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章 漢民猶存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最新網址:ixsw光幕的話也說的廳內眾人熱血沸騰。

  舉世間所觀,唯漢與大秦耳!

  張飛更是有點手癢道:

  “這安息還真是好狗才!前有謊言蒙騙漢使,后有主動伐人臣屬。”

  “龐軍師說的還真沒錯!這安息就是怕大漢和大秦聯手!”

  孔明看著劉備黯然的表情很懂:大秦有安息之禍,大漢何嘗不是如此?

  隨即勸慰道:

  “光幕已言,安息國祚將亡,看來大秦定是挺過了此番劫難。”

  “且既然威宗時使者為真,那等主公興復漢室后,遣使西訪即可。”

  劉備也只能振奮精神,強笑道:

  “大秦有外敵,我漢有內患,倒是同患難了。”

  因為羅馬與安息的戰爭,陸路絕斷,所以使團只能走海上。

  還是光幕上的同一張圖,眾人看著大秦那邊出現了一個點,然后在海上蜿蜒蠕動,朝東方進發。

  并且,大漢西邊的貴霜帝國與安息當時是同盟關系,所以絲綢之路對羅馬使團徹底堵死。

  公元165年,羅馬使團從紅海出發,經紅海過阿拉伯海抵達了印度,并在這里修整。

  次年夏天,印度洋西南季風開始,羅馬使者再次啟航,過馬六甲海峽,沿中南半島北上到達了日南郡,這也是后來秦論走的路線。

  進入漢境之后也是一帆風順,在洛陽受到了漢桓帝劉志的接見,并獻上了自己的禮物。

  漢朝當時有日南郡,而且那個時代野生動物泛濫,犀角象牙玳瑁啥的都不是稀罕東西,所以當時士大夫們懷疑這個使團的真實性也無可厚非。

  但從西方史料來看,馬可奧勒留雖然是個皇帝,但更是個哲學家。

  “快樂的生活不需要物質”就是這位皇帝留下的名言,重思想輕物質,摒棄享受去完善靈魂。

  所以羅馬使團也沒辦法:皇帝根本沒批那么多經費啊。

  “視錢財如糞土!”張飛懂了。

  “倒是一個明誠之君。”孔明很贊賞,尤其再聯系到桓帝此人,更贊賞了:

  “延熹九年,此乃黨錮之禍之始!”

  劉備的臉色也臭臭的,他記起來了孔明的那個出師表的評價:

  “未嘗不嘆息于桓、靈也。”

  尤其此時與大秦這個一比更是:雖不曉得哲學是什么,但聽起來就像個好詞兒!

  而且人家都在重思想了,千年后提起來還是贊賞的,桓帝你得支棱起來啊!

  糜竺顧不上許多,對他來說這條海路顯得如此迷人!

  “季風此說,應與海客所說的風信乃是一物,得記下來。”

  走一遍這條航路的愿望也愈發迫切。

  馬良一邊抄寫一邊評價:

  “這位皇帝的看法倒是與丞相的淡泊以明志相差仿佛。”

  說著馬良倒是有些可惜:

  “如是這個使團現在來訪,定能與軍師相談甚歡!”

  龐統嗤之以鼻:“如此主張是要求自己的,哪有使團也淡泊明志的!”

  但正所謂之前彈幕所說,歷史迷人之處就在于它的不可預知性。

  166年,羅馬攻入安息,將安息首都泰西封焚毀,但此時羅馬的士兵染上了天花。

  這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在羅馬軍團內爆發,羅馬士氣減1000,只能撤退。

  天花的大肆傳播在羅馬國內引發恐慌,同年,北方的日耳曼部落也開始頻頻南下劫掠。

  十四年后頻頻征戰的奧勒留因瘟疫病死,羅馬五賢帝時期結束,進入了三十僭主時期。

  奧勒留病死后四年,遙遠的東方有一個人喊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給東漢敲響了喪鐘,三國亂世由此正式開啟。

  幾乎同一時間世界上的東西方兩個大帝國陷入了內憂外患,大漢與羅馬的唯一一次交流后也戛然而止。

  眾人唏噓不已,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如此看來這羅馬竟與大漢相似至此,同樣的內亂時機,同樣的北方威脅,同樣對于遠方的帝國倍感好奇,同樣的有心懷不軌的鄰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居。

  甚至連國史上的大治結束時間也幾乎相同,只是…

  “三十僭主?”張飛咂舌,如果他理解沒錯的話這意思是三十個皇帝都不是正常手段登基的。

  “如此還能不亡?”張飛感覺沒法理解。

  “或是因為…”孔明精準的想到了此前光幕無意間提到的:“元老院?”

  那個禁止男性穿絲綢的政令出自元老院,而非出自皇帝或大臣,似乎這羅馬的官員設置與大漢十分迥異。

  至于黃巾之亂什么的,大家伙實在太清楚,基本都是親歷者,有什么好說的?

  文官如馬良孔明等,上能說黨錮之禍,下能言十常侍之亂,劉關張三人更是在黃巾之亂親身拼殺。

  關羽反倒是注意到了另一件事:“天花,是何疫病?”

  “這安息國度已破!殄國之功近在眼前,竟能讓將士士氣崩落至此,何等疫病才能及?!”

  短短數字就讓關羽脊背都有些發涼。

  作為將帥,他從不懼怕敵方精良的武器,也不抱怨對手憑借的山險要塞。

  但如此酷烈的疫病,要如何面對?如何防備?

  關羽一時間有點心亂如麻。

  孔明寬慰道:“關將軍勿慮,既然能傳之迅猛,那患病必然不是即死。”

  關羽這才心神稍定,剛才他看光幕以來第一次有沖動將那后世的后輩拖過來:

  好好說說這可怕的,能讓一個如大漢一般強盛的帝國都恐之怕之的疫病,到底是什么樣子?

  趙云也分析道:

  “若是染指即死,鑿坑焚病尸,絕水源而掘水井,曠野平底筑營,二十日之后疫病自消。”

  “這天花,或還有其他詭異之處。”

  “且…”龐統也有些憂慮:“既然漢之絲綢絹布能傳到大秦去,那大秦的天花自然也能傳到大漢來。”

  眾人一時間悚然一驚。

  龐統則是想起來一個更久遠的:“我此前翻看光幕文字記錄,也稱在關將軍敗亡之時,羅馬那個國君…”

  想起來那個羅馬皇帝一長串的頭銜,眾人面色有點發白。

  “其國亂至此,莫非天花依然肆虐乎?”

  孔明搖頭做了決定:“等今日事畢,我去請教張神醫,張神醫精于此道,或有其他說法。”

  此事便暫且按下。

  話題重新拐回丞相的南中之策。

  “啊?”張飛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只看著光幕中那橫跨大漢羅馬兩國的地圖飛速縮小,重新定格在了“小小”的南中之地。

  面對南中大姓豪族和夷人,丞相只能用古身毒道來團結大部分。

  但是對于被壓迫的夷人也沒有放棄,甚至已經窮盡了自己所能。

  讓我將時針撥動到一千六百年后。

  當時華夏內憂外患,在當時南方,緬甸被英國殖民,占據了緬甸的英國人猶不滿足,盯上了佤族土地上的兩座礦山。

  班洪此地,有一座儲量極高的銀礦,英國對此垂涎非常,為了巧取豪奪這座銀礦,英國嘗試收買未果。

  碰了一鼻子灰的英國佬暴怒,很快便下了決定:強占!

  20世紀34年,英國殖民者聚兩千人,強占并強行開采銀礦。

  銀礦富裕,英國人也打了個好算盤,銀礦中分出來一點點利益應該就能收買這些無知的土人了吧?

  對此班洪王和班老王的回答是:我們是中國人!

  班洪王更是義正詞嚴:“我們是孔明的后裔,天朝的臣民,我們的祖國是中國,我們不愿作亡國奴,象緬甸亡給英國一樣。”

  “好漢子!”

  張飛一巴掌拍到趙云大腿上,激贊:

  “真是一群好漢子!軍師,你的種都是好樣的!!”

  孔明:“?”

  劉備聯系了一下時間便大概明白過來:

  “此時…華夏的日子不好過啊…”

  “何止不好過,過幾年似乎那倭寇就要露出獠牙了!”關羽怒聲。

  群情激奮,唯有孔明鎮定的坐在那里若有所思,他想起來了曾經給光幕開玩笑寫的一幅字。

  面對英國人強占礦山土地,班洪王集中了17個佤族頭人,誓死抗英,共立誓言,并發布了非常著名的《佧佤十七王敬告祖國同胞書》。

  宣言中佤族同胞們說的很簡單,但很動人心,他們自稱并不太會說漢話,但是五十代人,都服漢朝,漢朝對佤族好,那佤族便不能背叛漢朝!

  土地和礦山是漢朝的,我們不能辜負了先祖之意!

  面對視死如歸的同胞,當時百姓都義憤填膺,紛紛慷慨解囊助力抗英。

  5月30日,拿著原始武器的佤族人向英軍發動了進攻,并在激戰到6月6日后,迫使英國人灰溜溜退回緬甸。

  而這里佤族同胞所說的先祖,便是諸葛亮。

  他們信奉先祖,還信奉一位阿公阿祖,這便是諸葛亮。

  在他們世代的傳說中,諸葛亮與他們的先祖達成了約定:

  諸葛亮幫助他們生活,而作為回報,他們愿為丞相守漢的南大門。

  守約一千七百載,世界一直在變化,但是在這方小小的土地上,大漢不滅,漢民仍存!

  張飛已經激動的不知道說什么好,再次拍了一次大腿,但拍空了。

  于是只好沖到孔明面前,將孔明舉起來轉了兩圈,口中還嚷嚷著:

  “軍師,俺一直都服氣你,但今天才知道,俺老張還是小看伱了!”

  天旋地轉間,孔明想起來了當時抱著玩鬧心態寫的那句話:

  榮耀,屬于人民。

  既感激大家支持,又羞愧昨天更新不行。

  周四晚上忙完活兒之后,一晚上作家助手記錄寫了八千字,但實際上刪刪改改,只有不到3千字,加上之前的,勉強湊了個六千字發了,一個兩千字一個四千字。

  然后白天在儲物間睡了一小時又起來上班,晚上本想寫四千,然后發現腦子徹底僵了,又是錄入四千,刪改后只有兩千。

  總之對不住大家,昨日欠了兩千,之后補上。

打賞和

無線電子書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