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12章 會議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報告狀況。”

  “兩艙段壓力正常,氣閘艙密封完好,宇航服除塵至閾值以下,空氣顆粒指數正常,可以進行下一步。”

  桂樹居住艙…玉樹基地組織辦公室內,四名宇航員穿著貼身常服,圍繞折疊桌端坐。

  李偉坐在靠艙壁的位置,背后就是天幕三號任務在內的三面旗幟。

  他此時神情嚴肅,旁邊還有記錄儀。

  “同志們,我宣布玉樹一號基地第一次支部正式會議開始,首先請天幕三號先遣隊隊長發言!”

  說完后他就開始和其他三人一起鼓掌,視線一起看向鄧磊。

  后者起身也是肅穆莊重的樣子,仿佛又找回了在空軍做匯報的日子。

  “大家好,這是…”

  他的話并不長,只是簡單地說了一下從登陸到現在的工作狀況和完成進度,然后接下來其余三人也要輪流發言,最后由李偉做總結。

  會議只用了40分鐘就結束,當記錄儀關掉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放松了下來。

  剛剛開的會議象征意義還是居多,主要是證明一件事:從現在開始月球也有支部啦!

  而且還有一個固定的辦公室駐點,其中的意義可以說非凡。

  剛剛的視頻傳回去肯定要剪輯幾個畫面放到中央新聞里重點報道,事先大家都已經排練過了兩遍。

  會議過后付向杰和柳鳴一起把一個大箱子抬過來打開,里面裝滿了真空包裝的各種食品,尤其是數包處理過的綠色蔬菜,簡單加熱后就能使用。

  雖然航天食品的進步已經能吃到成型的正餐而不是牙膏管裝的糊糊,但對于吃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天宮、烏兔兩個空間站已經能支持非常充裕的綠蔬和水果補給,下一階段據說是讓宇航員在月球上吃到現做的飯菜。

  不是微波爐加熱的預制菜,而是正經的現炒現煮。

  畢竟月球的低重力已經具備了開放烹飪的基礎,要是花點心思讓宇航員自己弄個蔥爆牛肉或者紅燒肥腸都不是不可能。

  要是用的原材料部分還能從月球大棚里出,那就可以說華國人在月球扎根了,意義和組織辦公室的存在一樣重要。

  鄧磊從箱子里挑出一袋雪菜肉絲蓋飯,想象著自己在月球能做什么大飯。

  月球過年可不是說說而已,整個天幕三號考察任務一百多人至少要兩個月才能結束,現在的四名宇航員不出意外都會待到年后。

  短期內他們都是中堅力量,畢竟登月宇航員和月球常駐宇航員還是有差距的。

  月球有重力不代表和地球完全一樣,和太空更是有著顯著區別,長期生活需要不少時間去適應。

  就比如他們剛剛作業的幾個小時,就連有過經驗的鄧李二人都摔了幾次,要不是穿著的“開拓Ⅰ”無源外骨骼宇航服夠靈活,爬起來都有點費勁。

  吃飯、喝水等等都需要額外注意,唯一不需要適應的只有上廁所,不需要費力對準座圈以及被真空泵吸的馬桶體驗簡直讓人落淚,還有傳聞以后的月球基地會嘗試蹲廁,更是讓人向往。

  還有一些好處是味覺和嗅覺恢復了許多,人體的感官重新在重力下有序運行,臉部的充血也遠沒空間站里那么明顯,這也能幫助在月球上的長期駐扎。

  即使是拋開月球工作的誘惑不談,這些好處也有足夠的吸引力。

  唯一可惜的就是這些還需要等待,最開始的兩個月還是略帶煎熬。

  四人在月球的重力下小心地用勺子吃飯,也討論起了“隔壁”的阿爾忒彌斯三號。

  雖然沒過去打招呼,但維克多他們做了什么都一清二楚,機器人在幾公里外可是監視著一切。

  柳鳴對維克多的電驢很感興趣,覺得有機會可以上去試試,付向杰則想嘗嘗阿美的太空餐。

  地面已經發來了明確的信息,可以在經過允許和提前通氣后挑時間進行碰面交流,但不應該耽誤正常工作日程。

  在太空中進行突破性的會面,上一次還得追溯到1975年阿波羅18號和聯盟19號的對接,阿美和聯盟的宇航員第一次在太空握手。

  至于月球上的首次握手,怎么也要有點儀式感不是?

  26日,瓊州,新遠發射場。

  騰云號空天飛機被拉出機坪,機庫外面是11名即將搭載它進行飛行任務的乘員。

  他們中包括2名職業宇航員、5名來自不同國家的核專家,楊信軍和朱秉光各自帶領的兩人團隊。

  職業宇航員僅僅是為從地面到天宮空間站這一段保駕護航,其余9名專家將分三批通過已經返航與空間站對接的黎明一號飛船,前往月球執行考察任務。

  最先過去的是地面訓練成績最優秀的朱秉光團隊以及帶嚶核專家杰米·史蒂文森,其余人都需要在空間站繼續適應太空生活,等待剩下的兩個航班。

  只攜帶三人還能讓黎明一號有更多空間裝載其余設備和補給,這些都將通過廉價的空天飛機運輸。

  天幕三號任務開啟后的每一次相關任務屬于聯合礦業雇傭,能省一點是一點。

  在空天飛機巨大的陰影下,被圍在中間的9名載荷專家笑容很燦爛,留下了有史以來一張陣容最復雜的合影。

  “老朱,不行啊,你這比我還小兩歲訓練成績怎么才B呢,我都是A啊!”

  朱秉光黑著臉看著小人得志的楊信軍,不知道安排座位的人出于什么心理,兩人竟然是同一排。

  “我那是把精力放在了研究上面,訓練再好有什么用?我已經趕出來了一臺升級版的樣機,用水也申請下來了,這一次我就直接鋪一段路,事實才能分出高下!”

  “老東西,太空發展大趨勢是工業化,簡約化!太空水泥的通用性才是最好的,大規模應用需要的是簡單可靠,不是某些指標上高出幾個百分點!”

  “你才是老古董!你那是以落后的思維去思考新問題,也就只有…”

  “咳咳,請大家做好準備,我們就要起飛了。”

  機艙里的廣播聲打斷了兩人的爭執,或許是為了避免他們又吵起來,兩名駕駛員很快就完成了起飛動作,用過載讓機艙安靜下來。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