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51章 受打擊的卷王

無線電子書    文豪1978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食堂內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為林朝陽剛才精彩的回答,也為他真誠的態度。

  今天在場絕大多數人的創作經歷都要比林朝陽長,甚至有些人的創作經歷比林朝陽的年紀還長。

  如果說座談會剛開始前,有個別人的心里對林朝陽還有那么點不服氣和自矜,那么在聽完林朝陽的發言和回答之后,所有人心里只有一個感受,那就是心悅誠服。

  掌聲之后,學員們再次踴躍提問,林朝陽和汪兆遷毫不敷衍的回答著大家的疑問。

  熱烈的氣氛又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等到下課鈴聲響起后大家才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

  唐玉秋又發表了一番花團錦簇的總結,今天的這場座談會才到此結束。

  林朝陽本打算這就回去了,可大家卻要留他吃午飯,趁著這段時間,又與他交流了不少想法。

  吃完飯后,林朝陽騎上自行車準備離開,文講所眾師生到院里送他。

  目送林朝陽離開,姜子隆神色復雜,一旁的陳世旭看到他的表情,問道:“子隆兄,在想什么?”

  姜子隆遲疑著說道:“沒什么,只是有些感嘆。”

  陳世旭點了點頭,雖然姜子隆沒有說出來,但他卻能夠心領神會。

  “他這樣的人,有才華,更有思想,不經意之間便能領悟到我們可能需要幾年才能悟到的東西。跟這樣的人相處,確實讓人感到頹喪。”

  聽著陳世旭的話,姜子隆默然無語。

  跟陳世旭們比起來,他跟林朝陽站在一起所需要做的心理建設要更多。

  《牧馬人》被譽為“傷痕文學發軔之作”,《喬廠長上任記》發表之初也被稱作是“改革文學開山之作”。

  他和林朝陽又同是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獲獎者,外界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會拿兩人做對比,有時候連姜子隆自己也很難避免這種心理。

  最近這一年,林朝陽小說一部接一部的發,幾乎每一部都堪稱重量級,其實姜子隆已經發覺自己和對方的差距。

  可直到今天,他才終于真正意識到雙方其實已經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他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林朝陽考慮的東西已經比他高了一個層次。

  這種思維落實到紙面上可能并沒有多少明顯的差距,但他很清楚,那正是一個作家走到更高的境界所必須經歷的。

  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林朝陽現在才二十出頭,想到這里他微不可察的輕嘆了一口氣,這種差距真是讓人絕望啊!

  從文講所回到家中,陶玉書交給林朝陽一封信,是深圳寄來的。

  林朝陽的腦海中一下子閃過二埋汰那張臉,信確實是二埋汰寫給林朝陽的。

  過年時二埋汰說想出去打工,林朝陽建議他去廣東深圳。

  其實要真比起來,這年頭廣東除了廣州這個省會之外,其他地方條件可能還比不上東北。

  可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二埋汰這種無權無勢,沒有一技之長的農村青年出頭的機會。

  大家都是來打工的,拼的就是誰賣力、誰腦瓜子活,外加那一點運氣。

  現在深圳這個經濟特區才剛剛成立不長時間,人才缺口巨大。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整個深圳三十萬人口當中,僅有六名大學生。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深圳,只要不是癱瘓在床上的,哪怕是殘疾人去了都不愁工作。

  等到86年之后的深圳就沒那么好去了,國家一紙規定,多了道“邊防證”,卡住了大批想前往深圳打工的窮苦人。

  二埋汰是開春四月份去深圳的,趕巧他哥大埋汰有個戰友就是深圳人,他去了之后就進了建筑隊。

  這個時候的深圳就是個大工地,到處都在蓋樓,二埋汰身強力壯,進了建筑隊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唯一讓他不適應的是心里的落差感,都說深圳是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他來之前把深圳想的跟天堂一樣。

  可到了之后他才發現,這里的建設水平還不如老家縣城。

  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水土不服,適應了幾個月,他才總算是適應了這里的環境。

  不過二埋汰也在信里說了,來深圳打工收入確實比在老家種地強多了。

  他在工地干力工,一個月到手六十塊錢,四個月攢了快二百塊錢,在家里干兩三年也賺不了這么多錢,哪怕是進工廠也得攢個一年。

  看完信,林朝陽展開信紙給二埋汰回了封信,叮囑他出門在外多留個心眼,多動腦子。

  又過了幾天,眼看著馬上要開學了,林朝陽又收到了一筆稿費單,是《高山下的花環》的印數稿酬。

  過去這兩三個月時間里,因為《解放軍報》上那條消息的推波助瀾,《高山下的花環》單行本瘋狂熱賣。

  截止到八月末,單行本上市半年,總印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二百六十萬冊,創下了中國軍事文學的銷量天花板,也讓林朝陽再次收獲了3388元稿費。

  拿到這筆稿費,林朝陽夫妻倆手里的存款已經超過了一萬六。

  晚上記完了賬,陶玉書對林朝陽說:“誒,最近德寧聯系你沒?”

  “沒有啊,怎么了?”

  “沒什么,她到學校來找過我兩次。”

  陶玉書說起這件事,林朝陽立刻明白了章德寧的小算盤,知道章德寧這是打算走夫人路線。

  “我也跟她說了,你今年寫了一部長篇,又給謝導寫了一部劇本,總是這樣往外掏東西不行,這段時間一直在學習。

  她還鼓勵我多在《燕京文藝》上發文章。”

  林朝陽笑了起來,這個章德寧,為了組稿也算是挖空心思了。

  “那你可得多寫點文章,多賺點她們《燕京文藝》的稿費。”

  陶玉書懨懨道:“我寫一百篇也不如你寫一部小說賺得多。”

  林朝陽一看,卷王也有被自己打擊到的一天,心里有些得意。

  “那就別寫了,好好歇著。”

  “不行,那我不成了吃白飯的了?”陶玉書反駁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女同志真是麻煩。

  林朝陽決定給她個教訓,讓她知道這個家里誰才是權威。

  到了九月份,酷熱的天氣有了一絲涼氣,尤其是在早晚之際。

  每年的九月份是迎新季,是燕大校園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

  暑假的清閑過去,圖書館里再次人滿為患。

  這天下班,林朝陽路過三角地,久違的碰見了阿毛,他身邊還圍了幾個學生。

  阿毛隔著老遠看到林朝陽便朝他熱情的揮著手,“林!”

  “好長時間沒看著你了,忙什么呢?”林朝陽問道。

  “學習、研究,你不知道,我跟著教授深入江浙地區做了一場社會調查。”

  說到過去消失的這幾個月時間,阿毛臉上滿是驕傲之色。

  “社會調查?伱還有資格去呢?”林朝陽調侃道。

  阿毛是留學生,按理說社會調查什么的,學校和老師通常是不會安排他們一起去的。

  不過誰讓阿毛不按套路出牌呢,去年他私下里跑出去半個月,把燕大嚇了一大跳。

  今年系里有社會調查活動,阿毛主動申請要去,系里想著與其讓他自己跑出去,還不如跟著大家一起,省得到時候再出什么幺蛾子。

  聽了阿毛的解釋,林朝陽點了點頭,他這也算是誤打誤撞。

  “你這又是干嘛呢?”

  林朝陽又看了看圍著阿毛的那幾個學生。

  一說起這件事,阿毛臉上的笑容變成了苦惱。

  “學英語唄!”

  雖然看著剛才的情形,林朝陽也能大致猜到這種想法,但看著阿毛的表情,他還是忍不住樂了出來。

  “人還不少。”他的語氣帶著幾分幸災樂禍。

  阿毛滿面愁容的說道:“他們好多人都是為了留學在做準備,拿我練口語。”

  這半年來,自費留學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燕京各大高校里籌備自費留學的人都不在少數,燕大的學生們自然也不例外。

  “你這也算是燕大做貢獻了。”

  “別拿我開玩笑了。”

  玩笑了兩句,林朝陽說道:“有時間到我家里去坐坐,我搬家了。”

  “好,有時間我會去的。”

  給阿毛留了個家里的地址,林朝陽騎著自行車離去。

  又過了幾天,林朝陽接到了謝靳的電話,他剛到燕影廠的招待所,這次來燕京就是專門為了討論《牧馬人》的劇本。

  謝靳放下《天云山傳奇》的后期制作,專門來燕京討論劇本,林朝陽只好請了幾天假,陪他在燕影廠北樓招待所里吞云吐霧,順便改改劇本。

  這天一大早,招待所房間的門被人從外面打開,成蔭導演走了進來。

  “嚯!你們這趕上火災現場了。”

  他用手扇著屋子里的煙霧,走到窗前拉開窗簾。

  原本屋子里的燈光不算亮,他一扯開窗簾,外面天光大亮,林朝陽和謝靳兩人好像妖怪要現形,瞇著眼睛表情痛苦。

  “快拉上!快拉上!”謝靳忙喊道。

  成蔭卻不聽他的,將窗戶打開,散去屋子里的煙霧,嫌棄道:“這煙再不放出去,我怕你們倆得肺癌。”

  成蔭是燕影廠的功勛導演,代表作有《南征北戰》《紅色娘子軍》《紅燈記》,與謝靳是好友。

  “肺癌是以后的事,眼睛說不定當場就瞎了。”

  謝靳上前去將窗簾遮住了一半,遮住了一些光線,這才適應外面的光線。

  “又是一夜沒睡?”成蔭問。

  林朝陽沒說話,兩個黑眼圈和干的發白的嘴唇已經回答了對方的問題。

  別看謝靳五十多了,可他干導演,作息常年日夜顛倒,白天沒什么靈感,一到晚上就靈感爆棚,拉著林朝陽整宿整宿不睡覺改劇本。

  熬夜就算了,關鍵他煙癮還大,改幾個小時稿子,稿子的變化還不如地下的煙頭多。

  有時候實在沒靈感了,就喝酒,一喝就是半宿,他是痛快了,林朝陽卻有些挺不住了。

  來改稿幾天,他感覺自己至少得短壽一年。

  這錢賺的,不值當啊!

  “昨天晚上有靈感,寫寫畫畫,忘了時間。”謝靳回答道。

  他的話當然當不得真,林朝陽忍不住吐槽道:“你天天晚上有靈感,也沒見你畫了幾個分鏡頭。”

  電影劇本有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之分,文學劇本是編劇的工作,分鏡頭劇本則是導演的工作。

  謝靳對《牧馬人》的文學劇本很滿意,這次說是聊劇本、改劇本,但實際上更多的是為了分鏡頭劇本的創作。

  被林朝陽揭破老底,謝靳老臉一紅,“精益求精嘛。”

  “你就照我跟你說的…”

  林朝陽的話說了一半,謝靳裝作聽不著,拉著成蔭說道:“走走走,吃早飯去。”

  林朝陽無奈的搖了搖頭,后世他看過不止一遍《牧馬人》的電影,謝靳要畫分鏡頭劇本,有他在就好比自帶作弊器。

  可謝靳自覺是導演,哪能讓編劇支配啊,非得自己畫,還偏偏要跟林朝陽反著來,導致分鏡頭劇本的創作進度緩慢。

  吃早飯的時候,林朝陽說道:“你再這樣,我可不陪你了。”

  “你可是電影編劇,錢都收了,哪有半路撂挑子的?”

  朝夕相處幾天,林朝陽與謝靳關系已經熟絡,彼此之間說話也沒有了客氣。

  “我收到是文學劇本的錢,劇本都寫完了。”

  “我還得改呢,你得負責任。”

  “改你的分鏡頭?”

  兩人掰扯了一會兒,成蔭樂呵呵的看熱鬧,最后謝靳不樂意了。

  “你跑這看熱鬧來了?”

  “你們說你們的,跟我有什么關系。”

  成蔭就想當個吃瓜群眾,沒想到受了老友的遷怒。

  “沒關系你離遠點。”

  “你吃著我們燕影廠的食堂,還要攆我走?”

  幾人間的吵鬧玩笑居多,誰也不會當真。

  快吃完飯的時候,成蔭說起了燕京文藝界最近的新聞。

  “李翰祥又要來燕京了!”

  “又來啊?”謝靳的語氣帶著幾分驚訝。

  林朝陽聽著兩人的對話,臉上露出幾分好奇。

  李翰祥他當然知道,中國電影史上的重要導演。早年曾在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也就是現在的燕京美術學校學習。

  47年到了香江,五十年代開始執導電影,至今拍攝了數十部電影。

  其中不少電影廣受觀眾喜愛,票房口碑雙豐收,作品中更有《江山美人》《倩女幽魂》《楊貴妃》《武則天》等多部作品入圍和獲得國際大獎。

  他的作品涵蓋了黃梅調片、武俠片、鬼片、風月片、史詩、文藝、寫實等諸多風格,如今他可以說是香江電影界的代表性人物。

  如今這個時候兩岸三地交流并不多,改革開放之后情況有所改觀,但交流仍很有限。

  李翰祥一個香江導演來內地,林朝陽腦海中第一個飄過的是兩部電影的名字。

無線電子書    文豪197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