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散后,亢奮激動的紀尚書一路快步去了戶部,招呼戶部眾臣準備接手高涼王府查抄來的家資。
戶部一眾官員都是精神一振:“尚書大人說得可是真的?高涼王府抄沒來的所有家資,真的全部充入國庫?”
“這還能有假,皇上金口玉言,千真萬確。”戶部左侍郎搶著笑道。
右侍郎笑著接過話茬:“皇上心系軍餉連年不足的駐軍,今年要發足發齊軍餉,還要給他們發新衣,吃飽飯。”
“這是第一筆,后續還有東平王府抄沒來的家產,再有淮陽王府武安郡王府的八成家業。我們戶部今年總算能寬裕些了。”
眾官員喜氣洋洋,七嘴八舌:“皇上真是仁厚明君!”
“有這樣的天子,是駐軍之福,更是我等臣子之福啊!”
“接下來我們可有得忙了。”
抄沒來的家產,也不是立刻就都能用的。金銀可以直接拿來買糧食做軍服發軍餉,古董字畫玉器田莊商鋪之類的,都得處置變現換成銀子。
在處置的過程當中,有些“損耗”不足為奇。譬如一處鋪子,原本市價兩千兩銀子。要急著發賣變現,折價一半都不稀奇。買走鋪子的,當然也得是消息靈通之人,說不得就是戶部某某官員的親戚好友。
這也都是戶部歷來操作的慣例了。國庫確實空蕩蕩的,戶部官員們可半點不窮。大梁官場上下貪墨早已是常態,戶部掌管全國錢糧,當然也一定是油水最足的地方。
戶部官員們聽聞高涼王府家產全部充入國庫,個個喜形于色,不僅是因為國庫即將豐盈,更是因為他們也將迎來一場“盛宴”,可以盛得盆滿缽滿吃得滿嘴流油。
紀尚書重重咳嗽一聲,示意眾人收斂一二:“諸位都安靜,本尚書有些話要囑咐你們。”
“皇上剛登基,暫時還算和緩圓融。不過,諸位應該都記得,去年皇上還是郡主的時候,是怎么巡查六部的吧!”
“大家伙兒做事都利索些,別伸手太長貪婪過度,惹皇上不快。到時候被皇上拿來做筏子,來個殺雞儆猴。”
眾官員聞言心中一凜,各自收斂笑意,正色領命。
就在此刻,天子近臣陳舍人來了。
陳舍人如今是朝中唯一的女官,也是離天子最近的臣子,簡在帝心前途無量。紀尚書是老派官員,對女子做官并不贊成。不過,大梁朝都有女帝了,差遣女官確實更為便利。說不得以后就是朝堂常態。
紀尚書領著一眾官員拱手相迎。
陳舍人笑吟吟地捧著一本冊子上前:“高涼王府抄沒的家資目錄原本在宮中,皇上令我抄錄了一份,送來戶部。請紀尚書接著,接下來便可照著這一份目錄清點接收了。”
紀尚書忙雙手接過:“多謝陳舍人。”
接下來,自然要客氣地挽留一二:“陳舍人請里邊坐,喝杯清茶再回宮復命。”
懂事的,這時候就該告辭走人了。
戶部現在要忙著清點對賬入庫處理,還要核算軍冊算出各駐軍需要的軍餉衣糧等等,一件件一樁樁都是事,足夠戶部四十多人忙的。這等時候,哪有時間應酬陳舍人?
沒曾想,陳舍人半點不識趣,欣然就應了:“我以前曾隨皇上來過戶部幾日,對戶部運作頗感興趣。今日正好閑著無事,就隨便看看好了。”
紀尚書:“…”
戶部一眾官員:“…”
陳舍人似未看到眾官員略顯僵硬的神情,笑著對紀尚書道:“紀尚書不必管我,戶部該怎么忙怎么忙。”
也對。這么大一筆資產充入國庫,皇上派個心腹來盯著也是應該的。還能像以前那樣欺上瞞下為所欲為不成?
紀尚書很快擺正態度,客氣地請陳舍人進簽押房,令人上一壺好茶。再迅速地將各項任務安排下去。
這都是眾官員做慣的差事。今日明顯速度快效率高。
這位陳舍人,就是皇上的眼睛。他們哪里敢怠慢偷懶?
金銀處置起來最方便也最快捷,直接搬進庫房入了公賬,以后拿來用就行。其余需要處置變現的資產,就麻煩多了。
陳舍人也是好興致,在紀尚書的簽押房里坐了半個時辰,便出來轉悠。東看看西問問,惹得一眾官員都繃緊了神經。
直至傍晚,陳舍人才施施然回宮。
“明日不會還來吧!”一個戶部官員嘀咕著。
“這還用想?肯定來!”另一個官員嘆口氣:“想想以前郡主的行事做派,這顆釘子少說也得在戶部釘個十天半月。”
“這也未必,或許就來個兩三日。皇上身邊沒人差遣可不成。”
這也有道理啊!
再者,陳舍人又不懂戶部運作的門道,就是讓她看,她又能看出什么問題來?
想到這些,戶部眾官員提起的心又放下了。
就連紀尚書,心里也是這么想的。
隔日一早,陳舍人領著一個三十多歲相貌平平的男子進來的時候,紀尚書一愣:“陳舍人,這位是…”
陳舍人笑吟吟地應道:“這位是湯司吏,全名湯有銀。湯家糧鋪在北方赫赫有名,想來紀尚書也有所耳聞吧!他正是湯氏糧鋪的少東家!”
湯家糧鋪可是太有名了!
這幾年湯家糧鋪迅速鋪陳擴張,每到一地,便將高產的新糧糧種帶到一地。他們賣糧種,教百姓們如何耕種,還暗中收容活不下去的流民百姓,遷移到南陽郡…
這個湯家背后的主子,正是以前的南陽郡主,現在的昭平女帝。
湯有銀上前一步,躬身作揖:“小吏湯有銀,見過尚書大人。”
紀尚書回過神來,還算客氣:“湯司吏快請起。”
陳舍人沒等紀尚書問詢,便笑道:“湯司吏以前在西鄂縣衙里的戶房里當差,后來進了南陽王府的戶房,拜馮長史做師父,隨馮長史辦了幾年差。”
“馮長史要留在王府里掌家,便打發湯司吏到京城來了。從今兒個起,湯司吏就留在戶部,聽紀尚書差遣。”
紀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