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1章 君臣相見,殊深軫念

無線電子書    萬歷明君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京城,十月二十八,清晨。

  上御皇極門,頒萬歷元年大統歷。

  及已享太廟,以莊皇帝神主尚在幾筵,上具常服祭告,祗請圣靈詣廟享祀。

  朱翊鈞祭告完太廟后,卻并未第一時間回宮。

  而是來到了太廟旁陪祀的真武廟。

  朱翊鈞在太常寺的陪同下,對真武大帝進行了祭祀。

  而后又親切接見了道門三位觀主。

  三位觀主不盡是真武觀的。

  乃是東岳帝君觀、都城隍廟、三清觀等一應道觀選出來的道門領袖,作陪皇帝。

  雖說個個修行不凡,但此刻卻都愁眉苦臉。

  朱翊鈞見三人都不太配合的樣子,不由拉下臉來:“三位高功,莫要哄騙朕,朕之前可是摸過底的。”

  “你們可不止那點香火錢這么簡單。”

  “北直隸八府兩州,你們都有借貸的營生,甚至有的道觀,都借到河北去了!”

  “怎么朕要借點就不肯了?朕的生意做不得?”

  見皇帝拉下臉來,三位道門領袖都有些局促。

  其中一名原申道人苦笑道:“陛下,我三人雖被推出來做個魁首,但卻不像陛下這般言出法隨。”

  “京城中大大小小近百觀,也不是我等能盡數做主的。”

  “陛下…畢竟不是小數目。”

  嘴上這般推脫,但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百姓借了高利貸,不怕還不上,再差也能收來做個佃戶。

  你皇帝來借錢,不還了怎么辦?總不能又弄個白蓮教、五斗米教,暴力催債吧?

  要的少也就罷了,一來就獅子大開口,誰能同意?

  朱翊鈞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

  他曉之以情道:“話不是這么說的,三位高功,皇家給諸位良田免賦,可是與三位接的頭。”

  “怎么有好處的時候能說上話,為君父解難的時候,就做不了主了?”

  道門向來是皇權的延伸。

  可以說這些宗教里面最聽話,就是道門了。

  該上繳的份子錢,一般都會足額。

  哪怕對外放貸,也比光頭們收斂得多。

  但是收進自己腰包的,自然也不會少。

  如今朱翊鈞正是缺錢的時候,本指望著馮保那里抄家,能出點貨。

  上輩子能超過百萬兩,這輩子死的早,打個折,二十萬兩總不過分吧?

  結果順天府吃相太難看,只報上來兩萬兩應付了事。

  還是他發了一通火,準備出動錦衣衛,才逼得內閣又壓著順天府,吐了四萬兩出來。

  當然只有現銀。

  至于什么古董、字畫?看著像商周的,實際上就是上周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歷史上乾隆讓陳輝祖去抄家,結果陳輝祖自己吞了三百萬,只給朝廷一百萬。

  更離譜的還數魏忠賢,這種身份位置,抄家抄出來幾千兩,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么清官。

  誰都知道怎么回事,但落到實處,就是難辦。

  害得皇帝陛下只能記在心里,準備秋后算賬。

  銀兩沒湊夠,自然只能到處打秋風。

  這不,今日正好祭祀太廟,便準備從道士們手里薅一點。

  原申道人聽了皇帝這話,面色更是為難:“陛下,臣等倒是能合計合計,不過陛下這數目,著實太為難了。”

  開口就是一百萬兩,當是道觀下面長了銀礦呢?

  朱翊鈞很是理解,從善如流:“那高功說個數?”

  名義上總歸是借錢,臉皮厚點也無妨。

  原申道人告罪一聲,領著另外兩個道門領袖,躲到一邊商量去了。

  朱翊鈞很有耐性等著。

  不多時,三位道門領袖才商量完。

  原申道人開口道:“陛下,咱們合計了一下,當能給內帑湊九萬七千二百兩出來,雖說少了點,但為表拳拳心意,利息減半。”

  “陛下,我道門雖…”

  朱翊鈞直接打斷了他。

  乘勝追擊道:“高功這是欺朕…。”

  話未說完,只見蔣克謙從外進來,附在皇帝身側耳語了一句。

  朱翊鈞立馬改口:“好,那便如此!三位忠君報國之心,朕必然銘記在心!”

  先能掏多少是多少,現在有事,下次再來詳談。

  反正內債不是債,利息都沒什么好討論的。

  語罷,便急匆匆舍了幾位道門領袖,直接出了真武殿。

  這時他才有暇問起蔣克謙:“海瑞進京了?怎么比預料中的快?”

  蔣克謙連忙道:“本說是后日,但海僉都御史到了天津衛后,恰好偶遇入京的溫侍郎。”

  “而后便將老母托付給了溫侍郎,自己則快馬入京。”

  朱翊鈞暗自感慨,果然是拳拳報國之心。

  海瑞這人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很復雜的人。

  但其實,是一個比高儀還要簡單的人。

  他是發自內心信奉三綱五常那一套,包括愛民,自然也包括忠君。

  可以說,海瑞是為今世上,少有真的會把皇帝當做君父的人。

  當初世宗將其下獄,一度聲稱要殺海瑞。

  即便如此,在世宗死后,海瑞在獄中聞訊,竟是嚎啕大哭,哭到嘔吐,以至于暈倒在地。

  這種純粹的人,就是皇權的一把利劍。

  當然,就看怎么用了。

  朱翊鈞沉吟了一會,對身旁的張宏道:“大伴去,替朕親迎海瑞。”

  張宏應聲就要去。

  朱翊鈞突然又叫住了他:“等等。”

  他又轉身折返真武殿。

  問道人討了一幅筆墨,就在殿中書寫起來。

  幾個大字一氣呵成。

  等筆墨干涸,便拿著出來,遞給張宏:“就說朕翹首以待,請他入宮與朕參食分膳。”

  張宏小心接過。

  他不敢細看,躬身而退。

  朱翊鈞看著張宏離去,似乎想起什么。

  又朝身側的李進吩咐道:“讓尚膳監翻一翻,世宗最后一日午膳是什么花樣,今日就按那般做一頓。”

  李進立馬猜到皇帝的用意,眼中劃過一絲驚嘆與懾服。

  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不知誰放出來的消息。

  此時城門內的街道兩旁,已然站滿了人。

  摩肩接踵,墊著腳往城門外張望。

  民居若是有二層的,更是探出好幾個腦袋往外看。

  周遭視野好些的酒樓,幾乎被搶訂一空。

  便在這時,城樓上,不知誰喊了一聲:“來了!來了!”

  人群突然就三五吆喝起來。

  “海青天來了!”

  “看到了看到了!”

  突然之間,人聲鼎沸,嘈雜盈天。

  一匹高頭大馬緩緩越過護城河,出現在了眾人視野里。

  海瑞如今已然五十八歲高齡。

  舟車勞頓,神色止不住地倦怠。

  斑白的兩鬢,以及縱橫溝壑的臉,都透露出數不盡的風霜。

  他到了城門外,下馬牽行,神色復雜地看著就在眼前的京城。

  彼時種種,再度復現在了眼前。

  從他遣散妻兒老母,死諫世宗,希冀世宗重新振作,掃除積弊。

  從他視死如歸入獄,慷慨赴死,卻聽世宗將他看作比干,自語不愿做紂王。

  再到后來聽聞世宗駕崩,他宛如喪父,悲痛欲絕。

  后來又是穆宗將他復起。

  樁樁件件,如同走馬觀花,一一復現。

  被穆宗放棄,致仕回海南之后,他從未想到,自己還有被復起的機會。

  京城,更是只在夢中出現。

  卻沒想到,如今又再度來到此地。

  巍巍城墻,大明中樞!

  想到八月初,隨著起復圣旨一并送來的新帝手書,他便再度心情激蕩。

  一拉韁繩,昂首闊步,走進了京城!

  隨著海瑞入城。

  圍觀眾人很快嘈雜起來。

  “海青天!”

  “終于又見到您老了!”

  “海青天入京了!”

  人群紛紛往前擠。

  若不是五城兵馬司早早安排人看著,恐怕就要水泄不通了。

  海瑞抬頭看向周遭眾人,神情復雜。

  他為了不惹出事端,一路上從未說過自己身份。

  但一到了北直隸的范圍后,走到哪里都被人夾道以迎。

  說不麻煩是假的,但這份滿足感,也足令他淚目。

  他無奈,只能拱手回應。

  恰在這時,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

  張宏率人策馬而來。

  見周圍擁堵的人實在太多,無奈只能下馬,擠開人群。

  高喊著:“海僉都御史!司禮監掌印張宏,代陛下親迎!”

  隨著一聲聲高呼,總算是撥開人群,來到海瑞面前。

  海瑞正要行禮。

  張宏一把將他扶助:“海僉都御史,不是口諭,是陛下關切您。”

  海瑞抿著嘴,還是堅持行禮。

  朝皇城的方向拜了下去。

  而后才起身:“恭聽陛下圣諭。”

  張宏看著固執的海瑞,一時也忍不住有些佩服。

  緩緩開口道:“陛下說,您旅途勞累,不必急著去官署,可以稍微休歇幾日,安頓一番再說。”

  吏部對于官員到任是有日期限制的。

  像海瑞這種對自我要求極高之人,一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去官署上任。

  皇帝這才特意囑咐。

  海瑞突然被這種細致入微的關切,弄得不太自在。

  一時手足無措,有些慌張地謝了恩。

  “陛下還說,您入京后沒有落腳之地,可先去武清伯府上盤桓幾日,陛下已經知會過武清伯了。”

  海瑞連連推辭:“臣自有去處,就不去叨擾國丈了。”

  張宏也不堅持。

  只示意身后小太監,將一張元書紙捧上。

  “海僉都御史,這是陛下手書,親贈與您,邀您參食分膳。”

  海瑞一怔。

  旋即有些期盼,又有些緊張地接了過來。

  輕輕展開。

  只見上書幾個大字,筆法稚嫩,卻頗有些靈氣。

  乃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往矣。

  海瑞突然沒了動作,靜靜呆立在當場。

  過了好半晌。

  才抿了抿嘴,深吸一口氣。

  面無表情點了點頭:“張大珰前面帶路。”

  海瑞說完這句后,便一言不發。

  只是拱手朝左右百姓回禮。

  默默跟在張宏身后。

  他為何這般急著趕來京城?

  自然不是盤桓區區官位。

  他都已然五十八了,妻兒盡死,身無余財,豈會貪圖官位?

  這般急切地趕來,是因為,天子竟然手書與他,誠誠相邀!

  只言“掃除積弊,寸步難行,盼海卿援手”。

  短短幾個字,幾乎讓他熱淚盈眶。

  不只因為他海瑞被皇帝看重,而是,當今皇帝,竟然真的打算掃除積弊!

  他歷經三朝。

  親眼看著世宗皇帝,是如何從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變成一個尋仙問道,不顧天下的妙一飛元真君。

  彼時便有傳聞。

  說是勵精圖治,寸步難行,以至于有宮女勒頸,火燒行宮。

  海瑞雖然不盡信,卻也萬分遺憾于一位明君死去,只剩一副道君軀殼。

  如今新帝親口對他說掃除積弊,寸步難行,他又怎么能坐視?

  若非帶著老母,須緩步慢行,他早就插著翅膀,飛來北直隸了!

  如今他剛剛入京,皇帝就是一句道之所在。

  這分明是感念于他,怎能不令他心折?

  他這幾日幾乎夜夜輾轉反側。

  心想著,皇帝這般殷殷期盼,究竟遇到什么難事了。

  若是一再受阻,會不會又像世宗一般自暴自棄?

  他越想越是急切,越想越是害怕。

  這位圣君,決然不能再孤立無援,重演世宗之事!

  一邊想著,海瑞便進了皇城。

  一路被張宏領到了文華殿。

  張宏輕聲道:“陛下就在里間,咱家就送到這里了。”

  海瑞抬頭看了一眼文華殿,心中感慨萬千。

  深吸一口氣,平復心情,緩緩邁步走了進去。

  剛一進門,便聽到一道稚嫩的聲音。

  “海卿!可讓朕好等!”

  只見一道身著玄端深衣燕弁服的身影快步走近。

  一把抓住海瑞的手,直往里邊拉。

  也不管海瑞怔愣的神色。

  自顧自說道:“海卿,朕自幼時讀到卿的治安疏,便將卿記在了心中,今日,總算有緣得見了。”

  海瑞終于反應過來,就要掙脫行禮。

  朱翊鈞拽著他不松手,寬慰道:“今日是私下相見,卿不必行禮,省得浪費了你我君臣交心的時間。”

  海瑞被拽著不好下拜,去也沒真的從善如流。

  而是躬身行禮,以示君臣之分。

  他勸諫道:“陛下萬乘之尊,莫要為臣失了身份。”

  雖說這般禮遇,他一萬個高興。

  但臣下心緒事小,圣上身份事大。

  朱翊鈞突然轉頭看向海瑞。

  定了定。

  神色復雜道:“海卿,這禮遇不單是朕給你的,也是我皇考、皇祖父給你的。”

  海瑞一怔。

  世宗與穆宗給的?

  這是什么意思?

  他正要開口發問。

  朱翊鈞打斷了他,將海瑞帶到席間,伸手示意海瑞坐下。

  他指著席間的菜肴,有些緬懷道:“這是朕皇祖父仙去那日所用。”

  抬手按住又要起身的海瑞,繼續道:“朕聽說,卿聞世宗駕崩,悲痛欲絕,將食物都嘔了出來。”

  “這一膳,既是朕與你分食,也是我皇祖父與你分食。”

  說到這里,他幽幽嘆了口氣:“海卿,我皇祖父去世前,與我皇考說…海瑞罵得對,他錯了。”

  語罷,卻沒迎來預想中海瑞拜倒的動靜。

  朱翊鈞有些端不住,悄然別過頭,掃過海瑞。

  只見,海瑞此刻,竟然是凝噎不能語。

  雙目半睜半閉,儼然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

  海瑞此時心中猶如翻江倒海,難以自抑。

  明知道如此有君前失儀之嫌,卻還是止不住情緒翻涌。

  世宗皇帝…

  那位他曾經寄予厚望,期盼他幡然醒悟,掃除積弊的皇帝。

  那位他直言犯上,辱罵“天下不直陛下久矣”的飛元真君。

  難怪將他海瑞看做比干,自語不做紂王。

  君父…原來真的知錯了。

  想到這里,他幾乎兩眼一黑,就要跌倒。

  朱翊鈞見他身子搖晃,連忙招呼人來扶住。

  兩個小太監快步近前,就要將人扶助。

  海瑞卻一把推開小太監,起身避席,徑自拜倒。

  磕頭,下拜。

  一連四次。

  行了個一個三拜四叩大禮。

  “臣無父無君,棄國棄家,臣有罪!”

  再抬頭時,已然淚流滿面。

  朱翊鈞連忙將他扶住:“海卿莫出此言,我皇祖父親口說,你是個清官,好官。”

  “你無罪!”

  海瑞堅辭不起。

  哽咽道:“臣不顧世廟圣體,上呈治安疏,行諫言之事,辱罵君父!”

  “臣受先帝尊令,索田徐階,卻激起民變,有愧圣望!”

  “臣是罪人,不敢受圣上禮遇!”

  出于直心,上奏了諫言,天下人都為他叫好。

  但是,只有海瑞自己心中苦痛——他確實是在辱罵君父。

  更別提,他本是抱著赴死之心,可世宗卻沒有殺他,始終讓他欠了世宗一次。

  而后穆宗用他,讓徐階歸田,卻激起了民變,潦草收場,這是欠了穆宗一次。

  此時卻受新帝禮遇,又聽到世宗心意。

  一切的痛苦,難堪,再度翻涌而起。

  朱翊鈞用力將海瑞扶起。

  感嘆道:“卿不必自責,朕的皇祖父與皇考,并未心懷耿耿。”

  “皇祖父仙去前,曾語皇考,說他既不赦免海瑞,也不將海瑞定罪。”

  “便是為了將你留與皇考用。”

  “至于徐階歸田,同意你致仕這事…”

  他面朝大峪山,輕聲道:“我皇考曾親口感慨,說他才德不足,護不住伱。”

  “讓你繼續做事,只會害了忠臣。”

  海瑞聽到這里,已然泣不成聲:“臣…臣…”

  而后竟然君前失儀,嚎啕大哭起來!

  朱翊鈞靜靜看著海瑞,等他平復心情,沒有再出言打擾。

  終于,過了好一會。

  海瑞漸漸平復情緒,就要為失儀請罪。

  朱翊鈞連忙打斷了他,終于不著痕跡說起今日重點。

  懇切問道:“海卿,二位先帝負了卿,卿還愿意助朕一臂之力嗎?”

  海瑞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河岸。

  臉上的堅定前所未有。

  高聲道:“既食君祿,君即我父,臣愿為陛下肝腦涂地,萬死不辭!”

  朱翊鈞感動,把住海瑞一雙大手。

  含淚道:“果是忠貞之臣,朕必再不負你!”

  “那厘清兩淮鹽政之事,朕便放心托付與你了。”

無線電子書    萬歷明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