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52章 提車熱潮

無線電子書    1980我的文藝時代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1980我的文藝時代在文講所的日子第852章提車熱潮9月30日章藝謀的最新作品《最后的大唐》上映,作為章藝謀暌違影壇兩年之久,再戰古裝歷史大片領域的誠意之作,《最后的大唐》自立項之日起便受到了無數業內人士和觀眾的期待。

  文華影視為了配合公司上市,更是在電影上映前的宣傳花費重金,新聞輿論鋪天蓋地。

  上映首日,《最后的大唐》豪取1800萬票房,壟斷了全國各地電影院內的大半排片,氣勢之盛,更勝當年的《英雄》。

  一周之后,電影首周票房出爐。

  1.15億人民幣!

  單周票房破億,《最后的大唐》完成了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無人能及的壯舉。

  這個票房數字出爐后迅速被媒體曝光,國內電影界陷入一片失語。

  兩年前的《英雄》將中國電影的票房記錄推到了3億,讓無數電影人感覺到一種此生無望追趕的無力。

  一年前《泰坦尼克號》上映,將這個記錄再度抬高,變成了3.64億人民幣。大家反而覺得這個數字看起來沒那么可怕了,因為有《英雄》的珠玉在前,大家始終相信中國電影人將會再度創造神話。

  可大家萬萬沒想到,神話來的如此之快。

  《最后的大唐》單周1.05億票房,打破《英雄》3億票房看起來應該不費吹灰之力,打破《泰坦尼克號》的3.64億票房也并非不可能。

  兩年之內,兩破3億票房。

  這些電影人和影視公司不知道該喊章藝謀牛逼,還是喊文華影視牛逼。

  總之,都牛逼,牛逼到他們只有仰望的份。

  而在《最后的大唐》首周票房出爐之后,因為國慶節休市一周的滬交所再度開盤。

  10月8日,滬交所開盤半個小時左右,文華影視股票直接漲停。

  此后三天,受《最后的大唐》票房利好刺激,文華影視的股價連漲了三個漲停板,每股股價高達35.4元,相比當初的發行定價漲幅已經超過了200。

  與此同時,文華影視的市值也逼近百億市值。

  于東在上市當天所說的“兩年之內達到百億市值”的話僅僅在一個多星期之后就被市場瘋狂打臉,可這份打臉,他甘之如飴。

  文化影視順利完成上市,股價大漲、市值飆升,對于國文集團來說是個好消息。

  除了集團層面的好處,收獲最多的當然就是認購了文華股票的眾多職工們。

  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里,職工們原本花不到六塊錢認購的股票一下子就漲到了35.4元,翻了接近6倍。

  這些職工們認購的股票少則400股,多則幾千上萬股,如文華的高管和骨干們,每人都是數萬股。

  文華影視上市十天之間,文華影視上市創造了11個百萬富翁,整個集團通過股票獲利幾萬、幾十萬的人更是多達215人。

  就算是認購股票最少的普通職工,在文華影視股價的瘋狂上漲中,也獲利了超過10000元,這筆橫財對于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可能是大半年的工資。

  這是一場財富盛宴!

  那些在認購之初出于各種各樣的心理選擇放棄的職工們,看著那些為此慶祝的職工,內心百感交集,同時又充滿了一股羨慕嫉妒的情緒。

  在國文集團內部,還有比他們情緒更復雜的人。

  那就是那些貪圖小便宜,將到手的股票低價賣給馮曉剛的職工。

  股票多賣了一折,賺了幾百塊錢,到最后卻虧了成千上萬。

  虧麻了!

  國慶節后的一個星期時間里,國文集團內部的氣氛可謂是冰火兩重天,職工們每天討論的話題基本大半都是圍繞文華影視股價的。

  在眾多后悔不迭的職工當中,于華的感受尤其特別。

  一開始的股票他認購了,他甚至非常有先見之明的利用謨言的份額又買了5000股的股票。

  如今文華影視的股價翻了好幾倍,他也跟著賺了多十多萬元。

  按理說,他應該高興才對,畢竟小金庫資金前所未有的充裕了起來。

  可他就是高興不起來。

  如果當初,他沒有因為一己私心選擇用私房錢來買謨言那5000股股票,而是據實的跟老婆程虹商量拿錢,買下謨言剩下的那41000股股票,那么現在成為百萬富翁的就是他了。

  痛苦、懊悔、自責…這些情緒充斥著內心于華,尤其是每天晚上,當他回到家中,老婆程虹又告訴他文華影視的股票漲了多少,為了那2000股股票賺的幾萬把塊錢而沾沾自喜的時候,這種情緒更加強烈。

  以至于于華在納糧的時候分外的賣力,讓程虹一度懷疑他是不是干了什么虧心事。

  好不容易把妻子的懷疑糊弄過去,于華又要面對謨言這個冤種朋友。

  按理說,于華買了謨言沒買的股票,他應該高興的嘲笑謨言幾句才對,可偏偏他沒全買。

  而謨言呢,完美的避開了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又將到手的財富拱手送給于華,雖然送的不多,可畢竟也是送了。他固然想嘲笑于華的投機未遂,可一想到自己也要被于華嘲笑,心中就倍感郁悶。

  到最后,兩人相看兩厭,決定最近這兩個月還是別見面了,免得互相傷害。

  文華影視的上市帶給國文集團的影響仍在持續,《最后的大唐》的票房也在高歌猛進。

  繼第一周拿下了1.15億元的票房之后,第二周《最后的大唐》再次砍下1.08億票房,上映兩周票房累計2.23億元。

  打破《英雄》的票房記錄已經是板上釘釘,哪怕是《泰坦尼克號》這艘橫掃世界的大船,恐怕也撐不了多長時間,所有關心中國電影的人都不再懷疑這一點。

  時間匆匆而過,一晃便到了11月中旬。

  《最后的大唐》已經上映六周時間,隨著第六周票房的出爐,這部電影的累計票房達到了3.8億元,正式打破《泰坦尼克號》在去年創造的中國電影票房影史記錄。

  同時,這個記錄也將隨著《最后的大唐》之后的持續上映而不斷刷新。

  不過這部影片畢竟已經上映一個半月時間,盜版早已泛濫,潛力基本耗盡,唯一的懸念就是是否能夠打破4億票房大關。

  《最后的大唐》上映之后,文華影視的股票在經歷了三個漲停板,然后便是漲漲跌跌,在這段時間一直保持著平穩的態勢。

  直到電影打破《泰坦尼克號》記錄的消息見諸報端之后,文華影視的股價再度攀升,走出一波陽線。

  雖然沒有漲停那么夸張,但連續兩天超過6的漲幅已經讓文華影視的股價逼近40元每股,市值也成功突破百億大關。

  文華影視的股價大漲,帶給國文集團最直觀的改變就是這個冬天,國文集團提車的職工驟然增加。

  奧拓、桑塔納、捷達…

  九十年代的街頭神車在一個多月時間里,陸續出現在國文社院中,讓眾多職工們津津樂道。

  今天,外文室的郭旭剛上班時開了一輛嶄新的夏利,瞬間便成了國文社院里最靚的那個崽。

  據有心人統計,這段時間里職工們的私家車平均保有率從5‰一躍提高到了2.5,漲幅高達500。

  盡管最近一個月時間里,集團內的私家車出現頻率快速提高,但郭旭剛開上了夏利還是讓大家都感到驚訝。

  郭旭剛是外文室的中年編輯,也是骨干力量,前些年還因為家里經濟拮據而跳槽到外面。

  可如今,他竟然成了國文社里最先開上汽車的那一撥人,這個變化著實讓人充滿意外。

  “行啊,旭剛,股票還沒賣呢,車就先買上了?”

  郭旭剛的夏利旁圍了一圈同事,他自然少不了被大家拿來調侃。

  “股票就放在那,又跑不了。車子是早就想買了,上班、接孩子都方便。”

  嶄新的夏利讓郭旭剛說話的時候都變得特別自信。

  “真沒看出來,你小子家底真是厚!”

  國文社有不少職工都買了文華影視的股票,可股票漲歸漲,還沒到解禁的時候,這陣子提車不少同事提車,只能證明人家原來就存了不少錢,有些家底。

  “家底沒多少錢,買這車還跟親戚借了兩萬呢。”

  “你這車全下來多少錢啊?”

  “7萬6。”郭旭剛答道。

  郭旭剛并沒有遮掩借錢買車的事,反而大大方方的說了出來,手中的股票就是他的底氣所在。前段時間股票認購,以郭旭剛的資歷和職務可以認購2000股,股價漲到如今,剛好給他賺了一輛夏利。

  他心里有打算,就算是后面股價下跌也沒關系,總不會連兩萬塊都不值了吧?

  “那還真不貴。”

  “我都想搞一輛了。”

  同事們議論著郭旭剛新車,其中不少人都蠢蠢欲動。

  林為民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樓下的人群,眉頭緊皺。

  集團的這幫員工啊,還是缺乏金融常識,股票還沒套現呢,車倒提的快。

  他當然不是對自家的公司沒有信心,只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明明可以更穩妥一點的。

  不過他心里同時又不免升起一些成就感,尤其是看到郭旭剛提了車之后,回想當年為了生活去而復返的他。

  不知不覺間,林為民的所作所為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無線電子書    1980我的文藝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