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突然站出來,雖然話不多,但是卻扭轉了討論的方向,別糾結什么祖制,什么宰相復立的爛事了,咱就說說,這么干對朝堂政務有沒有好處?
這話也戳中了朱棣的心思,他確實被繁雜的政務纏住,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有任何空閑,倘若能分門別類,督促百官實心用事,絕對是朱棣求之不得的。
至于違反祖制的問題,倘若祖制真的那么重要,他朱棣還在北平當藩王,怎么能坐上龍椅?
說到底,大明朝之所以沒有復立宰相,純粹是因為六部不甘心徹底淪為宰相屬官,一直在抵制,而后期內閣權柄上來,已經有了宰相之實,也就沒必要冒著違反祖制的風險,復立宰相。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大明朝,符合大家伙心思的祖制才是祖制,不符合大家伙心意的,那就只能被拋棄。
朱棣對楊榮的話語非常滿意,當初自己要進入應天,就是楊榮建議,要先去拜祭朱元璋的孝陵。
朱棣立刻答應,乖乖去了老朱墳前,做他的好兒子去了。
也因為如此,僅僅是建文二年中進士的楊榮,一下子被超擢為翰林學士,隨后又操持著朱棣登基的典禮流程。
儼然文官群體中的一顆新星。
“你們不要爭吵了。”
朱棣冷冷道:“朕自登基以來,時間雖然不長,但每天政務繁雜,少則二三百件,多則五六百件,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從無休息。朕如此忙碌,結果政務落到了六部,居然有那么多沒有辦理,實在是有負朕恩!”
朱棣把目光落到了兵部尚書茹瑺身上。
“茹瑺,剛剛你們爭吵,朕讓人取來了徐通政所寫條子…朕發現你們兵部竟然一件事情都沒有落實,到底是怎么回事?”
茹瑺臉色一變,忙道:“回陛下的話,兵部關乎軍國大事,陛下交辦的政務里面,有九邊諸將調整,有賞賜有功將士,還有補錄軍籍,每一樣都非常繁瑣,不是一天兩天能忙完的。所以臣以為,像徐通政那樣,絲毫不明政務艱難,就隨意指手畫腳,不但不利于政務落實,反而會擾亂朝局,還望陛下明鑒。”
朱棣微微一怔,似乎聽起來也有道理。
這時候徐景昌不愛聽了,“茹尚書,你光說兵部的難,那我倒想請教,吏部不難,戶部不難?工部要修葺三大殿,還要營建在京衙署,哪一樣容易了?分明是你們積習難改,怠惰政務,敷衍塞責,如今被我發現了,所以才惱羞成怒。”
茹瑺的老臉鐵青,徐景昌這小子,說話是真不好聽,句句戳你的肺管子,而且他也確實是建文的舊臣,而且位置還很高。
再讓徐景昌說下去,什么陽奉陰違,居心叵測,意圖謀反就要出來了。
“徐通政,伱既然知道大家伙都有難處,為什么標新立異,讓大家伙難上加難?”
徐景昌不客氣道:“這我就不明白了,有人上書言事,陛下御批,交給你們六部衙署,讓你們去落實。總不能沒有個動靜吧?譬如說陛下要調整九邊統軍將領的名單,涉及一百人也好,兩百人也罷。你們現在弄了幾個?完成了幾成,困難在哪里,是兵部有人怠惰,還是涉及到其他衙門,你們推不動…這些事情總要有個說法吧,總不能過一段時間,陛下想起來了,一問之下,什么都沒干,光聽你在那里訴苦,這是什么道理?”
這一問,茹瑺竟然語塞,難以回答。
確實,他們就是這么糊弄朱允炆的。
只要百官稍微盡力,坐擁天下的朱允炆,也不至于被朱棣打得丟盔棄甲,失去了江山。
事情討論到了這里,氣勢洶洶的六部重臣已經落在了下風。
確實大明朝這個嘎嘎作響的機器,需要增加一個零件,運行的規則也該調整了。
徐景昌只是恰到好處,把這事情給捅了出來。
此時一直沒有吭聲的姚廣孝開口了,“陛下,臣有幾句話說。”
朱棣忙笑道:“姚少師,您有什么高見,只管講來。”
姚廣孝道:“陛下,是這樣的,眼下確實政務繁雜,要除舊布新,刷新社稷。就拿老臣來說,陛下讓臣主持修撰太祖實錄。臣這邊進度如何,遇到了什么麻煩,需要多少人才,誰立了大功,誰出現了紕漏,確確實實需要對外通報,讓陛下,讓朝臣也都心中有數。不能等到十年八年之后,只是給朝廷一個修好沒修好的結論,這樣就不免怠惰公務的嫌疑。”
姚廣孝這話幾乎是一錘定音,他可是朱棣的謀主,心腹中的心腹。
只不過往日姚廣孝不愿意站出來說話,才給了其他人空間,現在這位也站出來支持徐景昌,幾乎瞬間翻盤。
朝臣這邊再也抵抗不住,吏部尚書蹇義第一個站出來。
“啟奏陛下,少師所言,確實是正論,只是整理政務,督促六部衙署,這么大的事情,不能都落在通政司,臣以為該由陛下親自把持才是。”
夏原吉也道:“確實,徐通政雖然才情過人,心思機敏,但畢竟太過年輕,初入仕途,與國朝典章不算熟悉,有些政務也未必清楚,臣斗膽諫言,陛下可以另擇重臣,處理此事。”
朱棣微微皺眉,尚在思索。
這時候翰林學士楊榮再度站出來,“啟奏陛下,當年太祖皇帝罷黜中書省之后,曾設立四輔官,以備咨詢。隨后又效仿唐宋之制,設立殿閣學士,輔佐君父,參與機務。臣以為此舉似乎更妥當,也更尊奉祖制。”
楊榮這家伙雖然話不多,但每一次站出來,都切中要害。
原本茹瑺他們不是拿祖制說事嗎!
現在他就搬出了朱元璋的做法,讓朱棣發揚光大,而且所謂殿閣學士,通常都是挑選熟悉朝廷典章制度的翰林文臣。
這一下子,等于即阻擋了通政司,又駁斥了夏原吉推薦重臣,主持大政的想法。
朱棣稍微思量,立刻點頭了。
此時的他,還要盡心盡力,當老朱的好兒子,既然父皇不許復立宰相,他就不能干。如果像夏原吉所說,由重臣督促六部百官。
那么毫無疑問,誰拿到了這個位置,誰就是新的宰相。
至于交給通政司,朱棣也不放心,主要是徐景昌這小子太能折騰,這才多少日子,他跟丘福沖突,跟百官沖突,再讓他監督百官,那朝堂還不跟菜市場一樣熱鬧?
為了避免雞犬不寧的局面,還是楊榮的提議很穩妥。
“既然如此,就從翰林文臣當中,挑選一批頗有文名的詞臣上來吧。”
朱棣一錘定音,爭吵了一圈的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能說什么?
陛下圣明!
從大殿出來,徐景昌邁步往前走,胖胖的夏原吉緊走了兩步,攔住了他,隨后蹇義也跟了上來。
“徐通政,你看咱們坐下聊聊如何?”
徐景昌看了看這倆人,怒火中燒,“聊什么啊?你們瞧通政司吃肉,心里頭不高興,非要攪合,現在好了,陛下選擇翰林詞臣輔佐,你們的腦袋上多了一片烏云,以后指不定下出什么風刀霜劍,讓你們好看!這事情落到通政司,我又不能一直當通政使,等我走了,不就是你們安排合適人選嗎!我就沒見過這么愚蠢的。”
徐景昌說完,大步流星就走。
蹇義和夏原吉互相看了看,他們也覺出事情不對勁兒,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徐通政,你等等啊!”夏原吉又喊。
徐景昌哼道:“跟你們這群蟲豸,怎么能搞好大明?我要去秦淮河聽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