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三十六章活神仙張三豐親自迎接

  錦衣衛福建系統當初是為了監察朱棣而設立。

  后來,福建被朝廷直轄,布政使成為大明所有行省中,品級僅次于閣老,位列內閣之下,百官之首。

  以及福建和燕華之間的關系。

  所以,這些年,錦衣衛在福建的系統,非但沒有裁撤。

  反而不斷完善。

  如今,論錦衣衛監察之嚴密。

  相較于金陵,恐怕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畢竟,金陵是天子腳下。

  居于金陵的大人物很多,雖然百官都懼怕錦衣衛,可錦衣衛其實也忌憚金陵的權貴。

  相互制約,反而限制了金陵錦衣衛的發展。

  福建則不同。

  所以,當朱棣要途徑福建,由金福線前往金陵的消息傳來。

  消息尚且在布政使衙門時。

  錦衣衛就將消息,快馬加鞭送往金陵。

  閩縣。

  閔鎮。

  昔日的小鎮,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總人口七十萬,常住人口五十萬,體量無比龐大的鎮。

  被譽為,‘天下第一鎮!’

  以小鎮原址為中心,兩縱兩橫,四條可并行八駕馬車的水泥硬化,永備道路,向四面八方延伸。

  金福線更是直通閔鎮。

  嗚嗚嗚…

  一列火車冒著白氣,汽笛轟鳴聲中,在閔鎮車站的月臺旁停下。

  列車車廂打開。

  一群身穿儒衫、或是燕華式學生裝的年輕讀書人,紛紛從一節節車廂內,結伴走出來,聚集在月臺上,激動議論著。

  “咱們應該沒有耽誤吧?”

  “沒有,我有確切的消息,這個消息從布政使衙門傳出來的,燕王今天抵達。”

  “不錯,我也有確切消息,布政使鐵鉉大人,昨天與沈仁將軍,率領福建文武百官前往閔鎮,迎接燕王,咱們肯定沒耽誤時間。”

  “燕王離開咱們福建,這是第一次回來啊。”

  “是啊,別耽擱了,趕快去雇馬車,快點去碼頭。”

  一群讀書人,大約有數百人,浩浩蕩蕩涌出車站。

  類似這種情況。

  在朱棣即將抵達福建,途徑福建,前往金陵的消息傳開后,就在福建上演。

  不但讀書人乘坐火車趕來。

  還有福建的商賈。

  更有無數百姓,自發趕來。

  日上三竿。

  閔鎮碼頭。

  高空俯視,整個碼頭四周,烏泱泱一片,人頭攢動。

  碼頭內部。

  布政使鐵鉉轉頭向碼頭外面,黑壓壓的人群看去,震驚之余,又覺得合情合理。

  福建如今的一切。

  可以說,都是這位,即將回來的燕王一手締造的。

  若非消息傳開的時間較短,很多百姓還不知道。

  若非,交通還是不便,很多百姓都來不及趕過來,火車的運輸能力也有限。

  恐怕,此刻,涌向閩縣,涌向閔鎮的百姓,就不止兩百萬了吧?

  以往,閔鎮常住人口加上流動人口,也才七十萬。

  可自從這位要途徑福建的消息傳開。

  短短數日,就有超過百萬人口,通過火車、騎馬、自行車、牛車等各種交通運輸工具,涌入閔鎮。

  他想不感慨都不行。

  但,更多是深深的憂慮。

  此番,這位回朝,會不會發生危險?

  太子爺,將會以何種態度對待這位?

  這些,他雖憂慮,但無法預判。

  可福建的情況,作為福建布政使,他能預判。

  若是燕王朱棣在回朝期間,遇害。

  福建恐怕會第一時間,脫離大明!

  這種預判,可不是他開玩笑。

  而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雖然這些年,太子不斷把燕王主政福建時期的官員,逐步調離福建。

  將朝中一些年輕有為,支持革新,或者中立的年輕官員派往福建擔任地方官員。

  近距離觀察福建,主政福建,歷練的同時。

  太子爺未嘗沒有,削弱燕王在福建影響力的目的。

  可那又如何?

  縣令、知府、布政使這些官員是流官制,從各地調配而來。

  也擁有著極大權力。

  可縣尉、吏員、衙役這些官員,可都是出自福建本地。

  而這些人,平日里看似掌握的權力不大,沒有資格和縣令、知府、布政使這些主官抗衡。

  隨意一個藐視上官的帽子扣下去。

  就能狠狠敲打這些地方本土派微末小吏。

  可這種情況是,地方本土派微末小吏,一盤散沙,無法團結起來。

  一旦有人,能影響這些地方本土派,讓他們團結起來。

  那么,什么縣令、知府、布政使都只是個擺設。

  這種情況,一般情況當然不可能出現。

  但恰恰在福建出現了。

  整個福建,誰不感念這位燕王?

  這位若是回朝期間遇害,這些福建本土派,極有可能在掌握一定政經權力的鄉土村社農村,以及福建學社讀書人的支持下,團結起來,脫離朝廷,站在朝廷的對立面。

  而且。

  他身邊這位福建最高軍事長官。

  也讓人不放心。

  誰不知道,沈仁其實早在燕王主政福建時,就已經投效了燕王。

  之所以沒有離開大明。

  無非是陛下不放人。

  而且,沈仁也有報答陛下提拔知遇之恩,想要等陛下百年之后,再去燕京。

  ‘希望,太子不要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吧。’

  鐵鉉默默嘆了口氣。

  說實話,他自從來到福建擔任布政使后,深入了解福建的發展,真的打心底里佩服這位燕王。

  福建的底子,打的太好了。

  他和練子寧,作為革新派中,唯二出任地方布政使的革新者。

  分別能被任命在福建、以及蒙漢示范區。

  這也是他們的榮幸。

  無論是為大明的利益著想,還是從個人情感出發。

  他都不希望,太子再做出不理智行為了。

  “沈將軍。”鐵鉉余光看著沈仁,低聲詢問:“沈將軍是不是也要離開咱們大明了?”

  沈仁微微愣怔。

  笑笑,沒回答這個問題。

  鐵鉉嘴唇動動。

  剛想繼續說。

  “張真人!”

  “嘶,真是張真人,燕王當年主政福建時,張真人就來過福建,我親眼所見,沒想到張真人還活著!”

  身后傳來的驚呼、騷亂打斷鐵鉉思緒。

  鐵鉉、沈仁為首,福建軍政官員紛紛轉身。

  滿頭白發,依舊鶴發童顏的張三豐,在一名負責在外圍指揮將士,維護秩序的將領陪同下走來。

  鐵鉉、沈仁相互錯愕對視。

  竟然把這位都驚動了?!

  張三豐之名,或許在百姓中,影響力不大。

  可在精英層中,這位閑云野鶴的道家人物,影響力可大得很,非同一般!

  別看他們一個貴為布政使,一個貴為一省最高軍事主官。

  但在這位面前。

  也不敢擺譜。

  也得對這位真人,予以禮遇和尊重。

  甭管愿不愿意,甭管是不是真心,至少明面上,都不能怠慢。

  因為這是對文化的尊重!

  這位張真人,某種程度,現在已經成為,這一時期,中原道教文化的代表。

  不尊重這位。

  就是不尊重道教文化!

  不尊重文化。

  那就是對祖先的背叛!

  這種人,從古至今,都是要遭人唾棄的。

  “拜見張真人!”

  鐵鉉、沈仁為首軍政官員,迎上張三豐時,就忙行禮。

  張三豐坦然接受后,回禮。

  鐵鉉笑道:“沒想到,把張真人都驚動了。”

  此刻,鐵鉉內心,早已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倒是知道,這位張真人和燕王相識,可沒想到,此番燕王回朝,竟然能把這位給驚動了。

  這無疑代表了,中原道門對燕王朱棣的態度!

  十幾年前。

  據說,燕王和張真人還交過手。

  后來,這位張真人被燕王在福建施政所吸引,繼而折服。

  十幾年后,燕王再次途經福建,這位影響力巨大,被人稱作活神仙的真人,竟然親自來迎接?

  前些時日,陛下抵達福建,視察福建,都不曾驚動這位啊!

  張三豐宛若超脫塵世,笑答:“前些時日,云游至貴州,聽聞陛下視察福建,忽然想起,十幾年前,燕王主政福建時,貧道曾來福建,并且還親自觀摩了福建的鄉土村社建設,更為燕王提過一些建議,心念一動,這顆道心就無法靜止如水。”

  “此來福建,一,想再看看,經過十幾年發展后的福建,是什么樣子。”

  “二、也是為了安撫道心。”

  “抵達福建時,聽聞燕王要途經福建,于是就來了,希望沒給諸位大人造成紛擾。”

  “沒有,沒有。”

  “張真人能來福建,那是我們的榮幸。”

  “昔日張真人為燕王提意見,還望張真人此番也能為福建建設,再獻良策。”

  福建官員紛紛開口。

  誰敢承認,這位真人來福建,給自己造成紛擾。

  保管傳揚出去,親朋好友,都得躲著他。

  何況,依著這位真人的影響力,人家來福建,還真是給他們臉上貼金。

  若非恰逢燕王回來。

  他們想見一見這位活神仙,恐怕也是求而不得。

  鐵鉉強壓著激蕩的情緒,做一請的手勢,“張真人,請。”

  很快,眾人來到最大的一座碼頭前,再次站定。

  張三豐被眾人簇擁著。

  說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后。

  鐵鉉轉移話題,請教道:“真人觀福建如何?還有什么需要改進之處?”

  “福建可以說是我朝,最發達的行省之一了,較之老道十幾年前來福建,現在的福建,無疑更加繁榮富強,家家戶戶倉廩足…”

  “農村,完善的農田水利建設,山林中,成片成片的各類果樹…”

  “村村都有,富有特色的村辦工廠,福建雖然重工業發展緩慢,但輕工業產業區,卻已經發展起五個…”

  “論經濟發展,福建當之無愧是我朝所有行省中首屈一指的。”

  福建官員,臉上都露出,與有榮焉的自豪笑容。

  這些年,隨著全面開海后。

  江浙等地,雖然搶走了,原本屬于福建的海貿第一大省的位置。

  但福建,并沒有因為丟失海貿地位而衰落。

  相反,按照王爺當初制定的戰略。

  繼續堅持對外海貿,對外開拓的路線外。

  開始全力發展,燕王當初制定,卻沒有來得及施行的向內經濟戰略。

  全力開發,大明內部市場。

  兩條腿走路。

  讓福建,即便丟失了海貿第一大省的殊榮。

  福建依舊十幾年,牢牢霸占著,朝廷第一賦稅大省的位置!

  江浙對此咬牙切齒,想要追趕,卻怎么也辦不到。

  至于原因嘛。

  其實也眾所周知。

  福建模式!

  如果江浙等地,肯全面推動雇工身股制,憑借江浙地區的資源優勢、人口優勢。

  說實話,肯定有一天會超越福建。

  可誰讓江浙地區,這些年,始終是保守風氣占據上風。

  “不過…”張三豐突然話鋒一轉,“相較于蒙漢示范區,福建作為大明首個全面變革的行省,我看,這些年,對于新風潮,新風尚的積極吸納方面走到后面了,老道兩年前,曾去過蒙漢示范區…”

  鐵鉉連連點頭。

  風潮、風尚方面,落后于蒙漢示范區,他是知道的。

  畢竟,他和練子寧是好友,經常互通書信。

  對示范區他是了解的。

  示范區蒙漢雜居,兩種文化的融合,形成的嶄新文化,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而示范區在政策方面,朝廷也予以了十分寬松的氛圍。

  種種原因造成了,示范區在變革方面,更容易接受。

  朝廷對此,多半也睜只眼閉只眼。

  于此同時。

  來碼頭盯梢的錦衣衛密探,則焦急催促,“快!快把張三豐出現在福建,親迎燕王的消息,快馬加鞭送回朝中!”

  嗚嗚嗚…

  就在此時,悠長的汽笛聲,從拓寬的閩江河道下游傳來。

  “汽笛聲!”

  “快看!鐵甲艦!燕王的鐵甲艦!”

  “燕王回來了!燕王回來了!”

  當人頭攢動的百姓,看到下游,十六艘鐵甲艦組成的艦隊,浩浩蕩蕩,在汽笛鳴響聲中駛來,整個碼頭瞬間沸騰。

  歡呼聲響徹整個碼頭。

  朱棣被驚動。

  從船艙走出,站在艦首,看著歡呼的碼頭方向,手忍不住攥緊護欄,一時間,思緒萬千,‘回來了,闊別十幾年,他再次回到福建了。’

  徐妙云、烏云琪格為首眾人,站在朱棣身邊,看著遠處人山人海的景象。

  全都,默默看向朱棣。

  就當朱棣,即將站在福建的土地上時。

  金陵!

  “報!報!報!”

  “燕王途經福建,將經由金福線回朝!”

  一名錦衣衛,搭乘火車,歷經數日時間。

  也終于將朱棣,回來的消息,送抵金陵。

  頓時。

  整個金陵瞬間躁動。

  金陵上層,聞風而動。

  一輛馬車,從朱紫巷駛出,駛向皇城。

  馬車內。

  呂本激動握拳,和坐在對面的胡惟庸,相視得意一笑,猙獰笑道:“胡相,朱四郎回來了!”

  胡惟庸含笑點頭。

  看向已經出現在視線中的洪武門。

  太子在奉天殿召集所有人。

  朱四郎回朝,震動的確很大。

  若是朱四郎死在此番回朝過程中,想必,震動更大!

無線電子書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