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劉備關羽眼含殺氣看了過來。

  劉備:能不能別提夷陵之戰?

  關羽:我不死哪來夷陵之戰?

  張飛縮頭,猶自不服氣小聲逼逼賴賴:“也沒說錯啊,大哥敗的都是不好相與的,那曹操不也被呂布偷襲?”

  一時間四座俱笑,至于對孫侯的戰績也沒什么好評價的。

  再離譜能離譜過逍遙津?

  “不克而還”至少說明把大軍全須全尾帶回來了,已經頗為難得。

  二爺屬于是一邊修城一邊北望曹操,然后等來了另一個關鍵因素:曹操治下的叛亂。

  曹操治下的叛亂是老問題,不完全統計:

  200年到220年期間,曹魏麾下發生了51次武裝叛亂,核心地區叛亂11次,東部地區叛亂17次,西部地區叛亂23次。

  “那個魏諷之亂應該也在其中?”劉備對于這種差點捅了曹操老家的人印象深刻。

  關鍵這人還打出了漢家旗號,好感度加一。

  這就牽扯出來一個老問題,即曹魏的賦稅制度。

  現代常見的說法是盛唐賦稅制度承于魏晉,魏晉賦稅始于曹操改革。

  因此得出結論:曹魏的賦稅制度不僅更先進,也更人性,秦漢直接收五六成的賦稅太壞啦!

  全靠稅法改革家曹老板,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盛唐都有參考曹操的稅制?這么厲害?

  孔明心生敬仰,他自從來到劉備這里主抓賦稅,當然知道這個有多難多復雜。

  一個盛世居然會學習曹操的稅法,那他可要好好聽聽!

  劉備倒是不太服氣:“三十稅一…哪來的五六成賦稅!”

  張飛嘿然,他們三兄弟可是打黃巾起家的:“要是真的能三十稅一,黃巾怎能席卷天下。”

  劉備默然,漢室衰頹民不聊生,如何不聊生?被苛捐雜稅壓迫的。

  但這種說法和曹操治下從不斷絕的叛亂是沖突的。

  如果曹操治下真衣食無憂,那百姓沒事兒造反干嘛?難道那么多人都心懷漢室?

  首先秦漢收五成稅見于班固的漢書、王莽的詔書和荀悅的諫書,資治通鑒做了整合敘述:

  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

  也就是說官制稅還是分成田租制的三十稅一,但算上苛捐雜稅就是十稅其五。

  劉備頭垂的更低了,丟人!而且丟到后世和后世的后世那里去了!

  豪民侵陵,分田劫假,這不就是漢朝最大的沉疴?

  孔明也點頭同意,苛捐雜稅才是民眾痛苦的根源,三十稅一變成三十稅十五甚至三十稅二十,百姓如何活?

  曹操改成了畝收四升的定額田租制,漢末畝產只有我們現在的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大概兩百八十斤。

  四升約16斤,也就是約十八稅一,單從這上面來看簡直活佛轉世。

  糜芳發現大廳內的氣氛變了。

  眾人俱是嘴巴張的大大的,就像自己進來時候第一次見到光幕一般。

  身邊的大兄也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

  “不可能!”關羽蹦了起來:“后世如何能畝產四倍!”

  “畝產十二石!”孔明也是難以置信:“莫非是這后輩記錯了?”

  “還是說這是又是那科技之力?!”

  “孔明!”劉備同樣是種過田的,此刻腦子轉的飛快:

  “既然靠蔡侯紙可以制出左伯紙,那你靠那個天工開物是否也能讓畝產十石以上?”

  孔明張了張嘴巴,最終還是閉嘴搖頭,主公你想太多了。

  根據孔明自己的預估,今年荊州水稻能畝產三石三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但實際上這個稅制只有世家地主能享受到。

  面度普通百姓曹操祭出的是屯田之法,據晉書記載的封裕諫書記載:

  民戶耕田用官牛的話,十稅其六;用私牛者,十稅其五。

  “孔明,如今我們十稅其幾?”劉備詢問。

  搖搖羽扇,孔明低沉道:“合計上所有賦稅,約十稅其三到十稅其四之間。”

  劉備點點頭,如今亂世三十稅一是奢望,但至少比曹操低能讓心里好過不少。

  屯田的百姓哪里來?強征。

  三國志一直有記載曹操不停的從其他地方征發人口到許昌鄴城附近。

  如205年平冀州后強遷冀州民戶、209年強遷淮南致使十萬民眾逃去江東等。

  而對于不同意征發去屯田或是逃跑的民眾要如何處理?

  何夔傳記載的是“有不從教者不得不誅”。

  劉備搖頭,曹操的狠辣他是有了解的,百姓也是有了解的。

  聞曹兵來如聞惡鬼至,拖家帶口跟著他劉備一起跑。

  就是因為攜民渡江跑不快,被曹操追上導致長坂坡之敗,糜夫人之罹難。

  但若論后悔是沒有的,劉備此時想起來只后悔手中兵不多,不能正面擊潰曹賊。

  但不可否認曹操的賦稅改革是一種制度上的進步,當然距離我們建國后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差得遠。

  唐朝也確實參考了這套制度將大唐推到了舉世皆知的盛世。

  但誰能想到曹操一開始的改革只是為了與世家大族媾和?

  甚是因為世家大族賦稅交的少,屯田的民眾反而被壓迫的更加厲害。

  一時間眾人各有所思考,劉備和孔明交換了一個眼色,一切盡在不言中。

  孔明則是又看到了一個新詞兒,在心里牢牢記下,不知道后世開國的這種制度是否是他們畝產十二石的關鍵?

  只是可惜從名字上猜不到太多的內容。

  劉備心里則想的更深遠一點,世家和大族一直是難以解決的痼疾,不知道后世是如何解決的?

  而在賦稅之外民眾還要被征發徭役,如果膽敢不從或者逃跑,結局當然也是死。

  這種情況下被壓迫的百姓民怨愈加沸騰,219年整個天下被逐漸推動到一觸即發的態勢。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

  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百姓惡憚遠役,并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

  建安二十三年冬月,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