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的早晨,天空又飄起了雪花。
大自然往往以這種默默無語的方式,抗議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
其實植樹造林一直有,往遠了看有孫先生的提倡,植樹節就是這么來的。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森林資源缺乏,森林面積僅占全國總面積的7.9。
1955年的時候,他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在12年內綠化祖國的號召。
全國青年響應號召,立即開展了一個規模空前的植樹造林活動。
從1955年入秋至1956年春,全國有6660萬青年投入了植樹造林洪流,造林546萬畝,種植樹木22億株。
但很多是時候,很多事情都需要為經濟讓步,于是去年樹木遭了殃。
再往后看也是差不多的樣子,加上防洪工程的質量問題,洪水給百姓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安全、財產損失。
也是從那以后,國家在綠化上更下工夫,于是才有了沙漠變成江南水鄉。
唐植桐愚以為稱其為世界第一個奇跡一點都不為過。
學校的暖氣已經熱了,唐植桐開啟了“熥飯”模式,早上將飯盒放在暖氣片上,中午直接吃。
今天除了學習也沒啥事,唐植桐給邵劍林回了一封信,說葡萄干收到了,并表達了一下謝意。
下午放學的時候,雪已經停了,唐植桐直奔木材廠,想先找張波訂做一張梯子和兩個貨架。
“你這是建地窖了?”張波一聽唐植桐的訴求,立馬回應道。
“張哥好眼力,一眼就看出了。”唐植桐豎了個大拇指,這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不用藏著掖著。
“呵,這不是今年分白菜嘛,很多家庭沒地方放,直接放院子里又會凍,所以不少人選擇往底下要空間。最近市面上要這兩樣東西的不少,我們這接到了生產任務,有現成的。走,我帶你去挑。”張波呵呵一笑,略微一解釋,伸手示意,將唐植桐領到倉庫那邊。
唐植桐點點頭,這年頭民風淳樸,但人不傻。
單純囤個白菜,跟郵電學院似的,挖個坑埋起來就行。
想著挖地窖的,恐怕跟自己一樣,也是做長遠打算。
雖然張桂芳不想要梯子,但唐植桐覺得很有必要,三米多高的高度,一旦失手可不是鬧著玩。
至于貨架,唐植桐還是覺得有必要,總不能把所有白菜摞一起吧?有貨架能及時的挑揀出壞掉的,省的一壞壞一窩。
在唐植桐看來,這倆都屬于不應該省的設備,但有時候老人不會認同年輕人的觀點,他們會覺得,凡是能湊合的就都不該花錢。
基于這種想法,什么變了質的剩菜剩飯都熱一熱往嘴里填,后果就是看病支出能大魚大肉吃一年。
既然看病花了這么多錢,就會有老人不舍,于是更加節省,菜做多了、飯做多了,為了不吃剩的,就多吃。
哎于是又撐病了…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唐植桐這次先斬后奏。
不過該省的還是要省,唐植桐選好了梯子,在選貨架的時候問道張波:“張哥,這貨架能光要架子嗎?隔板我那還有點剩的。”
“別人要肯定不行,老弟你開口肯定行。”張波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說道。
“好嘞,謝謝張哥,要一個三米長的,一個兩米五的,高都是一米八。”唐植桐普著自家地窖的長度、高度,說道。
“嚯,你這地窖不小啊。”
“嘿嘿,怎么都是建一回,搞大一點,等夏天熱起來,我直接躲地窖里睡覺去。”唐植桐開著玩笑,三米長都頂不到墻,自家地窖是三米寬、四米長的規格。
“地窖倒是涼快,就是濕氣重。這木架子需要給你找個師傅安裝嗎?”張波貼心的問道。
“不用,這活我自己來就行。”唐植桐剛才看了,架子都是散裝,方便運進地窖。
木材上標有方向,方便買主自行安裝,一天賣出那么多貨架,唐植桐不覺得木材廠都會派人安裝,無非是賣自己人情罷了。
“行,我給你開張單子。”張波也不強求,麻溜的開單出庫。
梯子和貨架加一起也有十塊冒頭,要不是昨兒小王同學從自己小金庫支援唐植桐了兩張,今兒還真沒錢結賬。
交了錢,取了貨,張波貼心的安排人給送貨上門,免費。
不過,唐植桐在出木材廠大門的時候,給了拉板車的小伙兩盒經濟煙,把小伙樂的不輕快。
接下來,唐植桐又跑了一趟房管所,把欠賬給補齊,建地窖的賬就都平了,剩下的自己慢慢收拾就行。
“你說你這孩子,不是說不買梯子和貨架嘛。”唐植桐到家的時候,小伙子已經沒了身影,梯子、木材整整齊齊擺在一旁。
“媽,梯子還是要買的,您上上下下的既方便,也安全。貨架也很有必要,有壞的菜能及時發現挑出來,省的一爛爛一窩。”唐植桐安撫道。
“行,行,伱說啥都有理,我幫著你一塊按?”張桂芳嘆了口氣,她何嘗不知道呢?只是近來家里開銷有點大,手里沒錢就沒有安全感。
“不用,下面烏漆嘛黑的,我得先拉上電線,安個燈泡。”唐植桐說干就干,將挎包交給張桂芳,回廂房拿電線。
電線、電燈都是給廂房拉線時剩下的,正好用在地窖里。
與普通拉線不同,因為地窖在地下,所以唐植桐在走線上花了點心思。
拉合在正屋門外,電線沿著墻角走,院子里的部分深埋到地下,為了防止翻地時頭誤碰,唐植桐還貼心的在電線上面墊了一層木頭。
借著地窖口的余光,唐植桐砸顆釘子在地窖墻上,將帶有燈泡的電線纏繞上,然后對著地窖口喊道:“媽,推上電閘,拉一下試試。”
看著亮起的燈泡,唐植桐美滋滋,挺滿意。
在張桂芳的協助下,娘倆把貨架的木材搬進地窖,主要是張桂芳往下遞,唐植桐在下面接。
放下長短不一的木材,唐植桐上來一趟,回到廂房,裝作從里面拿出來羊角錘、鐵釘,然后又下了地窖。
這些鐵釘是上回做小房子剩下的,釘兩個貨架足夠了。
隔板也是上回做小房子剩下的,但唐植桐沒打算今兒就放隔板,沒法解釋來源,等明天“買回來”,跟孔乙己排銅板似的,將隔板排上即可。
“哥,我能下去嗎?”
唐植桐在地窖里叮叮咣咣呢,就聽見鳳芝在上面喊,停下手里的活,往窖口一看,AUV,這小祖宗身材不大,脖子不短,愣是將自個腦袋遞下來,正倒掛著看自己呢!
“你先上去,踩著梯子下來,我在下面接著你。”唐植桐也不敢兇她,生怕她受驚手一滑來個倒栽垂楊柳。
“好!”鳳芝得了允許,笑咯咯的把腦袋縮了回去。
不大會工夫,鳳芝面朝梯子,噔噔噔的下來。
“你個熊孩子,腦袋朝下也不怕栽下來!”等接到鳳芝,唐植桐撈她屁股上就扇了一巴掌。
“嘿嘿,我抓著窖口呢。”鳳芝不以為意,拍拍屁股,好奇的打量起地窖來。
小孩的好奇和饞嘴是萬萬不能被勾引出來的兩件事,一勾出來,就是日思夜想、不厭其煩。
唐植桐小時候家里也有個地窖,和小伙伴捉迷藏的時候把自己關里面,然后睡著了,家里老人差點找翻天,還以為被人販子給拐走了呢。
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有的孩子是躲進糧倉睡著的,有的孩子是躲進柴草垛睡著的。
此類事情的結尾也有一個共同點,少不了父母的一頓混合雙打。
“鳳芝啊,以后沒有大人陪著,你自己可不能下來。”想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唐植桐囑咐道。
“為什么?”鳳芝不明所以。
“你蒙著被子睡覺的時候,會感覺憋得慌吧?”唐植桐答非所問道。
“嗯,掀開就好了。”鳳芝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地窖也一樣,下面燜,一旦下來,感覺憋的慌后,再想上去可能就來不及了,會憋死在下面。”唐植桐試圖給妹妹講道理。
什么人呼吸需要氧氣、植物也會消耗氧氣一類的知識,小學還接觸不到,鳳芝理解不了。
“那大人下來就不憋得慌嗎?”鳳芝好奇的問道。
“大人也憋,所以下來之前會提前打開地窖透風啊。”
“那我下來之前,也提前打開透風不就好了?”鳳芝歪著小腦袋,問道。
“嘿,你擱這套路我呢?不聽話以后的改善生活就沒你那份了。”唐植桐樂了,就這小腦瓜,想在別人手底下吃虧都難。
“我聽,我聽,我向XXX保證,以后不經大人同意,絕對不下來。”鳳芝一聽這個,立馬妥協,舉起小胳膊立誓。
“這還差不多。”唐植桐滿意的摸摸鳳芝的小腦袋。
“哥,后天就是星期天了,咱吃什么改善生活?”鳳芝摸著自己的小肚子,已經開始感覺到餓了。
“你有想吃的嗎?”
“我想吃水餃!”
“行,上去問問咱媽,看明天能不能買到肉。”唐植桐摸摸鳳芝的腦袋,扶著她,先把她打發上去,自己則接著在地窖里叮叮咣咣。
“媽,媽!我哥說星期天吃水餃,問您明天能不能買到肉。”鳳芝屁顛屁顛的跑進正屋,將重點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只是主人公有點點差異。
“試試吧,我明天早去排隊。”張桂芳不疑有他,答應下來。
前段日子每逢星期天都有唐植桐張羅著改善一次生活,所以唐家這個月的肉票沒怎么用,張桂芳這次打算多拿出幾張來買肉。
在聽到母親答應下來后,鳳芝一蹦三尺高,高高興興的趴桌子上寫作業去了。
等小王同學和鳳珍回到家,唐植桐也正好忙完,從地窖里爬出來。
地窖上方草苫子上的落雪已被張桂芳抖擻過,由于下雪的原因,水泥還沒有干,埋土的事情只能往后拖一拖。
唐植桐在窖口蓋上個籮筐,省的黑燈瞎火的有人邁下去,打算明天用木板一塊釘個蓋子蓋上。
吃飯的時候,張桂芳問道:“桉子,鳳芝說你想吃水餃,吃白菜餡的?”
“嗯??鳳芝這么說的嗎?”唐植桐一愣,看向妹妹。
鳳芝則有些心虛,裝作沒聽見,專心致志的吃飯,窩頭吃完了就摁住白菜扒,連加飯都不敢要了。
“嗯?她說謊了?”張桂芳哪還能聽不出來,問向兒子。
“來來,鳳芝,你自己跟咱媽說。”唐植桐樂了,自己不答,將妹妹推向臺前。
“我,我,我就是想吃水餃嘛,上次說想吃就沒答應我,才打著哥哥的名頭問的。”鳳芝看逃不過去,終于老實交代了,既慫慫的,又帶了五分委屈。
“唉,以后想吃直說,能做就給你做。”張桂芳到底還是心軟了,沒有苛責孩子,不過最后還是補充道:“以后不許撒謊,撒謊長不高。”
“嗯,嗯!”鳳芝聽媽媽這么說,忙不迭的點頭。
唐植桐就樂呵呵的看著,也不插手。
都說小孩子不撒謊,唐植桐可不信,小孩子也懂趨利避害,為了達到目的,并不少撒謊。
四歲的時候:爸爸媽媽,我長大了,也給你們買衣裳,買寶馬,買別墅,掙的錢都給你們花。
十歲的時候:借我壓歲錢可以,還我時,除了本金,再給100塊的利息。
玩游戲時:媽媽,放心吧,我只玩20分鐘,我會保護好眼睛的。
二十分鐘以后:再給我一分鐘,再給我兩分鐘…
寫作業時:我吃飯完就寫,我看完這一集動畫片就寫,我再睡5分鐘就寫…
小孩如此,成年人更甚。
男人為了買個PS游戲機,跟愛人撒謊這是千兆路由器;
女人為了買包包,跟愛人撒謊這是高仿;
為了避免跟不喜歡的人應酬,總會找理由避開,臨了還不忘附上一句:下次一定;
工作中更不用說,為了不背黑鍋,不僅要學會說話,還得學會甩鍋。
摸著良心自問,每天接觸到的人,說的話、聽到的話,有多少是真話?多少是假話?
為了不被坑,還要學會在有限的信息內自我整理、分析、提煉,有幾個人不覺得累?
唐植桐覺得,這也許是很多人想躺平的一個原因,因為太多人把簡單的事情搞復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