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親眼見見彼時西方之模樣。”
孔明并無主公那樣的多愁善感,只是看著光幕上那些將整個地圖聯系的愈發緊密的箭頭,由衷感嘆了一句。
一側的龐統思索了一下:
“孔明是覺得,此時這西方諸國有異?”
這算是一句廢話,畢竟光幕龐統也是一路看過來,這后世往往談及華夏之史,也會習慣捎帶一聊西方之事。
但回顧從看光幕至今,西方諸國自前漢起能聊之事就不多,而絕大多數之事皆集中在與宋元明同期。
千余年以來,西方諸國與華夏相似,皆忙于鄰國之事,但好似一夕之間,這些國家便開始在滿世界出現。
而龐統還在皺眉努力總結,就聽身側孔明已經悠悠道:
“此前后輩曾有言,黑死病肆虐猶尤勝三年后傷寒大疫,動搖了教會統治。”
“而如今我等知,教會者能號令諸國能授天子冕,奉教而詐宣神言,尊貴無比。”
“蒙古西征,吾等東方之學西入,或…民智遂開,與教會神言之爭遂起。”
“諸般事物,猶如積土,壘而成山,風雨興焉。”
話說到此,龐統也明白過來:
“孔明是想親眼所見這風雨?”
“莫非士元不想見?”孔明反問。
話雖如此,但兩人也都明白,口中所說的風雨便是這西方諸國的前所未有之變。
從其西方有賢人著《幾何原本》來看,東西之制之學皆有別,而諸事皆集中在這短短一兩百年,恐怕便是因為一件件事情撞到一起,釀出了西方學制前所未有的大變故,也即孔明方才所說的“風雨”。
兩人沉默了片刻后,孔明展顏一笑:
“此事隔千年,吾憂有何用?但看后輩能否帶我等而觀便是。”
“眼下之要務乃是令諸州歸一而成漢也。”
華蓋殿中的君臣父子等神色也都嚴肅了起來。
此前宋之事還尚可說是前前朝之事,但眼下所說的忽必烈次次征伐,那可都是百年內之事了。
更不提這少年郎還泛談了一下元世祖的次次征伐對大明之影響,這些都決定了必須要認真對待。
其中李文忠捶胸頓足:
“那元征倭國之事怎么就不再贅述了?我征倭大將軍還沒看呢!”
話是這樣說,但誰人不知道這是演給陛下看的?
朱元璋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先斥外甥這自稱的大將軍名號還是該要斥責其一副大明必征倭國的態勢。
但眼看其還嚎個不停干脆嫌棄擺擺手:
“李文忠稍后留下用宴,好好與朕說說你那征倭之計!”
雖稱的不是平時常用的小名,但李文忠絲依舊大喜。
而這邊朱標眼看著后世敘述的緬甸數百年亂局也是眉頭直皺:
“胡元尚且難用治,何況乎我大明初立?”
“而且依照此言,我大明難不成還須幫其一統?”
“哪有這么麻煩?”朱標扭頭看到的是興致勃勃的弟弟朱棣,只聽他繼續道:
“既其王邦互攻伐,那便是無一心,既無一心何不入明?”
“令猛將能吏往南徐徐推進王治,逐一納邦土,同時還需起海船繞至那什么葡萄牙人入緬甸之處,南北夾擊以吉蔑之富土為基徐徐圖治,如此傾盡五十年之功,則南海可安。”
朱標沉思,朱元璋則略感驚異。
這個策略可行性還需要打一個問號,但其內所透露出的對其土先羈縻再治理,最終興王化使其民為大明之民,則其土自然為大明之土,想來只需數十年便可讓此地…怎么說來著?對,成為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策略稍顯稚嫩異想天開了點,但畢竟老四不過二十一歲,能有此想法已屬于意外驚喜了。
這頓時使得朱元璋起了點考校之意:
“那這爪哇,當如何?”
對此,朱棣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指著爪哇國西面的海峽道:
“由圖看來,南溟之存續在乎此,若行治海之策,大明當以中原治吉蔑,再由吉蔑固守此海峽。”
“此峽不失,則西敵難入,而南溟諸土國則為大明之內國,任其互伐,最終也皆為我大明之藩屬。”
同樣不是什么特別出彩的計策,但卻是軍略上最為好用的對策,簡單直接并且相當實際。
這對朱元璋來說已是相當驚喜了,不由得高聲道:
“徐達兄弟,看來北平府議軍略之府,又添一席也。”
除了元朝一直不順利的外戰給忽必烈添堵之外,妻子察必皇后的逝世也給了忽必烈一擊。
封建時代,帝后琴瑟相諧的有不少,比如北周宇文邕與阿史那皇后,比如南唐李煜和大小周后,比如大明赫赫有名的純愛戰神等等。
這里多嘴說一句,《宋太宗強幸小周后》這東西也是野的不能再野的野史,當個樂呵聽聽還行切勿當真,畢竟李煜已經夠慘了。
但要說在感情好之余還能互為盟友在政治上互相幫助,那就不是太多了,比如李世民跟長孫皇后,比如朱元璋和馬皇后,而忽必烈跟察必皇后也是能算一對兒的。
忽必烈娶察必的時間很早,早到那時候根本沒人覺得忽必烈能有一天會登上汗位。
咱們前面講過,長子西征時窩闊臺猝死,當時乃馬真皇后攝政大肆排除異己給倒霉大汗貴由鋪路,當時察必就一再勸告忽必烈不要違逆,能活下去才有贏的可能。
后來蒙哥登位,忽必烈作為蒙哥親弟弟也被重用,攻滅大理干的有聲有色,漠南開府聲勢浩大,蒙哥當時已經開始猜忌這個親弟弟,關鍵時候也是察必建議忽必烈去找親哥,先打親情牌,然后堅決交出軍權,以退為進。
再后來就是攻宋之戰進展很不順利,忽必烈順利復出,然后蒙哥噶在了釣魚城,忽必烈可以說喜從天降,經過一番斗爭都成功弄散了貌合神離的蒙古帝國。
等到南宋滅亡,察必也有一次次勸諫留下,她勸忽必烈善待降臣,勸忽必烈不要苛待趙氏,勸重用能臣,勸不要濫殺,幾乎就跟老母親一樣規范著忽必烈,可以說這位皇后算得上是元初政局相對穩定的最大保障。
不過比較吊詭的是,歷史上忽必烈相當欣賞李世民,而朱元璋呢,對忽必烈和李世民都相當欣賞。
三人同為開國之君,三個帝王在某些命運上卻又很是相似,就比如各自的皇后。
李世民活了51歲,于38歲喪妻;朱元璋享年71歲,54歲喪妻;忽必烈享年80歲,66歲喪妻。
而同樣相似的是,三位開國君主都頑強的扛過了喪妻之痛,但也都在數年后,迎來了各自都相當看中的太子的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