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九十七章頂級河粉

無線電子書    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古代貢米也是分好幾種的,比如皇宮里用的御米,王府里用的廚房米,后宮用的宮眷米等等。

  花都的絲苗米,就是專門貢后宮用的宮眷米。”

  一邊淘洗著馬壩油粘米,李逸一邊耐心解釋:“在清朝時期,朝廷在粵省征收稻米,主要是在番禺縣、花縣、陽春縣這三個地方征收。

  番禺縣和花縣就是現在羊城的番禺區和花都區,陽春縣就是現在陽江以北的陽春市。

  每一年,朝廷要在這三個地方征收一萬二千余石,也就是一千四百四十萬斤米。

  不過像馬壩油粘米這些廚房米,大部分都是進貢給了當地的藩王王府吃的。

  比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他們吃的就是這種貢米。

  此外,這些米還被當成是八旗駐防旗的營武職俸米,發放給八旗軍官。

  但宮眷米就不一樣了,宮眷米是要送去京城,進貢給后宮嬪妃吃的。

  不過花都的這種絲苗米被當成貢米,是乾隆年間的事了。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66歲,舉辦了人生最后一次選秀。

  當年的秀女中,只有一位被乾隆看中,就是循貴妃。

  她來自伊爾根覺羅氏,是乾隆元年進士,兩廣總督伊爾根覺羅·鶴年的孫女。

  她進宮后就被封為了循嬪,后來成功晉封為妃。

  她是乾隆納的最后一個妃嬪,乾隆很恩寵她,花縣絲苗米就是因為她才被造冊列為了貢米,就是因為乾隆怕她吃不慣北方的稻米。”

  聽著李逸的解釋,直播間里的觀眾也在查著資料。

  等李逸講完后,不少觀眾都在彈幕中驚嘆。

  “我查了,還真有個循貴妃!”

  “當時的兩廣總督府的確是在羊城。”

  “臥槽!給皇帝當女人這么爽的嗎?連米都能吃家鄉的。”

  “真他娘的會享受,那都是民脂民膏啊!”

  “絲苗米真有那么好吃嗎?”

  “我是增城人,現在的絲苗米大部分都是我們這邊產的,的確很好吃。”

  “絲苗米號稱米中之王,做煲仔飯一絕,好過癮的,不過做河粉就沒試過了。”

  說話間,李逸已經將兩盆米都淘洗好了。

  隨后,他起鍋燒水,接了一大鍋清水,大火燒了起來。

  “做河粉的米是要泡的,但現在泡肯定來不及了,所以咱們可以用熱水來泡,這樣可以減少泡米的時間。”

  一邊說著,李逸一邊用湯勺攪著鍋中的清水。

  很快,大鍋邊緣就開始飄起了一絲絲的水蒸氣,水溫也開始迅速上升。

  看到水蒸氣出現,李逸就關了火,用湯勺把鍋中的水攪勻,讓上下水溫趨于一致。

  “水溫大概有60℃左右就可以了,不要太燙,太燙就把米燙熟了。”

  李逸端起鍋來,就將鍋中的熱水倒進了兩個盆里。

  蓋上鍋蓋,讓它們浸泡著,李逸重新往鍋里添了大半鍋水,就重新開火燒了起來。

  隨后,他從儲藏室里拿出了兩個圓形托盤模具,來到洗菜池旁清洗著。

  趙金麥看到這兩個模具,笑道:“逸哥你是要做涼皮嗎?”

  這兩個模具就是李逸上次做涼皮用過的。

  “河粉就是南方的涼皮,涼皮就是北方的河粉。”

  李逸笑著說道:“它們用的食材不一樣,但做法基本上大差不差,都是用開水鍋蒸熟的,原理都是共通的。”

  “那我也能幫忙。”

  趙金麥笑道:“涼皮上次我學會了,我知道怎么做。”

  “那就你和藝菲一起做吧,我來磨米漿。”

  李逸把石磨從儲藏室里搬了出來,放好了位置,又找了個干凈的盆來,放在了出口下方,等著接米漿。

  等他收拾好后,米也泡得差不多了。

  洗了洗手,他回到案臺旁,掀開了絲苗米盆上方的鍋蓋看了眼。

  盆中的米已經膨脹了不少,原本沒過大米的熱水已經被吸收了大半,只有挖開米后才能看到熱水了。

  抓起了一把搓了下,內部的硬芯已經有些微微發軟了。

  感受到這種手感反饋后,他就點了點頭,連盆端到了石磨旁。

  隨后,他又接了一盆溫水,放在了一旁。

  然后就用湯勺舀著盆中的米,一邊轉動石磨,一邊往進料孔中倒著。

  磨米漿也是個技術活,因為要控制米漿和水的比例。

  河粉、粿條、腸粉雖然做法都差不多,但在細節方面還是有細微差別的。

  比如原料的配比,水分的含量等等。

  一般粿條都是用純米漿做的,而河粉大都會放10左右的木薯粉或者淀粉來增加筋度。

  腸粉也會放木薯粉或者淀粉,不過水的比例會更高,所以口感會更軟糯一點。

  李逸制作的河粉,也會放10的曬飯粉,來增加米香,也可以增加一定的筋度。

  但現做曬飯粉也來不及了,所以他就用純米漿來做了。

  這種做法更像是粿條,不過因為他用的是絲苗米,筋度比較高,彈性方面還是沒問題的。

  不疾不徐的轉著石磨,李逸不時的舀起米,往進料孔送著。

  他觀察著出料口的米漿稀稠程度,一邊適時的舀起溫水,往進料孔送著,調整著濃稠度。

  河粉用的米漿里,粉和水的比例,是1:2,一份的粉,兩份的水。

  但因為米是泡過的,而且在舀的時候,也會舀起一定的水。

  所以在添水的時候,就要看師傅的經驗了。

  這個工作只有李逸來做,其他人幫不了忙。

  不過這次只需要做夠在場幾人吃的就可以了,所以沒多一會兒,李逸就磨好了足夠的米漿。

  把米漿盆端到了劉藝菲和趙金麥近前,李逸叮囑:“先別動,還沒好。”

  趙金麥已經拿著模具,準備要動手做了,聞言有些納悶:“還要干嘛?”

  “過濾,加油。”

  李逸拿過了一個細密的篩子來,取過一個干凈的新盆放在了旁邊,讓劉藝菲拿著篩子,他端起了米漿盆,倒在了篩子上,將米漿過了一遍篩。

  隨后,他又拿過了一瓶花生油,往米漿里倒了一些,隨后就用打蛋器快速攪拌了起來。

  “為什么要加油啊?”

  趙金麥看得疑惑:“上次做涼皮也沒加油啊?”

  “加點花生油,米漿的味道香,而且不容易粘盤子。”

  說話間,粉漿已經攪拌好了,李逸放下打蛋器,就把花生油遞給了劉藝菲,示意:“待會兒做的時候,先往盤子底下刷一層花生油,待會兒好揭。”

  “知道啦!”

  趙金麥替劉藝菲應了聲,隨即就興致勃勃的舀起了一勺粉漿,口中嘟囔:“快做兩張出來我先嘗嘗,這個頂級河粉到底有多好吃。”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