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李基所處戰車的附近,所立起的不僅僅是大纛,還有超過二十支顏色各異的令旗。在戰場之上想要指揮部眾,則是通過令旗、號角、鼓聲等等所進行的。
這也是為何主帥所在的中軍一旦被攻破,整支大軍即刻便會陷入大范圍癱瘓混亂的原因。
一旦沒有了統一的指揮,對于身處人群之中視線受限的普通士卒而言,就會宛如無頭蒼蠅一般,稍微受到沖擊都很可能會造成潰敗逃竄。
而在李基的一聲令下,指揮各部的諸多令旗隨之而動。
絕大部分由軍戶士卒所組成的揚州軍,也隨之往前緩緩推進。
與豫州軍那黑鴉鴉一片宛如烏云的威勢相比,規模遠遜對方的揚州軍則是表現得異常的整齊。
在李基的判斷中,合格的軍戶士卒論個人廝殺的經驗與勇力,無疑是遜色于真正的精銳。
不過,論令行禁止以及士氣意志,軍戶士卒又遠超普通郡兵,且軍戶士卒個體之間的素質相對均衡。
隨著兩軍開始相互推進之時,這一點漸漸就凸顯了出來。
袁術所率領的豫州軍也是久經戰陣,在大量錢糧的供養下,自然也是培養出了一批精銳。
能被袁術布置在軍陣前方的士卒,自然不會是什么雜兵。
只是,隨著豫州軍軍陣推進,即便有著大量將領居中協調指揮,也遠遠能看出不同區域士卒顯得有些參差。
與之相對的,揚州軍行進之間,各部之間的距離所產生的變化并不大,甚至就連腳步聲都開始趨向整齊。
“嘭嘭嘭!”
揚州軍越發整齊的腳步聲,漸漸還壓過了鼓聲,產生著一種莫名的威勢。
“虛張聲勢!”
袁術瞇著眼遠遠瞧著,語氣有些不屑地說著。
作為袁氏嫡子,袁術絕非什么孤陋寡聞之人。
相反,靈帝在位期間,袁術就曾任折沖校尉、虎賁中郎將,統率指揮過真正的司隸精銳。
正因如此,即便軍戶士卒表現出的素養極高,但袁術不難看出這些士卒缺乏著那種百戰精銳的感覺,更像是剛剛練出來的新兵蛋子。
而這種未久戰陣的新兵蛋子,表現得再好,在袁術看來也不過是“外強中干”。
五百步的距離。
在兩軍相互靠近之下,不過是片刻的功夫就能跨越。
隨著兩軍不斷接近,一些目光極好的士卒甚至已經能看清敵軍士卒的面容。
在這種大規模會戰下,所有士卒的神經都在本能地繃緊。
驟然,豫州軍一側的鼓聲率先一變,短且急促。
也幾乎是在鼓聲變化的瞬間,豫州軍軍陣之內早就等待良久的弓箭手齊齊拉弓…
“舉盾!”
也就在李基的命令剛下,對應令旗不斷揮動間,位于前軍一定區域內的持盾士卒整齊地將盾約斜舉向上,周遭大量未持盾的士卒則是跟著躲于盾后。
也是在這瞬間,在豫州軍軍陣內大片箭雨升空,宛如一片烏云般朝著揚州軍籠罩而來。
只是就戰果而言,可謂是聊勝于無。對此,袁術也不失望。
雙方皆是漢軍,相互間知根知底,所慣于的戰法自然也是大同小異。
箭雨洗地這一招對付缺乏甲胄的異族,又或是黃巾之流的雜兵自然好用,但對手是國士侯的情況下,袁術本就不指望能夠創造多大的戰果。
釋放箭雨,更多的是為了壓制對方以及創造戰機罷了。
袁術指揮弓箭手繼續朝揚州軍遠遠拋射箭雨之余,則是命令前軍各部加速突進。
頓時,豫州軍前軍加速朝著揚州軍而去。
“固守!”
遠遠地觀察著的占據的李基,一邊不急不緩地下令之余,一邊在腦海中也同步著袁術的“落子”。
面對著豫州軍的步卒前拱,揚州軍最前線的士卒則是在李基的命令下立盾固守。
下一刻,兩軍正式短兵相接碰撞到了一起。
與豫州軍的主動進攻不同,揚州軍前軍原地結陣立盾,固守反擊。
且雙方正式短兵相接后,豫州軍持續拋射了三波的箭雨也隨之停歇了下來,避免箭雨很容易誤傷己軍。
而盡管袁術安排在前軍的乃是精銳,單體戰力在軍戶士卒之上,但面對著立盾固守的揚州軍,想要直接沖潰揚州軍顯然不太現實。
不過,兩軍如此短兵相接之下互有傷亡,但局面無疑是暫時處于僵持。
整整半個時辰的時間,在豫州軍精銳輪番猛攻之下,軍戶士卒盡顯堅韌與配合,宛如磐石一般不斷抵擋反擊。
“想要拖延時間,讓新兵適應戰場?”
站在戰車上的袁術遠眺戰線,猜測著李基的想法。
當即,袁術的眼睛微微一瞇,下令前軍加強攻勢進行壓制,調動中軍陳蘭、雷薄各引一萬兵馬自兩翼推進,向著揚州軍進行合圍。
且為了避免李基派出騎兵阻攔,袁術還各自給了陳蘭、雷薄一千騎兵。
相對比能從幽州源源不斷引入戰馬的揚州,身處中原的袁術即便財大氣粗,但亂世之中想要買馬也不是有錢就行。
因此,袁術麾下大軍步卒不缺,騎兵卻僅僅只有四千。
這一次性便將過半騎兵派了出去,所為的就是拖延揚州軍的騎兵。
眼下揚州軍以弱勢兵力維持僵持不假,可只要直接進攻揚州軍側翼,威脅到中軍所在的李基,那么李基將陷入到兩難的抉擇。
要么另派兵馬護衛側翼,再度開辟兩處廝殺戰線,如此便能讓豫州軍的兵力優勢進一步放大;
要么便是選擇退卻,如此揚州軍的固守之勢就能瓦解,讓豫州軍能順勢掩殺。
袁術所做出的應對,令李基都忍不住暗中點頭。
或許,李基私下也偶爾笑稱袁術為“冢中枯骨”的骷髏王,但身為四世三公袁氏嫡子的袁術,所接受的教育無疑是這個時代的頂尖。
且,袁術憑借家族支持所提供的資源,早早就擔任過折沖校尉等官職,接觸且指揮真正的大漢頂級的朝廷精銳。
僅僅是這個起點,往往就是普通將領一生努力都難以觸及的高度。(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