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25章 一半成功

  “空天飛機不管從便利性還是經濟性上都比火箭更強,而且對于乘員也很友好,必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麥克馬斯特一句話表明了聯邦政府的決心,在場的所有企業立刻表示贊同。

  拋開海對面帶來的恐怖壓力以及精神摧殘不談,這些參加招標的企業其實心情都很不錯。

  因為源源不斷的壓力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競爭,原本連年裁減規模的軍工聯合體突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項目經費支持,這兩年隱隱又有恢復往日榮光的趨勢。

  再加上軍方的預算也更容易得到審批,整個阿美的軍工和航天產業股市反響都相當不錯。

  當然太落后了也不是好事,萬一國會老爺一躺平了怎么辦?所以該追還是得追。

  而關于SSTO計劃,比較了解裝備技術的麥克馬斯特先拋出幾個方向性的問題,第一個是:單級入軌還是分級入軌。

  第一輪決議就淘汰了分級入軌方案,除了分級入軌不如單級入軌高端以外,最大的原因是分級入軌難度也不低…

  分級入軌也需要下面的載機能飛到8馬赫以上,既然騰云能在這個速度實現單級入軌,為什么還要去搞更低端的分級入軌?

  第二個問題:航天飛行段采用什么動力?

  這次意見稍稍出現了些許分歧,但最后還是統一為液氧液氫燃料,比沖最高最優秀;至于航天引擎直接照抄騰云已經泄露的環形氣尖發動機,阿美這方面的技術儲備不少,還算有些信心;

  然后就是指標:在多快的時候啟動航天段引擎?

  這次意見有兩派,一邊認為需要8到10馬赫,一邊認為3馬赫以上就夠。

  航空飛行階段消耗燃料很少,如果能盡可能飛的快一些高一些就能大大減少航天階段的燃料使用,提高載荷系數。

  支持8馬赫以上高速的人就是這個理由:3馬赫太慢了,要多消耗不少燃料呢。

  而認為3馬赫速度即可的是普惠公司,他們堅持的理由是支持高超音速的沖壓發動機需要很長研制時間,而如果飛3馬赫他們馬上就能拿出來現成的——J58,就是黑鳥用的變循環發動機。

  至于載荷系數的問題?普惠看向了諾斯洛普·格魯曼。

  格魯曼參會設計師直截了當的回答:

  “GEM63固體助推器,宇宙神V使用的那種,直徑1.6米,長度20米,重量49噸,可以提供98秒最大165噸的推力,我想在機身上放置一枚或者兩枚GEM63就夠了。

  如果你們嫌重,格魯曼還可以再減一些下來,這應該不是問題。”

  一直旁觀的馬斯克:…

  軍工復合體的看家本領固推神教,沒想到居然還能帶到空天飛機上。

  但不得不說…是個辦法,固推很適合用在這上面。

  由于迫切的現實需要,SSTO的指標飛速地被確定了下來:大氣飛行階段速度3馬赫,最大起飛質量280噸(包括兩枚不超過80噸的助推器),采用變循環發動機加速、固體火箭加速、SSTO自身液氫發動機加速三次加速完成入軌,可以攜帶20人或者10噸載荷。

  麥克馬斯特直接選用了所有最保守的方案進行組合,盡可能一點兒都不冒險。

  直到技術指標完全確定,他也才注意到馬斯克竟然全程沒怎么發言,這可不太正常,親自飛到華盛頓總不可能就是為了旁聽?

  其他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看了過來。

  面對眾人的目光馬斯克先是說了一句讓人意想不到的話:

  “各位,三分鐘前,星艦第三次組合發射失敗了,二級的星艦飛船姿態異常在分離15秒后被計算機控制自毀。”

  所有人都有些沒反應過來,然后才紛紛露出了可惜的表情,只有羅伯特想了想問道:

  “一級呢?一級怎么樣。”

  馬斯克:“超重助推器B10于82公里高度成功按計劃分離,并且我們嘗試控制了分離姿態,雖然沒有回收,但它已經可以用于一次性發射任務了。”

  剛剛還在為馬斯克表達同情的波音負責人表情立刻難看起來,這豈不是說SLS徹底被斷絕希望了?

  倒是羅伯特喜笑顏開,以SpecaX的速度今年至少還能交付兩到三枚超重助推器,NACA終于又能執行月球任務啦!

  B級基地。

  10月3日,連續在軌道上運行了68個小時的騰云號空天飛機降落在了基地內的跑道上。

  之所以降落在這里還是因為考慮到后勤因素,騰云畢竟不是普通飛機,維護和檢修都需要有航天資質,降落在普通機場可以,但運走去檢修就比較麻煩了。

  H1、H2還能用運輸機空運,但騰云那么大個頭真不行,臨時加注檢修也不是原型機階段該做的事,現在還是穩妥些。

  采用了基地最新一代先進隔熱瓦技術的“騰云”機體表面還是起飛時的樣子,一點兒燒蝕的痕跡都沒有,肉眼就能感受到技術的巨大提升。

  地勤才把舷梯靠上去之后幾分鐘艙門就從里打開,然后就看到打開面罩的常立海扶著舷梯走了下來。

  他們身穿的都是輕便型宇航服,和高壓飛行服相差無幾,要不是頭盔設計的有所區別完全看不出來他們竟然是宇航員。

  常立海走到迎接他的首長面前敬禮,然后就趕緊和其他三名宇航員一起帶下去休息。

  相比起飛時現在的迎接陣容寒酸了許多,周圍的地勤正在套上拖車將飛機拉回機庫整備,和一次普通的飛行相差不大。

  朱秉光和楊信軍帶著幾個人想要湊近觀察騰云表面的細節,不停地上下打量。

  作為月球高速路項目的兩個競爭方,他們所帶領的核心研發團隊已經接受了幾個月的訓練,而就在騰云首飛后他們的訓練計劃又被更改了:直接搭一次騰云上去,實操中成長地最快。

  而且日期就定在10月末,到時候還會有很多人跟他們一起。

  由于騰云的表現極其良好,所以航發委計劃的是在10月內再安排三次飛行任務,每次間隔周期大于7天,算上一兩天處于飛行中,有5天左右用于地面檢修已經綽綽有余。

  如果10月的5天檢修周期合格就可以嘗試壓縮到3天,在明年之后或許每一天都會有一架空天飛機升空。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