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2章 給當代怎么樣?

無線電子書    文豪1978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最新網址:

  有了賺錢的動力,林朝陽一改往日的摸魚習性,不僅是在家里寫稿寫的飛快,連在圖書館也不浪費半點時間,趕上最近寒假,圖書館業務輕松,他更是如魚得水。

  沒用幾天功夫,他光是稿紙就用了一本。

  這天晚上,陶玉書發現了這個驚人的情況,滿臉驚詫的問道:“你這是寫了多少字?”

  “沒數過。”林朝陽換了一本新稿紙,低著頭繼續埋頭寫。

  陶玉書手上的是五百格大稿紙,一本130頁,即便是去了標點符號,也應該有五六萬字了。

  她算了一下感到不可思議,丈夫才寫了幾天的功夫,平均起來,一天幾乎一萬字?

  陶玉書生怕林朝陽是因為太急著賺錢而急功近利,放下了手里要洗的衣服,仔細的看起了這部還未完成的。

  過了快一個小時,陶玉書抬起頭,目光望向還在奮筆疾書的林朝陽。

  她的眼神中閃動著盈盈波光,那其中除了有陶醉于內容的余韻,更多的是好奇和不解。

  陶玉書怎么也想不明白,丈夫以前一寫就眉頭緊皺、一臉的苦心竭思,就差沒“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了,怎么最近寫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這么多?

  難道就因為要買房子?

  可她又覺得這種想法很不切合實際,寫這種事要是光靠壓力就能寫出來的話,作家也太不值錢了。

  所以她想來想去,只能把這歸結到丈夫本來就是天賦異稟,只不過之前一直沒有發掘出潛力,這回被買房子這件事一逼,把潛力給逼出來了。

  想到這里,陶玉書開始反思自己。

  看來以前對于丈夫的督促還是做的不夠,這是她當妻子的失職,以后要盡好當妻子的本分,讓林朝陽把精力都用在創作上。

  人生短短幾十年,對于作家來說,才思泉涌的創作階段就更短了,必須要珍視起來。

  埋頭疾書的林朝陽并不知道,自己為了買房子而付出的努力讓妻子產生了怎樣的想法。

  陶玉書給他倒了一杯茶,又給他揉了揉肩,勞累之余享受著紅袖添香的快樂,他表示:今晚還能寫一萬字!

  這天晚上上床之后,陶玉書問林朝陽:“誒,你說我們要不要去跟那個林福貴談談?”

  “你怕他房子賣給別人?”

  被林朝陽點破了心思,陶玉書面露羞澀,“華僑公寓的房子確實很好。”

  林朝陽笑道:“房子當然是好房子。不過你放心吧,他要是能那么順利的賣出去,就不會虧本降價,又搞分期付款了。”

  林福貴是華僑,搞分期付款不需要擔心有人會賴他的賬,真有人敢賴賬,國家就幫他出手了。

  杜峰幫他們夫妻倆幾個月的房子,雖然篩選出去了很多不符合條件的房子,但不得不承認的現狀就是,現階段雖然私房交易對比以前有了明顯改善,可賣方完全處于被動局面。

  幾十年來福利房政策養成的巨大慣性,讓國人已經習慣了“等”“靠”“要”,在這個大家都沒有多余積蓄,沒有市場調節的環境里,99的國人心里都不會動買房子的心思,更何況華僑公寓的房子在售價上已經篩選掉了絕大多數客戶。

  這樣的房子,想要賣出去,百分百要靠人脈。

  這年頭什么人最有錢?

  華僑是一個群體,但既然林福貴能跟杜峰搭上線,就說明他在華僑群體沒什么人脈,又或者華僑里沒人想買房子。

  而在國人當中,最有錢的不是那些投機倒把的小商販,而是文化人。

  舉個例子,位于校南門老虎洞的郵政儲蓄所,里面絕大多數的儲蓄額都是由燕大教授貢獻的。

  許多教授不僅拿著一個月兩三百塊錢的工資,出版著作還有稿費,外出講課有課時費…一年輕輕松松就是幾千塊錢的收入。

  再比如,杜峰之前提到過的吳作人。

  1972年是什么時候?人家不僅敢拿錢買華僑公寓,而且是輕輕松松。

  林福貴一個華僑留學生,上哪認識有能力買房子的文化人呢?

  況且以這個年代的溝通和辦事效率,私房交易的過程往往是幾番拉扯,耗時頗長,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林朝陽并不著急聯系林福貴。

  果然不出他所料,又過了不到一個星期,杜峰來找他,說林福貴聯系他了。

  “他應該不缺錢吧?”林朝陽問道。

  那天在華僑公寓時,林福貴的表現很沉穩,而且以他的精明程度,應該知道主動聯系林朝陽他們,肯定會被砍價。

  “我估計他也有相中的房子了。”

  杜峰的話贏得了林朝陽的認可,華僑公寓的地理位置在西三環,林福貴要買房子必然是奔著東城、西城的四合院去的。

  他要的是未來的投資潛力,核心地段的房子就那么多,碰上一個合心意的更不容易,迫切性當然比他們夫妻倆要買個改善住房來的強烈。

  林朝陽其實也想像林福貴這樣囤點四合院,不過現階段嘛,還是以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問題為主,等以后有了閑錢再投資也不遲。

  林福貴提出分期付款這個條件,說不定就是想先拿到一部分錢買到心儀的房子。

  “你跟他說,我們現在也很猶豫,擔心買了房子錢還不上。”

  杜峰點點頭,“明白了,先吊著他。”

  一晃一月已經過了大半,這些天林朝陽又陸續收到了兩份稿費單。

  一份是《燕京文藝》發表《天下第一樓》劇本的270塊錢稿費,另一份則是《收獲》寄來的,是他寫的那篇中篇的稿費,李小琳當時承諾按照稿酬新規給他稿費,她沒有食言,這次的稿費達到了1210塊錢之多。

  陶玉書高高興興的收下了錢,細細一算,兩人的積蓄已經超過了4100塊錢。

  她把目光投向專注寫作的男人身上,眼中閃著期盼的神采。

  “大功告成!”

  陶玉書愣神的功夫,林朝陽把鋼筆一扔,向椅背上一靠,高呼了一聲。

  “寫完了?”

  “嗯。”

  林朝陽伸了個懶腰,站起了身,陶玉書上前去抓起稿紙,仔細的看去。

  林朝陽的這部新陶玉書是從頭跟讀到尾的,因為她生怕丈夫為了賺錢而寫出急于求成的作品。

83最新地址  不過這么些天時間下來,她對新的質量已經有了很大的信心,這絕不是一部為了圈錢而寫的敷衍之作,而是在寫一種很新的東西。

  中國的現當代文學緣起是白話文體的流行,其根基并非出自中國傳統文學,而是來自于西方文學。

  傳統的西方要求臨摹自然,如實的反映人生。

  作家在作品中處于主宰一切的地位,以一系列按照時間順序來編排的故事情節作為發展的線索,它可能是單線結構,也可能是雙線或多線,最后由家把各條線索匯總形成一個結局。

  在19世紀后期,這種傳統式的開始發生變化,陀思妥耶夫斯基、亨利·詹姆斯等諸多作家開始在敘事角度上推陳出新。

  在他們的筆下,不再是自然的摹本,而是獨立自主的有機整體,它按照本身的內在規律而發展。

  亨利·詹姆斯認為,“人類的本性是無限的,真實也有無數的形式。”

  因此他主張作家應退出,讓書中人物來充當敘述者。敘述者和他的配角們結合起來,就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反映多種形式的真實,這種理論為20世紀西方意識流的發展提供了美學上的依據和創作動機。

  意識流傳入中國的時間很早,20世紀一二十年代,有大批中國留學生留學日本,恰好那個時候西方的意識流流入日本。

  這些人便把對于西方文學和意識流的理解和認知帶回了中國。

  但在建國之后,我國提倡社會主義文學,在介紹外國文學方面,以引進古典文學、革命的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為主,重點介紹蘇聯文學和弱小國家的文學,如越南文學、朝鮮文學等。

  對屬于西方現代派的文學分類十分排斥,到了六十年代以后抨擊和批判更加嚴重,作為現代派文學中的重要流派“意識流文學”自然不能幸免。

  直到嗡嗡嗡結束之后,文學界好不容易迎來了春天,意識流這個流派才得以在國內重見天日,剛剛過去的12月份,《外國文藝》上還發表了幾篇國外具有代表性的意識流。

  不過經過前些年的壓抑,意識流在國內文壇已經少人問津。

  作為中文系學生,關于意識流在中國的發展和流傳陶玉書爛熟于心,她之所以會想到這么多東西,就是因為林朝陽這次寫的帶有強烈的意識流色彩和技法。

  陶玉書讀過的意識流作品不多,對于這一類作品的判斷經驗也很有限。

  但她知道,意識流創作最基本的技巧就是某個客觀事物觸發了書中人物的主觀聯想,釋放出一連串意識流程,構成了人物的內心獨白,林朝陽新寫的這部就帶有典型的此類特征。

  陶玉書放下,問林朝陽:“你怎么想起寫意識流來呢?”

  林朝陽當然不能說意識流廢話連篇,好騙稿費,他說道:“就是看了不少這一類,想要嘗試一下。”

  “我這部講述的是一段充滿希望和人情味的旅程,它發生在夏天。

  陽光炙熱、刺眼,強烈的光線下,故事不僅是溫暖的,同時也帶著一定的迷幻和童話色彩,我覺得意識流的寫法很符合這種風格和氛圍。”

  陶玉書聽著林朝陽的話,不由得點了點頭,果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我能感受到伱說的那種氛圍。”

  林朝陽笑著說道:“那就說明這部成功了。”

  陶玉書高興的不僅是的質量,更難得的是丈夫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部,她帶著驚嘆的語氣說道:“這才半個多月,你這部都有二十萬字了吧?”

  這些天只要林朝陽寫完一部分內容,她就會跟讀,這已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

  雖然今天寫的結局部分她還沒統計,但總體應該不會差多少的。

  “多點更好嘛,可以多賺稿費了。”

  陶玉書笑了起來,又說道:“不過這種,有一定的閱讀門檻,要是發表之后恐怕反響不一定會那么好吧?”

  “沒關系,有稿費就可以了。”林朝陽毫不在意的說道。

  翌日,林朝陽正尋思著把稿子給哪家刊物送過去,人文社的李曙光找到了圖書館。

  之前人文社出版《小鞋子》單行本就是他負責,《燕京文藝》舉辦座談會,他還去了。

  林朝陽好奇李曙光今天來找他的原因,一問才知道,李曙光來是讓他有時間去人文社重新簽一份出版合同。

  “什么合同?”林朝陽問。

  “《小鞋子》的合同啊,稿酬新規不是下來了嗎?以后就有印數稿酬了。”李曙光解釋道。

  林朝陽沒想到還有意外之喜,人文社辦事可真是厚道。

  說完了重新簽出版合同的事,李曙光又說道:“你那個《天下第一樓》我看了,真沒想到你寫劇本也寫的這么好,這樣的劇本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寫得出來的。”

  這個時候燕師大版《天下第一樓》早已經停演了,李曙光說的是這個月剛剛發表在《燕京文藝》上的《天下第一樓》的劇本。

  林朝陽客套了兩句,李曙光又問:“聽說你這部劇本已經給了人藝了?”

  “對。”

  李曙光點了點頭,“等以后這部劇在首都劇場公演了,我一定得去看看。”

  “謝謝。”

  “最近寫什么新東西了沒?”李曙光隨口問道。

  “剛寫完一部。”

  李曙光眼前一亮,沒想到今天來竟然還有意外收獲,“寫什么的?中篇還是長篇?”

  “長篇,寫的是個關于夏天的故事。”

  李曙光想讓林朝陽把稿子拿給他看看,林朝陽說卻有些猶豫。

  他是打算把先投給文學雜志的,這樣發表之后還可以出版,賺的是兩份稿費。

  如果稿子直接給李曙光,相當于是損失了發表的稿費錢。

  “我這要投給雜志的。”林朝陽隱晦的說了一句。

  李曙光立馬明白了他的意思,哈哈笑道:“這算什么事,我保你能賺到發表稿費。”

  林朝陽以為他是要把拿給《人民文學》,說道:“上回《高山下的花環》本來是答應了《十月》的老劉的,結果沒辦法,給了《人民文學》,這回不能再給他們了。”

  “不給他們。”李曙光也附和著說道。

  林朝陽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啥意思?

  “給《當代》怎么樣?”李曙光問。

83最新地址  最新網址:

無線電子書    文豪197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