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66章 制衡之道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不過安祿山這個名字也就在李世民心頭升起了片刻就被壓下。

  一百年后的事兒,現在惦記也沒用。

  而且以當時的情況,即使無安祿山,至多也就緩個十年八年。

  最終還是會有安祿海安祿樓之類的蹦出來。

  一直默不作聲的長孫無忌此時一副后怕的姿態:

  “大家圣謀萬里,賊人起狂嫉之心,賤獠伺機而發欲斷唐之興盛。”

  “臣恨不能以身而擋向大家之刀兵,惟望陛下圣體貴安無恙。”

  看著長孫無忌眼淚都下來了,李世民反倒有點不好意思了。

  對于自己安危是有自信的,比如過年前帶了幾個金吾衛就出去了。

  但仔細想想,若遇到的是幾十個這樣的突厥亡命徒,恐怕也只能飲恨。

  此時不用秦瓊提醒,尉遲敬德就出列而拜。

  雖然沒說話,但其中意思大家都懂。

  “敬德且坐。”

  李世民親自將這個愛將拉起來:

  “以后朕若出行,定喚你這門神作陪。”

  尉遲敬德這才咧開嘴開心起來。

  對于李世民遇刺,成都府衙的眾人表示毫無興趣。

  春秋時期的刺客簡直不要太多,不少都是為恩主復仇。

  你這李二鳳連人家國家都滅了,就不擔心人家行刺客之事的?

  相較之下孔明則是對那降唐立功的突厥將多有感嘆:

  “孝武皇帝時,若是長平烈侯麾下的趙信小心些,未必不能成如此人物。”

  張飛眨巴眨巴眼,回憶了一下才想起來這人是誰。

  孝武皇帝與匈奴開戰后,最先封侯的就是翕侯趙信和持轅侯樂,甚至比衛青還要早。

  張飛也理解,因為兩人都是匈奴人,這多半是千金買馬骨之舉,而且趙信也確有能力,陰山之戰居首功。

  但問題就是漠南之戰戰敗后又投降了匈奴,頗受重用,給大漢整了不少麻煩。

  千金買了馬骨,結果這馬骨跑了…

  “軍師別喪氣!”

  張飛拍拍胸脯打包票:

  “等俺老張騎兵大成,定然擒幾個羌胡人跳舞給軍師看。”

  “讓軍師也享受下唐朝皇帝的待遇。”

  被張飛這么一打岔,孔明頓時哭笑不得。

  二鳳雖然力排眾議的樣子很靚仔,但被突厥人搞得左支右絀的時候也抱怨過:

  “魏征勸我復立高昌,吾不用其言,今方自咎耳。”

  這也算是二鳳日常反思了:

  被突厥人刺殺,反思:我應該聽魏征的。

  滅了高昌之后,反思:我不該聽魏征的。

  立西州被打后,反思:我還是該聽魏征。

  二鳳能有這個感嘆主要是此時的西突厥重歸統一了,所以西州的唐軍據點壓力就有點大。

  西突厥的這事兒吧,讓十萬哥看看可能會有點眼熟。

  都布可汗將西突厥爆錘了一頓搶了一半領土后,直接投唐去了。

  這讓西突厥內部既高興又憤怒。

  高興是因為都布可汗確實很能打,捶的他們抬不起來頭,猛人一走自然松了口氣。

  憤怒是因為這人竟然寧可去大唐當將軍都不愿意當可汗!

  西突厥雖然收復了領土,但內部反而人心思動。

  這種情況下,剛上位的咥利失可汗玩兒了一手騷操作。

  簡單來說,他將西突厥簡單粗暴的劃分成了十大部落。

  然后分別設咄陸部和弩失畢部各統五個部落,咱們簡稱左廂和右廂。

  而西突厥這個話事人覺得自己最精妙的操作就在這里:

  左廂和右廂是仇人。

  不出意外的話,他咥利失會成功玩一手制衡,重振西突厥榮光義不容辭!

  然后不出意外…其實換誰來看這都必然出意外。

  這手制衡就玩了不到三年,左右兩廂就把狗腦子都打出來了。

  咥利失這個大可汗都被聯手趕了出去,流亡焉耆。

  就是在這種西突厥自顧不暇的情況下,二鳳一邊命侯君集攻高昌,一邊還給這西突厥的內亂加了一把火:

  親自給咥利失的侄子冊封為新的大可汗。

  而在唐朝設立西州后不過一年,左右兩廂就打出了結果:

  二鳳親封的大可汗兵敗被殺,西突厥重新統一。

  重新統一的西突厥第一件事就是給唐朝上壓力,因此二鳳才會有這樣的感嘆。

  但嘴上說著反思,實際上二鳳壓根就沒考慮過撤銷西州。

  而且事情很快迎來轉機:

  642年,西突厥大可汗通告西域各國:我要去打康國了,到時候你們看看,我與那天可汗孰帥?

  這種打天可汗臉的宣言讓西突厥上下氣勢如虹,光速攻克了康國,順帶搶了米國,劫掠財寶無數。

  但西突厥大可汗拒絕與屬下共分財寶,于是西突厥內部矛盾重新顯露出來。

  這種情況下,二鳳開始了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操作:

  643年底,遣使入西域,封咥利失的后代為大可汗,拉攏西突厥內部親唐派,加速其內亂。

  644年初,在使者聯絡下,此前倒向西突厥的焉耆國內部,親唐派開始鼓噪鬧事。

  同年四月,侯君集被斬首,大唐內部重新安穩。

  同年七月,二鳳下詔,攻打高句麗。

  同年八月,二鳳下詔,命郭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攻焉耆國。

  十一天后,郭孝恪以三千輕騎突襲焉耆國都,擒其王,焉耆國滅亡。

  劉備饒有興趣看著這突厥人復雜的姓名。

  看著這西突厥的分分合合,依稀想起來了孫吳的那個由大舅哥親手操刀的內亂:

  “二宮之爭?”

  “似而不是。”

  法正搖搖頭,多點評了兩句:

  “若是制衡,應當要使得有仇的雙方都有求于這個大可汗。”

  “這突厥人此舉,無異于幫雙方整合了部署。”

  “真是…自取滅亡。”

  在法正看來,即使要分這十部落,也是要將有仇的雙方摻雜起來。

  伱這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是往有仇的兩人手里塞入了武器。

  不把對方捅個透明,確實很難停下來。

  孔明則是笑了出來:

  “這唐皇,倒是將諸部聯合所上的天可汗尊號用了個清楚。”

  “冊封弱勢者以圖強獠,如此方為制衡。”

  “那西突厥內亂之始的大可汗真應該好好學學。”

  劉備則是看著這位皇帝那一步接一步的操作,同樣心情復雜:

  “焉耆國滅。”

  不同于感觸不大高昌,這焉耆在大漢開西域時就已經存在。

  西域小國,從前漢至今,又從今至那唐,最終方才覆滅。

  “大哥,這焉耆…”

  張飛興沖沖剛開了話頭,就被劉備直接打斷:

  “翼德可有攻伐關中之策?”

  他是真怕這三弟當場再跟他算算這焉耆的國祚,因此強行扭了個話題。

  張飛略感委屈,不過就是想請命滅焉耆罷了,大哥怎么都不讓說話的?

  至于攻關中之策…那不是等龐軍師出主意就行嗎?

  對于西突厥這內亂,即使是甘露殿的眾人也聽得饒有興趣。

  因為如今打探消息的來源基本都是過往胡商。

  秉著做生意不惹事的前提,胡商路過西突厥也基本都是交完錢就趕緊閃人。

  因此對于西突厥的了解還真未必有后世精準。

  侯君集更是兢兢業業的在講解:

  “如今西突厥的大可汗名泥孰,聽聞其為為人強硬,乃是親殺前任可汗即位,但其部也多有不服者。”

  “想來這就是后世所說的左右廂仇怨來源。”

  “大家給西突厥可汗封號之事,屬神來之筆!”

  “難怪光幕中臣取高昌無西突厥之擾,原來有大家千里之外運籌帷幄!”

  “這突厥獠汗竟敢輕視大家,臣愿提可戰之兵,捉其于順天門外夸功!”

  說著侯君集還想起來李靖與李世勣獻俘時的長安盛景,不知道什么時候主角能換成他侯君集?

  不過嘴上還是不停,為陛下取西域,他必當先!

  “這突厥獠汗,竟還獨占財貨,就這眼界居敢妄尊可汗,不知死活!”

  “想來西突厥命不久…侯君集被斬首?”

  侯君集的話語當即卡殼,他顫顫巍巍扭頭,對上的是李世民平靜的眼眸。

  眼淚登即就下來了:

  “大家,看來臣無幸見我大唐一統西域。”

  “請大家責罰臣私掠私奪高昌之失。”

  看著侯君集涕泗橫流,李世民嘆了口氣將其扶起:

  “可還記得玄武門之談?”

  侯君集點點頭,又趕忙搖搖頭,隨即想起來應該是前幾天的談話,最終還是遲疑著點點頭。

  看著這個親臣惶恐的模樣,李世民心中多了幾分不忍:

  “記得就行,朕那日說的,依然算話。”

  侯君集努力回想,最終也似乎不能完全記起來。

  但心下也明白,只要他行事不逾矩,就不會有此殺身之禍。

  但…侯君集看著光幕上小小的高昌兩字,心情卻極為復雜。

  知天地,知古今,見己之名,見唐之盛。

  如今他想的,可不僅僅是不逾矩啊。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