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1章 發狂而終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小小偏廳內眾文武相顧無言:

  真就如此天真?

  張飛忍不住道:“這真是曹賊的種?”

  曹賊不當人是真的,打仗有一手也是真的,并且還能贏下官渡這種高難度戰役,稱一句能打并不過分。

  “怎地生的兒子如此天真?”馬良忍不住道。

  這也是所有人的想法。

  “劉子揚之言句句在理。”

  有過有才無處用的經歷,龐統比較關心劉曄命運:

  “有夷陵之判,想來這曹子桓應當知曉其才了。”

  關羽看著光幕滿臉寫著無語:

  “大哥怒而興兵也就算了,這曹操之子也怒而興兵?”

  “天真易怒,如此何以為帥?”

  “該出兵的時候隔岸觀火,不該出兵的時候反倒發兵了?”

  張飛臉上則是寫滿了幸災樂禍:

  “二哥你憂他作甚?這曹子桓被大舅哥打一頓想來也能老實不少。”

  “益州那邊軍師的壓力想來也能減輕不少,不是壞事。”

  曹丕一意孤行誓要報仇雪恥,劉曄再次跳出來反對。

  事實上曹魏此時是個人就知道他們的主上就是那撲克牌上的大小王。

  畢竟孫權此前遣使投降時群臣祝賀,曹丕親封吳王還揮筆寫了報吳王孫權書。

  前腳封王后腳反了,是個人臉上都掛不住,只有劉曄這個大魏忠臣敢直接勸諫!

  但劉曄不是魏征,曹丕更不是李世民,曹丕就當沒看到,你說你的我打我的。

  東路是曹休、張遼、臧霸,領八萬郡兵進攻洞口。

  中路曹仁率兩萬人進攻濡須口。

  西路曹真、夏侯尚、徐晃、張郃率軍約七萬進攻江陵。

  “郡兵只能作牽制用。”趙云首先就不看好東路的進攻,即使有張遼。

  “曹仁亦是牽制。”關羽搖頭:“濡須口光幕提到不少次,且此為要地,易屯重兵,必修工事,兩萬精卒也難有戰果。”

  “江陵七萬人,四大將,定是主攻之地!”趙云不太看好:

  “想來這就是那朱然借助云長將軍所筑之城,名撼曹魏之戰了!”

  時間位置都對的上,應該只有這一個可能。

  “二哥斬顏良而潰袁。”張飛感嘆道:“進襄樊打的曹賊想逃。”

  “十萬大舅哥偷襲二哥,結果還要憑借二哥所筑堅城來御曹賊,而這曹賊還是因為他無信義而來攻。”

  張飛不屑于評價,只覺得這個舅哥的臉皮可比那江陵城墻要厚實多了。

  馬良蔣琬竊竊私語:

  “這李世民,聽光幕的語氣竟也是史冊上有名有姓的人?”

  “那文字或是有人假李世民之名而言,不可盡信。”

  眾人雖不知什么叫撲克牌什么叫大小王,但結合曹丕前后言行處境,反而能隱隱約約領悟其中意思。

  反正不大好。

  此時曹魏強于江東,但不太多,江東還有夷陵大勝提振士氣。

  如此曹魏還分兵攻之,雖有東路張遼抱病擊破呂范,但張遼同年病死。

  主攻的西路最終圍江陵半年無功而返,成朱然之名,夷陵之戰孫吳贏了個徹底。

  “兵多將廣,卻以己之短而攻敵之長。”張飛快要笑死:

  “按他老爹的行軍律令,領軍無功而損兵折將,此罪當斬。”

  簡雍笑嘻嘻:“那可有點難,曹軍赤壁之敗也沒見論罪責罰。”

  “文遠竟抱病而亡。”關羽唏噓,這個河東故交的一生也可謂無憾。

  白狼山和逍遙津之功名傳千年,后世武廟論能將其列入享祭祀香火。

  抱病出征亦能破強敵,最終死于沙場也算一個武將最為完美的謝幕。

  值得一說的同樣還是兩個,首先是劉曄這個倒霉蛋。

  與曹丕奏對過后基本就不被曹丕所喜,沒有私下奏對的記錄了。

  曹丕早亡后曹叡繼位,頗為寵信劉曄。

  劉曄尋思這機會我不得好好把握住?于是一改曹丕時的直諫作風,奏對每每揣摩上意。

  但這種兩面人作風很快就被參了一本,曹叡也因此疏遠了劉曄。

  劉曄對此無法接受,最終發狂而死,時年五十五歲。

  龐統嗤笑:“以曹子桓如此心性,夷陵后恐已惡劉子揚。”

  “這曹叡能寵信劉子揚,至少說明其才已揚名,曹子桓視而不見罷了。”

  “曹子桓自然無視。”簡雍大笑:“畢竟全靠他的短視才顯劉子揚之名。”

  “若是曹子桓為袁本初,劉子揚恐已性命不保矣。”

  快活的氣氛中唯有劉備是大寫的心疼:

  “如此之才,何苦受氣于曹賊乎?”

  “有此才名而無功可樹,反倒成了千古笑談,惜哉劉子揚。”

  “那看來前面那誰還說錯了。”張飛忘了傅玄的名字但還記得評價:

  “有腦子還能發狂而死?”

  糜竺懂一點,搖頭道:“正是因為劉子揚聰慧,才會發狂而死。”

  “歷任三主君,空有才而不得用,如何不發狂?”

  眾人都心有戚戚焉:光幕說他運氣不佳還真沒錯。

  另一個值得一說的是賈詡。

  江陵之伐最終是因疫病退兵,因此曹丕并不覺得自己敗了,他還想打。

  有鑒于之前面對劉曄的兩次“帝不聽”,這次曹丕學乖了,但沒完全學乖。

  看到劉曄就心煩,所以曹丕找到賈詡去征詢意見。

  賈詡之才不必多言,曹操也稱贊是賈詡讓他“信重於天下”。

  面對父親的老臣,曹丕顯得很是乖巧,很慎重的問:

  江東和益州這兩個不聽話的,先抽哪一個?

  “俺不懂對策,但是俺懂這曹子桓心態。”

  張飛搖頭:

  “剛征召的那些良家子也是如此,個個自比衛霍李,往往打上一仗就清醒了。”

  “這賈詡別出什么計策了,沒用!”

  “他應該狠狠地給曹子桓臉上摑一巴掌!”

  “三弟…”劉備日常頭痛。

  其他眾臣看著張飛那大掌:三將軍你是想自己上去摑一巴掌吧?

  賈詡已經七十多了,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一生謹慎的他決定最后發光發熱一次。

  賈詡給曹丕的奏疏很長,但非常務實,總結下來就三個字搞發展。

  策中賈詡看的非常明白,益州江東兩地都是據天險而守。

  而且諸葛亮能治國,孫權識虛實,陸遜能用兵,都是一時俊杰,強打不保險,變數太多。

  因此對策核心思想就是抓生產搞發展,八礦打二礦急什么?

  用兵之道,先勝后戰,量敵用將。所以最好先文后武,耗死他就完了。

  賈詡的對策高瞻遠矚,屬于治國之策,然而曹丕很不開心:

  我堂堂大魏皇帝來討個策略反被噴一臉口水?

  于是,帝不納。

  簡雍:“還真不如摑一巴掌。”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