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推薦:
狄仁杰的話放在武周當時的環境下算得上無可挑剔,不過武則天沒聽。
對老太太來說,西域是她親眼見過的太宗時貞觀雄風,遼東是高宗一生最得意功績之所在,放棄哪個都不甘心。
最終安西都護府巋然不動,安東都護府降格為安東都督府,但至少依然還是保留了軍事職能,讓未來的玄宗松了一口氣。
其實狄仁杰說這些話老太太是不太樂意聽的,但至少老狄沒如其他人一般揪著她的天堂明堂天樞鋪張浪費說個不停。
而她召回狄仁杰的目的也非常簡單。
皇帝的癮過夠了,該考慮如何收場了。
如何收場?魏征抖著胡子閉上眼道:
“終立李嗣也。”
這一刻魏征倒是同樣有點慶幸沒生在彼時了。
李世民也同樣嘆息,只覺得這武周宛如玩鬧也。
立嗣懸而未決,和談一意孤行。
再看看那些不能滅一敵的“奇觀”以及嵩山封禪,仿若一地雞毛一般。
最終李世民搖搖頭道:
“這隆基少時倒也不易也。”
安史之亂后,房玄齡在整理記錄時候便有根據其在位時間與年齡,逆推出了這李隆基的登基時間是后世歷法所計的712年。
神龍政變705年,前后相隔不過七年,而后世此前聊到大唐公主時說的太平公主奪位未成他可還沒忘呢。
而這當中還有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的唐隆政變,這七年簡直愈發撲朔迷離。
神龍政變歸政李唐看來也并非一帆風順,李隆基能從中一路殺出來已經可見其能力。
想到此李世民旋即一嘆:
“可惜…”
人力窮盡的搏而不得會讓人嘆息無何奈何,而這種宛如失心一般的昏庸行徑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
一旁的長孫皇后還以為李世民是為這狄仁杰嘆息,于是便安慰道:
“如今大家麾下既有砥柱之中流之臣,又有雕琢成器之棟梁。”
“等那狄仁杰入仕,吏治清明定勝彼時,不負其才也。”
李世民笑笑也不詳細解釋,點點頭道:
“定然!”
這邊柔情蜜意,那邊杜如晦倒是難得稱贊了一句這來俊臣的大膽:
“羅織武、李二氏及太平公主罪名?”
“此人莫不是酷吏專橫久之昏了頭?”
若這三方合力,恐怕那老太太都需要掂量一下,一介鷹犬如此行事,一個弄不好便是血染宮門。
這是給自己造了一個取死之道出來屬于是。
不過終歸只是一介酷吏,杜如晦很快便失去興趣,有點好奇:
“那武家奉迎武氏女,又對武氏女青眼之臣斬盡殺絕之態,何解?”
光幕說的簡略,但房玄齡已經琢磨了一會兒了,于是便道:
“或是這狄仁杰心向李氏,又不反對武氏女臨位,故而獨武家暗恨。”
杜如晦沉思了一下評價道:
“倒是個做事的干才。”
這個評價便已經夠了。
另一邊尉遲敬德反倒是難得腦袋上線一次,低聲詢問秦瓊:
“若陛下海師成軍,這遼東豈非堅不可摧,遼胡自解?”
這段時間兩人日日皆在兵部所制的沙盤依據前線消息做戰情推演,陛下所召差點都不太想來。
最終雖然來了,但其中內容對尉遲敬德來說也沒半分興趣,只是在說到失遼東走廊時忽然來了點興趣。
在兵部推演閑暇時,兩人還嘗試依據海圖推演過海師攻防,最終結論便是海洋之利遠勝陸路。
海師由萊州出發,北上便是渤海,整個遼東走廊皆旦夕可至,往東是新羅道至百濟,既可奇襲高句麗之后,還能大大節省運兵輜重之耗。
畢竟隋攻高句麗的記錄并不難拿到,遼東走廊的山道、沼澤有多難走,人人皆知。
秦瓊低聲道:“海師固可威掃遼東將其納入我唐領土,然若是所居之民皆為胡夷,則依然不屬中華之地。”
“水陸俱進,方才開邊之良策。”
那邊李世民聽聞抬起頭看了一眼也是倍感欣慰。
舊部不愿舊,老將不服老,皆乃幸事也。
武則天面對的其實就是咱們之前說過的,她身為女帝的先天不足。
老太太在殺來俊臣時順手干掉的還有內史李昭德,這位是鐵桿挺李派,是被拉出來跟酷吏玩兒制衡的。
被殺除了恃寵專權外,有人猜測還跟其戳到了老太太痛處有關。
武奉先被削魏王之前曾數次鼓動旁人為他請皇嗣之位,其中有一次被武則天拒絕后,李昭德作為鐵桿保李派便跳出來勸諫:
臣從未聽過有天子會為姑姑立廟的,陛下您說是嘛?
這話后來狄仁杰也說過,但即便是老狄都不敢重復李昭德的下一句話:
“陛下承天皇顧托而有天下,若立奉先,巨恐天皇不血食矣。”
這句話讓老太太徹底尬住不知道怎么接,只能裝睡糊弄過去了事兒。
實際上想也知道,這時候天樞柱還沒落成,明堂天堂還沒盡善盡美,老太太還在興頭上,你說這些不是找不痛快?
直至四年后,該玩的都玩過了,內外交困也讓這個奔八十的老太太感到疲憊,甚至連正月甲子跟冬至是同一天都要下詔大赦天下,已經是技窮了。
這時候,李昭德說過的話再被狄仁杰重復一遍,老太太也終于開始要考慮了。
不過直接問面子上過不去,還非得尋了個解夢的由頭,說夢到了個大鸚鵡兩翼皆折,怎么解?
這個關頭狄仁杰相當直白:鸚鵡就是武,兩個翅膀便是武承嗣和武三思,立嗣則武氏兩翼俱振,這個情節影視劇也拿來編排過好幾次,不再贅述。
總之,在狄仁杰的勸說下,老太太秘密接回了李顯父子,在安排妥當后宣布會傳位親子,武家絕望,九月武承嗣憂憤而死。
確立了新皇帝之后,老太太也正式開始了這場荒唐的收尾,既然李唐必然復辟,那么為了保證平穩以及各方的榮華富貴,干脆再加一重保險。
699年四月,武則天召太子、相王、太平公主、武攸暨于明堂,立誓于明堂,銘于鐵券藏史館。
這東西自然早就遺失了,內容也不可考,但從四人身份來看無非便是要武李二家和解,保證老太太晚年太平。
隨即李家和武家也開始了大規模的通婚,從事實上看老太太多半希冀于依靠血脈姻親的關系讓兩家化干戈為玉帛。
除此之外,老太太拖著已經八十歲的身體再次往曾經的封禪地嵩山走了一遭。
只不過這次肯定是沒力氣爬上去了,最終只能委托道士胡超帶了一枚金簡投入嵩山山門。
金簡上寫的內容也非常簡單:國主武曌向往長生仙,今投金簡,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屬實是功課做足了。
這枚金簡如今存于河南博物院為鎮館之寶,有機會的小伙伴們可以去親眼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