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12章 退而結網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312章退而結網(第1/3頁)

  倭人之主如何自稱?

  對本就是倭人的犬上御田鍬來說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但此時反而一時間不太能說出口。

  他是出使過隋朝的,自是知道圣德太子派遣的第一任遣隋使蘇因高(小野妹子)遞交國書惹的大隋天子不快,橫生是非的事情。

  只能說那隋朝大業三年之后,北有突厥之困,高句麗之挫敗,內有征調民夫修宮殿大河惹得民怨四起,顧不上倭國的許多事,否則定然很難很難如此放過。

  但如今在犬上御田鍬面前的中國天子則不然。

  不說別的,那頡利可汗他昨日剛見過,堪稱是這位中國天子武功最好的說明。

  昔日草原揚鞭的共主,如今淪為殿下優伶客,半分氣概也無。

  而且犬上御田鍬也更清楚,如今國內就連對倭國這個稱呼的意見都很大。

  畢竟如今國內尚學漢文化,皆曉倭奴之義。

  但這些話他自然是不能說的,只能一邊在心中慶幸還好此前苦勸陛下改了國書上的稱呼,一邊選擇了一個比較討巧的說法:

  “我國之主不敢忘中國天子教誨。”

  對倭國和我國這個同音的滑頭,李世民不置可否。

  同時看著手上國書抬頭的“日出處大王致書中國天子無恙”輕輕撇了撇嘴:

  竟和裴世清所判斷無差。

  尤其這個大王的自稱還真差點被糊弄過去了。

  根據裴世清所說,此“大王”非中原俗語的“大王”,在倭國之地乃是“治天下之王”之意。

  而這看著依然頑固的寫在帛書上的“日出處”幾個字,李世民也隱隱有了猜想,這或許便是倭國后世之名的來源吧。

  將這書放在一邊,李世民隨意的換了個問題:

  “使者此來何為?”

  犬上御田鍬不敢抬頭,對這個走流程的問題也對答如流,藥師惠日讓他背了許多次,因此張口就來:

  “寡國小民心慕夏言,此行敬獻本土方物,欲求中原天子結邦鄰之好。”

  隨著御田鍬的話語被旁邊的裴世清翻譯,使團的其他人也合力將此行帶著的土特產小心翼翼的擺了出來。

  簡陋的寶刀,怪模怪樣的陶器,能看得出手藝之粗劣的織物,以及一些金砂和玉器也都被一一呈了上來。

  種種東西,唯有金砂被李世民饒有興趣的捏起來仔細看了看。

  旁邊的裴世清經過李世民的“教育”,雖然心中依然有疑惑但暫時還是打算以陛下說的為準,只待過兩月親眼看看那神奇光幕。

  此時眼見皇帝的注意力被金砂吸引,再想到后世所說的那倭國地藏之富裕便立即貼心的站過去說明道:

  “這金砂冶煉手段粗劣,然其品質尤勝信州所出。”

最近幾天裴世清也是不辭辛苦專門走訪了不少大  第312章退而結網(第2/3頁)

  匠,為今日做準備。

  比如金分麩金、砂金、生金、巖金四種,冶煉極為困難且常伴摻有其他雜礦,唯有劍南道的深山中有片塊之金。

  但劍南道多深山密林,開采又極為困難。

  此時眼見這倭使敬獻的金砂,裴世清反倒是有點后悔此前出使倭國時沒盡量多的記載倭國見聞了。

  李世民很是滿意,點點頭對一旁的內侍吩咐道:

  “既是倭王敬獻,那便收下。”

  隨后和藹可親的對著惠日道:

  “使者既遠來,不妨等到七月再東歸。”

  “藩鄰之好自當永固,此般諸事自有鴻臚丞與汝等洽談。”

  說罷便揮揮手示意爾等可以退下了。

  直至出了富麗堂皇的太極殿,犬上御田鍬依然還有些茫然:

  這不對吧?

  按道理來說,獻上禮物之后,中原天子不是應當回豐厚之禮以示上國之富有四海才對?

  怎么如今這唐天子不聞不問便讓他們退下了?

  此時的犬上御田鍬感到了一股發自內心的心疼:為了得到這個出使唐朝的機會,他可是向天皇足足獻上了二百兩金砂!

  這在此時的倭國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但此時竟未得半分回贈?

  一旁的惠日倒是絲毫不關心,畢竟就算那唐天子回贈了也和他沒一點關系,作為新羅密宗出身的僧人他自始至終的目的都很明確:

  借中國之力,開兩國之邦交,從而在倭國擴大佛教影響力從而傳教,以求獲得來世超脫。

  某種意義上也確實視金錢如糞土。

  因此惠日此時的注意力便是唐天子所說的七月這個時間。

  半年后…有何事?

  此時的李世民與裴世清一起轉入后殿,沿著回廊一邊漫步一邊聊剛才見聞。

  裴世清本以為陛下會怒斥倭國狼子野心不改本性,沒想到首先聽到的是一嘆:

  “難怪后輩調侃小國朝貢乃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更有商賈不法假稱使者。”

  倭國所獻上的那些方物扔到長安的東西市上,除了金銀玉石之外,余者恐怕會被商賈當破爛扔掉。

  金砂玉石之類,李世民粗略估計其值至多三十萬余錢,唐朝若是同樣以財物回贈,那自然會遠超這個數字以顯華夏物力。

  但這種行為對兩國的邦交真的有好處嗎?大唐天子怒斥此舉只會肥了邦國勛貴的蠹蟲,并不會讓彼國小民知大唐之聲威。

  而且先賢曾有言,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倭國慕的乃是王化,乃是夏言,而非中原之金財。

  因此,熱心腸的李世民決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倭國之事,便需世清按照事先之商議,親自督辦了。”李世民交代道。

對此裴世清昂首挺胸義  第312章退而結網(第3/3頁)

  不容辭:

  “必不負陛下所托也!”

  于是倭使回轉驛署的次日,杜如晦便與裴世清聯袂敲響了倭使所居的院門。

  等到見面后,兩人也分別講清了彼此的來意。

  “杜公要與我商談倭國之事?”

  惠日和尚只覺得受寵若驚,但隨即便是連連推辭:

  “我身入沙門,不屬倭國,若談此事,我可做杜公與犬上使者之間的轉譯。”

  杜如晦笑了,氣定神閑道:

  “吾欲與法師所談的,乃是倭國弘佛之事,與俗物無關也。”

  惠日和尚曾在長安居住了十幾年通曉漢語,因此也聽出了眼前這位大官的言外之意。

  僅僅猶豫了一瞬,心中便是一片火熱,但看著旁邊一臉好奇等待翻譯的御田鍬,心中還是有些躊躇:

  “那犬上使者…”

  聞言裴世清站了出來道:

  “吾乃前隋出使倭國之主官,如今大唐鴻臚寺鴻臚丞裴世清,欲與貴使相談倭唐友好諸事。”

  于是犬上御田鍬頓時瞪大了眼睛,因為裴世清這段話他聽得明明白白,這位大唐的官員竟懂倭語,且此前出使過倭國!

  等等,前隋出使倭國的使者,那不就可能是額田部家主的生父…

  惠日眼見這鴻臚寺官員懂倭國土言,而且與犬上使者商談也算是名正言順,因此幾乎是迫不及待的比了個請的手勢:

  “杜公,這邊尚有一靜室,不如移駕此處暢談佛理。”

  御田鍬壓下了心中暫時的震驚,有點狐疑道:

  “惠日藥師這是?”

  “哦,杜公喜研佛法,如今聞聽惠日法師修習新羅佛宗,與我華夏不相同,故來請教。”

  聞言御田鍬也沒起疑,畢竟這幫和尚在倭國時也經常說中國天子對佛都禮讓三分,達官貴人無不通曉佛法,此時所見不過是昔日僧人所說的又一次驗證罷了。

  于是當下兩人也尋了個靜室,要為中倭兩國之友好細細商談。

  只不過直至黃昏時分御田鍬方才心事重重的送走了裴世清,等回來之后便看到了惠日和尚跪坐在屋內。

  “藥師與那大官談的佛法深淺如何?”

  聞言惠日臉上露出了一個神秘莫測的笑容,雙眼中有著一股難以察覺的野心之火,嘴角緩緩提了起來:

  “唐朝不愧是上國,其官皆通佛法,我亦略有不及也。”

  “使者所談又如何?”

  御田鍬想起來裴世清的種種許諾,這些許諾當中有房屋有土地有突厥奴甚至還有大唐的官位,何其豐厚!

  而且這些許諾的對象皆是他,而非天皇!

  于是御田鍬心中也有了決斷,露出了一個真心實意的笑容:

  “所談甚善!”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