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這個呀,這個是我們在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機型,全靠手動控制,你看這邊一個個把手就是工人控制機床用的。
網上不是有一部電視劇嘛,禽滿四合院,里面的一大爺易中海就是九級鉗工,其實九級是俗稱,國家最高等級評定的是八級。
如果到了九級,那就是傳說中的“鉗王”,這些工人用手搓出來的零件,傳說比現在五軸機床做出來的還要精細。
當年我們第一顆衛星,就完全是工人師傅手搓出來的零件。”
林三七有些小興奮,他就需要這種落后淘汰的機型呀。
“王總,這樣的機床你們還能生產嗎?”
王副總差點一個跟斗摔倒,以為是這位南方客人在玩笑,于是打趣道:
“林董玩笑了,這樣的老舊機床目前我們已經不能生產了,如果林董感興趣,我們還有幾臺收藏,可以送你一臺玩玩,呵呵”
銷售總監謝玉軍是人精,知道客人不可能無緣無故開這個玩笑,于是解釋道:
“主要老機床的生產線已經沒了,如果林董還要這樣的古老機床,首先就是生產線要重新制作,另外機床所有零件都要重新開模,按現在工人的水平,恐怕難以做到。
另外更重要的是,現在這樣的機床需要專業的工人才能操作。
當年我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都要拜師父手把手的教,然后從一級二級這樣一級級考上去,這是有一套完整的教學培訓模式的,現在這套模式也沒了。
剛剛林董在坐談會上說,機床出口到非洲去,不需要太先進的設備。我個人的建議,哪怕再不先進,也不應該落后到這種程度。
非洲工人不會操作,咱們國內也找不到這樣的老師父,那真是花錢也沒地方培訓呀。
就算全國找一些老師傅出來,這培訓費人工費交通住宿費用等等,高得嚇人,性價比不高。
所以我覺得林董真要出口非洲,那可以購買我們一些老舊的數控機床。
到時只要簡單輸入零件數據,機器就會自動運行,大不了人工換下刀頭鉆頭就行了嘛。”
林三七一聽,晃然大悟。
心想非洲叔叔來國內培訓就已經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更何況是另一個時空的工人。
另外,經過幾年前那個X光生產線事件后,讓林三七明白,自己不應該小瞧了六十年代人。
那個年代的人沒有計算機,沒有超級電腦,只用算盤就造出了原子彈。
一個小小的機床,哪怕再現代化,橫豎不過是計算機操作問題吧?
事實上1957年我國就籌建第一個計算技術研究所,我國計算機事業的起步僅僅比美國晚了13年而己。
試試看吧。
想到這里,林三七假裝思考了一下,繼續問道:
“王總,我打個比方,你們這邊的機床,噢,就這個年代的機床。”
奉天機床的展示廳,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林三七指著2000年的一臺機床問道:
“就像這臺機床,這是當年向新世紀獻禮款吧?現在應該已經比較落后了吧?”
王副總不清楚這位林董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于是愕然地點點頭:
“對呀,可這臺機器已經是15年前的老機器了,林董你可能不知道,我們這行跟你們藥行是不一樣的,你們是講究年份越老越好,恨不得是百年人參。
但對于我們機床行業來說,這種高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非常快,所以肯定是最新款的機床才是最先進的,就比如那邊的展柜,全部是我們今年新推出的機型。”
王副總時刻不忘推銷。
林三七輕咳了一聲:
“王總,這臺機床如果我弄到非洲去,面對的是一批沒有什么基礎的工人,我應該怎么辦?”
王勇懂了,于是笑呵呵道:
“林董,這個好辦,有兩個方法,一個是你讓非洲人來我們公司進行培訓,如果我們東北不方便,這個培訓地點選在你們花都,我們派老師傅過來就行。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我們有全套說明書和影象資料,中英法文版都有。完全可以根據說明書進行操作,用我們的話說,都是傻瓜式操作。
比如你要生產這個零件,你只要在電腦上輸入產品數據就行,而這個產品數據在研發部門那里都有詳細記錄,就像這樣,我給你示范一下。老董…”
展廳的一個技術人員趕緊過來,快速打開了這臺生產于2000年的老機床。
王副總笑著補充道:
“林董,這就是我們大國企的實力,這里的第一臺機床都是可以開動的,就是要向客商顯示我們的質量可靠性。”
林三七心想,這么多機器每年要維護,這得花多少錢哦,也只有國企才干得出這種事情來。
機床開啟后,林三七隨意從一堆零部件里取出一個金屬零件來。
王經理隨意吩咐道:“董師傅,你就示范一下這個零件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另一個工人趕緊從資料里調出這個零件的數據,董師傅開始在機器自帶的觸摸屏開始軟入零件的參數。
林三七在旁邊看得很仔細,心里也在默想,以自己的智商能不能搞定?
林三七是醫學生,對于工科和機械類設備是零基礎,如果林三七可以操作這個機床,那么穿越到1962年去,那邊的什么教授大學生肯定更沒問題了。
尹漣漪現在也不問男朋友為什么突發奇想要買機床了,多次的教訓讓她明白,男朋友肯定不會做虧本生意,自己只要聽著就好。
于是她也看得很仔細,甚至拿起手機全程進行視頻錄相。
產品參數輸入很快,董師傅馬上取出一堆金屬放在了機床固定架上,再安裝好刀頭,一按啟動,機床就開始自動運行起來。
王副總在一旁邊介紹:“如果是最新款的機床,是可以自動更換刀片銑頭的。”
機床開始運行起來,不一會兒時間,零部件就加工好了,林三七取過新零件,跟老零件對比了一下,心中大定。
一模一樣。
整個操作過程非常簡單,如果僅僅是從使用的角度來講,1962年那邊的工人一點問題都沒有。
哪怕有問題,也是機床如何進行維護,或者設備維修等等。
林三七知道國企有一個特點,就是淘汰的生產線不會隨意賣掉,一般都會放在倉庫里,以方便每年的資產盤查。
就跟花都醫科大學一樣,幾十年前的實驗設備都堆在倉庫里,然后被他林三七一口氣全買走了。
所以林三七決定試探一下。
“王副總,對于咱們奉天機床的設備,我個人是滿意的,我這里有一個提議,就是你們已經淘汰的機床生產線,能不能也一起賣給我?”
王副總有點搞不清楚狀態了:
“林董,你,你不是來買機床的嗎?怎么改買二手生產線了?”
林三七知道國企的規矩多,限制多,人家想賣,那是一句話的事情。
但人家不想賣,你說破嘴皮子都沒用。
只有利誘。
“王總,我是這么想的,像你們公司2000年左右的這批機床,我看是非常適合非洲國情的,他們不需要太先進的機床,畢竟他們是從0突破到1。
這樣,你們倉庫里還有多少這樣的舊機床,我也不問你們有多少臺,我全部打包買走。不過我的要求是,你們連帶著生產線也全部轉給我。”
生產線帶走,不但在1962年可以自己生產先進機床,關鍵是萬一機床壞了,有足夠的零部件更換。
林三七以為王副總不會答應,誰知道這位國企大老總突然露出一臉壞笑來。
“林董,這可是你說的,如果我沒記錯,目前我們的倉庫里有歷年生產的各種類型機床一共是兩千多臺噢,而且是全新的,沒開過封的。”
林三七心想,怪不得你們能虧,奉天機床連十幾年前的機床都有兩千多臺存貨,這樣的公司能不虧嘛。
這個數字對林三七來說,這個數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