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十三章 戰馬體力控制

  “推官此言差矣,我五百豐安精騎,必能將來犯敵兵擊潰。請將軍允許我追擊。”

  阿史那扶汶向盧瑜請命。

  他們部落效忠大唐一百多年,不會因為同是突厥,而心慈手軟。

  如鮮卑一樣,徹底融入漢人之中,才是他們的歸宿。

  盧瑜則猶豫不定,遲遲未說話。

  “諸位將軍要為草民們做主啊!牛羊為牲畜,舍棄就舍棄了。但家家戶戶都有親人皆被胡人擄走,那是活生生的人吶,在胡人那里,還不如畜牲…”

  那名老者跪在地上,哀求豐安軍出兵。

  他是里正,必然為父老鄉親們尋找一線生機,他的兒孫也被擄走。

  “長者請起,非我軍不愿,實無能為力。”

  柳錫趕緊將這名老者扶起來。

  邊塞就是這樣,歷朝歷代胡人劫掠漢民太普遍了。

  “將軍,敵人輕騎能深入到黃河,在豐安軍的眼皮子底下劫掠我大唐子民,是我們豐安軍的責任。敵人離開的時候,攜帶大量牛羊,一定無法快速行進,且敵人長途而來為疲憊之師。末將請命,率領騎兵追擊。”

  李瑄突然起身向盧瑜拱手。

  豐安軍最近的突厥部落,在賀蘭山西部,距離數百里。

  現在起兵,必然可以追上。

  突厥輕騎雖數量眾,但結合種種,李瑄有信心戰勝。

  再不濟,也可以依靠輕騎的機動,將突厥騎兵趕走,救回被掠走的大唐子民。

  “此長者只是估計突厥騎兵過千,具體數量還未得知。貿然出兵,會有失身之險。”

  盧瑜看了李瑄一眼,緩緩說道。

  “邊軍的責任就是安邊戍民。為蒼生而義,為國家而死,這正是我輩男兒所追求。”

  李瑄不論心里如何想,說出的話卻是豪言壯語。

  一眾衙將和軍中佐吏聽到李瑄的話后,肅然起敬。

  “將軍,請允許末將騎上戰馬,與李將軍一起追擊敵人,救回百姓。”

  熱血沸騰的高鍇,起身說道。

  李瑄能以尊貴之軀,行如此勇敢之事。他出身寒微,又怎能不從呢。

  “戰機稍縱即逝,豐安軍中沒有懦夫,請將軍下命。”

  阿史那扶汶正要思戰,他對李瑄敬佩之至,有李瑄帶頭,他更有底氣。

  “李將軍之言不無道理。敵人長途奔襲而來,人困馬乏。我軍可出其不意。”

  “出戰吧將軍,我也愿加入騎兵,與李將軍一起。”

  “突厥在豐安黃河劫掠而歸,這是我們豐安軍的恥辱…”

  一眾衙將,紛紛向盧瑜請命。

  這讓盧瑜眼神微變,他是文官為將,新節制豐安軍,還來不及籠絡諸衙將。

  現在因李瑄一句話,而靠攏李瑄,這對他威勢很不利。

  但事已至此,他不能惹眾怒,只能說道:“就由李將軍率領五百騎兵追擊突厥。本將會立刻快馬上書王帥,請求支援。”

  如果李瑄能擊潰突厥來犯騎兵,最大的功勞歸主將。

  如果不能…

  “遵命!”

  李瑄領命。

  一出軍使府,李瑄讓阿史那扶汶迅速召集騎兵,并攜帶干糧和水,半個時辰后,準時出發。

  高鍇請求帶他一起。

  但李瑄婉言拒絕,他是跳蕩軍的衙將,沒有這種規矩。

  再說諸衙將紛紛請戰,如果只帶高鍇,算什么事呢?

  李瑄告訴高鍇,遲早會有大戰,讓他不要心急。

  羅興已經回來,李瑄讓司胄為羅興配一套明光甲。

  自己也從兵庫取出一桿適合在馬上戰斗的長槍。

  馬槊是面對敵人披鐵甲時使用。非王庭直屬的突厥騎兵大多數都無甲,披皮甲的都不會有幾個,更別說鐵甲。

  半個時辰很快過去,盧瑜來到校場上向李瑄吩咐:“能成則成,不成也不會怪罪你。”

  “末將必救下被擄走百姓,凱旋而歸。”

  李瑄語氣堅定。

  盧瑜為展現自己主將的身份,在騎兵集結后,鼓舞士氣。

  “咚咚!”

  “出發!”

  隨著戰鼓聲的敲響,李瑄騎上他的戰馬一聲令下,一隊隊騎兵,從軍城北門奔出。

  李瑄從斥候軍選出數十名熟悉地形的探馬。

  他們皆一人雙馬,先一步探查突厥騎兵的動向。

  一個時辰后,李瑄帶領騎兵,來到被突厥騎兵劫掠過的牧場上。

  此地濃煙滾滾,突厥劫掠過后,放火將牧民們的房屋燒毀。

  有一些牧民趁亂逃跑,或者游過黃河的牧民,幸免于難。

  也有十幾名百姓,反抗突厥,被無情殺害,曝尸荒野。

  幸存的牧民重回破敗的家園,無不悲泣。

  “里正將官兵喚過來了!”

  李瑄率騎兵到來后,一名牧民激動地喊一聲。

  “求將軍將我等親人救回。”

  百姓們見以李瑄為首,紛紛哀求。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突厥犯我,必血債血償。”

  李瑄見百姓的房屋都被燒毀,怒火中燒。

  他開口安慰牧民,向他們承諾,必救回他們的親人。

  牧民們跪地感激,將希望寄托于唐軍身上。

  此時,前方探馬已經探索到突厥騎兵撤退時留下的痕跡。

  “將軍,為恐馬匹體力不支,貽誤戰機。”

  來到牧場的時候,只用不到一個時辰。

  這已經是透支戰馬的體力,阿史那扶汶以為李瑄不懂這些,硬著頭皮向李瑄提醒。

  “我已有想到,在牧場停留一個時辰,割草喂馬。然后以兩里快步,與兩里慢步的速度行進。”

  李瑄心里清楚。他來自后世,有更科學的騎兵行軍速度。

  他先來牧場,是因為他們突然出戰,戰馬只是匆匆喂一下。

  在牧場上休整一番,讓馬匹狀態到達巔峰,然后開始連貫追擊。

  “末將不解,何謂快步與慢步?”

  阿史那扶汶不明白李瑄說出的兩個詞匯。

  快步是多快?慢步是多慢?

  “你們跟著我的馬匹,控制馬速即可。”

  李瑄現在很難對阿史那扶汶等人說清怎么樣更節省馬力。

  以后在訓練騎兵的時候,李瑄會精確就計算大唐戰馬的平均耐力,將快步、慢步、跑步、襲步統一,方便指揮騎兵。

  慢步就戰馬的基本行走方式,一般慢步行軍的時候,每半個時辰十里左右。

  快步行軍的時候,每半個時辰十五到二十五里。

  跑步行軍的時候,每半個時辰三十到四十里。

  襲步為戰馬進行突襲的時候,這是最耗費戰馬體力的步法,通常用以最后的沖刺。

  快慢交合,持續行軍,是最上解的行軍方式,一旦遇到敵人,隨時可以讓馬匹飛跑,甚至突襲。

無線電子書    大唐天將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