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也不想背這個黑鍋,于是把皮球踢給了蘇玄明:“蘇玄明,此事你去跟同窗們解釋吧。”
黃芪暗道自己晦氣,本想借著這個機會多招攬些門生,以后好給自己的外孫助力。
沒想到蘇玄明搞出這件事來,一下子就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
誰惹的禍誰解決,既然是蘇玄明闖出來的,那就讓蘇玄明解決去。
無數的視線都投到蘇玄明身上,蘇玄明恍若沒有察覺一般。一步步慢慢來到張靜之前。
“張生,您可看過我的文章?”
張敬之:“看過!”
“平心而論,你的文章和我的相比,孰優孰劣?”
張敬之:“我不如你。”
“那你還有何不滿?”
張敬之:“我不滿,同為破壞規則,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蘇玄明直勾勾望向張敬之,似乎要把自己的話刻到他的心里去:“因為你實力不濟,因為你的文章沒有價值。”
張敬之還沒有說話,其他人就受不了了。
“學問,學問,他怎么能把學問說得好似貨物一般?!”
“蘇玄明這就是在強詞奪理!”
蘇玄明對周圍的抗議聲置若罔聞,而是繼續和張敬之說道:“我看過了你的文章。慷慨激昂,引經據典,能看出來你對侵占農田一事的憤慨,對農人們的憐憫。”
蘇玄明微微嘆口氣:“可那又如何呢?你可曾在文章中提出過可行之策?”
張敬之張口想要說什么,卻被蘇玄明打斷:“我知道你建議朝廷嚴查。可這又有什么用,朝廷不知道這件事嗎?什么事都要靠朝廷嚴查,那么還要我們這群舉子做什么?”
“你看看你,你既想為民發聲,卻又不敢把自己變成一把刀。所以你有什么好抱怨的?”
張敬之被說得滿臉通紅,心里卻是不服氣的:“那你又憑什么?”
蘇玄明挺直腰桿:“憑我的見解,不比宋大儒差!憑我可以自開一派!憑我阿娘在邊關奮斗,我阿弟在海邊受苦!他們是我的后盾,叫人不敢輕易動我。”
這話說的,雖然是現實,但著實是招人恨!
蘇玄明彈了彈衣擺下的灰塵,留下一句:“你若有不服,我等著你成為打破規則的第二人!”
蘇玄明沒理會一眾學子,甚至路過主考官黃芪的時候,看都沒看他一眼。
“囂張。這蘇玄明得志便猖狂!”
“這樣的行事態度,我看他能走多遠!”
一場鹿鳴宴,辦得稀碎。
蘇玄明和百川書院的學子們坐在一塊兒,其他的學子們坐在一塊兒,考官們又坐在另一塊,涇渭分明,互不打擾。
而這日發生的事,很快也在京都傳開。
大部分人都是在罵蘇玄明,覺得蘇玄明飄了,覺得蘇玄明沒有讀書人的骨氣。
京都,蔣御史府。
一家人吃晚飯的時候,氣氛沉默得要讓人窒息。
蔣夫人看著自家兒子,一口一口夾著往日里都不愛吃的蔥蒜,顯然早已魂游天外。
蔣夫人輕嘆:“兒子,你有什么心事倒是說出來呀,別學你爹爹,憋在心里,該悶壞了!”
蔣光海這才回神,望著自己碗里的蔥蒜,一時無言。
蔣御史從來都不愛把工作上的事帶回家來說,見自家的兒子考上舉人后,沒有一點的歡喜,反倒在為蘇玄明擔憂,心中高興之余,也多了一點心疼。
“你既然已經考上了舉子,日后必定是要走仕途的。今日的話,我只說一遍,你聽得懂就聽,聽不懂就全部記下,以后再慢慢尋思。”
蔣光海放下碗筷,聚精會神地傾聽。
“蘇大郎日后是要獨臣之路的。他的這個解元,是皇上和佟太師角力的結果。皇上雖然欽點蘇大郎為解元,但他絕對不會想看到一個受人追捧的蘇大郎。”
蔣御史也放下碗筷,十分有感觸道:“一旦入了朝堂,多的是身不由己。當年圣上對大將軍是何等的器重信任?如今…”
蔣御史收回話頭,定定地看向自家兒子:“蘇大郎不能做的事,你們可以!”
“我懂了,謝謝爹爹指點!”
百川書院的捷報,很快就傳到了云州。
此時云州也陷入一片歡樂的海洋,雖然只有一百來名舉子,那不也是舉人老爺嗎?!
人這一生怕的不是前路艱難,而是怕無路可走。
眼見又有一條康莊大道,雖然路上遍布荊棘,但前途是光明的,這就叫人看到了希望!
“耿大娘,恭喜恭喜,聽說你家四郎考上舉人了!”
“真真是了不起!在京都考舉人,不容易吧!”
面對四周鄰舍的恭賀,耿大娘笑得合不攏嘴,端出來不少吃食,分給來賀喜的人。
送走一波又一波的人,好不容易一家人能坐到一塊兒,一起為遠在京都的四弟慶祝。
耿大娘時不時的地轉過頭,去用衣袖抹眼淚:“仿佛做夢一般,我家四郎都成舉人了!我們家的日子也在越過越好!”
耿大郎和耿二郎這些日子賺了不少錢,又因為帶徒弟的關系,整個人都成熟穩重了許多。
“阿娘,真是大喜事,別哭了。我和二弟已經把賀禮都準備好了,趕明兒就會跟著京都的商隊,南下,送到四弟手上。”
“對啊,阿娘,你看我們是不是要準備點東西送給大將軍?這一切都是多虧了大將軍的照拂!”
耿大娘立刻來了精神:“這禮不用你們管,你們不知道大將軍喜愛什么!”
草草吃完飯,耿大娘就開始翻箱倒柜,搜羅起要送給大將軍的禮物來。
耿老漢坐在炕沿上,磕噠煙槍:“別找了,現在云州商業日漸繁華,有什么東西是買不著的?”
耿大娘也為送禮一事發愁。
“你若真有心,不如為云州的女郎們尋個活計。這天氣越發炎熱,羊毛廠的活也不那么多了。聽綠梅姑娘說,大將軍為云州的就業犯愁呢!”
耿大娘白了他一眼:“大將軍都沒辦法,我又有什么辦法?”
“嘻嘻,你可以試著去揭榜嘛!”
過了年,顧南夕就發了懸賞榜,不拘是器械發明,還是手藝,只要確定有用,都能得到刺史府的封賞。
本是千金買馬骨之舉,奈何都貼快半年了,仍沒有一個揭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