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1章 劉校長去搞吧

無線電子書    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過來過來,我有打聽到幾個消息。”

  和田笑不當同桌之后,聯系就逐漸減少,唯一聯系是有什么最新消息,會過來聽聽。

  每個班都有消息靈通的“百曉生”,不過田笑和初中的唐晶晶還是有不同,后者是在各班都有熟人,而前者沒那么多熟人,消息全靠在食堂吃飯時,豎著耳朵聽。

  嘈雜的食堂,七嘴八舌的,能整理出消息,也算是轉筆大王的天賦。

  “我們班長退出了舞蹈社。”田笑說。

  “消息保真嗎?”顧陸問。盧藝在校慶之后,不是正受歡迎嗎?剛成為舞蹈社中流砥柱,怎么就退出了。

  “保真,具體原因不知道。”田笑又說,“另外我們學校好像又組建了一個新社團,聽說好像是高一生搞的,具體消息我就不知道了。”

  “不過我認為這消息是假的,這一屆的高一生難道有比我們轱轆哥更牛逼的人物嗎?”田笑說,“不可能存在真牛逼的人物,我們轱轆哥都只是按部就班加入籃球社,對不對。”

  “我覺得你分析得從邏輯上說沒問題。”顧陸驚訝于對方是從什么地方來的消息,他和湯圓搞分社團,才通過校方審核一周不到。

  在高中能被稱得上大新聞的只有三類:第一有關社團,第二誰誰誰談戀愛了,第三誰誰誰的父母家庭有多好。

  接下來田笑分享的就是誰和誰談戀愛,高二的對戚采薇表白什么的。顧陸對高中生的情情愛愛沒興趣,所以聽到一半就找借口溜走。

  中午放學,有個小小的兩人會議。

  刊物社的名字,在創始人總編和副總編的討論下最終確定,名字叫《八種》諧音“八中”,但如果諧音梗扣錢的話,含義也代表霧都第八高中的種子。

  同時更是點明了月刊的收稿范圍——

  文章題材有四種: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文學體裁也有四種:散文、小說、詩歌、戲劇。

  “…轱轆你經常說我是取名廢,但你這名字,你和我半斤八兩吧!”李古圓耿直的說,“不如七種武器。”

  緊接著,就瞧見顧陸瞪大眼睛,爭辯什么“含義”和“八種題材”,使得湯圓笑了起來,教室內外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主編請審稿吧!”不過李古圓也說起正經事,他拿出兩三篇稿子,“這些是我投稿《萌芽》沒成功的稿件,不知道能不能上我們《八種》。”

  “我會認真看的。”顧陸說,“我回去認真琢磨了一下我們刊物社的發展。”

  李古圓當即展現出洗耳恭聽的狀態。

  “既然明年才能招新,那么我們就偷偷的積蓄力量,等到明年再公布,震撼所有人。”顧陸說。

  “暫時蟄伏是沒問題。”李古圓說,“但我們要怎么震撼全校呢?”

  “每個刊物都要有核心競爭力,所以我準備邀請責編,進行一些經驗的分享。”顧陸說,“高中生如果有寫作夢想,肯定是想投稿的,那么我們《八種》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剛需。”

  公眾號雖說是微信今年推出的,但爆發期是在一五年,同時博客又被微博擠死,所以互聯網上并沒有教人寫作,或者是投稿教學。顧陸可認識一票責編和主編,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優勢。

  好像還真是!李古圓雙眼一亮,哪怕他已投稿成功四篇了(3少年文藝,1萌芽),可若是有專業人士教學,他也會想看。

  “至于造血問題,我也想到辦法了。不過現在暫時還不能說。”顧陸說。

  “那我下一步先去找一中文學社的人。”李古圓說,“我初中同學是一中的,先把渠道打開。”

  初中時期,李古圓就以寫作文出名,當時號稱鳳鳴山初中四大才子之一…

  “一中,巴蜀中學這邊的社團,我也有熟人,可以先去打探消息。”李古圓說,“但其他中學我就沒辦法了。”

  有如此豐富的社團活動,也就霧都的頭部幾個學校,李古圓身為刊物社“副主編”,也是竭盡全力,將自己能做的事都做好。

  下午,顧陸又被叫到來校長辦公室,但這次屬于他自己主導。

  實話實說,顧陸是今天才對自己在霧都影響力,有一個深切的認知。

  難怪都吹噓作家地位高,確實高。

  校長辦公室里和顧陸見面的,是霧都共青團子中學與少先隊工作部的負責人祁主任。

  當事人稍微有那么一些壓力了,因為顧陸沒想搞那么大!材料剛通過,才遞交上去兩天,一個部門主任就來了。

  霧都共青團子是廳級單位,而祁主任是處級干部,和重點高中的校長是同級。

  團委如此重視,主要就兩方面原因,第一是顧陸個人的名聲,他可是霧都共青團子的重點關注學生。

  多說一句,《少先報》是隸屬于霧都團子的,不然你以為顧陸為何屢次三番被采訪?

  第二,是校長的推波助瀾。你瞧瞧劉校長淡定的小眼神,仿佛在說,“搞吧搞吧,搞點大事讓我們八中更出名!”

  “我看了顧陸同學發來的優秀團員事跡材料,最后一句‘做了好事就應該得到獎勵,而不是嘲笑’,話里藏著其他話啊。”祁主任說。

  “‘伱看這人多管閑事吧,差點被訛’,如果我聽到類似的話,我想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再做好事。”顧陸說。

  這話語并不犀利,但非常鋒利,祁主任的笑容也收斂了。

  緊接著顧陸向祁主任說了趙娟“改變世界”的計劃…

  “今天我幫你爺爺奶奶,明天就該你幫我爺爺奶奶,當代年輕人的虛擬契約。”祁主任眼前一亮,如果真的大面積實施,能否改變世界不清楚,但肯定能改變青少年的精神面貌。

  “當代年輕人虛擬契約…確實不能讓一個好好的計劃胎死腹中。顧陸同學,如果這次事件真的能找到確切的證人,那么這份材料我們團委原則上認可。”祁主任說。

  學校和社團,顧陸都積極參與,有條不紊的推進。

  咕嚕大王有點嘴硬的特質,嘴上說著一定要打擊見義勇為的氣焰,實際行為卻是“做好事就該得到獎勵”。

  校外的事不徐不疾進行——

  “天天630貼近老百姓…”

  周二,有關趙娟的新聞播出了,以前些天報道的學生作家顧陸征文作品《離開雷鋒的日子》為引子,進行報道,季記者還去文體路現場拍攝,征集在上周二,10月的23號下午一點半走過這個路段的行人。

  新聞播出在霧都人的茶余飯后,成為了新的談資。

  “看新聞了嗎?那個女娃遭巴到一坨(碰瓷)。”

  “哪曉得是怎么回事,六十多歲的老年人也不會隨便訛人。”

  “以后出門注意點,手爪爪不要討嫌,扶什么扶,把自己管好。”

  “這女娃子幸好還認得到這么一個出名的崽兒,否則呵呵,只能認倒霉。”

  趙父趙母看到新聞,眉宇郁悶了一周的陰云終于散去許多,即便趙母工資比趙父還稍高,但八千塊對這個家庭雖然算不上傷筋動骨,可也必定是要節衣縮食一段時間。

  “以前怎么沒聽你提過,同學里還有這樣的能人啊?”趙母說著,給娟子夾菜。

  “會不會太麻煩人,要是找不到證人,對這同學的名聲可能會不好。”趙父的性格和趙娟很像,都是泥菩薩過河了,還擔心別人有無筏子。

  娟子沒說話,也沒動筷子,很快,趙母才意識到女兒哭了。

  “怎么了?哭什么啊,別聽你爸那張烏鴉嘴的,怎么可能找不到路人給我們作證,天天六三零收視率那么高。”趙母連忙安慰。

  “吃飯呢,不都好起來了嗎?”趙父說。

  “老爸老媽,我好像把事情搞砸了。”趙娟眼淚婆娑,哽咽道。

  “誰說的,這次又不是你的錯,樂于助人永遠沒有錯。”趙父立刻說,“我從小不就是這樣教過你嗎?我們管不了別人,只能做好自己,爸爸媽媽這次是為你自豪的。”

  “對,該死的是那個老不死的,連學生的錢都要坑,出門走路該小心點!”趙母最后三個字重點咬字。

  家庭教育基本是決定孩子性格的,就拿趙家來說,趙父趙母從頭到尾都是在肯定女兒幫人的做法,用趙母的話來說,“我們沒有錯,只是辦到了錯的人,以后要好好保護自己。”

  說話間,趙父電話響起,他尷尬地看了趙母一眼。

  “快接吧,別耽擱所里的任務。”趙母習慣了,然后繼續安慰女兒。

  基層民警要處理的事非常瑣碎,最關鍵是難有真正休息的時間,吃著飯接到任務電話,馬上趕回所里的事…不能說是頻繁吧,但也不少見。

  趙父走到一邊接電話,表情逐漸變得高興,掛斷電話后,立馬告知好消息,“剛才六三零的人打電話來,說已經有三個證人了,通過一些問話,基本確定了真實性。”

  真是好消息!

  “等找到足夠的人證,一定要告那個老不死的誣蔑,沒良心的東西!”趙母說。

無線電子書    文豪:這孩子打小就聰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