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0章 密信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樂進對于困守襄陽是有心理準備的。

  但是困守襄陽時被一個巨船連轟,這屬實是有點沒想到。

  尋著間隙,親兵的尸體已經收斂好,而那殺死親兵的巨槍也被小心翼翼取了下來,被樂進握在手中,沉默不語。

  拿在手中當槍槊使都稍顯吃力,如此巨物能從關羽船上射出,貫穿四人勁尤不絕還能釘入墻中。

  樂進心里就一個想法:非人力所能及也。

  環顧四周,巨舟的這一波齊射并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但切切實實將士氣射入了谷底。

  樂進每次打仗都是沖在最前,擅長的永遠是斬將奪旗先登破城。

  而現在…他總不可能拖一條小船過來,劃著船朝關羽發起沖鋒吧?

  一時間倒是有點暗恨:都是騎將,你跑去研究水師做什么?

  而且那劉備有什么手段,竟讓江東為他造如此巨舟?

  這孫侯對劉備,送江陵送親妹送巨舟,怎么不將江東也送與劉備?

  不過抱怨歸抱怨,襄陽城還是得守。

  讓襄陽軍松了一口氣的是那天一輪齊射后,這巨舟便靠近了樊城。

  雖然樊城是兄弟城池吧,但折磨兄弟好過折磨自己。

  但若是樊城破了,那襄陽可能也守不久遠,故而襄陽守軍的心情還挺奇妙的。

  甚至有些士卒已經不敢和他們將軍對視了。

  樂進對此都看在心里,也因此巡城更加頻繁。

  他也在尋找戰機,一個能夠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的戰機。

  至于樊城那是真的顧不上了。

  趙阿不懂樂進的感受,他只是覺得這和自己想象的戰爭并不一樣。

  幼時在秭歸城是聽老人講過戰爭的,不過那時是黃帝戰蚩尤,老人們說的老精彩了,讓趙阿一時神往。

  但后來李公逃過來后,講的戰爭讓長大的趙阿頭皮發麻。

  割耳算功,殺民誣賊,強擄屯田,以及屠城、屠城還有屠城。

  而在經歷了機緣巧合進入關將軍的水師之后,趙阿感覺…

  這打仗挺累人的。

  白天需要待在船艙中蹬車,晚上又要登小船,來往當陽和樊城水面輸送那大到嚇人的弩箭。

  聽袍澤說,這艘巨船齊射的時候,比張將軍怒吼還要嚇人,但可惜趙阿都沒見過。

  他只在夜晚時候才從遠處欣賞過這艘沉睡的巨船。

  龐大,安靜,殺機凜然。

  趙阿有點喜歡它了,白天在上面做差,晚上在上面睡覺,就像自己和袍澤們的新家一樣。

  秭歸時惦記的娶媳婦如今趙阿已經不著急了,如今惦記的是想學學怎么維護大三弓,因為那樣月錢還能再多一百。

  大三弓是士卒們為弩炮起的名字,因為是三張巨弓疊在一起,這個名字簡單好記,而且沒有那么難寫。

  就在這日復一日累人的生活中,有一天趙阿正在下面蹬車,便聽到上面有人歡呼:

  “城破了!城破了!”

  事實上樊城現在是個什么樣子趙阿都沒清楚見過,但不妨礙他一起歡呼。

  因為破城算功,而有功,就有賞錢。

  于是當天晚上趙阿再次與袍澤駕船去當陽取箭時,從樊城出發時載了滿滿一船手被綁在一起的人。

  也直到這時候趙阿才看清楚了樊城,它沿江的一面幾乎已經成了一個刺猬,城墻破了好幾個角,下面還墊了土堆,很容易就能攀爬上去。

  手被綁在一起的人臉色頹喪不安,還有對巨船的驚懼,但這些趙阿都不關心。

  因為他忽然想起來忘了問長官,送這群人去當陽的船錢,誰出?

  趙阿因為不能收船錢的失望,關羽是不知曉的。

  這位美髯異常顯眼的將軍此刻站在樊城上,欣賞著在江上安靜蜷臥的大船。

  “攻城還是難。”關羽低聲道:“弩炮對于此等堅城,無論城墻亦或城門都無能為力。”

  徐庶指了指關羽,笑出聲:

  “此等易守難攻的堅城,七日而下已是匪夷所思,關將軍竟還不滿。”

  關羽神情很是認真:

  “襄樊無船,巨舟盡可抵近瞄準城墻頭射擊,面對一面無人敢守城墻,七日而下已是極慢。”

  徐庶也不反駁,伸出頭瞧了瞧道:

  “只是沒想到還能以弩箭釘城墻,攀援而上。”

  受限于工程技術,這種夯土城墻的底部能有五六米厚,越往上越窄,故而站在城墻頂上看,墻面是一個極為陡峭的斜坡。

  而此時釘滿弩箭,大可拽著作為憑依輕松爬上城頭。

  將這個想法記在心里,徐庶回頭笑道:

  “云長水淹七軍時若是能攻襄樊任意一城,恐怕結局大不相同。”

  關羽不做評價,嘆了口氣說起來另一個話題:

  “那樊城就交由軍師來修繕?”

  徐庶點點頭,這也是事先說好的,他看著關羽一步步下了城樓,然后將偃月刀插在一旁,俯身將一具荊州兵的尸體抱起來送到了一面關字旗下面。

  這里已經放好了數十具尸體,有士卒用板車將這些袍澤一一送回船上,最終都要運回江陵安葬去。

  徐庶幽幽嘆了口氣,樊城守軍僅萬人,是一個已被梟首的刺史組織守城。

  而在徐庶的建議下,借著巨船之利對著樊城濫射四日之后方才上岸,隨后修筑了一日土堆之后由關將軍帶領攻城。

  挾巨舟之威,最終陣亡二百多人,俘近八千,已經是一場難以想象的勝利了。

  但終歸還是小民客死他鄉,且與漢人征伐的盡是漢人。

  拍拍臉,將這些“光幕后遺癥”暫時壓下,徐庶隨即大聲呼喝組織士卒們修繕樊城,接下來他們要在此打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了。

  打掃樊城,靜待曹軍。

  而對曹操來說,今年的壞消息真是一件接著一件。

  移師許都第一件事便是用幾顆人頭簡單粗暴鎮壓小皇帝不該有的心思后,雖然此舉讓一直在許都處理事務的荀彧頗有微詞。

  但曹操已經顧不上荀彧的感受了,因為襄樊的數封軍報傳到了他手里。

  樊城丟了,與這個消息一起被送回來的還有于禁的疑問:還要支援樊城嗎?

  而在簡單分析了送回來的消息情報之后,曹操便有些惱怒,讓你樂文謙死守襄陽,沒讓抽調樊城的糧草和預備部隊盡駐襄陽!

  雖然從當時想法來看倒是沒錯,但如今不過短短七日樊城就丟了,不是你樂進的問題難道還是已被斬首的刺史的問題?

  罵雖罵,但至少襄陽定然難失,既如此就有了支援樊城的理由。

  而此時曹操的感情就更加復雜,既喜且憂。

  喜和憂的都是同樣一件事:他曹操對關羽的判斷沒錯。

  于是在許都研究形勢之后,便有精騎從許都北上,要去往鄴城調兵調糧。

  而許都的駐軍除了必須留下一軍城防之外,其余也皆盡開拔,奔赴樊城戰場。

  雖然如此一來糧草也就只夠堅持二十幾天,但曹操并不是很擔心。

  從起兵至此,類似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面對了,已經有充足的經驗了。

  而且…曹操看著手中的密信,臉上有點疑問:

  “劉備在益州盡征大姓田產,故而他們愿意聯合起來,重迎劉季玉歸益州,因此向我求助?”

  荀彧點點頭道:

  “益州姓鄙,且此聯合之輩更鄙。”

  一個鄙字道盡荀彧對于益州所謂大姓的看法和態度。

  曹操覺得一點都不鄙,幾乎不用思考,這封密信便被遞給荀攸:

  “送到河北,他們應該知曉其中的意思。”

  這便是要大姓獻糧了,之前曹操還正愁找不到理由,但劉備此舉反倒是幫了他一把。

  這群大姓簡直將地產看的比自己親兒子還重要,怎肯輕易舍人?

  而另一封密信…

  “孫權面對關羽出兵,毫無動靜,且于江夏增兵?”

  曹操琢磨著其中味道,只覺得這南方越來越有意思了。

  (本章完)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