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5章 漲稿費

無線電子書    文豪1978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又過了兩天,林朝陽正上班的時候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和地址都很熟悉,是《收獲》來的。

  林朝陽的寄出去一個多月,信件一來一回,再加上中間的審稿時間,這個效率倒是不算慢。

  他打開信,內容很簡單,李小琳先是夸了一通他的,樸素、平實卻溫暖動人,與當下流行的許多帶有強烈控訴、揭露和批判色彩的完全不同,倒是與上半年發表在《燕京文藝》上的《小鞋子》的風格有些相似。

  不過相比較《小鞋子》的人文主義,這部帶有明顯的輕喜劇色彩,仿佛一曲詼諧小調,讓人看完之后忍不住會心一笑,回味悠長。

  李小琳給予的評價不可謂不高,不過問題也有,就是他父親巴金老先生看完了這部后不甚滿意。

  認為王慶來同志應該堅持在《秋菊打官司》中所堅持的那種現實主義,將諷刺和批判精神更進一步的發揮。

  巴金不是認為現在的這部不好,而是覺得林朝陽放棄了之前的風格,有些可惜。

  李小琳在信中轉達了父親巴金的觀點,但同時又對林朝陽說,讓他不要有壓力,本身是非常優秀的,編委會已經審稿通過,排期到明年一月份的那一期發表。

  又一部即將發表,林朝陽很高興,出不出名的無所謂,最主要的是有稿費拿。

  他這部達到了接近12萬字,基本就是一部小長篇,按照之前的稿酬標準至少是大幾百塊錢的稿費。

  思想著即將到手的稿費,林朝陽繼續看信,沒想到李小琳竟然給了他一個驚喜。

  李小琳在信的最后透露,明年一月出版局方面可能會提高國內的稿酬標準,如果新修訂的規定能夠在一月份《收獲》上市之前,編輯部會按照新的稿酬標準支付給林朝陽稿費。

  建國之后,中國的稿酬制度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

  在1949—1957年之間,國內的稿酬制度發展的很健康,基本是借鑒了蘇聯的按印數定額支付稿酬的辦法。對作家而言,這種稿酬制度能獲得相當可觀的金額。

  這一時期文壇誕生了如“為三萬元奮斗”“萬元戶”這一類的說法,可見當時作家的收入之豐厚。

  到了58之后之間,國內的稿酬制度開始倒退。稿酬數額被一再削減,國內的稿酬制度基本名存實亡,寫作正式進入零稿酬時代,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76年才迎來了改變。

  不過這幾年的稿酬標準和之前比仍舊有一定差距,只相當于是50年代的三分之一,并且還是一次性支付,沒有印數稿酬。

  許多人發表一部動輒百十塊錢,甚至是幾百塊看起來很多,但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單位時間和創作效率的問題。

  很多的稿件修修改改、投來投去,可能一年也不見得能發表一兩篇作品,大量的郵寄時間和修改成本無形之中攤薄了稿費的真實收益。

  再加上物價上漲的壓力,近一年多來文學界對于稿酬上漲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于是才有了這次稿酬標準的調整。

  好編輯!好編輯啊!

  李小琳的這個消息頓時讓林朝陽心生喜悅,這可真是急作者之所急,想作者之所想。

  稿費的上漲,讓林朝陽連帶著看到信最后李小琳的催稿語都覺得順眼了很多。

  本來他是沒打算在收信當天就給李小琳回信,可看完了信,他覺得自己不立即回信都是對小琳姐的不尊重。

  又過了兩天,陶玉書回到家跟他說起了話劇的籌備情況。

  有了黃會琳的支持,陶玉書她們幾個骨干分子充分發揮出了當代大學生那恐怖的執行力,僅花了三四天的時間就把《天下第一樓》劇組搭建了起來。

  雖然劇組成員百分之百業余,但大家的熱情卻也是百分之百的。

  陶玉書她們動員了包括哲學系、歷史系、教育學系等院系在內的幾十號學生,而她們之所以能夠這么順利的把學生們招聚起來,也與《天下第一樓》的關系密不可分。

  這幫人招人都是靠熟人拉人頭,去了也不廢話,直接把劇本掏出來,這玩意但凡是有點文學和戲劇鑒賞水平的都能看出牛逼之處。

  能參與到這樣一部優秀話劇劇本的創作當中,在如今這個話劇熱的年代,沒有大學生可以拒絕。

  甚至到了最后,已經有學生慕名而來,主動報名參與到劇組當中,可陶玉書他們卻不得不拒絕,因為劇組的人員已經太過龐大了,甚至比劇院的專業劇組人數還要多。

  聽完陶玉書的描述,林朝陽既為她們高興,也佩服這個年代大學生的執行力,不管是燕大的學生,還是燕師大的學生,大家似乎都能為了一個目標而快速擰成一股繩。

  “朝陽,明天周日,你去給我們講講劇本吧。”

  陶玉書的請求林朝陽沒辦法拒絕,不僅是因為兩人的關系,也因為話劇的成功離不開導演、編劇和演員的現場共同打磨。

83最新地址  翌日早上,林朝陽和陶玉書冒著寒風一起來到燕師大。

  她把林朝陽領進了教二樓,兩人走進一間大教室,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的學生。

  林朝陽嚇了一跳,問陶玉書:“怎么這么多人?”

  “我們招人的時候沒少讓大家看劇本,大家聽說你要過來講講劇本,都要來聽聽。”

  講臺下幾十雙眼睛盯著林朝陽,其中不乏羨慕、敬仰、崇拜之色,既讓林朝陽感到一股成就感,也讓他感到很大的壓力。

  他現在已經逐漸習慣了在外人面前講述創作心得和感受,這種事與事后諸葛亮大差不差,反正作品你先寫出來了,怎么說都是你對。

  除了一些鉆牛角尖的杠精,不會有人反駁的。即便是有人反駁,那些清醒的人也會替你駁斥對方。

  “前段時間玉書說師大的同學們要效仿燕大也搞個話劇,她這人寫評論很擅長,但對劇本沒什么心得,就央求我寫個劇本,這是我寫《天下第一樓》這個劇本的由來。

  但要說關于這個劇本出現的起心動念,可能還要把時間撥回到幾個月之前。

  那會兒我剛寫完《小鞋子》,就給《燕京文藝》編輯部送了過去。大家也知道燕大那個位置,我們鄉下人進一次城不容易…”

  林朝陽講到這里,底下的學生們為他的自嘲而發出了一陣善意的哄笑。

  “我就想著給家里人買點東西,在燕京城里左逛右逛,跑到了前門。看到全聚德的門臉,大家伙都知道,全聚德可是百年老店,烤鴨那是一絕,都是給領導人們接待外國政要用的。

  我心想著,正好可以買給家里人嘗嘗。進門一看,烤鴨十塊一只,我摸了摸兜里的錢,覺得這烤鴨味道也一般…”

  林朝陽講話的語氣輕松幽默,特別是講起他在全聚德遇到的窘迫時,絲毫沒有難堪之色,反而充滿自嘲。

  底下的學生們聽著覺得可樂的同時,心中也不禁佩服起他這種苦中作樂的心態,不愧是能寫出《小鞋子》那樣作品的作家。

  林朝陽今天來燕師大,不僅是要給大家講劇本的創作過程,更是要幫助大家捋順話劇創作中的各種問題。

  這些學生沒有話劇創作的經驗,就公推了黃會琳這個教戲劇研究的老師當導演,現在林朝陽這個編劇也來了,兩人自然要好好交流一番。

  舞臺設計、場景變換、角色的演員選擇、造型和服裝設計…

  林朝陽在燕師大待了一上午的時間,跟黃會琳把劇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探討了一遍。

  林朝陽雖然是個話劇的門外漢,但因為有后世的觀劇經驗,所以在溝通之時,往往會描述的非常具體,讓黃會琳聽完之后深感欽佩。

  心想難怪林朝陽能寫出這樣好的劇本來,原來人家在腦子里已經勾勒出了一個如此生動清晰的戲劇世界來。

  聊到最后,林朝陽擔憂的問道:“我在寫的時候考慮的不太周全,其實《天下第一樓》的規模已經超出了學生們能夠掌控的范疇,多虧了有黃老師您幫著掌舵。不過舞臺布景、道具、服裝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這…”

  黃會琳明白他的意思,說道:“我昨天剛給學校打了一份報告,要了2000塊經費。有你這么大力的支持和學生們的熱忱,學校方面一定會支持的。”

  要經費這種事不是林朝陽能操心的,他見黃會琳說的很有底氣,點了點頭。

  錢沒到位,不過演員已經就位了,都是燕師大各系的一些文藝活躍分子。

  《天下第一樓》是部三幕劇,盧孟實、羅大頭、常貴這些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十五個,另有警察、包哈局執事、總統府侍衛副官等龍套角色,光是演員人數就多達近三十人。

  這幾天里幾乎所有參與到話劇里的學生們都把劇本熟悉的差不多了,很多人對劇里的臺詞幾乎張口就來。

  在黃會琳和林朝陽的見證下,學生們開始了第一次不是排練的排練。

  之所以說“不是排練”,是因為這幫學生幾乎沒有什么表演經驗,念臺詞突出一個大力出奇跡,盡力的模仿他們看過的話劇演出,肢體動作更是僵硬,連表情都因為緊張而變得扭曲。

  不過好在有黃會琳在,她雖然不是專業話劇編導出身,但多年的戲劇研究讓她對指導話劇表演駕輕就熟。

  一群人把教室當成排練場,一排就是一下午的時間。

  學生們沒有表演技巧,也沒有表演經驗,但有熱忱、有信念,這年頭能考上大學的都是聰明人,很多事一點就通。

  晚上吃完飯再來,很多人就慢慢找到了表演的節奏,雖然肢體依舊僵硬和不知所措,但至少臺詞順了,表情也慢慢到位了。

  忙了一整天,到晚上八點多眾人才散去。

83最新地址

無線電子書    文豪1978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