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七十四章 漢王就是及時雨啊

  “大王圣德系興,再隆大命,復興漢家,四海晏然,我等為漢臣,卻遭董卓、李郭二賊脅迫,無以向東奉迎大王,悔之無及,還望大王恕罪。”

  劉備率軍至蒲坂津,遙望大河對岸。

  早已過河等候的段煨等人攜帶關中豪族宗長,百余人徒步前來面謁漢王,引頸望見赤色“漢”旗高擎,迎風招展,旗鼓旌節與戰鼓前后相接十余里,軍士威武雄壯。

  讓關中豪族和官吏瞬間變得斂手屏足起來,不敢再交頭接耳。

  待見到威風凜凜,越發有威儀的劉備,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出,紛紛伏拜請罪。

  有些頭戴冠幘的老吏站在后面瞇著眼深望,不覺喜不自勝,垂涕道:“自董賊亂我漢家以來,我等以為再不見天子威嚴,不想今日面見漢王,又復見我漢家威儀矣!”

  身旁的其余官吏面對此場景,皆不禁點頭附和般交口贊譽。

  縱使他們沒有機會上前見謁,只是在遠遠的瞭望,卻已然可讓人重足屏氣了。

  劉備站在土坡上,望了望遠處的老吏們,又看向近處請降的段煨等人,笑著說道:“今日來投,倒也不算來遲,至少備麾下數萬大軍未在關中見血,段將軍能說服臨晉、郃陽、夏陽三城守軍皆降,可謂立功贖罪。”

  聽見漢王的夸贊,頭戴一頂皂色武弁,身穿袍服的段煨,略微有些面色紅潤,猶豫了片刻,還是拱手直說道:“大王,煨為罪臣不敢有隱瞞,勸降關中三城非我之功也,乃我武威同鄉,宮廷尚書賈文和之功…”

  即便賈詡千叮嚀,萬囑咐,讓段煨不要把他說出來,自己安心把這勸降之功給領了就好。

  奈何段煨一見漢王望過來,便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內心瞬間無比忐忑,早聽說漢王麾下賞罰分明,生怕后邊有官吏查出不是他的功勞,卻由于今日貪功,為日后惹下禍事。

  畢竟兄長段颎的前車之鑒就擺在那里,只要身上有點不干凈,他日若有士人算起賬來,不死也要脫一層皮。

  何況這還是漢王親自開口尋問,將來就算寬宏大度不做計較,心里也必有芥蒂,絕對不能讓涼州人的名聲,再次毀在了他的手里。

  于是段煨還是決定背信,直接把賈詡供出來。

  沒想到漢王似乎對賈文和頗為熟悉,竟然沒有任何的吃驚,反而似笑非笑道:“我說難怪關中有如此口才者,原來是賈詡,這倒不奇怪了。”

  “他人現今在何處,今日可曾過河?”

  劉備抬了抬馬鞭,示意問道。

  他倒饒有興趣想見一見賈詡,聽說此人任宮廷尚書后,便常勸李、郭二賊,尊天子與皇后、不辱沒大臣,又力勸冊封他兼領州牧,可以說欠了賈詡幾分人情。

  “倘若此人過已河,可傳令前來拜見孤。”

  劉備目光瞥向前方眾人,下令說道。

  “罪臣不敢欺瞞大王,賈文和此刻還在華陰縣,未渡河也。”

  “賈詡雖獻計李郭二賊,卻僅為自保,那時傳聞王公將誅殺涼州將軍校尉,因此不再赦免。”

  “賈文和進長安后,便斡旋力保天子與公卿大臣,此刻李郭等人西逃,也是文和所傳…大王,賈詡已將功折過,還望重輕發落。”

  段煨思索了少頃,最后還是咬牙為賈詡求情,畢竟此人先前將功勞都讓給了他,是他忍不住壓力背信棄義,不管怎么說,還是要為對方說句好話。

  “在華陰沒有過河?”

  劉備聽見賈詡竟然沒跟著段煨過河,不由略微皺起眉頭,賈文和不會是準備趁機跑路了吧?

  如今他就要率軍進兵關中,很快就要重整司隸,重新將豪族與黔首百姓編戶齊名,徹底清查關中的人口戶籍,賈詡跑得了一時跑不了一世。

  早來見他還能將功折過,為他獻計獻策治理雍、涼與羌人,來晚了那便算了。

  劉備想到這兒,居高臨下對段煨,肅然道:“賈文和之事我已知曉,既然他勸降關中三城,又告知李傕與郭汜的去向,段將軍若見到此人,可以坦白告知,如能設計獻策,為漢家迎回陳留王等人,誅殺李郭二賊,孤可算他將功贖罪,從此既往不咎。”

  “如若不然,必對賈氏一族嚴懲不貸。”

  漢王嚴厲的語氣,讓段煨身子不覺微微抖動,使他產生一種錯覺,漢王說的不是賈氏,而是武威段氏。

  “大,大王放心,煨必然告知賈詡,使其不敢輕易竄逃。”

  段煨躬身,立即再拜。

  而劉備則擺手,讓他們退到一旁,轉身對傳令軍士說道:“傳令柴營用浮船搭橋,先行過河扎下兩營,哨騎游走巡視四周,接著先登營緊隨其后,渡河戒備扎營,此處大河河水湍急,不可小覷。”

  “若見有敵來襲,立即整軍備戰,不可有任何疏忽大意,傳令高覽率部先行過河,張郃領軍于河岸接應。”

  “諾!”數十人拱手領命,策馬而去。

  劉備軍令一下,麾下大軍立即調度,各軍開始井然有序的擂鼓進兵。

  建安三年(198)五月初九,劉備率軍渡過大河,令騎兵快速接收臨晉、郃陽、夏陽、潼關、華陰五縣,待徹底掌控了關中的門戶,這才敢率軍繼續向前。

  一路沿著渭水,相繼擊破重泉、蓮勺、萬年、鄭縣、高陵、新豐等縣,漢軍路過之處,虎賁騎與銳沖營騎軍四處出擊,絞殺作亂的盜賊流寇,使當地不少盜賊,聞風逃竄,躲進了山里。

  屢遭劫掠的百姓終于得以松一口氣,卻仍然驚恐不安,始終徘徊不敢上前,只敢在遠處望著漢軍,見那熟悉的“劉”“漢”旗再度飄揚在城頭。

  即便黔首百姓不識字,也聽見有須發斑白的屬吏痛哭流涕對旌旗長拜不起,喃喃自語道:“漢家終于收復長安了!”

  “我等再也無需遭賊寇迫害了,大漢萬歲,劉氏天子萬歲!”

  就在這時,遠遠聽見有關中口音的掾吏騎著高頭大馬,笑著高喊道:“漢王有令,招男女百姓為運送糧草民夫,汝等無需自帶干糧,軍中有馕餅發放,可食五日,名數有限,先到先得!”

  “漢王有令,招男女百姓為…”

  讓百姓熟悉口音越傳越遠,只留下老吏激動的熱淚充滿了眼眶,泣數行下說道:“漢王果有孝文帝之風,真乃我關中百姓之福。”

  他從來沒有聽說過,做徭役還有糧食發放,桓、靈時期也不曾耳聞,有的只是多征徭役而已。

  如今漢王此舉,無異于對饑餓許久的百姓發放粟米了。

  關中干旱多年,今日終逢甘露啊,非蒼天開恩,實乃漢王開恩也!

  想到這里,老吏不覺喜極而泣。

無線電子書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