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中,一個人從普通人修成天仙最終飛升,下手功夫分為兩部份,一部分為內功,一部分為外功。
內功就是內在的修煉,通過練氣煉神等手段最后達到形神俱妙。
所謂以神煉形,身生一分陽氣,以形煉神,神退一分陰氣,便是這個內修的手段,即丹道修行。
外功即外在的修行,所謂積修善功積累功德,并非是單純的做善事,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對心性的磨練,性命雙修,全部完成才算圓滿。
在這個過程當中,各家各派用得手段方法不同,最后能夠取得的位業也不同。
有的人修煉幾千年,不修外功,心性不能圓融,元神就不能純陽,最后的成就止步于地仙。
地仙即是能夠長生不死,永遠在人間生存的仙業。
所有沒有飛升,還能永遠活著的人,都是地仙位業,包括李靜虛也是。
李靜虛只是把肉身成圣的功夫都修煉完了,道行法力上“相當于”金仙,實際上也不是金仙,只能稱為“陸地金仙”。
東海三仙把天仙的功夫都修煉完了,也只是道行法力上“相當于”天仙,實際上亦不是天仙,但他們比已經飛升的普通天仙還要厲害。
三英二云等人,還沒有把天仙的功夫修煉圓滿,想飛升也還差了些東西,所以是摸到天仙的門檻。
時飛陽也差些東西,他外功已經可以飛升,內煉也基本修成,但他不想飛升,心有掛礙,修煉的功夫又多又雜。
丹道之中,用明月比喻金丹,上下兩弦比喻性命形神之修煉,全部潔白無瑕,一顆圓月,才是純陽。
時飛陽煉成的這個月亮比別人大了好多倍,但上面花活太多,不夠潔白無瑕…比微暇還要重些。
修成陽神飛升之后,會留下“遺蛻”。
普通的尸解仙元嬰飛升之后,會留下“尸體”。
散仙是無法長生的人,每五百年一次四九重劫,就是壽命到了,牽引天地元氣引發的死劫。
地仙的一千三百年天地大劫不是針對某個地仙而發,而是天地之間每一千三百年到一千五百年會發動一次潮汐式的劫數。
原著中休寧島群仙渡劫,大量的地仙在峨眉派的幫助之下集體渡劫,便是這般。
在修行成就上,散仙不如地仙,地仙不如天仙,天仙不如金仙。
但相互之間打起來,誰輸誰贏卻不一定。
散仙最后功果最差,但修行時間熬出來,也能積攢出超過地仙,甚至天仙的法力,尤其煉幾件專門克制對方的法寶,更能輕易取勝。
東海天蓬山靈嶠仙府上面有位赤杖真人,論起道行法力,也不遜色于金仙水平,他唐時得道,跟羅公遠、葉法善等都是同輩中人,他的徒弟都是還未飛升的天仙,他的徒孫都是長生久視的地仙。每過些時候,就有靈空仙界的金仙領著天仙下來到他那里游玩做客,講經論道。
但他的位業也是地仙,飛升不了,元神也不夠圓滿,到底還差了一絲。他要圓滿飛升還得再轉一世,所以也要面對一千三百年一次的天地大劫。
如果此時時飛陽要求天仙位業,陽神飛升,他要把肉身煉成遺蛻然后舍棄掉,還有混沌龍珠,要么煉化,要么舍棄,煉化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飛升的時候,什么都帶不走,全部都要舍棄。
融入頂上三花中的兜率火也要剝離出來舍棄掉,兩個蓮花化身也要舍棄掉…
把這些都做完了,再把心態調整過來,徹底斬斷跟這個世界的一切牽掛,只想著要飛升仙界。
人家三英二云早就發愿飛升仙界,迫切渴望,人家沒有她這么多掛礙,內煉的形神都已經練得差不多,只剩下外功積修夠多,心性徹底圓滿,就能直接飛升了。
從這個點上看,他跟三英二云確實差不多處于同一境界。
他未來還要用龍珠開辟世界,龍珠要帶著,肉身就得帶著,還有紫青兜率火跟兩個蓮花化身…這些東西都要帶著,要這樣飛升,就得走李靜虛肉身成圣的路子,那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樣樣都要花費精力心血,最主要的是時間去養煉,時間單位都是“甲子”,六十年起步的。
但是他現在要跟人動手,哪怕不用昊天鏡和九疑鼎,單憑自身煉成的法力神通,也能輕松干掉拿著紫郢、青索、七修等各種奇珍法寶的三英二云聯手,對上李靜虛還是打不過,但李靜虛也殺不掉他,對上陽神圓滿,隨時可以天仙飛升的三仙二老任何一個都能輕松壓制,以一打五也不虛,就算是天上下來幾個已經“畢業”的真正天仙,也不是他的對手。
血神子鄧隱走的是另一個路子,他剝皮練功之后的血神化身只是可以達到天仙形神俱妙的效果。
他要以天仙飛升,得把現在的一切都割舍了,然后轉世投胎,重新做人。
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在仙道上是“負數”,道基都沒了,連個普通人都不如。
而他要飛升異域魔界,修煉方法跟仙道有類似的地方,但本質上全不一樣,他可以像血神老人那種飛升,也可以做個魔子魔孫,直接被抓過去,也可以進入一本魔經里面,做個千年主宰,然后再走。
但魔界是個不講道理,沒有規矩的地方,完完全全地弱肉強食,紅蓮老魔、鐵城山老魔,寧可自己開辟洞天世界圈地自萌,當縮頭烏龜也不肯飛升,當然,他們要飛升也還得再做些準備,也不是想走就能走的,許多東西同樣也要舍棄掉。
仙也罷,魔也罷,位業不同,最終的功果成就也不同。
時飛陽比較頭疼的是鄧隱。
他這次是屬于用騙,利用鄧隱對他的信任,去偷襲,才這樣干凈利落地解決了這一魔一劍。
如今他已經被自己收進了九疑鼎中,他可以就此施法將其徹底消滅,這樣也就省下了未來他再作惡,造成血魔天災。
但他現在還沒有做,他用對方未來要犯下的錯誤來懲罰消滅現在的對方,還是利用了欺騙手段,便是人間尋常一匹夫也不能為。
一者德行有虧,日后鄧隱就是他的魔障,弄不好還要在他的魔境之中重生,性命再也無法圓滿,不管怎么樣也是“微瑕”狀態。
二者,即便鄧隱死了,世上還有兩個魔女,還有跟他有關的人,到時候那場浩劫弄不好還要弄的更大更慘,自己也身處劫中,勢必難得善了。
不能消滅鄧隱,那擺在前面的就有仙魔兩條道路,這個還得細細斟酌。
鄧隱暫時還好,比較麻煩的是蚩尤,準確來說,是天魔誅仙劍的劍靈,他跑掉了。
群仙當中,道行差的都問蚩尤如今跑到哪里去了,道行深的都憂心忡忡。
時飛陽現在也叫不準,跟李靜虛、優曇大師交換了下看法:“他擅長諸天魔神感應,理論上,任何一個心存魔念,都能感召他過去,至于修行中人能夠在心中孕育魔境的就更方便了,他可潛伏在那個人的心內魔境之中,他不出來,別人是找不到的。而且蚩尤會大小十二諸天遁法,又沒有肉身拖累,如果他方某個世界有大量的信徒發愿召喚他,他又有穿梭世界的能力,說不定已經跑到某個小世界去了。”
時飛陽看出來,李靜虛是不想再管了,他已經下定決心要走了。
他是道家扛旗的人物,是某種意義上的玄門領袖,天底下出現什么事,道家出現什么事,很多人都會來請他主持公道。
本來道家還有個高人就是嚴媖姆,嚴媖姆走了以后就只剩下他一個了。
如今他也要走了,最初這一代的玄門領袖是齊漱溟,那是當年長眉真人還在世的時候,就推算推動,最后定下來的。
原著中也是許多地仙都來向齊漱溟求助,齊漱溟帶著師弟師妹們,連同應用的法寶跑去南海休寧島幫助群仙渡劫。
齊漱溟失了肉身,道基已毀,弄不好還要再轉上一劫,下一代扛旗的人,就只能落在時飛陽的身上。
李靜虛沒有明說,但表露出來這個意思,一方面要看時飛陽愿不愿意做這個萬仙領袖,一方面也要看大家是否認可。
峨眉派長輩們都不置可否,小輩們自然都不愿意,得回去再好好研究研究。
那些跟峨眉派同氣連枝的各家各派,旁門散修們自然依舊唯峨眉派馬首是瞻。
凌渾、鐘先生等人是站在時飛陽這邊的。
大家明面上并沒有半句話提到這個事,但各自的態度都表示得明明白白。
大戰方過,眾人都很疲乏,好些人被毀了飛劍法寶,尤其是峨眉派和五臺派,損失極大,說完事以后,就先散去了。
時飛陽找來五臺派剩下的四個人:蔣三姑、司徒興明,還有方瑛、元皓。
五臺派逢此巨變,太乙混元祖師和許飛娘都沒了,司空湛臨陣脫逃跑了,諾大的仙門劍派一朝瀕臨覆沒。
時飛陽跟蔣三姑等人說:“你們祖師的元神融入了蚩尤魔神之體中,未來蚩尤卷土重來,你們門派還會有許多牽扯。萬妙仙姑遭此劫難,近乎形神俱滅,我教你們一個周天搜魂大法,你們在這九華山設壇招魂七七四十九日,將許道友的殘魂收來,用這靈膠為其凝神固魄,好生養煉,再送去轉世投生吧。”
許飛娘法力深厚,元神凝練,雖被打得魂飛魄散,到底還能設法搜來殘魂為其重新固魄煉魂,只不過轉世投生以后,會缺少許多記憶,甚至出現癡呆蔫傻的狀態,要養個幾世才能恢復。當然如果順利的話,一世就能重新再來,這就要看她的造化了。
至于五臺派其他被殺的弟子,也有簡單被毀去肉身的,也有形神俱滅的,有的能救,有的不能救,全憑蔣三姑四人善后了。
臨走時時飛陽又給了蔣三姑一道自煉的紫青神符:“等到百日之后,會有妖人看你們勢微,去搶奪五臺山道場,別的也還罷了,以你們的實力自能打發,只是有一伙人比較厲害,當你們抵擋不了的時候,就放出這道神符,到時候自生妙用。”
蔣三姑雙手接了靈符,突然間又雙膝跪倒:“真人神符自有無窮神效,只是能保我們一時,不能保我們一世,還請真人給我們指點一條明路,未來五臺派到底該何去何從?”
蔣三姑和司徒興明一直住在外面,他們幾乎等同于五臺派的“棄徒”,為了這次斗劍才回山。
現在師父遭劫隕落,他們自知沒有能力報仇,無論是向峨眉派報仇還是蚩尤報仇,他們意愿也不強。
但他們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五臺派就此完蛋,因此才請時飛陽給他們開示未來該怎么辦。
不求給祖師報仇,也不求把門派發揚光大,他們只想知道,如何才能保住五臺派這份基業。
時飛陽想了想,告訴他:“你們去巫山靈羊峰九仙洞找你們的孩兒司徒平,把你們五臺派的都傳授給他,再把五臺派的掌門之位傳給他。短期來看,他做了五臺派的掌門,他師父乙休又是個護犢子的,
若是有了危難必然不會不管,有他出手,五臺派可保無憂。從長遠看來,司徒平的資質根骨也都不錯,若是不遇到那個命里孽緣,這一世就能修成天仙,他又身兼乙休、五臺兩家之長,未來做個玄門一代宗師不成問題。”
蔣三姑聽了以后十分歡喜,再次拜謝,跟丈夫商量著,等在這里施法招魂完畢就去巫山找兒子。
他們過去也找過司徒平,只是乙休不喜歡五臺派的人,從來不跟他們見面,每次只讓司徒平跟他們團聚一段時間便召回去繼續修真。
這次他們直接讓司徒平做五臺派掌門,五臺派都這樣了,而且未來會有人去攻山奪廟,乙休再不讓司徒平回來,就說不過去了,攔著兒子不讓去救父母,有悖天理人倫,乙休雖然脾氣古怪,但也不是純粹的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