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50章 希望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2月25日,佛羅里達,肯尼迪航天中心。

  對于阿美航天來說,2018年的開端相當不錯。

  先是“重力龍”飛船安然無恙地讓兩名宇航員體驗了四天的重力生活,并安全返回摘下了首個人工重力飛船的桂冠。

  緊接著奮進號地面測試通過,標志著阿美第一艘核動力大型載人飛行器首飛在即,算是對標了風暴號。

  而現在,又一枚登月火箭矗立在了發射臺上。

  這是第三枚SLX,其上搭載的正是阿爾忒彌斯四號的全體乘組,將執行新年第一次登月任務。

  相比于前兩發SLX,這一枚SLX對上面級做出了重大改進,將原來兩臺RL10發動機的ICPS上面級更換成了三臺RL10的半人馬座VI上面級,月球軌道運力增加到55噸。

  增加的這9噸運力能干什么呢?再加上SLX發射獵戶座飛船本就有的20噸余量,可以順便把給‘起源’登陸器使用的OSS燃料艙也打過去。

  OSS燃料艙放在了獵戶座飛船的上面,就像是阿波羅計劃中登月艙的位置,重疊起來后整枚火箭比原來又高了一些,但依然比星艦組合體更低也更輕,顯然不會發生重心問題。

  更換新上面級是羅伯特局長以及國會老爺極力督促才搞定的,原來的ICPS上面級高不成低不就,需要把飛船與OSS分別發射,一次等月就需要至少兩次發射。

  現在簡化后就意味著每次降低4億美元以上的支出,也更加方便登月任務的進行。

  執行這次任務的依然是四名宇航員,不過其中有一名居然是帶嚶宇航員。

  按照原來的章程直到阿爾忒彌斯六號NACA才會開放座位給歐洲,現在直接提前了兩次。

  帶嚶宇航員戴維本人倒是知道為什么,原先歐洲都指望著阿爾忒彌斯計劃帶上自己,而現在不僅歐空局推進了塞勒涅計劃,還增加了華國這個新選擇。

  通過天幕系列任務,現在已經有六個國家完成登月行動啦!

  再加上NACA決心大力開發月球的“半人馬”計劃,登月名額也遠遠不像以前那么緊張,于是“慷慨”地先給帶嚶讓出來了一個,并且算在登陸月表的三人里。

  在阿爾忒彌斯三號任務發射三個月后,阿美就又要登月了。

  飽受質疑的超重助推器可靠性已經獲得了充分檢驗,加上SS星艦組合體,它已經連續發射了6次,最近四次一級都毫無問題,多機并聯已經不再是“離經叛道”。

  不過為了表示新年第一發的重視,副局長吉姆還是出現在了現場接受媒體采訪,然后注視著SLX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騰空而起,再次將四名宇航員送上征途。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與外界所看到的一片向好不同,羅伯特并未被這種情緒感染,反而感覺越來越沉重。

  7月阿爾忒彌斯二號的事故是一場災難,但對于阿美航天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事故過后NACA逐漸從過熱的追趕氛圍中清醒,重新開始恢復過去的嚴謹和認真。

  所有人都以為這會大大拖慢進度,但實際上因為各項混亂的計劃重新被梳理,資源人力配置更加合理,外部干擾因素減少,在小半年的低谷過后發展勢頭反而更高,從SLX火箭開始一路高歌猛進。

  但在進步的同時大多數人卻忽略了大洋對岸的同行也在進步,他們只不過稍稍沉寂了一會兒,卻將迎來更為猛烈的爆發。

  根據公開渠道收集的情報資料,華國四大行正在聯合籌備一家新的投資銀行,小道消息稱主要面向太空開發投資,目的是為航天市場募集資金。

  毫無疑問,能配得上如此大陣仗的只有聯合礦業,在后者的大力推動下,月球基礎設施正像吹氣球一樣開始迅速膨脹,遠非傳統宇航路線可比。

  還有聽說第二架、第三架空天飛機也將投入使用,華陰組織推動的廣寒宮基地也確定了發射計劃。

  還有無線輸電、高超音速飛行器…NACA為之確立了一個又一個對標項目,每一個都是了不得的大計劃,讓羅伯特的精力總是不夠用。

  除此以外他還要時不時的參加第十三辦公室組織的會議,后者的頭頭大衛雖然被很多人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真本事的確不小。

  第十三辦公室甚至秘密開展了一個新學科:外星社會學,吸納了三十名科學精英參與,將在未來成為“宇宙社會學智庫”。

  而他現在正閱讀著十三辦公室提供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每一個字都需要認真分析,以及時調整應對策略。

  在舉國之力的頂尖大腦共同作用下,“外星文明”總算有了一些最粗糙的輪廓:

  首先是一個大大的好消息——根據信號技術水平判斷,外星文明科技水平應當不高于人類50年;

  然后是一個壞消息:外星人一定不在太陽系內,所以說明它們掌握了最起碼的跨星際航行能力,領先人類至少50年。

  總結:外星人宇航技術領先50年,其他技術水平待定,應當(強調)也屬于才跨入星際門檻的文明,所以它的家園,或者據點、飛船不會離太陽系太遠。

  比人類強很多,但是也沒有強到難以想象直接放棄掙扎,所以很大可能精英們不用集體逃亡茍延殘喘,可以試試拼命發展掙扎一下。

  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推翻原來的深空計劃,因為掙扎就意味著需要建立太陽系——至少是柯伊柏帶范圍的防御網,建設一支不弱的防御力量。

  小行星帶以外的巨行星都是天然的堡壘,未來太空艦隊(假如有)都需要依托那里存在,所以還是得干活。

  另外報告中還附上了一些未得到大部分成員認可、或者缺少足夠證據支撐,但也有一定可能的說法:

  有樂觀派學者認為外星人不一定就是惡意的,大衛的能量威脅論也不一定適用于所有文明,外星人很可能早就界入到人類生活中。

  這個說法的最有力支撐是阿爾忒彌斯二號任務的“第五人”事件,第十三辦公室經過仔細研討只給出了兩種可能:

  要么華國人偷偷摸摸多塞了個見不得光的人上去,或者有其他陰謀;要么是外星人搞鬼,是它們篡改事實或者早就和華國人勾搭上了!

  雖然后一種可能很令人氣憤,但也說明外星人不一定就非要滅絕人類,可以交流就有回旋余地。

  也許它們監視人類只是出于好奇或者其他無害目的,總之沒有必須消滅人類那么糟糕。

  樂觀派的看法只獲得了極小一部分贊同,畢竟大衛的能量威脅論是從生物本能以及科學基礎的方向出發,基礎牢靠程度高得多,樂觀派的理想成分還是太多。

  但不管怎么說,高層總算不用時時刻刻提心吊膽了。

  十三辦公室另外提出了一項要求也獲得了通過:建設一臺超級太空望遠鏡,口徑達到60米。

  現在在軌運行最大的太空望遠鏡是哈勃二號望遠鏡,口徑達到2.4米;計劃今年發射的華國“巡天”望遠鏡口徑是4.2米。

  而正在研制,預計2020年5月(原世界線2021年12月)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口徑則劇增至6.5米,將成為世界最大口徑的太空光學天文望遠鏡。

  十三辦公室希望建設的60米級超級光學望遠鏡,主要目的則是為了對整個太陽系實現監視和防御,空閑時候也能拿來觀測星體。

  這樣的超級望遠鏡,甚至足以觀測近一些的恒星系中行星表面狀況。

  如果用于太陽系防御,它就能夠巨細無比地展現人們想要的所有細節,提供相當的警戒能力。

  當然其中的加工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光是那個規模的反射鏡就足以讓光學公司頭疼不已。

  在大口徑光學望遠鏡中,其實常規的透鏡,也就是透明玻璃鏡片應用并不多,廣泛應用的是里奇克萊琴式雙曲面反射鏡,用曲面鏡代替透鏡聚焦。

  不管是再純凈、再好的透鏡,都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衍射光和散射光影響,除非透光率能做到百分之百。

  而曲面鏡用的材料非常豐富,例如韋伯望遠鏡使用的鈹反射鏡,巡天望遠鏡使用的是碳化硅反射鏡,都比透鏡成像更精確。

  制造這個規模的反射鏡其實還不算特別大的麻煩,歐洲已經在開發40到50米口徑的地面觀測天文臺,努努力并非不可能。

  而且反射鏡不需要一體式設計,例如韋伯望遠鏡的主鏡就是由18塊六角形反射鏡組成,60米級超級望遠鏡當然也可以,但數量也不能超過30塊,否則控制系統就太精密復雜反而不可靠了。

  十三辦公室暫時管它叫“希望”號,預計在2025年之前投入使用。

  然而這只是他們預想的太陽系警戒網中的一部分,除此以外還有在月球或者太空建設引力波天文臺的計劃,用于探測可能的引力波通訊或者其他異常表現。

  在人類具備太空反擊力量之前,這些工作至少不會讓人類死到臨頭才反應過來。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