我大魏三路連勝,勢如破竹。

  “彼偽漢三路連敗,危如累卵。

  “臣以為,如今正是奪回漢中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陛下可詔命西路張郃五萬大軍擊陽平,東路司馬懿三萬大軍擊城固,中路則由臣入斜谷出箕谷,緊隨偽帝之后!

  “我大魏十余萬大軍兵分三路,軍臨漢中!

  “蜀寇兵不過五六萬,更連遭大敗,士氣大喪,如何能擋我銳氣?!

  “陛下此番御駕親征,若漢中重入我大魏之手,則陛下之天威不日將布于天下,巴蜀可傳檄而定矣!”

  曹真說得激動。

  曹叡也聽得激動。

  事實上,當得知隴右大勝的那一日起,曹叡心里便已經有了一舉奪下漢中的打算。

  一旦奪下漢中,雖糧草未繼,未必能繼續進軍巴蜀,可兩川必然會因此人心大亂。

  如今,三路連勝已成事實。

  諸葛亮并不如想象中可怕。

  劉阿斗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這是曹叡當天子的第二年,他之所以不顧雒陽內亂的風險也要親督大軍進入長安,之所以聽到阿斗御駕親征后自己也親臨戰場。

  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一口氣嗎?!

  不就是想證明自己嗎?!

  父祖未竟之事業,功成如何不能在我?!

  然而這位大魏天子心中雖然激動,臉上卻是沒有將這種激動表現出來分毫。

  以至于讓曹大將軍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有說動這位陛下,心中開始生出些許沮喪。

  片刻后,他再次組織好了語言。

  “陛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太祖當年西征張魯,既得漢中,資糧無數,兵精將猛。

  “當其時,謀主劉曄論以為劉備得蜀日淺,人心未附,力勸太祖應攜大勝之勢,舉漢中之兵,以大勢壓之則巴蜀可定!

  “倘若不取,必為后憂!

  “太祖不從,謂劉曄曰,人心苦不足,既得隴,何望蜀?

  “于是劉備得以喘息一二,人心漸附,不二年輒襲奪漢中。

  “太祖悔之無及,乃使蜀賊偽立,天下三分。”

  說到此處,曹真竟不知為何突然說紅了眼:

  “陛下,今我大魏宗室武德不興,后繼無人。

  “臣若不幸,則我宗室再無方面之將可支關西!

  “屆時,兵權當付何人之手?

  “若付宗室,不能破賊反為賊所破,則社稷更有傾頹之危。

  “若付外臣,又豈非遺禍患于子孫后世?”

  曹叡聽到這終于一愣,開始仔細端詳這位大魏柱石。

  大將軍確實已經老了。

  抗吳的大司馬(曹休)也老了。

  要是這兩位宗室重臣離世,那大魏宗室就再也沒有可以領兵的方面之將了。

  而眼前這位大將軍口中的“外臣”,自不必言,就是司馬懿。

  大魏靠的是兵強馬壯打出來的威望,與司馬懿、陳群、鐘繇這些世族共天下。

  一旦司馬懿、陳群、鐘繇這些世族把兵權也拿了去,那還能靠什么呢?

  天命?

  他們信天命?

  “昭伯(曹爽)可也。”曹叡最后無可奈何道,子承父業,未為不可。

  然而聞聽此言的曹真卻是突然激動不已:“陛下,我子并無帥才,不可輕用!”

  曹叡聽到這再次一愣,心中不能不再泛起些許漣漪。

  他當然知道曹爽才能難以為帥。

  但確實沒想到,這位大將軍居然會為了大魏國事,當面勸自己不要用他的兒子。

  “朕知道了。”曹叡沉思許久之后輕輕點頭。

  “朕回郿塢后便下詔,命張郃與司馬懿東西兩路一齊進兵。

  “大將軍要小心些。”

  “臣必不負陛下之望!”曹真振奮萬分。

無線電子書    三國:王業不偏安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