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你來我往,討論得非常激烈,12發10中,加上用S75不到1/3的重量實現了相同的射程和射高,這對現場的同志們來說都是一記強心針,我們手上總算是有了可靠的自產防空彈!
而且還小巧玲瓏!
作為當前我們防空裝備序列中射程最遠、射高最高、威力最大的S75,它在我們搞防空的同志心里,有特殊的地位,能把這個超了,那才是真的超了。
而現在,就有這么一型導彈出現在大家眼前,這不是想瞌睡來了枕頭,此時不樂更待何時?
高振東也跟著一起樂,這東西的確好,這沒什么值得懷疑的,花旗佬相同水平的標準1還在研制,而老毛子略遜一籌、大名鼎鼎的2K12,也就是在石油灣大發神威然后后來又被爆打一頓的薩姆6,也還在研制中。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貨居然是現在最為先進的中程防空導彈,當然,有點小毛病是真的。
“這個雷達真不錯,一體化程度高、性能強。”有的同志不止對導彈感興趣,其實更感興趣的是那套雷達。
“對對對,這東西如果放到軍艦上,再做大一點點,那可了不得。”海裝局的同志也來了,看著這東西稀罕得緊。
對于軍艦來說,它能扛得動的尺寸和重量,都有比較大的裕度,能更進一步的提升雷達性能。
同志們邊走邊討論,坐了下來,現在是匯報的時候了。
導研院的同志們很是自信,匯報非常詳實,畢竟手里了有貨,那是真的不慌。
其他同志還時不時的問兩句。
“你們這個彈倒是做得挺好,可是準備用什么發射車?還是沿用現在旌旗1的發射系統?”
“沒有沒有,我們考慮是在越野卡車上安裝雙聯裝發射架,現在正在研制。”
“雙聯裝?這個彈這么小,為什么只能裝雙聯?”有的同志很是不解,這個彈個頭不大啊,還不到5米的彈,彈徑也不到40公分,一臺車就裝兩?
“這個彈的結構比較特殊,沒法做成折疊的,做成折疊的導軌可布置角度太小了,所以我們采用了特殊的導軌結構…”
導研院的同志指了指幻燈片上的彈翼,這就是高振東哭笑不得的地方。
也許是技術發展的趨同性,和后來做旌旗61的同志如出一轍,這貨的彈翼,是十X型的…
“你們搞這么復雜的一個翼型是做什么?”說實話,別說高振東了,其他同志都有點繃不住。
但對于這件事情,導研院的同志倒也不是沒有理由。
“我們的考慮,是導彈可以在任何角度都能獲得比較好的舵面控制響應,事實證明,這個的確起到了效果。”
說起這件事,導研院的同志很是有些得意。
高振東笑著舉起了手:“這個東西啊,我建議你們改掉,當然,作為此次定型是沒有問題的,先用起來吧,不過下一步做改型的時候改掉,我建議你們還是用長邊條彈翼,尾部控制舵面的方式來做比較好。”
“可是這樣,機動性會不大夠啊。”導研院的同志道。
高振東搖搖頭:“只要尾翼足夠大,機動性是足夠的,這一點你們不用擔心,這個地方,就是我說你們想得太多的地方,在這個東西上面完全沒有必要搞這個花活兒,同時這種混合翼型會帶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你們的控制算法會很復雜,代價太大,得不償失,而且這些機動性可以從其他地方補回來。”
說到這里,高振東指了指外面發射場上的那些發射架:“這個發射導軌太浪費空間了,而且導彈就這么裸著日曬雨淋的,不好,我還是建議你們搞成發射筒。”
“可是發射筒的話,這彈翼折疊后的空間不夠布置滑軌,彈翼折疊不起來,發射筒直徑會非常大。”導研院的同志還是有些顧慮。
高振東笑道:“那你們就不要傾斜發射嘛,你們這個彈現在主要是海軍在用,海軍那邊本來就是搞垂直發射的,不需要滑軌這些東西,彈翼可以折疊的。要不然你們這玩意海軍那邊可裝不了幾顆。”
上輩子我們第一代真正上艦的旌旗61,碩大粗壯的6個大圓桶里面就只裝了6發導彈,整個充斥著一股子湊合的味道,而且還沒備彈。
如果讓這玩意也做成那樣,那可就真的白瞎這枚彈了。
“垂直發射…倒是可以,但是這樣一來,和陸地上的可就不通用了。”
“為什么不通用?你們陸地上就不能也搞垂直發射?非要傾斜發射?傾斜發射全向接戰還是有些問題的。”高振東笑道。
空軍的同志連連點頭,帶發射筒的垂直發射,無論如何都比裸著放在導軌上強多了,就算是數量不增加,也要強得多,更別說全向接戰能力,他們是真的想要。
“傾斜發射可以獲得比較好的近界…”導研院的同志道。
“多大個事兒,你們用燃氣舵,導彈剛發射的時候,燃氣舵的效率是很高的,或者你們需要更好的發射后轉彎能力的話,更極端一點,彈頭矢量發動機安排四個不就行了。當然,這些是放到改進型號上去,現在這個倒是只需要改成折疊彈翼就能定型了。”高振東道。
“而且以這個彈的折疊后尺寸,用履帶底盤的話,最少能裝三發,甚至四到六發!”知道同志們的老毛病,高振東用火力密度引誘他們。
“履帶底盤?哪兒來的履帶底盤?”別說空軍,就連導研院的同志也想不到,沒聽說我們有這東西啊。
高振東笑道:“陸軍那邊,本來就在用水陸兩棲底盤改裝通用底盤,最早就是為了自行火炮用的,現在應該是搞得差不多了,你們拿過來就能用。”
這個事情是高振東早先就和陸軍那邊商量過的,早就啟動了,這種現成的地盤上做改裝,速度是很快的。
“真有?太好了!我們就要這個!”空裝局的同志大為高興,嗨,蹭陸軍老大哥的底盤,這怎么好意思。
防工委的同志這才想起來,還真有這么個東西,是原來討論火炮的時候,高振東同志提出來要求搞的,還別說,在這里也能用。
振東同志論證裝備的前瞻性,那是真的沒得說。
防工委總工連連點頭:“對,有這么回事兒,回頭我協調一下,把底盤資料給你們送來。”
導研院的同志連連點頭,這是后續改進要做的事情,不影響這個彈的驗收。
“如果你們嫌貴的話,其實在越野卡車底盤上裝24枚也不是不能接受的,這種武器不會部署到最前沿,對越野能力的要求沒那么高。除非是想要伴隨防空,但是那就是另外一種武器了,現在這個不合適。”
部隊的同志對高振東的說法很有興趣:“伴隨防空?跟著部隊一邊走,一邊提供防空能力?現在這套為什么不行?”
高振東指了指外面發射場上的一大堆車輛:“這一套的導彈、搜索雷達、跟蹤制導雷達都分散的,很難在行進過程中提供防空能力,而且對這種野戰防空來說,這些導彈太大了。野戰伴隨防空的話,射程有個10多公里就行,而且最好是一輛車就是一個作戰單元,能獨立遂行防空任務。”
空軍的同志還沒反應過來,陸軍的同志倒是先來勁:“嗯,這東西好,這東西好!我覺得啊,可以搞一個型號。”
對他們來說,這東西是真的好。
防工委領導看了一眼高振東,你這小子,這東西還沒定型呢,又在給陸軍那邊下餌。
他在陸裝局的同志期盼的眼神里,揮了揮手:“這個事情放到后面再說,后面再說。我們先說這個中程導彈的事情。”
陸裝局的同志急得抓耳撓腮,但還是按捺下了性子。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暢多了,畢竟這個導彈的底子在那兒,別說現在,按照高振東上輩子所知,這東西就算是80年代才搞出來,都能讓同志們高興得合不攏嘴。
“…我宣布,旌旗2號中程防空導彈,初步定型!接下來,請導研院的同志,按照會上的商量結果,對旌旗2號進行相關的修改…”
先定下來手上有能用的家伙事兒再說,最多把彈翼改成折疊的,這幾乎沒有任何工作量,剩下的,暫時就是加個發射筒的事情。
高振東聽著防工委領導的話,才意識到一個事情——得,原本的旌旗2,又沒了!
“…修改完成后,先生產一部分,交付海軍用于驅逐艦的改裝…”
只要這些導彈能裝到07型驅逐艦上,基本上艦隊的防空問題就能得到徹底的解決,一條驅逐艦哪怕只裝10多枚,也足夠應付周邊海上威脅,以及其他軍事行動所需。
會場上掌聲雷動,雖然還有小缺陷,但是我們現在有了可靠、準確、同時還具備強大機動能力的防空力量。
“各位技術專家,來來來,我們商量點后續的事情。”防工委領導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