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59章 天幕-4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京城,聯合礦業總部。

  這里再一次復刻了天幕三號任務的熱鬧場景,不過與上次不同的是多了些緊張壓抑的氣氛。

  現任CEO吳懿面色嚴肅地站在宣講臺上,讓下面坐在一起的朱秉光和楊信軍心都懸了起來。

  太空水泥與3D月壤打印技術的實地實驗結果已經傳回,雖然樣本還未送回來,但玉樹基地的檢測已經很詳細,提供了有足夠說服力的論據。

  在月球極端的冷熱交替環境兩個多月后,兩種技術制造的路面都經受住了考驗,雖然部分參數有高有低,但總體而言都差不多,超出了最低要求。

  質量上相差不大,那么決定兩種技術命運的就是便捷性與成本了,時間和精力在月球上也是相當重要的資源。

  評判小組由航發委和新遠抽調人手組成,深夜才完成了最終決議,并即將公布結果。

  雙手交叉用力的楊信軍不自主瞥向了一旁老神自在的林炬,后者清晨去掃了墓,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

  “根據22名宇航專家的聯合評審,我們確認將在6個月后內啟動月球高速路建設計劃,并經過慎重討論,從兩個投標小組中選擇最合適的一方。”

  吳懿的語速并不快,到這里停頓了一下眼神掃視了坐立不安的兩人,平靜地宣讀著最后結果:

  “經過多方面的綜合比較,我們認為太空水泥技術更適合月球高速路修建計劃,并希望由楊信軍教授帶領的京航大學團隊承接相關設備與施工計劃研究任務,保質保量地完成第一條月球基礎道路修建計劃!”

  全身緊繃的楊信軍聽到太空水泥時就已經放松下來,話音結束后渾身一松,然后就癱坐在椅子上沖著空氣傻笑。

  足足三百公里的修建計劃,并且還由他們主導,這將一次性掌握多少關鍵技術?

  這完全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獲得的好處難以想象!

  會場內也隨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紛紛祝賀著月球最大的基建工程正式上馬。

  唯一失落的只有朱秉光和他的助手們,3D月壤打印技術先是在航天局內部被淘汰,第二次參與競爭也同樣輸掉,難道真的是技術路線出了錯誤?

  一直到掌聲落幕他都在失神,連沈祚舟喊自己的名字都沒有聽見。

  “朱教授,朱秉光教授?”

  “…啊,我在,我在聽。”

  上面的吳懿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換成了沈祚舟,他并未在聯合礦業內擔任職務,站在上面讓朱秉光有些不明所以。

  “咳咳,我再宣布一件事:

  因為3D月壤打印技術在可塑性及復雜面兼容性上的良好表現,航發委希望用此技術作為月球地下開發與永久基地外防護層建設,并于三個月內正式啟動。”

  由于月球的特殊環境以及基礎成分的構造不同,在復雜面的成形方面,太空水泥的施工難度實際上是高于3D打印技術的。

  況且林炬就沒打算二選一,兩種技術都要發展作為儲備,龐大的月球工程可不只養得起一種路線。

  正好根據其特性一分為二,3D打印技術成本高一些,就用于規模更小的居住地建設,做到物盡其用。

  突然的轉折讓楊、朱二人都愣了一下,楊信軍最先反應過來對后者祝賀:

  “可以啊老朱,你這行動速度比我還快。”

  “我…真沒想到…”

  朱秉光最后只嘆了口氣,不管怎么說,長久以來的努力總算是有了回報,這就足夠了。

  兩個團隊都獲得了圓滿的結局,而吳懿也重新上前,宣讀著今天的正題:

  “在經過兩個月的匯總后,天幕三號任務取得的全部數據都已經分析完畢,根據聯合礦業的玉樹礦場開發日程,我宣布,從4月7日起即刻開展天幕四號考察任務。

  本次任務主要包括勘探氫彈試爆點,確認試爆當量與測試對象,暫定于5月9日進行時報任務,并完成爆炸后的效果總結,為天幕五號正式大規模礦場開發任務提供依據。

  天幕四號考察任務全體隊員共27人,預計需要五到七次登陸任務,下面請礦場爆破工程中標方按順序進行發言!”

  天幕四號任務以爆破為主,因為牽扯較多所以籌備會議都顯得十分冗長,林炬沒多久就悄悄離開,不過并沒有回到酒店而是直奔航發委。

  時間進入4月,各種任務的爆發點已經開始集中。

  長征十八號火箭又已經開始了發射準備,計劃于5月7日發射,離現在還有32天。

  九章號的姊妹船祝融號正如它的前輩一樣,同樣飛到宜州再走水運轉海運,預計一周后才能抵達瓊州進行組合發射。

  天問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相同探測器的四個連續任務,分別將于4月29日、5月1日、3日、5日,每間隔兩天發射一枚新遠二號火箭。

  兩枚在九泉發射,京城指揮中心負責,兩枚在瓊州發射,新遠負責,用以降低指揮團隊的壓力。

  不過最忙碌的應該是海上的遠望船隊,需要連續不斷地監視火箭飛行軌跡。

  而最后一個“超大杯”臺風號,因為復雜程度定為5月22日發射,預計5月5日前才能出廠。

  不過因為它核動力的變態加速以及不需要在火星減速,臺風號抵達火星的時間快得驚人,僅僅40天就能走完全程,大概在7月2日前后高速掠過火星,釋放探測器的同時利用其引力繼續加速,然后利用木星的強大引力彈弓最后加速一次,在那不久后就要開始減速泊入土星軌道。

  火星到木星需要約4個多月時間,木星到土星的加速段會持續3個月,剩下的3個月都需要拿來減速,剛好用12個月抵達土星。

  天問一號到五號任務倒是差不多都得6個月左右時間,大致在下半年10月中旬以后才能抵達火星,屬于遙遙落后。

  甚至理論上“離火”也要在那個時候“同步”抵達,不過基地打算讓其8、9月份就現身,就宣稱是用探測器上的離子推進器加速了一點點。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