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04章 學會資助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嘀嗒。

  明明已經進入冬季,辦公室里的空調溫度也很舒適,但還是有一滴汗水順著袖子落在了地板上。

  約翰對此仿若未覺,精神有些恍惚。

  驟然間被拉上太陽系的廣闊舞臺,他沒有做好任何準備,也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做。

  哪怕只是一段依然存在不確定的信號,隔著上億公里都能傳來巨大的壓力。

  夏延山有應對各種險情的預案,甚至小行星撞地球都被考慮到,但的確沒有人想過怎么應對外星人。

  因為任何真的投入精力去思考這些的人都會發現:妄圖以人類的角度去揣測外星文明,本身就是一種虛無的荒誕。

  人類可以沒有任何緣由地碾死一只螞蟻,顯然這兩者的差距沒有和外星人的大。

  螞蟻樸素的價值觀不能理解為什么會有生物去做與生存不相干的事,人類的價值觀念在宇宙中更是毫無意義。

  對外星人的思考是無意義的,但約翰不能停止思考。

  “我授權你們,我給你們所有權限。”

  約翰靠著椅背閉上眼睛,說完最后一句話:

  “通知沙利文,他知道該叫哪些人過來。”

  B級基地。

  “這是一塊平整的土地。”

  “沒了?”

  “沒了。”

  林炬和肖岡田兩雙眼睛對視,目光中充滿迷茫。

  “離火”已經抵達火星進行了持續兩個月的密集監測,動用全部手段對零號平原收集了近乎所有數據,基地的地質專家和天體物理學家也認認真真地分析了兩個月。

  現在所有有價值內容已經被匯總完畢,他們得出了的結論就是肖岡田轉述的那句。

  真的沒什么特別的,以人類目前掌握的所有資料來看,零號平原最大的特點就是那一小片平原雖然小,但真的很平。

  這個平不是說單純的地表很平,而是“離火”探測到的表層松散土壤下的走勢很平坦,表面反而因為風吹來吹去會形成各種小土丘。

  平整的背后有兩種可能:存在地下建筑,天然形成。

  兩者概率相同無法進一步判斷,全都是沒有可靠支撐的猜測,衛星監測的極限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對于零號平原來說“離火”的勘測價值已經榨干了,接下來它就是一顆功能很強大的綜合勘察衛星,對零號平原保持監視就夠了。

  “那按計劃靜默離火吧,除了必要時刻喚醒,明年10月之前都不要再使用它了。”

  肖岡田點頭,這是早就計劃好的策略。

  離火發射之前基地就認真考慮過通訊保密問題,除了偽裝成天然信號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進行轉發中繼。

  最開始他們是用月球的“月桂”系列衛星進行轉發,后來借助天幕一號任務讓航天飛機往黃道面扔了好幾顆微型衛星,至于現在就更復雜了。

  前幾個月發射的“后裔”“金烏”“長思”三顆分別目標是太陽、水星和靈神星的探測器按照一定規律輪流承接轉發任務,經過數次中繼和重新調制發回地球,人類現有手段就不可能發現離火的信號到底去了哪里。

  編碼和加密更是花了大力氣,一大幫工程師匯總了從系統中獲知的異時間線差異信息,各種牛馬不相及的內容和有差異的物理參數作為加密方式,編碼直接用的SC09飛船控制系統的通訊格式,是真正意義上的外星文明編碼格式,地球上毫無基礎。

  但即便如此林炬也很謹慎,離火每次發送信息也是通過偽隨機數不定時傳輸,并限制通訊次數。

  現在既然已經沒多少價值,那么離火就會進入靜默狀態,非必要不再發送任何信息。

  不過這并不代表“離火”是一筆虧本買賣,在它能公開露面之前會一直對火星各處進行信息搜集,得益于重量和技術上的極大優勢,一顆衛星的勘察能力就幾乎相當于其他所有火星軌道器的總和。

  后續的火星任務制定時就能有它提供的資料參考,無形中就節約了很多時間和成本。

  林炬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個發射計劃,告訴自己快了,快了。

  最快6個月,零號平原就會迎來機器人的步伐,到時候一定會有所發現。

  “對了老板,有人想要資助我們,開展太陽系巨行星系探測計劃。”

  “誰?”

  林炬有些意外,巨行星探測也就是深空探測,包括了火星軌道以外的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它們周邊的眾多衛星。

  傳統宇航探測技術光旅行就要花去十幾年乃至二十年,基地的核推進技術倒是能夠將時間壓縮到數年甚至一年內,但花費太高,所以已經明確暫時不進行深空任務。

  等到未來基地生產能力再度大提升,或者資金充裕的時候才會考慮重啟,不過等幾年也比慢悠悠飛個幾十年強得多。

  NACA開展探測是趕上了176年難得一遇的窗口期,除此以外還有誰心甘情愿地去開展這種費力不討好的計劃?

  “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肖岡田說出的名字很陌生,但又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

  “聯合會第三學部第15、16委員會主席從去年開始就全世界游走,他們已經爭取到了很多個大學和科學組織的資助意向。

  前幾天他們通過京城分會負責人轉達了他們的希望,如果新遠能夠在一年內完成委托,有把握說動整個聯合會籌集資金。”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歷史很悠久,1919年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以組織學術交流、保護天文觀測環境為主要目的,是一個影響力很強大的非政府性學術組織。

  他們還劃分了11個學部和51個委員會,分別負責不同領域的教育科普、學術推進研究。

  雖然只是一個組織性不嚴密的學術組織,但正是這樣的特點讓它在全世界范圍存在感都很強烈,還真有募集資金開展探測計劃的潛力。

  他們看上新遠的原因當然也是因為核推進技術,它讓快速了解太陽系偏遠地帶的幾顆氣態行星乃至柯伊柏帶的情況有了實現的可能。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