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6章 凜凜人如在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后世的唱腔悠悠,配著畫面中的朽木似乎有了一種統一的美感。

  眾人也似乎不好多說什么,畢竟眾人是劉備之臣而非劉禪之臣,這種家事不宜多嘴。

  不待關羽張飛安慰,劉備便起身冷靜了下來。

  “仔細臨摹下來一副大圖,將其置于這個廳堂。”

  劉備沒回頭,但馬良知道這句話是對自己說的。

  “喏。”馬良悄悄嘆口氣,抽出來一張紙開始動筆,畫一塊朽木罷了,那有何難?

  與劉禪位置相對的是劉禪第五子北地王劉諶。

  他留下的事情并不多,甚至可以說非常稀少。

  我們僅知道的就是景耀二年受封北地王,景耀六年自盡。

  “這…唉。”劉備感覺自己今天嘆的氣比過去所有時候都要多。

  “汝非國君,何苦以死事國?”

  “可憐俺這個侄孫了!”張飛也很傷感:“要以死來挽回季漢顏面。”

  景耀六年時,鄧艾從陰平奇襲兵臨成都。

  名將霍峻之子霍弋當時嘉安南將軍掌南中,聞言欲赴成都勤王。

  陰平奇襲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那里地勢太過險要,曹魏記載鄧艾將自己包裹在席子里從山上往下滾,其險峻之勢可見一斑。

  所以鄧艾奇襲成都兵士必然不多,且當時姜維也未失劍閣,在與鐘會大軍相持。

  霍弋此時只要帶兵援成都,鄧艾奇兵無退路則必敗,但劉禪拒絕了霍弋的勤王上表,稱自有辦法。

  劉禪的辦法是什么?聽了本地士族譙周的話投降,哦對了,譙周還有個很有名的弟子叫陳壽。

  最終景耀六年冬,劉禪率太子諸亡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詣軍門,降魏。

  眾人沒想到僅僅一個投降其中還有如此多的事情。

  張飛偷偷斜眼去瞧自己大哥,卻沒想到大哥這次既沒摔杯子也沒砍桌子,就平靜的坐在那里,臉色冷的可怕。

  “面縛輿櫬!這投降倒是肯下功夫。”劉備如此評價。

  字面意思,自縛雙手并帶著棺材去投降,表示自己愿意任人宰割,最高規格的投降儀式。

  武將俱嘆氣,一支奇兵而已如何攻克一城?固守等援則奇兵自克!

  但應是能拒絕援軍,這讓人怎么說?

  “光幕此前曾說這陳壽評價陳祗乃是挾私怨,莫非是因為這陳祗與譙周意見相左?”

  孔明心細如發想的極深,心里幾乎是馬上就有了推斷:

  這陳祗或是曲意逢迎黃皓掌權,但實際上卻是為了在朝中呼應姜維北伐?如此才不被譙周與陳壽所喜?

  同時孔明心中更是警鈴大作:如此之人的弟子,怎么可能不曲筆著蜀書?

  就在蜀漢投降亡國前,劉諶與劉禪有過一次沖突,面對贊同譙周策略的后主,劉諶咆哮:

  如今到了絕境而且禍事即將來臨,此時應當父子君臣背水一戰,與社稷同死,與國家同亡,如此才有臉去見先帝!

  但無奈劉禪其意已決,選擇將自己這個第五子逐出。

  劉禪縛手投降時,劉諶哭于昭烈廟,就在這里先殺妻與子,然后自殺,選擇了做漢鬼而不做亡國奴。

  有人評價“劉諶不愧于其祖,劉禪有愧于其子。”

  亦有人評價“劉禪雖懦,幸有北地王為漢朝生色。”

  不同于之前將軍們殉國的慘烈,劉諶此舉,悲壯之意更甚。

  “剛強,貞烈!”關羽面露欣賞之色:

  “大哥有個好孫子,咱們有個好侄孫!”

  “只是可惜他父親沒能如他一般剛烈!”張飛恨恨砸了一下桌子:

  “前有大軍,旁有援軍,結果偏偏一支偏師便直接降了!漢節呢?君王之節呢?”

  雖然心里還是疼侄兒的,但不說兩句張飛也頗為不爽:

  “咱這個好侄兒倒好,寵信宦官他排第一個,投降他也排第一個,既這鳥樣,軍師死了之后投了便是,何苦遭這么些年?”

  “翼德!”關羽瞥了一眼讓張飛住嘴。

  隨即還是盡力勸了勸:“大哥,阿斗才四歲…”

  劉備冷著臉擺擺手。

  對于劉諶之死,后世也頗多憐之。

  明代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也特意贊詩。

  咱們八十年代拍的也挺好的,精神體現的很到位。

  光幕再次切換畫面,張飛直接大聲讀了出來:

  “君臣甘屈膝…凜凜人如在,誰云漢已亡!”

  張飛大笑出聲,贊道:

  “雄哉北地王!好詩!好侄孫!”

  而對于后面的影像眾人也不陌生,此前已經看過類似的。

  而那個一臉堅毅的“劉諶”怒斥譙周也讓眾人拍手稱快,最終在祖廟無奈自盡也讓眾人紅了眼眶。

  劉備則是看著那一句“寧可戰死失社稷,絕不拱手讓江山”有點出神,最終吩咐道:

  “寫好掛起,我要拿回去掛阿斗房里。”

  凜凜人如在這句讓up主想起來丞相的后出師表。

  其中有一段是回憶漢中后損失的部將,丞相對這支兵馬部將的評價是:

  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

  眾所周知皇叔窮的叮當響,僅靠一個皇叔名頭如何讓四方英杰云集麾下?

  誰會對一個皇叔名頭納頭便拜,英杰們追隨的不就是這一句“誰云漢已亡”嗎?

  這句話深挖一下也可以理解為,只要劉諶這樣的人還有,那漢室的火種就沒熄滅。

  反之如果國君都如劉禪一般,那漢室滅亡也沒什么可奇怪的。

  劉備一時間頗有點振聾發聵茅塞頓開之感。

  早些年間他窮盡心思用皇叔的名頭唬人,甚至還費了功夫讓陛下親自認證了皇叔這個名頭。

  但如今看來都頗為可笑,如今廳內這些人,外面為他奔走征戰嘔心瀝血之人,有幾人是真的攝于這皇叔之名?

  “后出師表?莫非還有前出師表?”趙云看的頗為新奇,但是好奇的目光迎上了孔明拒絕的目光,也只能化作失望。

  其實從歷史角度來看,劉諶自盡未嘗不是一個好結局。

  劉禪共七子二女,太子劉璿死于鐘會之亂,其余五子中四人俱死于西晉的永嘉之亂。

  僅三子劉琮在蜀亡前便已病逝,其后代最終逃往嶺南保住了劉備的血脈。

  劉諶之死給季漢留了最后一絲顏面,同樣也給自己留了一個體面。

  體面,顏面。劉備咀嚼著這兩個詞,不由得搖搖頭。

  國喪至此,談這些還是有點奢侈了。

  但至少有孫如此,讓劉備心情平復少許。

  up主對劉諶偏愛了一點所以說的多了點。

  主殿旁邊是偏殿,咱們先看左邊這個。

  “好丑的塑像!”張飛脫口而出,擰著眉頭評價:

  “如此之丑還能供奉于偏殿,二哥,莫非是你?”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