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一十七章 耶律宗真騎虎難下

無線電子書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一是因為后宮除了曹皇后和張美人之外,其余人都還沒年滿十八歲。

  就算是要搞事情,也基本以不生育為目的,只是解決需求。

  二是趙禎對于只生了一個兒子這件事依舊不滿足。

  他父親生了六個,雖然前面幾個都夭折了,但他想超越父親,多生幾個健康的寶寶出來。

  因此平日里還算克制,這對于他這樣的老色皮來說,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了。

  要不是傳宗接代這個大業壓著,他早就已經放飛自我,到處選秀。

  但現在趙駿電腦里的存貨,顯然為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深深地被吸引住。

  別看在古代當皇帝很快樂,那也得看是誰當。

  要是漢獻帝、魏元帝那種,就會被壓制著喘不過氣來,跟受氣的小媳婦沒什么區別。

  趙禎雖然沒到那個地步,但其實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的老婆基本上都是劉太后時期給他弄的,他自己想選都沒什么辦法。

  親政之后,以為可以為所欲為,結果大臣們又來了。

  別人給他進獻幾個美女,各路諫臣紛紛走馬觀花一樣上書,把趙禎噴得狗血淋頭,被迫又把美女送回去。

  所以其實趙禎也很無奈,明明是個老色皮,卻總是不得勁,沒辦法按自己心意來。

  至于審美上。

  有人說古人的審美很變態,但其實趙禎自始至終就一個審美——喜歡長得好看的。

  趙駿珍藏的都是經過他精挑細選,不僅是各個產區優質美女,還都化了美美的妝,這邪術就算是普通妹妹,也能立即變成絕世美人。

  古代化妝技術自然也是有的,但肯定沒辦法跟現代比,因此在趙禎眼里,電腦里的美人,可比后宮里的美人好看很多。

  而且那身材也是一個比一個頂,把趙禎看得一愣一愣的,將他的三觀都碾碎,然后迅速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一時間,趙禎沒多久就去后宮臨幸妃子去了。

  并且故態復萌,又召來了他最喜歡的另外一個張美人、俞御侍以及苗御侍,大被同眠胡作非為起來。

  而就在趙禎沉迷女色的時候,西北那邊,范仲淹正與李元昊展開了拉鋸。

  老范一邊開始準備兵馬糧草,打算出塞進攻西夏的興慶府。

  一邊不動聲色,表面上似乎打算與李元昊和談,接受了李元昊歸順的提議,但同時又指責元昊歸順誠意不夠。

  這世上哪有投降歸順,不稱臣納貢,自削皇位的。

  李元昊得了范仲淹回信,自然也樂意與大宋這樣拉鋸拖延時間,于是就自削皇位,稱臣納貢以及以后的宋夏名分等問題,雙方不斷寫信交談,展開了激烈的談判。

  從最初的要求大宋承認他的皇帝地位,到后面宋方堅決不允許,要求元昊恢復他爺爺時期的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然后向大宋賠償馬三萬匹,橐駝一萬頭,牛五千頭,羊四萬只,其余金銀和西夏特產若干。

  再到宋國進行了一定退步,可以保留他的西夏國王爵位,要求馬一萬匹,橐駝五千頭,牛三千頭,羊兩萬只,金銀和特產若干等等。

  李元昊當然不干了。

  暫時自削為國王他可以接受,畢竟在他想來,只要把遼國拉下水,即便是未能攻破大宋的陜西路,那至少也能逼得宋朝和談,重新恢復他皇帝地位。

  但如今西夏自從貿易斷絕之后,經濟接近崩潰,民生凋零。歷史上別看李元昊三戰三勝,實際上內部都快支撐不住了。

  更何況現在還沒打贏,而是凄慘戰敗。

  在這種情況下,要是再進獻那么多東西,恐怕接下來不用打了,國內的經濟崩潰,都能讓西夏陷入內亂。

  所以李元昊堅決不答應,要求恢復他爹時期,只進貢五百匹馬,三百頭橐駝。

  宋朝可以不給他賞賜,但希望宋朝不能剝削太過分。

  范仲淹也不干。

  要是宋真宗時期,說不準就答應了。

  畢竟那位主可是打了勝仗,還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年年給敵國歲貢的人。

  但現在是宋仁宗時期.哦,這位主可能也會答應。

  不過沒關系,現在國內他不一定能做主,做主的可是強硬派的知院老爺。

  因此在趙駿的支持下,范仲淹放心大膽地獅子大開口,并且學會了遼國武力威懾,揚言若是不答應,就繼續打下去,打得他滿地找牙為止。

  聽上去好像暴露了他們的戰略意圖,但實際上老范也清楚,如果不這么說的話,李元昊又不是傻子。

  既然打贏了,開始耀武揚威才是正確的反應,藏著掖著,反而被對方起疑。

  所以干脆就大大方方一點。

  李元昊語氣果然軟了許多,但還是不同意,雙方就賠償問題,前前后后一直在反復拉扯。

  等到寶元二年五月底,遼國的使團也已經出現在了汴梁。

  此次使節團由南院宣徽使蕭英、翰林學士劉六符等人組成,表面上是為了給趙禎賀壽,實際上是來探聽虛實。

  趙禎是五月三十日的生日,年滿二十九歲。

  讓群臣們奇怪的是,官家最近好像懶散了許多,即便早上上朝,也時常打哈欠,有的時候還以照顧皇子為由,干脆不來朝議。

  不過現在皇子就是大寶貝,至少在第二個、第三個皇子出生之前,大皇子不能有任何閃失,所以群臣們倒也理解。

  反正如今在政務上由政制院統籌,即便沒有了他這個皇帝,國家上下政務也能處理,不會出什么亂子。

  壽誕結束之后,遼國使臣就向趙禎表明,說聽聞南朝最近研發了新式火器,希望能夠看看。

  趙禎則以涉及軍事機密為由拒絕。

  遼國又表示即便不能看看,也希望去參觀一下宋朝的火器制造廠。

  趙禎依舊以軍事機密為由拒絕。

  遼國使臣顯然有些惱怒,說到如果不能給他們看看新式火器,就要求宋國割讓關南十縣,并把宋仁宗的公主嫁到遼國來。

  趙禎再次果斷拒絕。

  遼國使臣震驚之余,便暗示威脅,若是宋國不從,遼國將大舉南下。

  趙禎表示隨便。

  見到宋國皇帝似乎轉性了,頗有底氣,這讓遼國使臣有些吃不準。

  終究是那日校場演練讓遼國君臣大受震撼。

  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他們當然是希望能夠和平解決此事。

  畢竟萬一宋國研制的火器確實特別厲害,遼國大舉南下入侵,沒有打過的話,那大遼就非常危險了。

  到時候說不準被宋國收復燕云,甚至可能被趕出關外,又只能回到苦寒的東北地區。

  所以這樣的新式武器,遼國如果也有的話,那雙方就回到了起點。

  現在宋國軟硬不吃,完全一副強硬的態度,那對于遼國來說,似乎也就只剩下開戰這一條路可走。

  問題是開戰也不是說開就能開。

  一是遼國也要準備糧草兵馬,肯定需要時間來提前做好安排。

  二來宋國的新式火器還是讓他們感覺到擔憂。

  目前至少宋國還沒有揚言要取消歲貢,也沒有說是要北伐燕云,雙方依舊維持一個和平的態勢。

  一旦遼國率先撕毀《澶淵之盟》,那么理虧的就是遼國,宋國就有借口出兵。

  若遼國能抵御住手榴彈的洗禮還好,要是抵擋不住,那就完蛋了。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蕭英、劉六符等人也不敢輕舉妄動,最后死乞白賴在汴梁待了二十多天,才灰溜溜地回去。

  他們之所以待在汴梁,其實是為了親自指揮遼國在汴梁的間諜,看能不能想辦法混入火器司找到配方。

  之前說過,宋、遼、西夏三國之間,互相都有內應間諜,遼國在大宋境內自然也有不少,其中就有一些遼人內應在汴梁以各種身份潛伏。

  但可惜的是趙駿對于火藥配方極為保密,整個秘方除了他以外,就只有曾公亮以及那名工匠知道。

  其余人都進行了分工程序,就算是遼人把分工的工匠湊齊,具體怎么配比,怎么制作,先后順序他們也不知道。

  而且火器司現在太危險,由于要制造新式武器,比如在宋代虎蹲炮的基礎上研究紅衣大炮,在突火槍的基礎上研究燧發槍,都需要場地和空曠的地方。

  繼續待在外城軍器所難免會出問題,因此早就被轉移到了城外軍營校場。

  那里有十幾萬禁軍看著,里面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工匠以及他們的家屬都住在里面,形成一個內部王國,根本不允許出入。

  這種情況下除非遼國派大軍來圍攻。

  否則的話,普通人想潛入進去找到火藥配方,不能說輕而易舉吧,那也能算得上是難如登天。

  遼國使團在努力了大半個月,一無所獲之后,只能于七月份回到了中京大定府。

  中京皇宮,已是初秋時節,北方還沒有立即轉涼,天氣干爽怡人。

  但此時耶律宗真的心情卻不是很好。

  耶律宗真聽完了蕭英、劉六符等人的講述之后,就找來了張儉、蕭孝穆、耶律仁先等親近臣子詢問對策。

  劉六符和耶律仁先算是年輕一輩的翹楚,才能出眾,深得耶律宗真看重。

  而蕭英、張儉以及蕭孝穆都是遼國的重臣,分別為宣徽南院使、韓王以及北院樞密使,位高權重。

  其中張儉很特殊,他已經辭官致仕,不擔任任何職務。

  但由于遼興宗很尊重他,所以在重熙六年冬,封他為張儉為韓王,特意將他接到京城,向他詢問治國政務。

  如今遇到了如此重要的國家大事,遼興宗自然要請教一下張儉,看他有沒有什么辦法。

  皇宮內政事廳中,眾人各自就坐,耶律宗真把情況說了一遍,隨后看向張儉道:“尚父,宋國造出如此強橫的武器,對于騎兵來說,極為致命,我們該怎么辦?”

  張儉聽完之后,微微沉思,過了片刻,搖搖頭道:“其實也不算致命。”

  “哦?”

  耶律宗真連忙說道:“請尚父明說。”

  “弓弩!”

  “弓弩?”

  “不錯,正是弓弩!”

  張儉指出了關鍵問題道:“聽陛下說,那物只能投擲,所投距離不過十余丈,比之弓弩要差太多。元昊敗,敗在他并未用弓弩迎敵,而是直接以騎兵沖陣,但遇到大遼騎射,此物用處就會小很多。”

  “是了。”

  耶律宗真一拍腦門道:“朕也是急糊涂了,居然沒有發現此事。元昊的西夏騎兵無能,可不代表朕的大遼騎兵也如此。”

  其實李元昊也不是不想用弓弩迎敵,但當時他匆忙集結部隊的時候,宋軍騎兵已經搶占了外圍的小山坡,如果他們用弓弩,人家站在高處,互相對射,那誰吃虧?

  反正宋軍騎兵在幾米或者十幾米的高坡上,射程天然就比西夏軍遠,估計西夏軍的箭還沒射上去,就已經被宋軍騎兵射成篩子。

  所以當時對于李元昊來說,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趁著宋軍騎兵體力劣勢,一波沖上去才是正解。

  可惜遇到了手榴彈。

  但對于耶律宗真來說,失敗了說什么都是借口,因此他自然覺得那都是李元昊的錯。

  另外,真要細究,還是能想到能用弓弩應付這一節。

  可當時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這新式武器的威力給震驚到了,卻是忘記了遼國騎兵不僅機動性強,騎射也非常厲害。

  后世總以為蒙古騎兵放風箏的騎射冠絕天下,但實際上自從馬鐙發明流行之后,這套戰術就基本已經普及,特別是遼國時期,在馬背上邊馳騁邊開弓,已經是遼國士兵的日常訓練。

  幾十年后遼國末期,那個時候的遼國士兵基本已經腐化,被女真部落暴打。可至少在此時,遼國還處于巔峰末期,契丹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暫時還沒有丟掉。

  所以如果以騎射的話,遼人是不怕宋國有這也的新式武器。雙方對壘,遼國完全可以利用騎兵的機動性,通過弓弩超遠距離對宋軍的軍陣進攻。

  到時候就算是手榴彈,也拿遼國騎兵沒什么辦法。

  想到這里,耶律宗真哈哈大笑道:“那看來朕是多慮了,此物對大遼毫無威脅,那宋國國主還敢如此造次,完全沒有把朕放在眼里,傳令下去,集結大軍,不日朕就要南下攻宋!”

  “陛下!”

  張儉苦笑道:“雖然此物對于大遼騎射,作用幾近于無。可有了此物,宋國已經立于不敗之地,貿然進攻宋國,怕是難了。”

  “為何?”

  耶律宗真不解。

  還是劉六符解釋道:“宋國邊境堡壘城池林立,此物野戰確實無用,可在攻城戰中,我們的弓弩不僅射程比宋國弓弩短,還要攀爬城池,對方若是從高空扔下這火器”

  后面的事情就已經不用再說了,野戰的話,宋國不管是騎兵方陣還是步兵方陣,就算有手榴彈,肯定也是拿遼國騎兵沒什么辦法。

  可攻城戰中,人家的弓弩射出比你遠,就算你沖到城下,還有手榴彈砸你,伱怎么啃烏龜殼?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

  宋國因為手榴彈射程短,肯定沒辦法主動進攻遼國。

  但遼國碰到人家的手榴彈,也沒法南下侵略啊。

  因而聽到劉六符的話,耶律宗真一時間愣住。

  他發現。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自己好像進退兩難,騎虎難下了。

無線電子書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