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97章 三山

  趙婒決定趁著周圍西夏軍調去攻打劉锜,強奪涼州,再奪甘州,控扼河西走廊,將西夏王國一斬兩半。

  涼州守軍并沒有調走,畢竟是當面之敵。

  但周圍沒有了西夏軍牽制,吳家軍集中全力攻打涼州,還是具備著壓倒性優勢的。

  吳家軍強攻涼州四天,終于突破城防,順利攻入涼州。

  趙婒大喜,只覺自己的決斷無比正確,立即率領中軍進入涼州城。

  得知涼州守軍殘部已逃往甘州,吳家軍先頭部隊已經追擊下去,趙婒立即命令大軍火速追趕。

  他沒想到,只用了四天,就打下了涼州城。

  既然打涼州只用四天,那打甘州就算用上一倍的時間,也不過就是八天,他甚至夢想可以一氣呵成,再打肅州了。

  吳家軍前鋒大將吳勉,得令后領三萬大軍晝夜奔襲,猛追猛打。

  涼州守軍逃脫者八九千人,被吳家軍窮追不舍,只用了四天半,就追到了甘州城下。

  這時候,西夏軍也出現在了一個重大失誤。

  他們調集主力圍殲劉锜,打的就是一個時間差,賭的是吳家軍反應不過來。

  所以為了確保一舉成功,他們在吳家軍周圍故布疑陣,實則主力全都撤走了。

  只有涼州城正面之敵,一卒未動。

  而他們調走的兵馬中,就包括甘肅軍司的一支主力。

  這支主力軍團平時就戍守在甘州城內,此時卻加入了對劉锜軍團的圍剿,甘州空虛。

  在調走這支人馬的時候,西夏軍也做出了安排,從肅州調兵,增援甘州。

  反正甘州打不下來,宋軍也去不了肅州城。

  但,肅州西夏援軍尚未趕到,亂拳打死老師傅的趙婒,讓前軍主力窮追猛打的,居然就追到甘州城下了。

  甘州守軍有限,哪怕是加上從涼州逃過來的約五千兵馬,防御力量也極為薄弱。

  不過,由于宋軍追趕甚急,缺少大型攻城器械,甘州城墻雖不高厚,一時也攻不下來。

  雙方各有劣勢,如是者又打了五天,城中疲憊不堪,宋軍援軍源源不絕,甘州城眼看不保。

  就在這時候,軍前宣諭使趙婒的又一道將令到了:

  前軍休整,停止攻城。俟其主力抵達,且帶來大型攻城器械,以免損折過甚。

  吳勉看著已經垮坍多處,殘敗不堪的甘州城墻,還有城墻上已經明顯人手不足的西夏軍士,幾度欲不顧將令,繼續攻城。

  以他的經驗,再有半天功夫,就能拿下甘州,完成既定戰略。

  屆時,哪怕不繼續北上去奪肅州,他們的戰略目的也能達成了。

  此時再遣軍去攻圍堵劉锜的西夏軍后路也好,讓西夏軍不得不分兵前來,阻止宋軍繼續沿河西走廊擴大戰果也好,都能挽救宋軍的危急局面。

  但是,看著趙婒派來的督戰使,傳令使,吳勉心里掙扎再三,最后還是選擇了遵從將令。

  趙婒是監軍使,是皇帝極信任的近臣。

  吳家的強大已經引起了朝廷的忌憚,十二少的離奇暴斃,其中就有吳家和朝廷博弈的因果。

  吳勉不敢冒險,趙婒是文官,是監軍使,是皇帝的親信,有的是辦法搞死他。

  他只能鳴金收兵,坐等趙婒率中軍趕到。

  趙婒急命前軍停止攻城,就是怕吳勉把甘州打下來。

  之前吳家軍打下涼州城的速度,就在他的預料之外。

  等他率領中軍趕到涼州城,一切已塵埃落定。

  如果甘州又是在他這位主帥不在場的情況下被拿下,那就太遺憾了。

  如果是他這位主帥在,一舉攻克甘州,那無異于獲得了“先登之功!”

  他趙婒一介書生,也將成為彪炳千秋的儒將,他起碼可以封個侯!

  所以,他一連派出三路信使,以軍令命令吳勉陣前休整,停止攻城,自己則心急火燎地直奔甘州城。

  趙婒抵達甘州城下的前一天下午,西夏肅州增援兵團從西向東抵達甘州,從西城門進入了甘州城內。

  待次日趙婒率中軍抵達甘州東城門下,甘州城下宋軍已愈七萬人。

  這一路宋軍一共八萬,留守涼州一萬,其余兵馬,盡數集結于甘州城下。

  此時,甘州原有守軍一萬兩千人,從涼州逃來殘兵五千人,從肅州增援的兵馬一萬五千人,再加上城中征募的青壯,將近四萬守城兵馬。

  只打了一仗,吳勉就察覺不妙,城中實力大增,顯然是有了充足的援軍。

  吳勉馬上建議趙婒全軍后撤,退守涼州,以三萬大軍守城,西拒甘州,其余兵馬去為劉锜解圍。

  這無疑是狠狠打了趙婒一巴掌。

  你把涼州打下來了,你差點把甘州也打下來了,城頭都經歷過幾次爭奪戰了,結果本帥一到,你說鳴金收兵,退守涼州?

  趙婒寒著臉,命令大軍強攻甘州城。

  他的確是把重型攻城器械都拖過來了,卻也失去了戰機。

  宋軍在甘州城下,前后十一天二十三戰,城上城下死尸枕籍,甘州城巍然不動。

  此時,攻城宋軍人困馬乏,糧草供給也跟不上了。

  被軍中將領們苦諫了七八次始終不肯退兵的趙婒,終于意識到了繼續拖下去的危險,咬牙切齒地下達了退兵的命令。

  宋軍撤退,甘州的西夏軍馬上派出騎兵一路追殺襲擾。

  好在吳家軍訓練有素,又是主動撤兵,因此撤退有序,倒沒有什么大的機會讓西夏軍擴大戰果。

  可是當他們終于抵達涼州城下時,卻赫然發現城頭已然飄揚起了西夏的大旗。

  原來甘州守軍一部,以騎兵繞過宋軍的攻城主力,襲向了他們的大后方。

  而圍攻劉锜部的西夏兵,在雙方處于僵持階段時,也從卓羅和南軍司抽調了一支人馬,與奇襲的西夏軍一起,從東西兩向夾攻涼州。

  涼州城內的西夏人也趁機鼓噪起來,在城中作亂,內外夾攻之下,涼州失守了。

  吳勉等將領見狀,又向趙婒進言,強攻涼州城。

  涼州的西夏守軍畢竟不多,而且連番戰斗下,城池破壞嚴重,宋軍還是有機會重新奪取涼州城的。

  但是此前一直激進的趙婒,這時卻已全然沒有了狂戰的勇氣。

  他怕重蹈甘州城下的覆轍,到那時這支宋軍就要盡數交代于此了。

  于是,他不顧將領們的進言,要求全軍繞過涼州城,火速退守西寧州。

  此時再退,三軍士氣已然沮喪至極,而且天氣日趨寒冷,積水已結薄冰。

  糧草嚴重不足。

  由于涼州失守,在抵達西寧州前,連冬衣都欠奉,全軍又冷又餓。

  再加上連番奔襲逃亡的低落士氣,銜尾急追的西夏騎兵,開始捕捉到了機會。

  宋軍邊退邊戰,損失慘重。

  等他們退守西寧州,終于穩下陣腳來時,七萬大軍已只剩五萬有余,而且不少人因為傷凍等緣故,快要失去了戰斗能力。

  原本要趕去黃羊川一帶接任的吳拱,急急趕到西寧州,這才和他的大軍匯合。

  接掌帥印之后,吳拱立即在西寧州、樂州、蘭州、會州部署防線,然后向柔狼山方向尋找劉锜部主力下落。

  劉锜部被死死困在柔狼山上,其地與會州較近,而會州目前在宋軍掌握之中。

  但是,從會州到柔狼山,唯一要道被西夏大軍截斷,以會州有限的兵力想要突破防線,接受劉锜部撤回,根本力不從心。

  而吳拱部署的四州凹字防線防守有余,再想移動作戰,卻要受到追撲過來的西夏軍挾制。

  劉锜部的給養斷絕,如果不能及時救援出來,其結果唯有在大雪封山之后,全部葬送于此的結局。

  吳拱來不及請示朝廷了,他唯一的希望,只剩下楊沅了。

  一封緊急軍書,從西寧州經樂州、蘭州,送到了天水。

  此時,楊沅移師天水,已經有小半個月了。

  李清露和完顏萍被他打發回了新金。

  他希望上官駱能明白他的意圖,不要一味想著鷸蚌相爭。

  想吃果子,就得親自下場,楊沅才不會切好了果盤再喂到他嘴邊。

  此前,吳帥病危的消息,他這邊業已收到了。

  但吳帥病逝,不等繼任者趕到,監軍擅作主張,激進激退,損失慘重,且劉锜部被困危地的事情,楊沅這邊卻沒有消息。

  等他接到軍書,臉色驟變。

  他沒想到,西夏戰事,從一片大好突然之間就發展成這副樣子。

  這一幕,與歷史上宋軍對西夏之戰中,一次次由大勝突然轉為慘敗,何其相似。

  每每都是因為一些不可預測的原因,導致局部慘敗。

  然后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引起一連串的慘敗。

  這多米諾骨牌,源于北宋,高宗趙構時期開始傳入宮中,楊沅還見過趙璩玩這骨牌游戲。

  它是十九世紀初,才由一名傳教士由中國帶回歐洲,并風靡起來的。

  這種一個失誤,馬上導致一連串的失敗,說到底,還是宋國的政治制度和軍事制度存在著重大缺陷。

  這才會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不但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反而導致更嚴重的問題出現。

  此時此刻,讓楊沅心驚的是,從直線距離看他距劉锜部并不遠,區區兩百多公里。

  可問題是真要過去,需要繞過重重山脈,迂回至西夏境內,那道路可就長了。

  劉锜能堅持到他揮軍救援么?

  楊沅沒有急于出兵,他盯著沙盤,苦苦看了一個多時辰。

  從柔狼山到天水,西部是岷迭山,中部華亭附近是麥積山,靜寧至天水間是六盤山,期間則是丘陵與河谷。

  如果翻山而過…

  這些天塹,當然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

  秦軍曾經翻越六盤山,西夏軍隊也曾翻越山脈進襲關中,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元軍也曾翻越重重大山,還有明朝的徐達…

  只是,翻山之艱險自然不言而喻,而且他所處的時機…

  這可是即將大雪封山的時候啊,要不要冒險?

  如果按部就班,很可能來不及了…

  “翻山!”

  楊沅一拳砸在沙盤上,事已至此,他別無選擇,唯有翻山!

無線電子書    臨安不夜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