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11章 網絡文學第一槍

  《英雄》所取得的空前成功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包括林為民。

  后世這部電影在商業上也算是非常成功的,全球票房1.77億米刀,光是北米票房就多達5000多萬米刀。

  但相比這個時空的成績,還是相形見絀了。

  2.86億米刀。

  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僅再次讓電影的主創們揚名國際,也把文華影視在中國電影界的地位一舉抬高到一個同行們只能仰望的高度。

  民營影視公司孱弱,國營電影制片廠老邁,進口大片肆虐市場…在中國電影如此艱難的時刻,《英雄》的出現如同一束突破層層烏云的陽光,光耀中國電影市場,讓無數電影人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潛力與希望。

  如今數個月時間過去了,再輝煌的成就也將成為過去,但《英雄》帶起來的這股風卻沒有刮完。

  程凱歌突然召開了記者發布會,宣布他的最新作品《三國傳說:呂布與貂蟬》正式開機,電影投資1.3個億,將在滬上車墩造一座三國城。

  林為民早前就聽說了程凱歌在鼓搗這個題材的事,也記得程凱歌后世確實拍過這么一部電視劇,看到報紙上的新聞標題并未覺得驚訝。

  可很快他就察覺出不對勁了,《三國傳說:呂布與貂蟬》是電影?

  林為民一時沒反應過來,但很快就醒悟了。

  后世這個時間段,程凱歌應該是在鼓搗《荊軻刺秦王》才對。

  可現在章藝謀先拍了《英雄》,以程凱歌的性格,他是決計不會再拍一部與章藝謀撞題材的電影的。

  所以,原本的電視劇《三國群英會之呂布與貂蟬》就變成了《三國傳說:呂布與貂蟬》?

  盡管林為民改變了很多的歷史細節,但這次的改變屬實讓他有點繃不住了。

  帶牛鼻子的黃廚子,兄弟們,誰懂啊!

  程大導建城狂魔的基因終于覺醒了,但愿程大導不會堅持他那奇特的審美。

  實際上,不僅僅是程凱歌,《英雄》火了之后,全國各地的電影制片廠和民營影視公司們都看到了古裝大片的市場號召力,紛紛投身其中。

  幾個月時間以來,已經有陸續三四部號稱投資過億人民幣以上的國產古裝大片立項,其他幾千萬投資的古裝電影就更多了,一時之間蔚然成風。

  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水分,但真金白銀的投資同樣少不了。

  不用想也知道,估計到最后85的電影褲衩都得賠掉,10的電影勉強保本,能夠賺錢的撐死了5。

  恐怕用不上兩年時間,“國產古裝大片”這個名詞就將引起電影觀眾們的生理不適。

  林為民可以預見未來,但無法干預。

  拍吧,賠吧。

  哪個成熟的市場不是從一片混沌中廝殺出來的?

  九月中旬,國文社官方網站上線,同時在“讀者論壇”發出了一封公告,第一屆國文社互聯網創作大賽就此誕生。

  借著互聯網創作大賽的宣傳風潮,國文社官方網站在短時間內便得到了國內大量互聯網用戶的關注,用戶注冊量節節攀升。

  僅一個月時間,國文社官網注冊人數便超過了2萬人,讀者論壇也因為互聯網創作大賽而變得熱鬧非凡,熱鬧程度不輸很多BBS。

  一個月時間里,互聯網創作大賽的投稿量超過3000份,其中包含了、散文、詩歌等多種文學題材。

  互聯網創作大賽并未對投稿作品的題材進行限制,第一屆的規定也比較粗糙,只評出20個優秀獎,這20個獲獎作品將會獲得2000元的獎金,還會以專號的形式刊登在《當代》上,稿費另算,其中的優秀作品還將獲得出版機會。

  互聯網創作大賽到十月中旬結束,評委會又花了近一周多時間評選,最后趕在11月之前,第一屆國文社互聯網創作大賽的獲獎名單公布到了國文社官方網站上,立刻便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圍觀。

  國文社的互聯網創作大賽是中文互聯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有獎征文活動,大家都關注熱情極為高漲。

  這些作品都發在國文社官方網站的讀者論壇上,名單出爐后,圍觀的網友迅速將這些獲獎作品找了出來,并以最快的速度轉發到了其他中文互聯網網站上。

  短短幾天時間,國文社互聯網創作大賽的眾多獲獎作品不僅收獲了官網網友們的關注,也受到了來自大江南北網友的矚目。

  這些獲獎作品在中文互聯網上的廣泛傳播也助推了國文社官網和互聯網創作大賽的名氣,雙方相輔相成,引起了更多網友的注意,國文社官網的注冊人數再次迎來了一個注冊高峰。

  于東回國后的兩天,國文社內迎來了一批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這群人平均年齡還不到三十歲。

  他們正是第一屆國文社互聯網創作大賽的獲獎者,此次來國文社是為了領獎的。

  上午九點多,國文社大會議室內。

  除了墻上“第一屆國文社互聯網創作大賽頒獎儀式”的橫幅以及桌上每個參與者的身份銘牌之外,并沒有什么隆重的裝飾和氣氛,可在場的眾多年輕人們卻緊張的心臟亂跳,激動萬分。

  這可是國文社啊,國內文學界的圣殿。

  現在,他們就坐在這里等待著這個圣殿對于他們的認可,這如何能不讓人激動呢?

  會議室內的氣氛一片安靜,但卻能讓人感受到一股壓抑的躁動。

  年輕作者們剛坐了幾分鐘,一眾人涌進了會議室。

  今天的頒獎儀式由程早春主持,他簡單發了幾句言,然后介紹起了今天到場的評委和嘉賓們。

  程早春、顏文景、覃朝陽、屠岸、牛瀚、綠原、賀啟智、章仲鍔、謨言、于華、佟鐘貴…

  在中國出版界和文學界,再沒有比國文社更加璀璨的編輯陣容了,其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僅是編輯,同樣也是文學界鼎鼎大名的作家、詩人。

  群星璀璨!

  程早春每念到一個名字,底下的年輕人們便一陣騷動。

  以往只在書上見到的名字,如今一個個就活生生站在他們的面前,并且同在一間會議室里近在咫尺。

  今天的頒獎儀式沒有那么多的繁文縟節,程早春講完話后便開始了頒獎。

  一份獎狀,上書著“第一屆國文社互聯網創作大賽優秀獎”的字樣以及獲獎者和作品的名字,下方是總編輯程早春的簽名,以及國文社的落款印章,十分正式。

  一份獎金,一小摞第三版人民幣100元面值的鈔票。很俗,但卻很實際,每個拿到它的作者臉上的笑容都更盛了幾分,抵幾個月工資呢。

  還有一份稿費單,那是《當代——第一屆互聯網創作大賽專號》的用稿稿費。一周之后,刊登所有獲獎作品的《當代——第一屆互聯網創作大賽專號》就將會上市。

  頒獎儀式結束后,眾多年輕作者仍沉浸在亢奮的情緒之中,在場的文壇前輩們看著他們青澀的表現不由得露出會心的笑容。

  年輕真好啊!

  頒獎儀式結束是林為民的講話,他沒有一本正經的發言,而是坦率的與在場的年輕作者們聊了起來。

  林為民指著一個三角眼年輕人身前桌上的銘牌,上面印著“李尋歡”三個字。

  “這個筆名有意思,看來這位同志很喜歡古龍的。”

  被點到名字的路金波有些激動,又有些緊張,“是,我特別喜歡古龍最喜歡李尋歡這個人物,所以才用這個名字當作了筆名。”

  林為民又指著另一個銘牌,“那這個‘邢育森’有什么說法沒有?”

  面容白凈,有一股書卷氣的年輕人起身說道:“林老師,這就是我的本名。”

  林為民笑道:“拿本名當筆名,跟我一樣,小伙子有個性。”

  在場眾人發出一陣笑聲,會議室里的氣氛逐漸輕松下來。

  跟眾人聊了十多分鐘后林為民見時間差不多了,說了幾句寄語,結束了今天的頒獎儀式。

  頒獎儀式結束后眾人出了會議室,來到國文社院中留影紀念。

  三十多人分成了兩排站立,一聲“茄子”后,第一屆國文社互聯網創作大賽的所有參與者都被記錄在了膠卷上,成為時代的印記。

  集體合影留念后,在場的眾多老前輩又被年輕人們拉住不放合了幾張影,林為民是被當吉祥物最多的人,幾乎每個人都合照到了。

  翌日,《光明日報》第03版發表了一篇標題為《第一屆國文社互聯網創作大賽落下帷幕,頒獎儀式昨日在京舉行》的通訊稿。

  “記者韓曉慧,《光明日報》(1997年11月17日星期一03版)

  本報燕京11月17日訊(記者韓曉慧)9月15日國民文學出版社舉行第一屆互聯網創作大賽,大賽為期一個月時間,于10月15日落下帷幕,經過評委會嚴格評選,本屆互聯網創作大賽共誕生了20篇獲得優秀獎的作品。這些作品多以都市青年為主角,以時下新興事物為主題,獲得了評委會諸多專家的一致好評。

  昨日上午9時,第一屆互聯網創作大賽頒獎儀式在國文社舉辦,20位獲獎作家集體亮相。通過國文社舉辦的創作大賽,這群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業余作者走向了文壇,為中國文學界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

  《光明日報》上的通訊稿并不起眼,但卻讓20位獲獎作家欣喜不已,因為在通訊稿的最后還附上了他們的筆名和獲獎作品名稱。

  再加上幾日后要正式上市發行的《當代——第一屆互聯網創作大賽專號》,正如文章所說的,這群原本只能寄情于互聯網的業余作者們,透過國文社的渠道走上了他們的文學道路。

  也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中國網絡文學未來的走向。

  (本章完)

無線電子書    1980我的文藝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